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筑开发梦 同闯富强路
——昆山自费兴办开发区的缘由及地位作用

2019-01-08张树成

上海农村经济 2019年2期
关键词:自费昆山开发区

■张树成

改革开放前,昆山既是太湖泄洪走廊、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地势低洼地区,又是较长时间在苏南地区只生产稻麦油和鱼虾的典型农业县。那时,工业上只有几家为农服务的农机、化肥、农药厂和生产镰刀、铁搭、钉耙之类的小作坊;农业满目是面对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弯腰驼背挥舞着铁搭锄头的场景。“农民靠挣工分吃饭,城乡人民穿衣凭票供应”,社会生产力较低,经济基础薄弱。197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只有2.42亿元,人均GDP466元;全口径财政收入仅有0.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1元。就经济总量而言,当初苏州地区8个县中昆山排名垫底,人称“小八子”。1983年3月行政体制改革实行地市合并,江阴、无锡划入无锡市,昆山成为“小六子”。

面对外界开放的大潮奔涌而来、内域落伍的状况挥之不去,昆山的领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跳出昆山看昆山,认准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副不发,无商不活”的发展方向,破除“田多劳少,产量不高,分配蛮好”的穷自满和“怕肥水外流”“怕上当吃亏”的思想,顶住“姓资”“姓社”争议的压力,决意改变单一农业经济的产业结构。1984年8月,独辟蹊径在广袤的田野上自己规划、自筹资金、自力更生兴办了占地3.75平方公里的工业新区。各级各部门动员一切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昆山东依上海,西邻苏州的地域优势,实行横向经济联合,从而使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实现隔年滚动翻番而上。当年首次突破10亿产值;1985年跃升为15.85亿元,比1983年翻一番;1986年高达21.46亿元,又比1984年翻了一番多,其中自费开发区占据半壁江山。1987年11月16日时任中共中央主要领导在省、市委领导陪同下视察了未入正册的在野开发区,称赞有加,给予定了身份正了名。从此,“昆山自费开发区”这个响亮的名字应运而生。紧接着1988年7月22日人民日报社不仅在头版辟出大篇幅报道《自费开发——记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文,并罕见地配发了“昆山之路”三评的评论员文章,极力赞扬昆山在经济落伍的情况下走出了新路。从此,“昆山之路”名声鹊起。

昆山自费开发区从1988年起,常常以“14+1”的身份被邀参加全国开发区会议。那时的昆山开发区经济总量已超过全国12个省、直辖市的国家级开发区,名列第三,令人刮目相看。经过足足8个年头的努力奋斗,昆山自费开发区终于在1992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由“另册”转为“正册”,名副其实地跻身于遍布天南地北的“开发区”大家庭,享受着国家级开发区有关的优惠政策待遇,由此园了开发梦。时年,全国共有36家国家级开发区,昆山名列老五;2000年全国共有54家国批开发区,昆山排名第六;2017年全国共有国批开发区215家,在竞争对手如林,加之有些开发区进行合并扩大存有不可比性的情况下,昆山仅次于天津、广州、苏州工业园区、青岛、大连开发区,位序保持不变,且发展态势依然强劲。如今,昆山开发区已聚集来自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的2400多家外资、台资企业,分别占全市总额的60%和70%,吸纳非昆山籍的36万多企业工人、各类人才10万多名,创造了占全市4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50%以上的工业总产值、70%以上的进出口总额和30%以上的一般财政预算收入。

