APP下载

智慧城市发展观察及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议

2019-01-08江西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南昌市330046

江西通信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顶层智慧建设

盛 赞 江西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南昌市 330046

1 引言

1.1 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

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普遍认为源于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定义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通过“物联网”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智慧”状态。此后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应运而生,并在近年来的全球城市建设中掀起了一股新浪潮。

智慧城市的发展其实经历了多个阶段,而每一轮发展都是伴随着IT及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而产生。上世纪90年代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核心的美国新经济时代,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了数字城市的概念,这是智慧城市最早的雏形和发展基础。而在2000年Wi-Fi技术被提出,并得到快速发展的阶段,无线城市随之应运而生。在之后的几年中物联网、大数据概念诞生,将数据、网络、设备连接起来,进行智能分析,由此智慧城市得以取得快速的发展。未来也许在城市互联、国家互联、能源互联领域将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时候,智慧地球也将由概念走向现实。

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

1.2 研究的意义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大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在发展数字经济、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将发挥重要、积极的作用。本文针对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梳理出现阶段建设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议,希望为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2 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从2012年到2016年,我国已选择数百个城市或城镇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截至2017年3月,我国95%的副省级城市、83%的地级城市,总计超过500个城市,在政府工作计划中提出建设智慧城市。预计我国今年内建成和在建智慧城市数量将有望超过500个。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投资模式创新和关注度较高,包括政府直接投资、政府购买服务、PPP、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但建设模式往往关注度不够,也容易导致后期建设效果不及预期。

2.1 现阶段的主要建设模式

现阶段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应用堆叠模式

此种建设模式常见于智慧城市发展初期,尤其是政府直接投资,各委办局根据自身信息化发展需求上报相应模块,最终组合成一个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建设过程中虽有统一协调机构,但往往在实际操作过程各自为政、独立建设运营,形成新的信息化烟囱群。

(2)硬件集中模式

此种建设模式常见于政府购买服务、PPP模式中,一般由国内硬件巨头主导,以云计算中心为核心,打造智慧城市。此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各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但往往对政府信息化需求和建设规模估计不足,一方面容易导致财政在硬件投入上开支过大,超过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又缺乏对智慧城市顶层视角对考量,造成硬件共享和数据共享的脱节。

(3)产业传导模式

此种建设模式一般发生在当地存在互联网巨头的区域,政府通过引入当地互联网企业主导智慧城市建设,健壮产业链,创新产业应用,由点带面形成新的产业价值链。在建设过程中往往能创新出智慧化程度较高的应用,但容易导致建设中心过于侧重应用,而忽视整体规划和政府机制体制的创新。

3 现阶段建设模式的问题分析

综合现阶段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和建设效果来看,主要存在观念、视野、创新、运营等以下几类问题:

3.1 注重智慧概念的炒作

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几乎都能见到建设智慧城市的提法,但其中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陈旧、内涵模糊,甚至把智慧城市建设等同于城市信息化。将各部门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内容套上智慧的外衣就包装成智慧城市的应用,而忽视应用与智慧城市核心平台间的联系。

3.2 缺乏顶层设计的视野

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往往缺少顶层设计或者在顶层设计中侧重考虑应用建设、投融资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导致项目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更缺乏对政府间部门协同、职能改革、机制创新等方面的考量。最终的建设成果违背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初衷,出现新的信息化烟囱,新的碎片化数据,简单的完成了信息化建设,但造成了新的矛盾,降低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效率和效益。

3.3 缺乏一城一策的创新

各地通常将智慧城市建设等同于建网络、装探头,或者热衷于建云计算中心、指挥中心。对如何推进符合本地特殊的应用软件开发则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存在拿来主义的思想,将多地的先进模块引入、组合、拼装就变成自己的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3.4 缺乏长期运营的关注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由于建设方注重短期效益的回收,往往在项目规划上过度注重政府投资的建设内容,而对于社会资本投资运营的项目缺乏关注,无法实现智慧项目的自我造血。另外重视技术先进性的研究,轻视智慧城市的人文内涵,注重科学的管理方案却忽视了社会文化、市民素质的培养,将智慧城市单纯的沦为了管理工具。

4 各地智慧城市的建设经验

4.1 新加坡、首尔规划引领取得发展成效

新加坡、韩国首尔作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智慧城市发展案例,均在发展初期制订了长期的发展规划,并且在此规划目标下持续投入、执行,才在多年以后取得较高的发展成就。

2006年6月,新加坡启动了第6个信息化产业十年计划“智慧国2015(iN2015)”并且制定了4项战略,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资讯通信产业的发展、人才培养、经济的提升。并在2014年提前完成“智慧国2015”计划的同时,新加坡政府公布了“智慧国家2025”的10年计划。

韩国在2004年就先于发起了U-City计划,希望能通过普及化的信息通信技术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并于2011年6月以首都首尔为试点,发起“智慧首尔2015”计划,通过持续的发展投入在“2016智慧城市博览会(Smart City Expo World Congress)”获得了“全球智慧城市奖”城市领域大奖。

4.2 多地因地制宜推动重点项目提升市民感知

哥本哈根智慧自行车倡导绿色出行,为促使市民使用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轨道交通,该市通过统筹规划,力保市民在家门口1公里之内就能使用到轨道交通。对1公里路内的交通,推广使用一种智慧型自行车。通过车把手上安装的射频识别技术(RFIT)或是全球定位系统(GPS),汇聚“自行车数据流”,通过信号系统保障出行畅通。与此同时,市政府大力完善沿途配套设施建设,如建立服务站点、提供简便修理工具等,为自行车出行提供便利

