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小岗村“大包干”谈乡村振兴之道

2019-01-08汪恭礼

南方农村 2019年1期
关键词:大包干农房闲置

汪恭礼

(安徽大学 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 230039)

安徽素有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1978年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单干,包产到户”的大包干,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先河。2000年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免征农业税,催生了这一千古变革。2016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视察安徽,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安徽省要敢为人先、锐意进取,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1]。

一、打破常规、摆脱体制束缚,探索宅基地 “三权分置”问题

在1966至1978年间,小岗村吃国家返销粮23万斤,1978年11月24日,18户农民秘密聚会,大胆决定:“分田单干,包产到户”。1978年前,小岗村有550多亩耕地、115人,这摁手印的18户农民,户户都有乞讨的历史,农民渴望能够过上稳定的温饱生活[2]。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分田单干,包产到户”是打破常规、摆脱体制束缚,跨越历史艰难的一步,用超越自我的创新精神,改变现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出现了“空心户”、“空心村”,大量的农房闲置无人居住。农民在外辛辛苦苦挣钱,用几年、几十年的积累盖房。很多农民盖新房花光了多年积蓄,甚至借下很多外债。这些建好的房屋却因外出经商务工而闲置。长年累月的闲置,新的房屋变旧,旧的变成半倒塌,半倒塌的变成倒塌,造成了巨大浪费。农民想将闲置农房流转出去,一方面让农房有人住,保证不会倒塌;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部分收入。盘活这类闲置资源,具有增加农民收入的一大潜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2月28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农村闲置农房放在那里任其破败是一个大问题,利用起来却是一笔大资源”。但按照原有的制度,闲置农房只能在本村内流转,导致流转速度慢、价格低,阻碍了闲置农房的流转。为改变这一现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2月28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的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并作为这次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内容,完善了农民闲置房屋和闲置宅基地流转的政策,顺应了农民愿望和农村实践要求。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和这次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就需要采用小岗村超越自我的创新精神,积极探索与试点,通过共享、租赁等形式,让闲置的农房得到有效利用,一方面让农民得到不菲的房租收入,另一方不花钱保护住房。如合肥市开始试点探索“共享农房”模式,把空置农房信息推到线上,房屋的使用情况、位置、面积等图文资料都可以在线实现查询,连接起供需双方,租约期在5年至30年,租客对所租的房屋内外及院落,可以依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进行翻修,可以利用农房进行创业,也可以真正回归“乡居”。农村宅基地产权因涉及政策障碍和历史的复杂性,过去根本“不敢碰”,此次中央一号文件给宅基地产权改革指明了方向。安徽旌德县颁发了全国第一本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不动产权登记证,以创新的理念、改革的精神,明确所有权、资格权的同时,适度放开使用权。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不动产权登记证的颁发,让闲置农房的买方、卖方、村集体分别领到宅基地使用权、资格权、所有权不动产权登记证,三方心里都有底。宅基地的产权明晰,可在征得农民意愿后,以合资、合作、出租等方式盘活利用闲置农房,从而为吸引创业人才,引入工商资本提供坚实保障。也可利用本地山水、农业产业等自然资源,发展田园旅游等优势项目,将闲置农房打造成富有乡村特色的村居民宿,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吸引向往田园生活的市民来居住,盘活闲置农房。要加大宣传力度,采用多样化的宣传方式,让更多的市民来领略自然风光,体验农村乐趣,为乡村带来活力与人气,促进农民致富增收,进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二、改革不相适应、比较落后的生产关系,完善承包地 “三权”分置制度

