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养结合养老视域下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9-01-08南联红吴安琪仵卫民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医养养老实训

南联红 刘 峰 吴安琪 仵卫民

近几年,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养老模式多样化并日趋成熟,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问题,是养老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模式。鉴于医养结合机构的不断增多,我们应该重新审视高职院校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如何实现高职院校护理人才培养与医养结合机构护理人才需求的无缝衔接,解决供需不平衡问题。

1.当前医养结合护理人才的“供”与“需”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人才“供”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在护理人才培养方面仅重视普护专业人才培养,不重视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所调查的省内15所高职院校,开设老年护理方向的院校仅有3所(培华学院、渭南职院、陕能职院),开设老年服务与健康管理专业的有2所(工运学院和国防职院)。在开设老年护理方向实验班的院校,老年护理方向的学生人数只占护理专业学生总数的10%。在课程设置上基本合理,但课时紧张,学生很少到养老机构去实践,理论和实践未能很好结合起来,也没有完全形成医养结合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的教育缺乏系统性。学生对老年护理重要性认识不足,即便学生勉强接受学习了老年护理相关知识与技能,但近90%的学生就业意向并未选择从事老年护理,导致人才培养的流失,不能满足“医”和“养”的护理需求,造成人才培养“供”小于“需”的局面,也制约了老年护理学科的发展。

1.2 人才“需”方面存在的问题 医养结合机构需要一定数量经过专业化培训的护理人员和少量的生活护理员,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护理服务,才可以让老年人更加放心、安心地在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护理人员应该具备老年护理学、老年护理心理学、老年营养与膳食、老年生活护理技术、老年康复护理技术、老年人人文关怀与沟通技巧、临终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老年人人文关怀与沟通技巧。调研中发现,目前很多医养机构护理人员在文化层次、职称结构、人员数量、工资待遇方面并不合理,特别是近一两年开始运营的一些医养机构,多数是中年妇女群体经过简单培训后即上岗,注重的是一般的生活照料,对老年人的护理也缺乏一定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及孝心,只是把这项工作作为一种收入来源。由于入职门槛比较低,工资水平也相对较低,加之认识不足,导致很多专业护理人员毕业后不愿意从事此行业,影响了医养机构老年人生活(生存)质量,也制约着老年护理学科的发展。

2 医养结合护理人才培养的思路

2.1 构建实用型护理专业(医养结合方向)课程体系,完善护理专业(医养结合方向)课程设置,构建校企合作式医养结合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护理人才(医养结合方向)培养方案。

在护理(老年护理方向)专业开设的课程基础上调整课程设置,注重实操应用性课程和人文社会学课程内容,以医养结合机构岗位需求所需的岗位核心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切入点构建护理专业(医养结合方向)课程体系,开设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建立以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以发展专业服务能力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标准[1],同时构建独立实训教学体系,制定基于医养结合机构岗位需要的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完善实习基地,培养医养机构岗位所需的优质老年护理人才。

2.2 建立护理专业(医养结合方向)“双师型”教师及兼职教师组成的校企合作式教学团队,同时促进实训基地师资建设。

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富有创新意识的教学团队是医养结合护理教育目标实现的保障。建立专、兼职教师“双向”流动制度,以提高专、兼职教师综合素质。现有“双师型”专职教师分期分批进入临床培训,提高其实践能力;对兼职教师进行教学方法、职业教育理论培训,由此形成一支专兼结合,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校企合作式教学团队。在学生上实操课和实习阶段,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学生项目实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服务能力,也促进实训基地师资力量的提升。

3.医养结合护理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3.1 制定基于医养结合机构岗位需要的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构建独立实训教学体系,构建“1-2-3-2”人才培养模式。

3.1.1 优化课程设置,确定核心课程:以医养结合机构岗位需求所需的岗位核心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切入点构建课程体系,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核标准确定基本素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及岗位持续性发展能力,以五大工作任务(老年疾病护理、老年健康管理、康复护理、居家养老、临终关怀)开设《老年疾病护理》《老年营养与膳食》《老年心理学》《老年健康管理学》《老年康复护理技术》《社区护理》《老年人际沟通》《老年中医养生》等老年护理职业基础学习和职业能力学习课程;确定八门岗位能力核心课程:《护理基本技术》《内科护理技术》《外科护理技术》《妇产科护理技术》《儿科护理技术》《老年护理技术》《护理综合技术》《护士人文修养》,制定并完善相应的课程标准。

3.1.2 构建独立实训教学体系,形成“1-2-3-2”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综合服务能力培养,形成高职护理专业(医养结合方向)人才培养方案,改变传统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仅在医疗机构实践的状况,构建“1-2-3-2”独立实践教学体系与质量评价体系。