一、昆山自费开发区示范辐射效应

就带动作用来说,昆山自费开发区破土而出,犹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以迅猛之势外延拓展。当时,全县20个乡镇以开发区为龙头,先后办起了各具特色的21个产业配套工业小区,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产业衔接成链,抱团发展成群,纷纷按照“东依上海,西托‘三线’,内联乡镇,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横向经济联合方针,主动到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军工企业寻找合作伙伴,引进一个,带来一批,形成了葡萄串效应。诸如引进江西897厂在昆办了生产电子元器件的万平公司,一炮打响,结果“一万”带来了“八万”,先后办起万丰、万达等8个“万”字头的配套工厂;又如引进台湾顺昌纺织厂后,随即也办起了8个“顺”字号的企业。这样昆山发展工业较好地跨越乡镇企业初创阶段“设备陈旧,档次较低”的门槛,依托内联外引,吸纳先进设备、高新技术和高科技人才,迈开了开发区携手配套区发展现代工业的坚实步伐。集群的规模型、配套型工业小区,不仅有效解决了乡镇企业“处处点火,村村冒烟”的弊端,而且成为联结城乡的纽带,对外开放的窗口,传帮带的基点,加快了城乡工业化,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1995年资料显示,21个工业配套小区入驻企业1000多家,完成工业产值139亿元,实现利税6.2亿元,出口交货额34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额的55.2%、54.8%和54.2%。更突出的是由自费开发区带动、扶助先后创办了全国唯一的县级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唯一的县级市出口加工区、唯一的以服务业为主的花桥经济开发区和唯一的县级市深化两岸产业合作实验区,以及带动创办了张浦镇的德国工业园、陆家镇的日本工业园、千灯镇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和太阳能工业园等一批产业园区,很快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各类园区为基点的众星拱月式城乡一体化格局。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玉山高新区、花桥开发区业已成为驾驭昆山经济社会发展的“三驾马车”,秉持正道,前行不止,争当排头兵,唱响昆山以工业为主、工业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发展主旋律,敢作敢为,担当主角,作出了较大贡献。

就示范拓展来说,早在1988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决意树立昆山自费兴办开发区的标杆,并在昆山专门召开了全省县处级领导干部会议,推广“昆山之路”的成功经验,号召全省各地市、县(区)学习昆山,追赶昆山,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热潮。扬州、南通、徐州、泰州、淮阴、连云港等地区,纷纷派专人或专业团队到昆山驻点学习取经,并从本地实际在昆举办活动,进行招商引资,筹办各类开发园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于1992年7月25日在长三角及长江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座谈会上特别推崇昆山自费兴办开发区的做法。1996年1月15日李鹏来昆山视察了开发区,对昆山坚持自费开发之路给予充分肯定,并希望作出更大的成绩。李鹏先后两次的讲话,引发昆山自费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示范效应迅即拓展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不论是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还是较为后进的地区,不时组团来昆参观学习,现场交流;有的地方还派出专人长驻昆山挂职锻炼,跟班学习取经,或组织接纳昆山产业转移的项目,或发展经贸合作等。山东、贵州、辽宁、河南、四川、江西、湖南、湖北和新疆、甘肃、西藏等省、自治区不仅组团来昆学习,还邀请昆山开发区的领导上门传经指导。从这些地区反馈的信息来看,共同的特点是仿效昆山自费开发的做法,分别选择适当地点,创办了开发区或工业园区,共筑开发梦,同闯富强路,卓有成效地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助力加快脱贫致富,切实改变城乡面貌。鉴于此,苏州市委、市政府把“昆山之路”与张家港精神、苏州工业园经验视作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法宝”,通过各路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奋发有为的强烈政治氛围,卓有成效地推动“两个率先”目标的加快实现。

就辐射影响来说,2012年以来,“昆山之路”的经验影响范围更广,波及国家和地区更多。据记载,先后被世界银行列为指导发展中国家开发建设的专门教材和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研究中国区域发展的样本。

2012年6月12日,美国哈佛大学市级领导力计划代表团一行80多人到昆山访问。哈佛大学中国基金会主席、哈佛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Kiyby和杜克大学副教授Noya,将昆山发展经验撰写成了哈佛教学案例,成为全球各界人士了解中国的鲜活教材。并指出:“如果你想看到中国的变化,就到昆山来!”哈佛大学教师Kiyby对昆山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等印象深刻。她说:“昆山是一座国际化城市,总是用国际高标准的杠杆来衡量自己的发展,并一直学习借鉴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展经验,所以这里总能看到新颖的东西。同时,昆山发展的未来愿景非常清晰,路径非常清楚,相信这座城市会发展得更好!”