当年小岗村“大包干”解放思想、事实求是地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激发出惊人的生产力,粮食总产量激增到14万斤,远远超过包干前多年徘徊的3万斤;油料产量突破了3万斤,是包干前国家下达300斤油料征购任务的100倍[2]。1978年,小岗村“大包干”后,家庭承包制在全国农村推行,改革当时比较落后、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使之适应全国农村不平衡的生产力水平、不同发展阶段,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较好的解决了全国城镇居民及广大农村居民的温饱问题,为工业化顺利加快、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和物质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管理、信息等现代化手段的运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家庭联产承包制是以家庭为单位,小块、分散生产,缺乏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收益低。在工业化、城市化的推动下,大批农民进城经商务工,导致农村成片耕地撂荒,危及粮食安全的同时,为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发展空间。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机械化等生产力的发展,又具备了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条件。农民守着零碎细化的“责任田”,很难通过农业生产为其带来较高的收益。一部分农民为获得高收益,进城经商务工,想保留农村的土地承保权,以保进城经商务工失败后温饱无忧。同时,希望通过流转土地经营权,盘活资源,增加收入;另一部分农民希望通过流转土地经营权,把零碎细化的土地合并,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生产规模效益,从而提高收入。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有的农村生产关系不太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2月28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仍然是当前农村深化改革主线。特别是在十九大报告乡村振兴战略部分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顺应农民保留承包权、盘活经营权的意愿。这就需要我们用小岗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精神,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要充分考虑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禀赋差异,鼓励进行符合实际的制度创新和实践探索,不能片面追求过快和过大,不能搞强迫命令和行政瞎指挥,更不能改变农地用途,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不能操之过急,要由点及面开展,稳妥推进改革。十九大前,群众担心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了就要收回,不少种植大户、农民等经营主体心慌,经营管理不愿投入,干劲缺少。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持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真正让他们吃了“定心丸”,放心种地。出门在外打工经商的也安心了。这需要我们用小岗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精神,着手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完善配套措施,做好法律和政策宣传,确保把这一政策落实好。

三、团结合作、诚实守信,有机衔接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

1978年,小岗人发起大包干时,以“按手印”和“赌咒发誓”的方式约定“如不成功,干部坐牢杀头,大家保证把干部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表示若发生意外,要同舟共济、相互扶持,体现了小岗人团结合作、诚实守信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才有了“大包干”“按手印”和后来的一系列变革。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变幻莫测,大包干生产方式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以农户家庭为生产单位,分散小规模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势单力薄,在与其他经营主体的市场交易中,交易方式落后,交易成本高昂,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同时,农民对市场信息不能有效把握,缺乏对信息选择、鉴别、分析的能力,种什么或养什么,往往是“跟着感觉走”,农业生产就出现了“一哄而上”或“一哄而下”的大起大落现象,造成农产品价格波动恰似“过山车”。农民对市场需求变化、市场竞争等巨大风险难以抵制,给农民带来较大的损失。

这需要我们发扬小岗团结合作、诚实守信的精神,鼓励企业与小农户合作,把分散的山林、水域、土地等资源集中起来,组建各类养殖、种植和农产品加工基地,招收本地农民到基地和工厂就业。鼓励本辖区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为分散的农户提供技术、良种、资金等方面的服务,强化投入品的监管和指导,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市场信誉度。同时,组织分散的小农户进入供应、生产、加工、销售等农业产业化链网中,促使他们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平等合作的经济共同体。鼓励引导农民和乡村精英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拓展领域,提高层次,创新运作模式与组织形式,有效对接与国内外市场,打造成高效率、广覆盖、管理规范、利益协调、反应敏捷、模式和类型多样的现代经济组织合作体系。鼓励农村种养大户、技术能人、经纪能人创办家庭农场,对农地、山林、水面进行连片开发。同时,鼓励引导农民与种养大户、技术能人、经纪能人以承包的山林、土地、水面或拥有的资本、技术等入股,建立股份制农场、加工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优质化、集约化生产,对水面、农地、山林等进行更加合理的利用。鼓励股份制农场、加工厂实行企业化管理,以产品商品化为目的,条件成熟可以成立地区性(或跨区域)农业集团。入股农民按照所占股份多少来分红,也可以在农场或所属加工厂工作,增加劳务收入,将分散的农户缔结成利益关系紧密的经济共同体,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对接。