南京不动产登记跑出“南京速度”,南京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选取市民排队感知最深的不动产登记项目进行重点推进,由南京信息中心牵头推进40余个部门的信息共享,在全国首创建立房产交易与不动产登记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不动产登记基础信息管理平台与房产、地税、公安、民政、银行等部门19个系统的信息共享,达到交易登记过程中自动信息核验、同步并联审核的目标。为市民提供 “一次取号、一窗申请、一套材料、一人受理、一键缴费、一网办结、一并快递”的“七个一”集成服务,群众只需上门一次,即可办结商品房、存量房交易登记。办证时间也由过去的十天半个月压缩到现在最快不到一小时。

4.3 纽约、伦敦等地注重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

纽约通过数据挖掘,有效预防了火灾。据统计,纽约大约有100万栋建筑物,平均每年约有3000栋会发生严重的火灾。纽约消防部门将可能导致房屋起火的因素细分为60个,诸如是否是贫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房屋建筑年代是否久远,建筑物是否有电梯等。分析人员通过特定算法,对城市中33万栋需要检验的建筑物单独进行打分,计算火灾危险指数,划分出重点监测和检查对象,火灾数量有效下降的目标最终得以实现。

伦敦在2012年奥运会期间,负责运行伦敦公共交通网络的公共机构“伦敦运输(Transport for London)”,在使用者增加25%的情况下,使用收集自闭路电视摄像机、地铁卡、移动电话和社交网络的实时信息,确保火车和公交路线只有限地中断,从而保证交通顺畅。

西雅图通过收集并分析从市区建筑物管理系统中得来的众多数据集,通过预测分析,找出哪里可以减少能源使用,或者根本不需要使用能源。项目的目标是将该地区的电力消耗减少25%。

5 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建议

5.1 加强顶层设计引领作用

顶层设计作为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在时间、空间的展现形态和发展路线的整体设计,是保证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完成的重要方法论,对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应用需求、能力要求、技术体制、实施途径等提出整体构想。系统性地谋划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与城市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整合建设,统筹强化基础设施、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产业等要素的整合与协同建设,协调智慧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交通规划等规划的内容与项目布局建设。建立顶层设计引领发展的机制,将顶层设计作为智慧瓷都年度建设滚动规划的重要依据,不断围绕顶层设计和滚动规划完善各应用系统的建设。

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架构图

5.2 发挥核心项目助推作用

智慧城市建设希望打破原有各委办局信息系统分散采购、垂直管理的模式,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实现对政府IT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运维、按需使用,对各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共享和开发的目标,仅仅依靠行政命令是很难实现的。

成功的智慧城市数据共享实施案例均是确立一到两个跨部门的重点项目,实现数据的局部打通。在数据接入方面也并非全部采集,而是按需接入、按需共享,由此形成局部的规模效应。一方面让数据共享单位掌握数据流向,消除安全、保密方面的顾虑,另一方面让数据使用单位感受到大数据的应用魅力,逐步扩大数据共享范围。

5.3 强化组织机构领导作用

针对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市长视角”,举全市力量打破部门藩篱、创新机构和管理机制才能做好,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牵头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一般应成立由书记或政府主官为核心,各主要单位一把手参与的智慧城市建设委员会(简称:建委会),负责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规划和重大事项决策。同时,建委会下设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办公室,负责智慧城市日常建设和协调工作。

针对智慧城市后期需要统一运营、运维的特点,可设立在市政府直管的信息化管理部门或城市大数据局,统一负责智慧城市的运维以及后续智慧城市各模块建设项目的资源需求评估、立项审批、资源分配、资源使用情况跟踪、项目后评价等工作,杜绝以往信息化项目随意建设、夸大需求、项目评审混乱等问题。

5.4 加快机制体制管理创新

强化指标体系应用机制,根据大数据分析成果和城市自身特点,制订城市运行指标体系,对城市实时运行状态进行综合评价。不断通过城市运行指标的监测、分解,运用分析主动寻找城市运行的不足之处,对发现的问题推送至相关单位进行属地处理,对职能交叉和管理权属不明确的,由政府指定兜底单位统一处理。将城市综运行指标体系的监控管理纳入政府行政绩效考核,以问题处理的办结率、时效性、满意度等情况直接挂钩主管单位领导绩效和责任部门绩效。对问题处置不力导致指标长期预警的,将直接推送至市领导进行问责和通报批评。

5.5 导入社会资本长期运营

在投融资方案上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资本的引导放大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形成市场融资为主导、政府投资为补充、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投融资格局。在旅游、医疗、教育、停车等社会化产业服务领域,坚持以政策导向引领,社会资本主导参与建设为原则,通过出让特许经营权、第三方付费、使用者付费结合少量政府补助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加大此类应用的建设力度和速度。利用社会资本的灵活性和企业服务的创新性实现智慧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6 结语

智慧城市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根据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进行顶层设计,制订长期发展规划和建设目标,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做好技术选择和制度创新。智慧城市的建设目前还在在摸索中发展和前行,一城一策、因地制宜,需要通过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城市自身的实践调查,逐步推进。在建设过程中,如何摆正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利用好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做好这项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工作的关键。

猜你喜欢

顶层智慧建设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加快顶层设计
健康卡“卡”在顶层没联网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