此后,“昆山之路”经验又被国家嵌入现代化丝绸之路,与阿拉伯国家签署了“北京宣言”。无疑昆山将进一步放开胸怀、拥抱世界,立己达人、共谋发展,成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不久,引起了阿拉伯国家有识之士浓厚兴趣,有22名阿拉伯国家开发区建设管理人员专程来昆考察。尤其是昆山30多年发展的“三个始终”经验,即始终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始终坚持开放为第一策略、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为第一保障,受到阿拉伯国家开发区同仁的高度关注。

2016年6月埃塞俄比亚高度重视昆山自费开发区的管理经验,先后两次邀请历任20多年昆山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书记)的宣炳龙亲自去传播经验,多次组团派人来昆学习交流,双方还互派人员就园区管理经验输出、干部人才指导培训等方面开展有效合作;2017年5月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昆山、中土集团、埃塞俄比亚工业发展园三方签署共建德雷达瓦国家园《国家合作释解备忘录》。同年6月由昆山输入项目、技术和派出昆山“海归”参与埃塞俄比亚阿瓦萨工业园管理。埃塞俄比亚总理特别顾问阿尔贝卡表示感谢,并激动地说:“昆山送项目、送资金、送管理,真是无私援助。”该开发园业已形成雏形,发展前景看好。同时,由开发区牵头,昆山周庄镇与马来西亚马六甲历史街区结为友好景区,开辟昆山水乡文化与经济发展新路径。

从动能效应来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推进,开发区自身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地融合和拉动整个昆山经济社会建设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式发展,在人们心目中形成“开发区就是昆山,昆山就是开发区”的共识。近10多年来,由开发区担纲,昆山经济社会发展连续保持独占鳌头的态势,2005年全市综合经济实力首超广东省顺德市,跃居全国县级市榜首。时年10月经中央、省有关部门反复验收后,确认昆山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县(市)。2012年被评为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产达3520.35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2.5亿元,进出口总额827.7亿元,昆山以不到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却创造了占全国千分之5.28GDP、千分之5.78财政收入、百分之2.4进出口总额(超过了全国22个省、自治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9191元,农村居民纯收入38859元,城乡收入之比缩小为1.52∶1,大大小于全省、全国的差距;2018年,全市获得综合经济实力连续14年稳居全国百强县市第一的殊荣,同时夺得全国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等3个第一的头衔,玉山镇继续保持全国千强镇第一的位置。

二、昆山自费开发区的成功经验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从自费开发区到确定为省级重点开发区,再到列入国家级开发区序列,确是道路坎坷,步履艰辛,其不屈不挠的精神难能可贵。建区32年来,开发区的领导不停改革步,不置创新举、不移担当志,经济社会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坚持“唯实、扬长、奋斗”的发展思路

这是国家行政机构改革后的1984年新一届领导主政时,县长吴克铨在县委统一领导下根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客观条件,最先提出并概括为“唯实、扬长、奋斗”的发展思路,后被专家、学者称之谓“吴氏经验”。按照这一新的发展思路,昆山的领导首先引导大家解放思想,不唯书、不唯上,解束缚、破禁区,克服过去长期存在的“产量不高,田多劳少,分配不少”小农思想,坚持一切工作从实际出发,锐意改革开放。其次,引导大家扬长补短,即扬昆山地域优势之长,补昆山工业经济发展落伍之短。当时就喊出了“要发财,靠上海”的第一句口号,冲破思想禁区,引导各级各部门各条路线,调动千军万马,走出去与上海等地全方位开展横向经济联合,率先办起了与上海电视机一厂、上海凤凰自行车厂和江西897厂等一个又一个联营厂。这有效化解了昆山办工业缺资金、项目、技术、产品、人才等“五缺”困难,立竿见影,大多当年办厂当年见效。同时,引导大家积极进取,切实把昆山人民过去挨过落后、经过彷徨、有过失望的情绪转变过来、觉醒起来,不等不靠、自立奋斗,真诚合作、勤俭敬业,乘历史大势而上,走人间正道致远,矢志不移,终于创出了一个又一个耀眼夺目的新业绩。

