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精准扶贫”开展“校地企社”四方联动农村电子商务运行

2019-01-08刘贵生

中国农业会计 2019年2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电子商务精准

刘贵生

引言

众说周知,电子商务起源于美国,繁荣于中国,由此带动物流快递、共享经济、网络经济、互联网金融、电子政务、人工智能等新型经济产业发展,对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挥了巨大作用。互联网+已成为各行各业寻求持续高效增长的重要手段,也成为各行业今后一段时间聚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电子商务交易规模成两位数增长,农村电商网络零售额占比却不足20%。在国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之际,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产业布局发展,乡村文化建设等迎来历史最好的发展机遇,农村电子商务将大有可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在当前的“精准扶贫”领域成为脱贫致富的首要选择。如何借助电子商务开展精准扶贫需要解决好电子商务运行机制问题。

一、中国农村电子商务运行状况

2016年以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重点推动的事项之一,电商巨头阿里和京东不断被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请进会议室,商讨农村电商发展问题,签订了一些合作协议。借助高端电商平台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似乎没有错,也可以走一些捷径,但农村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非常多,也非常有难度,单靠一两家电商平台不足以解决根本问题,也只能解决部分电子商务进入农村的问题。如何实现农村电子商务在农村扎根,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提升的重要手段,进而包围城市,必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这路一定要沿着市场化的道路去走,才能走的稳妥走的长远。

电子商务之花在中国盛开,精准扶贫之路也不断延伸和拓展,在这路上开满电子商务之花有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近两年来,政府和学界不断的发声,研讨农村电子商务,尤其是中央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系列推进农村电商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大多数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育一批电子商务市场主体,主要措施有政策扶持和鼓励创新;二是提升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应用水平,主要措施有加强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引进高技能电商人才进入农村开展电子商务;三是改善农村电子商务应用环境,主要措施是优化和改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四是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督和追朔体系,保证农产品质量等等。作为学界的研究也大多停留在对政府以上主要建议的细化,并没有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案,由于地情复杂,也不可能有一套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中国农村电子商务潜在参与者分析

从农村电商的本质来讲,他既是政府下大力气要推进的事业,更是主动适应中国经济发展,创新农村经济升级,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实现中国复兴梦的重要选择。所以说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更多要依靠市场的力量、市场的手段、市场的思维和放到市场里去谋划。

除了政府急于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外,还有谁会参与其中,能参与其中,并且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对参与者自身的成长发展也拓展了业务。从目前的研究趋势看,主要有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社是两支坚强的力量,合作社盼望电子商务,企业追寻电子商务带来的新收益,此二者在诉求上有高度的互补性,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既懂经营,又有资格承担融资、投资、签订合同等市场化运作所要的系列行为,农村各种经济合作社扎根农村,了解农村情况,了解农民思想动态,有益于培育地方产业发开发地方新产品和新服务,农业合作社+企业的模式在传统经营中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在电子商务模式下仍然会发挥作用。作为高校,一有技术、二有培养的人才,正可以弥补巨大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瓶颈。

课题组深入贫困村进行调研,调研结果印证了以上的分析。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龙山镇榆树村、连柯村和马鹿乡寺湾村为国家级贫困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耕地少人口多,但是农副产品丰富,最著名的“花牛”苹果盛产此地,还有优质牛羊肉,中药材,营养丰富的野菜,蜂蜜,压榨食用油等等。当地政府急切盼望能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政府投资建设的电子商务服务站运行多年,由于缺乏技术人员和推广人员,基本处于停摆状态。当地几家较大的农业合作社在种养殖业有较大的生产规模,但是由于缺乏品牌营销和品质经营,产品销路不畅,价格低廉,盈利能力非常有限。从农业整体情况来看,缺少企业从品质、品牌、渠道、包装、推销等进行系统化开发,也缺少农业技术、营销技术、电商技术等专业人才,导致农村尽管有很好的资源,但是没能带给农民很好的收益。

三、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参与者能力作用分析

农村电子商务参与者除了农户农民本身外,主要有政府、企业、院校和农村合作社,此四方在农村电子商务建设运行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致力于推动电子商务在“三农问题”解决上发挥作用,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政府拥有较多的政策资源和公共财政资源,在农村电子商务运行中可发挥引导作用。政府从哪些方面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推动其他参与者积极作为,具有巨大的牵引力,尤其在市场环境尚未健全的初级阶段。政府作为市场的监督者和政策的落实者,与市场主体协作落实政策,采取什么形式投放资源实现政府自己的职责落实问题。

