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经济不发达地区乡村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以张掖市为例
2019-01-08毛玉娟
毛玉娟
(中共张掖市委党校,甘肃 张掖 734000)
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而言,得力的乡村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突破经济弱势的桎梏,实现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与传承,促进当地多元文化、民族文化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村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1 张掖市乡村文化建设的新时代背景和基础条件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东、西部区域发展差距较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口素质更是良莠不齐,这就造成了乡村文化建设不可能一个模式、一条路径,而必须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张掖市位于我国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是一个典型的经济不发达、中小型农业城市。全市辖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及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五县一区。截至2017年12月底,张掖市人口总数为131万,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仅46万,农村常住人口85万。由此可见,张掖市有64.88%的人口常年居住在五县一区的93个乡镇、904个行政村,这就意味着张掖市乡村文化建设的受众和承载者基数非常庞大。另外,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限制,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的制约,张掖市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处于垫底状态。张掖市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和综合素质与一线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又意味着张掖市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硬件”和综合“软件”都不优越。
2 张掖市乡村文化建设现状
2.1 乡村文化活动开展现状
在对张掖市民乐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部分乡镇与村社的乡村节庆活动、乡村文化活动周、乡村文化艺术节、乡村大戏台等相关乡村文化活动开展的频次调研中,发现有35%的县(区)相关部门受访负责人表示本县(区)的乡村文化活动频次为每月至少1次,仅有15%的受访人员表示本县(区)乡村文化活动频次在每月2次以上,而有高达48%的受访人员表示该区域当前乡村文化活动的开展频次低于每月1次,其余2%的受访人员则表示本县(区)很少开展乡村文化活动。这些数据表明当前张掖市部分县(区)对乡村文化活动不够重视。
2.2 乡村文化建设情况
在对临泽县蓼泉镇、平川镇、板桥镇、沙河镇以及高台县部分乡镇乡村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中发现,有62%的县(区)、乡镇相关部门受访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表示本县(区)、乡镇现阶段“已启动乡村文化建设行动,且取得了相应的成绩”,如临泽县的“德润枣乡”、高台县的“最美乡村家庭”等活动成效非常显著;有36%的人表示当前“虽有乡村文化建设筹划,但落实程度不一”;只有2%的受访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表示“还未开始乡村文化建设”。可见,现阶段张掖市乡村文化建设工程推进程度参差不齐,个别乡镇相对滞后。
2.3 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形式
对张掖市甘州区长安乡、明永乡、上秦镇、梁家墩镇、乌江镇和沙井镇以及山丹县陈户、老军乡、位奇镇和东乐镇的乡村文化建设形式进行调研,结果如图1所示,有55%的受访相关部门负责人认为辖区内的乡村文化建设以硬件建设为主,如每个村社都建有文化广场、文化长廊、村民文艺活动中心以及宣传核心价值观的墙绘、雕塑、宣传电子屏幕等基础设施。有18%的受访人员表示当前该县(区)的乡村文化建设以活动建设为主,如每逢传统节庆日、月末会定期组织村民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有5%的受访人员表示所在区域的乡村文化建设以其他形式如制定村民文化活动规章制度等为主,另有22%的人表示所在区域内尚未开展乡村文化建设。这些数据表明现阶段张掖市的乡村文化建设侧重于硬件建设,在文化活动建设和其他各方面文化建设上均衡性较弱、互补性较差。
图1 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形式调研结果