(二)坚持“富规划、穷开发”的开发方针

这是昆山别具匠心的开发路径。所谓“富规划”,就是着眼长远,面向现代化,力求设计新、功能全、配套齐、标准高。穷开发,就是自力更生,穷办苦干,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摆阔气,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在开发定位上,以发展现代工业为中心,外向型经济发展为重点,实行规划、征地、项目、融资、布局“五位一体”配套推进,新区开发与老城改造互相呼应,相得益彰。在开发模式上,采取依托老城,开发新区的策略,凭借老城区的公建设施和社会事业为新区开发建设提供急需,使在资金、资源有限条件下加快新区建设。在开发步骤上,坚持量力而行,不搞圈地运动、做到滚动开发,开发一片,成功一片,起步时只有1平方公里,然后规划为3.75平方公里,经不断发展,逐步延伸扩大到6.18平方公里、10.2平方公里、20平方公里……盘大盘强,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在开发项目上,实行“三个为主,四个一起上”,即资金以引进为主、项目以工业实体经济为主、产品以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实行内联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与中中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同时并举,一起发展。在开发的招商引资上,起点要高、起步要稳、起飞要快,务求探索一条投资省、建设快、效益高的发展之路。这些举措实施后,成果颇为丰硕。以开发区入正册前的1991年为例,吸收外资4000万美元,超过前6年的总和,得到上至中央,下至基层以及国内外同仁、学者、专家的认同。

(三)坚持“五个为主”的施策方略

昆山自费开发一路走来,之所以能持续健康发展,很重要的是“五个为主”施政重点明确,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是以外向型为主,台资企业为重点。二十多年如一日,持之以恒,从不松懈。现在全市经济总量中,60%以上税收、70%以上销售及利润、80%以上固定生产投资、90%以上出口创汇均来自外资企业,其中台资企业占50%左右。截至2018年4月,全市累计批准台资企业4903家,投资总额593.22亿美元,举办项目2337个,台湾排名前100家企业在昆设厂的已有70多家,投资超千万美元的企业有1200多家,成为继厦门、东莞之后又一个台企投资的高地与福地。二是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电子信息产业为重点。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明确提出制造业立市的发展目标、IT产业发展为重点,年年有新招,代代有新品,至今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国内外著名企业配套协作的伙伴,量大范围广,科技含量高,相互关联密切。业内人士形象地说:“昆山打个喷嚏,配套伙伴就会受到影响。”三是以园区载体发展为主,国批开发区为重点。进入新世纪,昆山就已形成城市为轴心,以开发区为主、各专业园区相互呼应、各镇工业小区为拱托的一区多园载体建设新格局,尤其是开发区、高新区、商务区三大板块有力支撑昆山经济社会持续稳健发展。四是以“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为主,民营经济发展为重点。昆山一、二、三次产业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加以调整,有效地改变了过去长期单一的农业经济、服务业短腿的格局,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2017年一、二、三产业比重排序已由1978年的 51.5∶28.8∶19.7转变为 0.9∶54.4∶44.7,由此可窥见昆山整体经济正向现代化方向良性发展,促使“苏南模式”亦与时俱进。尤其是在二、三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农业始终保“四个10万亩”农保面积不动摇,且在调整中发展现代农业、外向企业,促使农业、农民收入直线上升。民营经济总量在全市经济中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二,在扩大就业增收、增加财源、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五是以经济建设发展为主,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昆山一以贯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贯彻中央可持续发展方针。早在上世纪80年代在招商引资中就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有污染不进昆山”的理念,年复一年动真格、下功夫,决不放松保护生态环境,致力于人居环境的改善,连续多年受到上级的表扬奖励。1993年被评为全国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单位,1996年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1998年被命名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城市,目前正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四)坚持“人才优先”铺就昆山之路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昆山的领导基于这样的认识,求贤若渴,敞开胸怀,确立“裁好梧桐凤飞来”的观念,把广纳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等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上抓。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在全国率先创办人才市场,2001年创办了江苏省高新技术昆山人才市场,2002年与台商合资创办了昆山人力资源公司(全省首家人才中介服务机构),2007年又创办了全国首家人才、劳动力资源和高校毕业生就业“三合一”的市场。同时,积极主动与国内外大专学校对接,引进各类高科技人才;深化省“人才特区”试点工作,强化博士后工作站;健全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化巨资培育有用之才;营造“崇尚科学,鼓励成功,宽恕失败”的人才创新氛围等,使大批有用之才脱颖而出。至2018年6月,全市已拥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10名、国家“万人计划”人才5名,省双创人才104名、省双创团队16个,姑苏人才143人、姑苏重大创新团队2个;通过各类人才市场平台,全市累计引进、培育人才资源总量达36.3万人,人才贡献率达49.3%。昆山人才指数在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中连续4年位居第一,人才综合竞争力连续5年列江苏各县市之首。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从跑田岸到跑口岸,以及懂业务、会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队伍和有用之才。所有这些,为昆山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做到了事业引人、创业留人、发展育人。可以这样说,昆山经济发展成功之道就是人才铺就之路。