要无疑问,企业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主体,应当发挥主体作用,因为企业是市场的产物,有能力高效组织各类资源,寻求各方效益最大化,并能及时防范风险。政府引导企业取得市场主体地位,但是采取什么样组织形式参与市场由企业自主决定,企业与政府之间需要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便于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和发展农村经济。企业在推进农村电子商务运行中需要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他们的利益诉求要有相应的保障。

高校发挥支持作用。高校有自己的教育资源优势和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动机,高校如何参与其中?高校创新成果转化,技术培训实施,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等为题需要在四方联动中加以具体研究落实,帮助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更好支持农村电子商务。

合作社发挥落地作用。县乡合作社作为农村农民的经济组织,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农民的意识和利益诉求,农村电子商务运行中涉及的核心问题如“产品和服务”理应依靠他们,如何既要实现合作社的利益,又要保证村民的利益和保证产品服务的质量,以及电子商务具体运行过程的落实,需要广泛的加以研究。农村经济合作社的经济地位在各地区尚未统一,随着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村经济合作社将会通过市场化方式走上公司化运作模式,成为新型合作社,其经济地位会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我经营的权责会进一步明晰。

四、“校企地社”四方联动农村电子商务运行机制设计

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在解决“三农”问题上作用有限,助力“精准扶贫”也没能发挥全力,只是企业开发农村消费市场的手段,是工业品进入农村的新渠道之一,对培养农村电子商务消费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对于培育农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上明显动力不足,所以,非常需要系统性设计农村电子商务参与各方联动机制。

(一)设计原则

1.政策引导、市场化为主原则。中国的农村问题是国家政治经济稳定的大问题,历朝历代概莫能外,2018年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就基于此。解决“三农问题”,先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再谋求发展繁荣问题,先解决土地流转、人口流动等基础问题,再解决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和共同富裕等高层问题,其层级是清晰和明确的,先后有着重要关联。从中央顶层设计出发,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制定农村改革创新发展思路,逐步落实农村发展政策,并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各方积极性,通过市场化手段聚集优质资源,通过市场化手段发挥资源效益,奠定农村改革发展问题的长效机制。

2.以三农为中心、兼顾各方利益原则。农村、农民、农业是当前党中央下大力气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两个一百年战略布局中的核心问题,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布局三农政策措施,是顺应互联网技术时代要求,农村电子商务首当其冲。农村电子商务涉及面广,需要技术、市场、资金、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政府有必要全面深入诊断三农问题,以三农问题为中心,动用尽可能多的资源布局在农村,只要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资源都可以介入。为了持续推进有效资源进入农村,资源所有者的利益要有一定的保障,想方设法让资源拥有者获得必要的回报。

3.企业为主体、各方联动原则。中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占地面积广,情况复杂,在政府多年的农村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没有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落后、贫穷仍然是农村的主要状况。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必然需要各种形式的企业主体,让它们在政府的引导下按照市场化特征开展业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主依托自己对市场的敏感和判断,整合社会资源,开发绿色、环保的农村产业,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壮大,并实现利得。由此,拥有技术的院校,了解村情和掌握农村产业基础资源的合作社,掌握产业政策和公共资源的政府,会在企业为主体的农村经济体系中实现良性联动,达成“精准扶贫”的同时,推动农村全面、长久发展,及早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建设纳入到全国经济社会建设体系当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设计目标

推进院校、企业、政府和合作社四方联动实施农村电子商务运行机制形成,既要考虑当前“精准扶贫”重大战略,又要考虑脱贫后的持久发展,所以,要从长远设定机制目标。

1.引入长期扎根农村,并借助电子商务发展农村经济的多种形式的企业主。熟悉农村经济的企业最愿意在农村发展,政府通过农村政策、扶贫政策、土地政策、金融政策等鼓励吸引这类企业扎根农村,发展农村经济,保障企业权益。

2.短期“精准扶贫”,长期发展农村经济。依托电子商务助力精准扶贫是短期的,长期要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建设美丽乡村,把短期和长期目标要结合起来,实现农村的长治久安。

