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业定位的野生动物学教学改革探索

2019-01-08张志强杨道德王德良

四川动物 2019年4期
关键词:动物学生态旅游野生动物

张志强, 杨道德, 王德良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所,长沙410004)

21世纪以来,随着动物学研究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类高等院校中的教学人员不断深化动物学教学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理念、模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旨在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张道华等,2015;王磊等,2016;李鹏等,2017;张斌等,2018)。野生动物学是研究野生动物形态结构、分类、生态、保护及管理等方面的科学,成为许多农林院校在森林保护、林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生态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基础课或选修课之一(佟富春,陈世清,2013)。课程内容主要涉及野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分类依据、物种多样性、生态分布、资源保护和管理等方面,既保留了传统动物学课程中关于物种形态结构、分类、进化等内容,又基于专业培养目标,融入保护生物学、行为生态学、观赏动物学等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对野生动物的兴趣以及实践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专业工作奠定基础(佟富春,2009)。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游憩与公园管理方向本科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管理国家公园、森林公园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思维开阔、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1995年,该专业方向开设了野生动物学课程,历经20余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不断吸收同行们的宝贵教学经验,基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教学改革的经验和体会。

1 基于专业定位,合理分配课时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实施通识教育、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各普通高校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中,大幅压缩课时是较为普遍的做法(刘长海等,2007)。非生物类专业开设的动物学课程同样面临着课时大幅减少的境地,对于内容多样化的课程,需要教师在单位时间内讲授所有内容绝非易事(徐善良等,2013),为了赶课时、求完备,教师采取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囫囵吞枣式地学习,教学效果较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面向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野生动物学3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28课时、实验教学4课时。在教学之初采用动物学授课内容体系,教师授课节奏快,学生学习压力大,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与普及,知识传播和获取的速率明显加快。为有效地融合教学内容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将宝贵的课时分配到重点、难点内容的讲解,如主要突出在系统进化中具有进步性意义的形态结构、分类概况与典型代表动物、有害动物防治与有益动物利用价值,并适时增加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生态学与行为学等内容;将各类群动物资源、分布与习性融入到实验、实习和自学环节。

作为动物学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实验和野外实习对于提升学生实践与应用能力至关重要。其中,野外实习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理想载体,能够全面锻炼和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因此,动物学野外实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史海涛等,2007;韩广欣等,2015)。在开设野生动物学课程之初就十分重视野外实习环节,每年暑假选择在南岳衡山或湖南浏阳大围山开展山地野外实习,包括两栖爬行动物夜间标本采集、鸟类野外识别、鸟类栖息地选择、旅游活动对野生动物影响调查等,期间先通过教师和研究生现场教学,随后学生分组进行小专题调查,最后以小专题汇报和实习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评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 突出趣味教学理念,激发学习兴趣

动物学的理论学习内容多而杂,知识面宽而广,尤其是分类术语繁多,学习起来常给人以单调枯燥、难懂愁记的感觉,加之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大多生物知识基础薄弱,兴趣不足,难以提高对动物学学习的积极性(罗红等,2017)。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学生偏好教师在授课期间将枯燥生硬的理论知识趣味化,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印象。教学实践中将理论化的知识通过故事性、文学性、游戏性等形式转化,借助图片、视频、音频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介绍原生动物时,讲述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原生动物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从兴趣走向发现的探索过程;介绍人体寄生虫生活史时,采取小品演绎的方法,选择数位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当旁白同学介绍到每一个寄生生活史的时候,该环节的同学要描述出自己的发病部位与病症感觉;在知识回顾环节采用知识连连看的方法,教师把预先开列好的问题发给一部分学生,然后将答案提示发给另一半学生,通过宣读问题,手持答案提示的同学要迅速回答问题结对,并由其他同学判断正确与否,从而加深记忆;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文科背景,鼓励学生对一些形态特征鲜明的野生动物进行文学性描述,如诗词创作,体现野生动物形态之美、习性之美和生态之美;在学习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过程中,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案情分析。此外,通过精美的野生动物主题图片和视频短片展示野生动物特殊习性、行为与生态价值,如蛇之美、迁徙的鸟、鸟类的求偶炫耀、琴鸟效鸣等短视频生动地再现了奇妙的野生动物世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近几年趣味教学的尝试,无论从学生上课的出勤率,还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注重研究性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上,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主动、积极的探索和亲身体验以获取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王升,2002)。研究性学习是我国教育界近年来极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尤其适合科研类专业学生。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动物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是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需要。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有实践性、自主性、交互性、过程性和开放性等。其基本过程包括确定课题,制定实施方案,搜集和分析、处理信息,实施研究工作,获得研究成果等。研究性学习可以通过课堂专题讨论、学生参与准备实验、实习小专题、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等途径实施(刘长海等,2007)。