(五)坚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放松

“为官一任、致富一方”,“事业发展要有组织来保证”等,这是昆山在改革开放中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组织建设的明确要求。首先,在思想上力求做到先人一拍,超前发展。就是在经济发展中既要醒得早,又要跑得快。诸如在江苏率先提出内联外引的发展思路,率先在全国自费创办工业新区、乡镇工业小区等,收到了超前设想、富有创意、加快发展的效果。其次,在工作上力求做到敢为人先,敢担风险。“昆山之路”被人们和媒体点赞的经验很多,突出的是“要想富,先修路”,“要发财,靠上海”,“起步晚,起点要高”,“甘愿让投资合作者赚钱”等发展之道,成为海内外来昆学习考察者的珍贵至宝,一致认为昆山这些经验看得见、学得像。再次,在作风上,力求做到实事求是,有的放矢。例如,针对昆山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状况,就充分利用和发展昆山的区位优势,通过横向联合,把经济发展的触角伸向国内外,“借梯上楼、借船出海、借鸡生蛋、借智生财”,很快改变了落后面貌。又如,针对昆山外来人口日益增多的情况,建立“新昆山人”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铸就“开放、融合、创新、卓越”的城市精神,营造“新昆山人”和台商的精神家园,强固“平安昆山”“和谐昆山”的亲和力、凝聚力,充分发挥了成百万新昆山人的体能和睿智,为昆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在组织建设上,确立“以德为重,才能兼备”的选人用人观点,拓宽视野,不拘一格,通过培养、引进、考察,严格把关,公正用人,强化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建设,配强配好一、二把手,引导他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像昆山这样的地方,包括苏州,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勾画的目标”,为昆山现代化建设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为加快“两个率先”,敢于担当,廉勤为民,鞠躬尽瘁,树立了新形象,创出了新天地。□

猜你喜欢

自费昆山开发区
黄问琴与昆山腔传承考
《昆山记》版本初探
黄旙绰与昆山腔考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武汉启用“医保+商保+自费”一站式即时综合支付
江南“鱼米之乡”——昆山
汪涵自费465万守护方言
自费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