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特色农业旅游资源流通对小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2019-01-08剌美香
◎剌美香
过去三十年,我国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快速规模化发展对周边小城市形成了虹吸效应,不仅将资本和人才牢牢吸引到大城市,还对周边小城市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为明显的抑制作用[1]。然而我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大城市病”,人员拥堵、环境恶化等问题非常严峻,相比之下,多数小城市经济发展空间仍然明显[2]。在我国积极推进城市低碳的背景下,如何借助地方特色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探索低碳农业旅游资源流通方式、最终实现小城市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研究课题。
一、促进地方特色旅游资源流通的必要性
(一)小城市绿色发展的优选项。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大中城市普遍开始工业化进程,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基础建设快速完善,但也最早面临资源短缺和环境约束的重大挑战。多数城市规模扩张发展需要更多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坚持特色农业旅游发展道路,才能获得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的新平衡[3]。因此,我国大中城市发展经验为众多小城市发展模式指明了新方向,即减少环境污染、坚持绿色发展,而发展特色农业旅游经济上是优先选项。以浙江省安吉县城为例,从传统封闭的小县城到特色农业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城市,安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积极开发现代农业园,出现了一大批集农业生产、加工、体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美丽田园,涌现出一大批名优特农产品和旅游产品,成为安吉全域旅游的一张活名片。农业旅游产业收入中,农业特色商品消费的贡献度逐年上升,主要得益于农业旅游资源流通效率的不断提升。因此,从当前全国小型旅游城市发展经验看,加快促进地方特色农业旅游资源流通是完善小城市绿色发展的优先选择。
(二)小城市开放的必然需求。扩大小城市开放是我国加快商品经济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今,我国大中城市不但实现了对外开放,对内也十分开放,不少超大城市联合周边中小城市组成了城市群,在城市群内,农业旅游资源流通效率提升,人才、资源、服务、资金都在城市群内部加速流动,带动了经济快速发展。然而,小城市如何加快开放速度和开放质量还值得深入探究。随着南北纵横交错的公路铁路网的建设加速,我国城乡之间交通便利,地区之间交流日益发达,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商品流通更趋多元化,若要加快小城市开放节奏、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制约,最值得借鉴的是发展旅游经济、促进特色农业旅游资源的流通[4]。比如开放较为滞后的贵州省遵义、六盘水和黔南等各市,大力开发农业旅游,从供给侧提升特色农业旅游商品的质量和农业旅游服务质量,近三年开始出现增速超30%的井喷式发展态势,提供了超百万个相关就业岗位,帮助近600 万人口脱贫,带动地方经济维持了双位数增长,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三)丰富地方特色农业旅游消费内容。我国特色农业旅游消费已经由早期单一的农业参观向多元化发展,在农业旅游区,可以建立集乡村旅游、种植养殖、运动休闲等体验于一体的农场聚集区,从旅游产业发展趋势看,旅游消费呈现多元化和品质化,旅游产业消费升级趋势明显,然而农业旅游商品的质量却达不到旅客的要求,限制了当前旅游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若要从供给侧加快旅游产业改革,就需要丰富旅游消费内容,加快促进地方特色农业旅游资源流通。在市场表现方面,当下比较热门的旅游消费涵盖了海滨度假游、文化观光游、生态乡村游等,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也带动了京津冀地区的冰雪运动游和温泉养生游,国内外商务活动的增多也带动了商务考察游。多元化的旅游方式需要更为立体化、丰富化、个性化的旅游资源,也需要更为便捷、经济的农业旅游资源流通模式。因此,农业旅游消费者日趋升级的多元化消费需求是促进小城市发展的基础动力。
二、当前小城市农业旅游资源流通存在的问题
地方特色农村旅游资源流通效率影响着我国小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和速度。虽然我国小城市农业旅游资源流通效率在不断提升,但仍不能满足当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不能适应消费者快速提升的旅游消费需求,不能满足消费者对多元化旅游服务的需求。从流通管理角度看,我国地方农业旅游资源流通存在的问题包括:
(一)小城市农业旅游资源流通管理的从众行为。早期不少城市对内开放进展缓慢,农业旅游资源流通渠道割据,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城市全面开放的重要性,大中城市才开始快速对内开放步伐,旅游资源流通开始打破地域限制,刺激了大中城市的经济快速发展。小城市借鉴大中城市旅游资源流通管理经验的同时,简单粗暴模仿大中城市旅游资源流通模式的行为越来越明显,完全忽略了城市特征差异性和城市经济发展需求的多样性。重基础设施建设、轻流通渠道建构,重城市中心发展、轻城乡流通体系建设,将有限的资金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对特色农业旅游商品批发商和分销商却不给予政策扶持,随大流的城市旅游资源流通管理行为更加剧了流通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二)地方特色农业旅游资源流通的粗放式管理。我国长期处于地方经济粗放式管理的惯性思维中,政府对城市道路规划和相关仓储分销中心规划缺乏整体规划理念,部分地区盲目建旅游商品集散中心,预计旅客年流量超百万人次的旅游商品销售中心实际到访人次不足十万人次,导致大量摊铺经营惨淡、退租。农业旅游商品质量和农业旅游服务质量是农业旅游经济能否腾飞的基础,忽视旅游商品质量监督,忽视旅游服务质量监管,对农业旅游业的粗放式管理最终伤害的是地方经济持续发展动力。
(三)农业旅游资源流通渠道不顺畅。我国小城市的农业旅游资源流通建设比较薄弱,农业旅游分销困难、农业旅游批发困难的问题十分突出,且农业旅游商品不易被携带,流通不顺畅,很容易导致农业旅游商品滞销。究其根源,农业旅游资源流通渠道不顺畅、市场监管不严厉是主要原因。此外,旅游商品流通网络规划滞后,缺乏集约化、组织化,导致流通成本较高,也降低了农业旅游资源流通效率。
三、提升农业旅游资源流通的对策
针对地方特色农业旅游资源流通中存在的流通管理从众行为、粗放式管理和流通渠道不顺畅等问题,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提升旅游资源流通,以便促进小城市发展。
(一)加强农业旅游商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强农业旅游资源流通体系建设,提升流通业对小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农业旅游资源流通与小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十分密切,促进旅游商品流通业发展会加速城市化进程,拉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发展也会促进旅游商品流通发展。同时,优化农业旅游资源流通结构,促进商品流通业和相关产业的良性互动。优化地方特色农业旅游资源流通组织、健全流通体系,推动地方特色农业旅游资源流通的多元化经营,以此发挥旅游商品流通对社会资源的配置作用,促进流通业的监管体制和市场环境的完善,使旅游商品流通更有效的促进小城市经济健康长远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进而促进资本流动、人才流动和区域经济发展。
(二)完善农业旅游资源流通组织建设。农业旅游资源流通组织的基础单位是旅游企业和旅游商品制造商、批发商和分销商等,应加强旅游商品流通组织改革力度,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当前农业旅游资源流通组织对员工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较低,小城市应当根据此特点加快农业旅游资源流通组织的建设速度,为农业旅游资源流通相关企业提供快捷便利的申请条件,增加农业旅游资源流通组织数量,不仅可以解决小城市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增加小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而刺激地方消费增长,拉动地方经济的动力马车。地方政府还可以大力支持农业旅游资源流通组织加速技术升级,提升农业旅游资源流通效率,从政策、资金、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三)完善农业旅游资源流通环境。加强地方特色农业旅游资源流通环境建设,才能促进小城市旅游消费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对旅游市场而言,我国游客年均旅游消费支出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越来越多的居民愿意增加旅游支出预算,体验多元化的旅游服务,然而我国小城市农业旅游业能提供的旅游服务却相对单一,农业旅游商品也缺乏吸引力,究其原因是小城市农业旅游市场化程度低、农业旅游商品供给不足。因此,小城市应当完善地方农业特色旅游资源流通环境,首先优化基础设施,根据城市特色建立多元化的旅游消费结构,比如利用地热资源和自然风光建立农业养生项目和农业园林观光旅游相结合的立体旅游服务市场,在各个旅游项目之间开设交通线路和停车场,方便游客自由行和自驾游。其次,要推动农业旅游投资的均衡化,缩小城市中心区域和城郊地区的流通环境差距,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规划,使得基础设施的改善吸引更多的游客和资本投资。
四、结束语
近年来,发展农业旅游经济、促进农业旅游资源流通已经是小城市绿色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面对当前地方特色农业旅游资源流通存在的从众行为、粗放式管理、流通渠道不顺畅等问题,我国小城市管理者缺少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也只有不断尝试完善农业旅游资源流通环境、加强地方特色农业旅游资源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农业旅游商品流通组织建设,才有可能为小城市未来的快速发展打开新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