2.4 乡村文化建设“建议”情况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围绕“您对所在区域乡村文化建设的建议”问题随机抽取张掖市甘州区、临泽县、民乐县部分乡镇的120位乡镇干部、村委会成员、普通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回收的100份有效问卷当中,有40%的受访人员建议多开展特色乡村文化建设,有28%的受访人员建议利用乡村传统民俗资源建设乡村文化,有20%的受访人员建议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另有12%的受访人员提出了“建设乡村文化品牌”等建议。
从以上4个层面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当前尽管张掖市五县一区绝大多数乡村已经基本实现了乡村文化长廊、村民活动广场和专用乡村文化娱乐活动室等文化专用场地的全覆盖,但在乡村文化活动开展方面,大多数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处于匮乏状态,开展的乡村文化活动频次偏低、质量较差;在乡村文化建设方面,部分先进乡村如临泽县板桥镇、平川镇以及甘州区前进村、上秦镇、新墩镇等已经率先开展了乡村文化建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有部分乡镇(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部分村社)的乡村文明建设尚处于设计部署阶段,落实进度稍慢;在乡村文化建设形式方面,五县一区乡村文化建设形式普遍单一,以硬件建设为主,在其他方面的乡村文化建设十分欠缺;在乡村文化建设建议方面,建议主要集中于多开展特色乡村文化建设、利用乡村传统民俗资源建设乡村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这些建议充分表明现阶段张掖市乡村文化建设还有很大的潜力和提升空间。
3 张掖市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存在的问题
通过前文对张掖市乡村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张掖市乡村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①乡村文化建设意识淡薄,对本地乡村文化建设缺乏精准的定位,往往产生盲目发展或片面发展问题;②乡村文化建设路径单一,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及活动内容不够丰富,且整体层面的乡村文化建设路径过窄,未能充分挖掘乡村地域特色进行品牌化、个性化的乡村文化运行机制建设;③乡村文化建设特色化不足,尤其表现在规划缺乏特色、活动设计缺乏特色,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力度不足,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乡村文化建设现状;④村民的文化自觉性偏低,部分村民由于思想观念落后,对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疑惑,认识低下,从而直接影响村民的乡村文化建设积极性。
3.2 建议
3.2.1 完善乡村文化支撑机制。乡村文化支撑机制是乡村文化建设得以落实的保障,也是乡村文化治理体系发展创新的前提。在张掖市乡村文化支撑机制建设过程中,应围绕硬件环境、精神文明、公共文化和制度规章等方面,构建健全的乡村文化支撑机制[1]。
在硬件环境建设上,应以乡村文化繁荣为导向,严格落实村级基础文化设施配套建设,并依托全省数字基层服务点,进行乡村数字文化服务的传播与覆盖。在精神文明支撑机制建设上,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采用教育引领与实践培养统筹兼顾的手段,进行精神文明支撑机制建设。在公共文化支撑机制建设上,应结合“网格化”治理技术,形成遍布全县、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以当地的优秀文化资源为依托,引领村民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及价值取向;通过培育正能量的乡村文化,唱响各县(区)乡(镇)乡村文化的主旋律。在制度规章支撑机制建设上,应严格遵照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及的乡村文化建设部署的乡村文化发展规划,设置统一的组织架构、乡村文化发展理念、乡村文化建设目标要求、乡村文化建设模式等,指导各区域的乡村文化建设。
3.2.2 加强乡村民俗文化建设。各县区应统筹协调辖区内各个乡镇结合实际,依托村民文化广场、村级民俗文化巡展等形式,建立特色化的乡村民俗文化发展机制。加强各区域乡村民俗文化的整合、交融,将乡村文化建设由传统的个体化建设向开放化建设方向转变,使乡村民俗文化在巡展中获得创新和发展[2]。
3.2.3 探索主题特色文化农庄建设。张掖市是古丝绸之路重镇,亦是现代丝绸之路节点城市之一,文化积淀博大、厚重,全市五县一区都各自具有非常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内涵。因此,张掖市乡村文化建设应充分考虑因地制宜的乡村文化发展思路,结合各县区乡村的民俗、节日、饮食文化等特色,从中挖掘经典的传统文化元素,尝试建立民俗文化主题特色农庄、美食主题特色文化农庄等。根据乡村所处的地理位置、乡村文化特征、文化风俗、乡村文化建设需求等,发掘适合各自的发展主题。找准定位、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各具特色的文化农庄进行乡村文化、乡村精神的传承发展,彰显张掖市乡村文化建设特色。
4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乡村建设任务艰巨,机遇与挑战并存。张掖市是我国西部经济不发达城市之一,必须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走出一条符合自己实际且富有特色的乡村建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