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物流园服务模式创新与优化策略研究*
2019-01-08肖玉徽
◎肖玉徽
当前农产品流通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模式已经很难追赶上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步伐。农产品物流品种具有多样性、季节性和单向性的诸多特点,要求农产品物流服务模式必须不断进行创新和优化。但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园发展起步还相对较晚,技术水平还相对较低,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有效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盈利模式也较为单一。因此,有必要对农产品物流园服务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将电子商务发展与农产品物流园服务模式创新有效结合,促进农产品物流园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其综合服务能力,同时借助农产品物流园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也能够有效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一、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物流园服务模式及其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人们满足购物需求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当前在乡村振兴战略影响下,农村电子商务不断发展,农民已经搭上了电子商务发展快车,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相对于传统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农产品物流园服务模式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结合电子商务平台优势能够共享物流信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降低物流成本。可以说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的创新是现在信息技术推动的结果,同时也是农业发展转型的必然要求。
(一)电子商务对农产品物流的影响
电子商务为产业链形成和关联企业能够提供良好的信息共享服务。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农户不必与采购商签订订货协议,而是可以根据网上企业需求信息,提前进行农产品生产安排,从原来的被动式生产转为主动式营销[1]。对于农产品企业而言,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可以让企业多个部门实时进行信息传递,能够更好的进行协作,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企业获得客户订单后,生产部门就可以制定相应生产计划;对订单进行分类,形成采购计划;最终采购计划下达给农产品供应商,农产品供应商从农民手中进行农产品采购,并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包装、分类、组配、装货等多个环节,最后完成产品配送。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将相关信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传递给客户,客户可以对自身所购买的农产品相关信息进行了解。以电子商务平台为主体,企业、中间商、农户、客户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进来,形成一个无缝对接的农产品流通物流系统。
(二)农产品物流园服务模式的特点
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物流园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身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依托于现有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了农产品加工增值。相对于传统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物流服务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物流配送智能化。在网络信息技术支撑下,整个物流配送过程都可以进行信息采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共享,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整个物流活动进行决策和支持,能够对物流过程中的实时信息进行分析,选择更为恰当的配送方案,通过智能化配送,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二是物流质量最优化。很多农产品都属于易腐败、保存时间短的农产品,这就需要在物流过程中对农产品质量与保证。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的创新,能够和客户需求进行协同,并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冷藏技术、冷冻技术等对农产品加以质量保护,确保整个物流环节农产品质量最优化,有效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2]。此外,农产品物流园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建立起来的,不仅能够实现规模化效应,同时还能够不断降低成本,提升农产品质量。
三是全程信息化。消费者在电子商务平台购买农产品之后,可以借助网络先进技术对农产品的实时动态跟踪,及时掌握农产品配送信息,并在配送过程可以进行协调控制。特别是物流配送企业与电子商务平台的深度合作,能够进行实时数据交流,消费者只需要从电子商务平台就能够获得产品相关信息,基本实现了全程信息化。
四是利润最大化。电子商务产业的不断发展,对农产品物流提出了更高要求,农产品物流园的出现能够减少农产品传递损耗,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和交易费用,能够使农产品交易参与各方都能够受益,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农产品物流园的出现在很大成都解决了传统物流模式产品增值低,成本过高等问题,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提升物流资源运转效率。
五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建设过程中必须紧跟市场变化,在核心竞争力提升方面要突出个性化、差异化和产业化,在发挥自身优势同时,要与市场需要紧密结合,唯有如此,才能够获得长久发展动力。
二、农产品物流园发展现状、主体构成及模式分类
农产品物流园是指依托于农产品生产地或消费市场,形成的以农产品流通为主体的集聚产业园区,通过对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应功能设置,对农产品进行物流运输,以专业化、功能化、规模化为主要特征形成的物流园区。
(一)农产品物流园发展现状
农产品物流园的出现,有利于农产品物流资源的优化与调整。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我国农产品物流园已经达到220 个,在建和拟建项目超过200 个。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农产品物流园建设成为服务“三农”,推动农业转型的重要举措。在国家在政策优惠基础上,更得到了资金、技术和人才保障支持[3]。特别是随着网络建设的逐渐完善,农村道路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让农产品从山区流向城市成为可能。农产品物流园的出现,一方面满足了农产品物流行业集聚发展的现实需要,无论是农民、批发商、零售商还是加工企业,都希望对当前农产品物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规模效益。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农产品消费市场的需要,当前广大消费者需要更为新鲜、丰富的农产品,而农产品物流园能够提供较好的加工技术和储存条件,并具有一定的物流运输能力,能够迅速的将鲜活农产品运输到消费者手中。
(二)农产品物流园服务的主体构成
从农产品物流园区相关参与主体看,包含农产品生产者、批发商、加工企业和零售群体,这些共同参与主体的参与程度直接决定了农产品物流园建设水平。农民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是农产品物流园存在的基础,也是满足人们基本消费的基础,只有农民将农产品生产出来,批发商才能够将农产品收购上来,才能够投入到物流环节。而批发商属于农产品流通第二阶段主体,农产品到批发商手中,批发商既可以自己销售,也可以将产品提供给相关零售企业,同时也可以将农产品提供给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整个物流运输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农产品通过加工企业加工生产,不仅能够让农产品增值,同时还能够确保农产品保鲜,使其成为真正消费品。农产品物流最后一个环节是零售群体,既可能是普通水果店,也可以是超市等等,这些零售群体主要作用就是将农产品销售给消费者。
(三)农产品物流园服务模式分类
