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量化问卷调查的景观美学评价研究
2019-01-08李月
李 月
(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景观是指陆地及陆地上的空间和物质的地理复合体,具有视觉美学意义、地理意义和生态意义。景观的功能在于使观赏者饱览自然景色,了解历史和文化,补偿精神享受,从而获得一种满足的审美情绪[1]。影响景观美学的因素不仅包括景观自身的美学价值,还包括景观为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以及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经济价值和科教价值。旅游和欣赏从根本上讲属于一种审美活动,审美价值是人类美学与景观联系的纽带,可以直接影响园林设计师设计的景观的观赏质量。只有当游客在恰当时机以合理的方式充分体验到最佳景观美学的特征时,景观才能释放和体现其价值所在。因此,本文利用问卷调研法对新奇度对公众美学偏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图1 美学价值评价照片
表1 城市绿地和自然景观各因素均值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已经开始研究植物景观的审美偏好。从林地开始,以图片或幻灯片为刺激,以当地居民为受访者,采用心理物理学的方法,进行定量化的公众安全感和个人偏好方面的评价。研究成果多,结论相对成熟。卡普兰斯在信息处理理论中提出,对景观的视觉偏好来源于人类对环境的2种基本反映——需要理解和探索的愿望,其中一致性和易辨性促进理解,复杂度和探索性促进探索的愿望。景观越神秘、越天然,对观赏者越能产生大的心理刺激和兴奋。同时,原始的森林公园景观与旅游者的环境距离较大,因而美学价值较高。
一些学者研究了熟悉度对景观认知和景观偏好的影响。皮亚杰在格式塔理论中指出,熟悉感既是接受新知识的基础,也可能成为认识新知识的障碍。环境心理学中“知觉定势”指出,个人知识、经验、兴趣会促进直觉判断,使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且这种倾向性将对知觉对象产生重要的影响。凯文·林奇认为,对城市留下的记忆变淡和遗留的熟悉感,都会使人对城市的感知产生影响[2]。Junge认为来自同一地区对同一类景观地貌熟悉的群体比职业等社会背景因素相同的人群对景观偏好的影响更大[3]。由此可见,长久的片段积聚会演变成一种特质和品质,且反过来不断影响环境中的人,使人建立起对于环境的特殊感受与认知,进而对审美主体的景观偏好产生影响。但是,他们均未明确指出熟悉度或新奇度对景观偏好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国内景观新奇度美学研究相对较晚。刘颂等[4]在对上海市梦清园的研究中,证实了熟悉度对景观审美认知存在影响,影响可能表现为积极或消极两个极端。总的来说,一个非常熟悉的环境更容易引起用户的共鸣[1]。在对朱雀公园审美价值评估的研究基础上,王金照提出“景观的新颖度越高,一致性和易读性越低;复杂性和神秘性越高,对人的刺激越强,审美价值越高”[1]。总之,景观熟悉度对美学偏好存在影响确凿无疑,但具体表现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尚未明确。
2 研究方法
2.1 评价图片的选择
拍摄并选取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包括不同的城市绿地和自然景观。从中选取公众潜在熟悉和新奇的照片作为评价对象,每个类型的园林景观选8张,分为4组(熟悉的自然景观、熟悉的城市绿地、新奇的自然景观以及新奇的城市绿地),共16张照片作为评价对象。图片大小及分辨率相同,选好后编好序号,如图1所示。
2.2 调查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主要包括6个问题,分别是景观一致性、复杂性、易辨性、神秘性、新奇度和美感度,分值设置为1~9分。
3 调查结果
本问卷共回收问卷112份,剔除一些无效问卷,最后105份为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3.75%。由表1可知,城市绿地和自然景观在复杂性上表现的差异并不大,仅仅只差0.14。而在新奇度和易辨性上则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城市绿地的易辨性明显高于自然景观,其主要原因由于城市绿地多为人工建造,合理的空间分割和熟悉的植物搭配让游人置身其中更有方向感。自然景观的新奇度明显高于城市绿地,复杂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植物种类及搭配方式,让调查者眼前一亮。
4 讨论
通过调查结果可得出,设计时要合理保留自然生境,遵循“师法自然”原则。景观要素越复杂的环境,越能激发起游人的探索欲,美感度也越高。灵活的空间变化、因地制宜营造地势、丰富的植被种类和配置方式、特色功能和标志性建筑等,能够提高新奇度,带给游人耳目一新的感受,也能提升景观的美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