四、发挥和保护群众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助推乡村振兴

群众智慧无穷,他们最清楚怎样做、怎样改,才能解放生产力。大包干是小岗人的首创,无意间改变了领导决策,拉开了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但如果没有县委和地委的保护、省委的支持、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首肯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的出台,“大包干”只能是昙花一现。这需要我们吸纳小岗首创精神,尊重民意,善于听取农民的意见,不折不扣地走群众路线,发挥和保护群众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在新时代的创造、创新、创业潜力,助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着眼长期、关乎全局,必须规划先行,不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是哪”,更不可“想到啥是啥,拍脑袋决策”。在乡村振兴规划过程中,产业如何发展、生态如何保护、文化如何振兴、人才如何培养、组织如何建设,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因地制宜编制乡村振兴规划。要根据人口、村庄区位、生态、产业等不同特色,合理布局农业种植示范区、水果苗木种植区、畜牧业养殖区、水面养殖区等产业区;科学规划旅游休闲生活区、农民健身活动区、水上休闲游乐区等乡村功能区。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但农民的生产技能、农业科技水平和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市场信息、新成果和新技术的接受、吸取、消化能力还不能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采取农业科技示范、农业科技入户、新型农民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管理型、技能型、经营型、服务型、文化型等新型职业农民,着力提高农民创业就业、参与乡村振兴能力,增强增收致富本领。灌溉难、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吃水难等乡村基础设施还是相当薄弱,在一些乡村还比较突出,也是农村最需要解决、农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量力而行,稳步推进,从解决农民最关注、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找准切入点和着眼点,而这个切入点和着眼点就是从农民群众最想办的事情入手,要让农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和问题的妥善解决,从而调动振兴乡村的热情,着力补齐农村发展突出短板。农民长期生活在乡村,对乡村建设最具有发言权。乡村基础设建设前,涉及群众利益的事,谁来建、怎么建、建什么,都要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绝不可不顾民意和越俎代庖,确保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农民主动参与乡村振兴。乡村基础设建设完工后和乡村环境的维护,也要充分尊重民意,依靠农民,相信农民,管理机构、制度和经费均由农民组建、制定和筹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让农民真正成为长效管理的主体。

五、把乡村振兴和服务三农的事业放在心中,培育 “一懂两爱”工作队伍

当年,小岗村农民迫于饥饿,按了“分田单干,包产到户”的手印。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冒着被扣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帽子,被“无情打击,残酷斗争”的风险,甚至杀头的危险。正如小岗村副队长严宏昌说:“我就不信这个邪!”,正是这种“不信邪”敢于担当的精神,爆发出惊人勇气,创造了农村改革的先例。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风险、失败和挫折,需要小岗勇往直前的不屈精神,做到愈难愈勇、坚忍不拔。这需要我们培育一支具有小岗敢于担当精神的“三农”工作干部队伍,他们在各种困难和矛盾面前,不惧担责、不畏风险、不怕困难,敢抓敢管,敢于决断、敢于负责。不怕得罪人,敢于和善于乡村各种歪风邪气斗争,不让歪风邪气滋生扩散,面对乡村各种危险危机,勇于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不患得患失,做到义无反顾。把乡村振兴和服务三农的事业放在心中,勇于承担失误的责任,相信真理、相信群众、相信组织,不怕受委屈,吸取失败失误的教训,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培养他们熟悉农业、了解农业、精通农业技术,熟悉本地农业生产状况、了解全省和全国农业、放眼世界,博采众长,集思广益,胸有全局,切实把农业生产等工作完成好、落实好。鼓励他们勤奋学习,增强素质,刻苦钻研农业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更新知识储备,提高业务能力和理论素养。自觉把三农工作作为增强素质的平台,在三农工作中历练本领,经受磨砺,摔打锤炼,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增长才干,成为农业生产的行家里手,造就一支懂农业“三农”工作队伍。培养他们在处理农村工作要考虑得更具体、更细致、更周到,一件一件地落实,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不见结果不松手,不达目的不罢休。对于重要工作和事项,亲自过问,全力以赴,做到全方位关注、全过程参与,防止出现失误和差错,力求做到万无一失。对全局性、长远的大事,能及时拿出对策和建议,增强预见性、前瞻性,防止出现工作被动,真正做到农村问题解决在一线、决策落实在一线,造就一支爱农村“三农”工作队伍。培养他们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克服困难中敢于硬碰硬去抓、硬碰硬去管,不怕得罪人,不推卸责任,不上交矛盾,一丝不苟、专心细致,把琐碎事做好,及时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培养造就一支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猜你喜欢

大包干农房闲置
数字化赋能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改革
不做闲置主妇
3D SLAM在农房不动产测绘中的应用研究
山西全省农房抗震改造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
互联网+大包干促进农民增收探讨
“共享村落”萌芽——高陵区开发闲置民房资源
人民群众是开启改革不可忽视的力量
“共享农房”需要走好“规范路”
闲置集装箱船队运力已超100万TEU
发扬农业“大包干”精神 培养新一代安徽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