目前,开展课堂专题讨论已成为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最普遍使用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近年来,在野生动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尝试了课堂专题汇报的形式,由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开列专题选题目录,学生小组(3~4人)根据兴趣任选一个题目,小组内分工协作,收集资料、归纳总结、制作PPT、汇报演讲。根据调查反馈,60%的学生喜欢课堂专题报告的形式,而不喜欢的学生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教师布置的题目太难,资料收集困难,无法按时完成;其他专业课程也有课堂专题汇报任务,时间不够用;感觉自身水平太差,不如老师讲授;学生汇报时难以吸引其他同学的兴趣,影响汇报同学的自信心;组内成员不作为等诸多原因。因此,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学生特色,教师适度筛选一些工作量适度、资料丰富、易归纳分析、贴近专业特色的课堂专题,如介绍某种中国珍稀濒危保护野生动物的资源与保护现状;介绍一种或一类极具观赏价值的野生动物,如蝴蝶、金鱼、锦鲤、热带鱼类、鹦鹉、雉类、鹛类等,挖掘其被人类培育的历史;搜集有关中国或世界历史上娱乐休闲动物的相关资料,如斗蟋蟀、斗鸡、斗兽、耍猴、马戏表演等,并分析在现代社会开展此类娱乐活动的现实性问题;列举在生态旅游中对野生动物资源利用的经验与教训等。为激励学生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专题实施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在听取各组汇报过程中,针对PPT制作、汇报材料的分析与结论给予适当评价与评分,就该专题的完善给予中肯的建议,并充分考虑组内成员的工作量,避免“大锅饭式”评分。

在本科阶段的高等教育中将课程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生物学人才最有效的途径,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高级途径(刘长海等,2007;李静等,2011)。著名教育学家钱伟长曾经说过:“大学必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对于非生物类专业学生,通过吸收对动物学感兴趣的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同样可以发展为今后从事动物学研究的生力军。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历届不少学生在学习野生动物学期间对野生动物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任课教师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吸收学生中的积极分子参与科研活动,并注重渐进式参与模式,先让学生参与野生动物资源科考类课题,如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保护地野生动物本底资源调查,熟悉野生动物野外调查技术、调查方法和野外设备的使用等基础工作;后期指导学生参与野外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与调查报告的撰写;优秀的学生还可以参与专项物种调查与监测活动,如野生动物栖息地选择、鸟类繁殖生态学监测、麋鹿Elaphurusdavidianus扩散行为研究等。通过参与科研项目,逐渐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团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历经锻炼与熏陶,先后有4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报考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4 结合案例讨论,进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教育

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形式,已成为一种新的潮流,也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更已成为全球旅游业发展的共识(杨先碧,2007)。开展生态旅游要具备充分的自然资源基础,野生动物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生态旅游资源。当前,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停留在初级阶段(宋云禄,2011),生态旅游活动对野生动物资源的利用与管理尚存在诸多问题,如客源市场及高素质的旅游者培养,以及旅游目的地景点的资源保护、生态和环境的保护及优化管理(王红英,2008)。对于未来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加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和生态文明教育,然而当前旅游专业开展这些教育仍存在内容缺乏统筹规划、学生参与率较低等问题(倪珊珊,2018)。

