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砍树也能致富
2019-01-08张靖雯
文/张靖雯
茂密的森林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还能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景观利用等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率的生态经济。不砍树也能致富,发展林下经济是生态和经济双丰收的好路子。林下经济放下斧头,挖掘林下资源,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据统计,目前我国林下经济收入数倍于林木收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全国集体林地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实现林下经济产值和农民林业综合收入稳定增长,全国发展林下种植面积约1800万公顷,实现林下经济总产值1.5万亿元。林下经济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绿色发展方面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我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了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重要作用。随着森林生态功能的无限扩大,人们也在探索如何扩大其经济效益空间,其中,林下经济就是一项有益的实践。
在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峙浪乡,村民们走进茂密的森林挖掘出一个聚宝盆。几年前,五个村三十六个村民小组的村民就开始利用山林种植砂仁,年均亩产砂仁鲜果300-500斤。像广西的农民一样,许多地方都在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优势,在林冠下开展农、牧、草、药等多种项目的复合生产经营。这种林农牧草相生互补,循环发展的生态经济,正是林下经济的特点。
中国工程院李文华院士指出,林下经济是以林业为核心,把农业、牧业、渔业、副业生产乃至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和手段,建成的高效、高产、优质和持续的产业体系。
农民在创收的同时,还增加了森林生态体系的草本和动物层以及地下微生物,形成了多重森林生态群落,构建了完整的生物链,实现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让靠山吃山的农民放下斧头,保护森林的同时也能致富的一条新路子,就是发展林下经济。过去,我们常常见到的模式多是林下种养殖,近年来,林下经济模式不断创新,发展有林草模式、林药模式、林油模式、林粮模式、林牧模式等多种模式。林下经济正逐渐向规模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各地充分利用林荫空间,森林景观等资源发展养殖、种植、采集加工、生态旅游等产业,各具特色,精彩纷呈。不少地区对中草药、真菌类等林下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既恢复了森林的生态功能,又补充了林业经济。如今,林下经济不仅美了生态,也富了农民的口袋。
林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和政府的支持。为促进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最近认定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北京聚兰兴养殖专业合作社等175家单位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并要求各地在科技推广、基础设施建设、品牌宣传、仓储物流等方面加大对示范基地的扶持力度。
林下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还很长。专家指出,首先要做到因地制宜,让自然界生物和人为干预进行有机结合。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把握种植规模,以获得市场效应。其次,一定要注重管理,对林下资源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保障食品安全性,做到兼顾民生和改善民生相统筹。最后还需要政府的进一步扶持,同时,还要科学、合理、有序地发展林下经济。国家相关部门要求,各地严禁以发展林下经济为名擅自改变林地用途或乱砍滥伐毁坏林地;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科研成果,为林下经济的发展与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