“1”:实验班学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在学习基本医学知识同时,每月1次利用周六/日分批次组织学生到医养结合机构养老区“结对帮扶”,让学生与老年人接触,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相应的需求,让他们知道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帮助老年人或老年慢性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照料,与老年人建立一定的感情,培养他们的爱心、耐心和孝心,逐渐树立为老年人服务的意识及正确的职业态度,为顺利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2]。与此同时邀请铜川职防院有关专家(兼职教师)到学校每季度讲课1次,内容包括医养结合工作概况、前景、具体工作内容、人文关怀、护理心得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这个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的认同感、职业自豪感,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

“2”:实验班学生第二学年,抓好“三个环节”,即实践教学的实训课程、临床见习、临床实习岗前培训三环节。将18学时以上的实训课独立设课,且均计入学分设置之中,学分达到总学分的35%以上。第一个环节:设置校内独立实训课程,形成能力分层递进的护理专业技能训练体系。第二环节:加强见习,从第2学年开设优质核心课程,每完成18学时核心课程学习即到医养结合机构见习1周,在第一学年“结对帮扶”基础上,将专业技能在校内模拟训练后及时在医养结合机构中实训,通过校-企循环,让学生尽快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技能培训与工作需求的无缝对接[3]。第三个环节:加强实习前的岗前培训,在进入顶岗实习前进行为期2周校内培训,内容包括专业实习要求、护理综合技能项目培训等,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到实习中,提高实习学习效果。

“3”:实验班学生第三学年,进入临床顶岗实习,重点强化综合服务技能,时间40周,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前20周,在医养结合机构临床科室或二甲以上综合医院轮转实习,掌握基本护理技能与各科常见疾病护理,能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4]。第二阶段:第21~32周,在医养结合机构康复护理部实习,掌握老年慢性病康复护理技术,熟悉老年人中医养生,掌握中医护理技术,学会与老年人进行有效沟通,实施人文关怀。第三阶段:第33~40周在医养结合机构养老区(含居家养老)实习,能熟练为老年人提供生日间照护、临终关怀,培养爱心、耐心、责任心。

“2”:通过校-企“两方面”的密切合作构建完善的教学/实践质量评价体系。一方面,学校与医养结合机构在两时期(实习中期和实习结束前)从两方面(技能考核和理论综合考试)对学生严格综合考核,进行实习效果评价,强化和巩固学生护理专业技能与服务能力,促进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在学生实习期间,学校定期到医养机构调查访谈,征集医养结合机构、学生和服务对象意见,根据机构反馈意见及服务效果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新的需求,依此构建医养结合护理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质量评价体系。

3.1.3 加强校企合作式教学团队建设[5],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同时促进实训基地师资力量建设:采用“外送内培”的方法。“外送”即扩大专职教师国际护理教育视野,参与国际化交流培训,优化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专业能力强[6]、护理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6名。“内培”即建立“双向”流动制度,每年委派“双师型”教师培养对象分期分批去合作医院挂职锻炼1个月以上,提高其实践能力;新聘兼职教师15名, 兼职教师通过参加教育理论学习和职业师资培训,提高教学能力。在学生上实操课及实习阶段,专、兼职教师分别指导学生实训和顶岗实习[7],并参与实训指南编写工作。

在知识方面,专、兼职教师定期共同教研,总结学习要点,按照岗位工作流程组织教学内容[8],通过课堂讲授、讲座、案例分析、情境教学、翻转课堂进行理论知识教学,通过床旁教学、教学查房等多种形式将理论课程“活化”。在技能方面,按照护理岗位工作要求对学生进行操作训练,专职教师课内的在仿真实训环境中训练学生的护理学基本技术、专科护理技术,再定期进入医院见习实操,待学生进入实习阶段,在兼职教师的带领下,进一步训练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提高护理操作能力。在素质方面,通过思想道德教育、课堂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灌输、职业素质教育、专兼职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明确了职业道德规范,实习阶段兼职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职场环境,提升职业素养,学生也能感受到职之所托,职之所荣,从而巩固专业思想,也愿意为老年护理事业做贡献。在此,专兼职教师各自发挥其教学组织方面、临床实践技能方面之所长,让团队的协同作用贯穿课程设计、建设、实施与评价的全过程,从而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学团队,同时也促成实训基地师资力量的建设与提升。

4.总结

在医养结合养老视域下,通过构建新型校企合作式高职护理专业(医养结合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与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很快[9],很好满足了医养结合机构的需求,优秀学生直接留在实习单位就业,加快了学生的社会化与职业化进程[10],实现了产、教、学融合,实现了高职院校护理人才培养与医养结合机构护理人员需求的无缝对接[11],解决了人才培养与医养机构人才需求“供”与“需”的平衡问题。随着医养结合养老产业的不断发展,政府及全社会对医养结合工作的重视,医养结合型护理人才在培养模式、用人机制、管理的机制和体制上还需要不断完善,以稳定人才队伍,各高职院校也需要不断探索更好的培养模式,为我国的养老事业输送更多的医养结合型专科护理人才,以满足我国不断发展的养老事业需求,为我国养老事业做贡献。

猜你喜欢

医养养老实训
医养当兴
养老生活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医养结合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养老更无忧了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