3.形成一批地域特色明显,规模较大的产业群。农村环境普遍落后,居民居住较为分散,资源分布不均,即便有了电子商务和广大的市场,也只是解决了交易渠道的问题,如果没有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农民脱贫致富仍然是无源之水。有了一定优势的产业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电子商务也才有用武之地。如何挖掘产业,需要高度的市场洞察力和敏锐度,除了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业外,可挖掘的产业有旅游业、传统工艺品制造业、特色乡村生活体验服务、特色农业生产体验服务、特色乡村文化体验服务等。

4.农村文化传承提升和基础设施改善。中国农村文化历史悠久、灿烂丰富,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农村精神财富。农村电子商务是新事物,但是不能破坏优秀的农村传统文化,而是需要大力保护和传承。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要紧紧借助当地的各种条件和村民,村民的文化水平既要随时代发展需提高,也要尊重它们的传统文化理念,农村的基础设施要改造建设,但是也要保存保护各地特色建筑和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这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建设过程。对此,企业可能缺少意愿和动机,政府要有灵活多样的协调能力,在文化传承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多下功夫。

5.农村电子商务推进形成新型的城乡一体化关系。农村电子商务尽管解决不了所有的三农问题,但是企业主通过市场化运作必然对城乡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要以新型城乡一体化关系形成为蓝图,防止形成新的城乡分割局面。当前,农民加速城镇化,农村农民减少了,甚至有的农村没有村民,农村电子商务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农村的产业又如何发展,这些问题都提前考虑。

(三)设计内容

1.“校地企社”联动农村电子商务基于精准扶贫。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形成有待进一步观察和考验,资本布局并不积极,打开农村电商应当先从精准扶贫开始,存在较好的机会。一方面有政府政策、资金和项目的支持,另一方面高校、政府和企业等有一定的扶贫任务和意愿,从中寻求联动联合,创新思路、模式,把扶贫放到首要位置,夯实合作基础,建立联动机制,后续扩展业务范围和规模,走市场化运行道路。

2.“校地企社”四方联动农村电商运行机制。农村电子商务涉及到的各方参与者,有各自的动机和作用,充分利用动机和发挥作用成为各方联动的基本要求。由于“校地企社”四方社会性质不同,参与方式自然有所不同,企业是市场主体,灵活性较大,可作为主体,农村合作社是集体或合作制企业,具有一定的市场性,可作为第二主体,与主体企业建立合作交易关系,政府是行政单位,只能向主体提供所需资源,包括政策、土地、资金或项目等,高校是事业单位,可作为辅助单位,通过合同制关系向主体提供技术和技术型劳动力。四者基于项目、或产业、或区域开展合作,互动互促。

3.项目实施工作流程。“校地企社”四方联动农村电商运行基于精准扶贫初期,地方政府处在绝对领导位置,政府从本地各方面优势资源出发,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推出系列农村电商项目,吸引资本进来,引导资本与当地合作社、高校、政府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开展项目实施。随后,政府不再干预企业运作,只当好市场的监管者和政策的维护者。资本按照市场运作法则与不同的合作者建立契约关系,遵循市场交易规则,按照市场开展业务,处于绝对主体位置,政府退出引领位置做好各项服务。

4.“校地企社”四方联动农村电商运行机制效果评价与机制创新。电子商务是热点,乡村发展也是热点,二者的结合是趋势,这个趋势以什么样的形式、在什么时间成为现实,没有人能够准确回答。在当前情形下,结合精准扶贫只能去尝试,“校地企社”四方联动农村电商运行机制效果如何,从扶贫的角度,看脱贫人口比率、速度和程度,从长远讲,看企业主体的发展速度和盈利能力以及政府对此的政策考量。在市场中,随着不同地区的政商环境及其变化,农村电商运行机制涉及的方方面面都会随机而动,但是总体讲,发展农村经济,改善村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是主要考量指标。

五、小结

互联网+推动农村电子商务成为可能,信息化促进农村电子商务成为必然选择,中国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大问题,仅凭电子商务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但可以从农村电子商务开始,从精准扶贫开始,从各方关心关注关联三农问题的主体开始,寻求解决办法和方式,“校企地社”四方联动农村电子商务是其中的选择之一,做好此项工作,其运行机制的研究又是重点。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电子商务精准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精准的打铁
电子商务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