在野生动物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追踪时事热点和典型案例,引导同学们结合动物学理论知识、野生动物保护法及相关自然资源保护法规对生态旅游中涉及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事件与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让其学会以专业和法律视角审视事件,以动物福利和生态道德换位思考,为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素养的生态旅游从业人员打下基础。例如,曾针对“鱼翅消费与鲨鱼未来”“虎骨交易与保护野生虎”“反对活取熊胆和抵制熊胆保健品”等专题讨论,使学生了解野生动物制品来源与使用效果,以及野生动物致危因素,明白“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的现实意义与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必要性;通过审视“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和“浙江宁波老虎伤人致死翻墙男子事件”,暴露出当前在以野生动物为目标的生态旅游活动中游客素质低、动物常识淡薄、管理人员安全监管措施不到位等社会问题,使学生明白在野外进行野生动物观赏过程中正确认知野生动物习性、提高安全保障措施和制度建设的重要性;通过讨论“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伤熊事件”“河南大学生掏鸟窝被判刑事件”“让候鸟飞,抵制猎杀候鸟”等,促进了学生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与法制观念的培养。

5 建议

野生动物学自开课以来,已成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体系中一门重要的课程,也是学生们偏爱的专业选修课之一。随着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野生动物学教学尚需与时俱进,并不断探索在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理念、方法与评价等诸多方面的改革措施。多年来,野生动物学基于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改革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制约教学改革的不利因素,学校、学院和教师层面均需继续努力。

首先,在学校层面,教务处对于课程改革过程中新的教学方法在日常教学督导中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给予教师充分的自由去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如课堂教学游戏、短视频展示、学生课堂讲座与讨论等,而不能简单认为教师开展上述教学活动是教学懒惰行为。教学督导人员可以对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深入调查,通过听课查课、学生调研,以及教学效果考核等渠道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及时反馈给教师,并给出积极的改进建议。

其次,在学院层面,应加强对野生动物学课程的重视程度,将该课程提升为专业基础课并调整授课时段,可将野生动物学授课年级调整为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因为此时段的学生均已上完公共课,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对专业课的认知与接收能力明显高于大一水平。

在野外实习环节,在确保理论课时32学时的基础上,适度增加实践课时。然而,自2012年起基于课程调整的需要,旅游学院取消了野生动物学课程暑期野外实习活动。调查显示,学生们热切期盼恢复该课程的野外实习。为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和效果,旅游学院应考虑恢复和增加野外实习课时与实习经费,并调整野外实习时间。以往该专业野生动物学实习安排在暑假期间,且与植物学课程实习一起开展,时间为1周。无论是实习课时还是实习时间段均存在较多的缺陷。为适应野生动物季节活动规律,参照国内一些重点本科院校的动物学野外实习安排,野生动物学野外实习最好单独进行,选择在春季的4月底与5月初为宜,为期9~10 d。此时段可以观察到更多的野生动物及其繁殖活动,尤其是鸟类。这需要旅游学院积极向学校提出学生调课申请,合理安排其他专业课程的补课时间。林学院应适度增加野生动植物保护教研室野外实习设备的采购,如双筒望远镜、单筒望远镜、红外触发相机、照相机、摄像机等,以满足学生野外实习的需要。实习期间,旅游学院与林学院还应增派生活安全辅导教师和实验人员,以负责教师、学生生活安排、安全监管与仪器设备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教研室除任课教师外,还应增派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协助指导野外实习活动。

再次,在教师层面,一方面要求教师追踪动物学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不断提升理论知识与科研能力,并及时更新到授课体系中,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学科发展动态;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勇于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努力将《野生动物学》提升为省级或国家级精品课程。此外,野生动物学一直以来缺少面向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野生动物学》教材,为此,本课程教学组和生态旅游专业教师共同努力,计划积极申报《野生动物学》教材编撰项目,打造一本具有专业定位特色的教科书。同时,也期望国内动物学和生态旅游学界知名专家学者为面向21世纪生态旅游专业本科教学编撰出更具权威性的《野生动物学》教材。

猜你喜欢

动物学生态旅游野生动物
浅谈大学动物学与初中生物教学能力要求的衔接
保护野生动物
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师范生动物学学科素养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的动物学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