在电子商务推动下,我国农产品物流园蓬勃发展,并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物流园服务模式。一是产地发展模式。农产品物流园形成于农产品生产基地附近,充分发挥其临近农产品生产地优势,成为本地区农产品集散地,以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为例,作为中国著名蔬菜之乡,该物流园园区规划科学合理,设置交易区、理货区、物流仓库、综合服务大楼和电子交易区等等。并在网络技术支撑下,形成了电子拍卖中心和网上交易市场,整个物流配送网涉及到2 万多家,经营商户超过500 多家,年交易额超过120 亿元,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销地发展模式。这类农产品物流园紧贴销售市场,坚持市场为导向,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深圳海吉星农产品物流园,其服务范围不仅包含华南地区,还包括港澳地区。在园区内部建设上,主要分为仓储区、加工配送区、交易区、商业生活区、智慧中心、中央厨房和流动售卖点等,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实现了全部农产品安全质量可追溯,确保了市民的农产品消费安全。
三、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物流园服务模式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园区服务模式也在不断进行探索,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问题,诸如物流园区规划上缺乏整体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服务理念还没有得到转变,盈利模式还亟待完善等等。
首先,农产品物流园规划还缺乏整体布局。虽然近几年,全国各地都兴起了农产品物流园建设,但从整体看,这些物流园建设还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部分地方政府又没有从物流园发展实际角度考虑,只是将其作为土地开发的经济手段。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农产品产地和销售地的支撑情况,很多物流园建成之后并没有物流服务商和农产品进入商入驻,造成大量农产品物流园空置,不仅造成了政府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影响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农产品物流园发展的基础就在于具有其完善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对于水、电、道路、交通、通信等关键基础设施要求都较高,同时对冷库建设、冷链物流、物联网等配套设施也要求较高,这就需要政府和运营商投入大量资金。但部分地方政府在农产品物流园建设过程中,投入资金较少,相应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最终导致农产品物流园难以实现高效科学运转,不仅不能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同时在物流配送上也难以实现及时高效,很难体现出农产品物流园物流配送优势。
再次,服务理念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农产品物流园建设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能够加速农产品流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农产品。但当前多数地方政府在农产品物流园建设,对农产品物流园服务模式创新上,仍然只看到其经济效益层面,没有看到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层面。在服务过程中,管理者主要考虑如何实现农产品价值最大化,如何实现农产品物流园快速规模增长;并没有从农产品物流园配送体系优化入手,也没有从农产品物流园物流质量提升入手进行综合能力提升。在传统服务理念指导下,农产品物流园只相当于较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其农产品增值作用没有显现出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
最后,盈利模式还亟待完善。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园都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能够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实现其价值增值,进而实现物流园盈利目的,通过提供多项增值服务来实现整个物流园盈利。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园在发展过程中通常是以租赁方式来达到企业盈利目的,通过收取相应的管理费用、租赁费用、使用费用、餐饮费用等等来实现盈利;而没有从农产品价值增值角度予以考虑,导致整个农产品产业链增值效果不明显,同时也暴露出了相对落后的农产品企业加工能力。
四、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物流园服务模式创新与优化策略
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物流园服务模式创新符合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也有利于解决农产品供需双方矛盾。因此,应该对农产品物流服务模式加以创新和优化,提升农产品物流园服务质量,通过转变经营管理理念,设置更为科学的管理目标,实现市场化经营,构建更为综合性的物流服务体系,推动农产品物流园不断发展。
首先,要转变经营管理理念。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已经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在电子商务发展背景下,农产品物流园服务模式创新首先就要在经营理念上进行转变,借鉴和吸收互联网思维,在农产品物流园选址和建设过程中要从坚持市场导向和农产品供给两个层面进行充分考虑,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农产品物流园建设方案,确保农产品物流园建设符合地区经济发展实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设置系统化的管理目标,将物流园作为一个整个体系,确保物流园内部各个环节实现有效衔接,使整个物流园各个体系能够高效运转。并对物流园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进一步提升物流设备的运转效率,减少物流过程中的货物损耗,制定科学合理的装卸和搬运规程,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其次,构建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开展综合化物流服务。农产品物流园服务模式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市场化运作模式,为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必须要对接市场需求。当前一些农产品物流园主要以物流公司为主导,为优化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企业应尽可能消除无效的物流活动,整合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实施物流作业的系统化和流程化管理。提升物流园区服务的反应速度,同时运用先进的方法和技术降低农产品物流园的成本。在综合化服务方面,农产品物流园要结合当前电子商务的背景,有效融合各类产业和技术,开发一些增值服务。例如,建立公益性的信息服务平台,定期发布国内外相关政策信息,农产品交易信息等,或为企业或客户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建立技术培训服务中心,开展技术咨询和技能培训等活动,为农产品物流园区企业提供服务。
再次,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应针对当前我国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的问题进行改进,建立仓储和交通运输领域的统一规范标准,增强农产品条形码的使用率。具体而言,一是推进农产品物流园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标准化,二是加强信息数据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推进农产品运输的条码化管理,三是推进物流信息交换协议的标准化,建立企业之间物流信息的共享机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电子商务背景下,信息的传递速度更快,渠道更多,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应积极运用电子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如条形码系统、电子订货程序等,农产品物流园建立统一的管控系统,并与园区内部和外部物流紧密联通,打造一站式的全程物流网络平台。
总之,电子商务发展背景下农产品物流服务模式创新具有其内在机制,在服务模式创新优化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信息技术,对农产品物流园服务体系内部各个环节进行有效优化,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物流园运转效果。要在创新服务过程中,树立创新意识,实现多业联动,确保参与各方都能够合作共赢。从农产品物流园实际角度出发,紧跟市场需求,不断加快物流网络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物流园区的竞争力和综合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