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2019-01-08李天芝于新友
李天芝,于新友
(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滨州 256600)
魏氏梭菌也称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原菌,可引起人及猪、兔、牛、羊、禽等多种动物感染发病。魏氏梭菌可分为A、B、C、D、E 5个血清型[1]。猪魏氏梭菌病是由C型或A型魏氏梭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猪急性消化道传染病。魏氏梭菌也是猪肠道的常在菌,一般不发病,当猪长期饲喂劣质鱼粉或高蛋白精料、饲料中长期添加抗生素及受长途运输、饲料突变、气候变化等应激因素影响时,肠道菌群生态平衡受到破坏,魏氏梭菌大量繁殖,引起猪只发病[2]。该病发病急、病程短,一旦发生,往往来不及治疗即死亡,死亡率可达100%,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该病应引起所有养殖户和兽医人员的重视,对该病的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从1955年英国首次报道了C型魏氏梭菌性肠炎以来,匈牙利、丹麦、美国、德国和荷兰等国相继发生[3]该病。1964年,我国首次从患红痢仔猪群中分离到魏氏梭菌[4],随后,全国各地陆续有相关报道。
1 病原学
魏氏梭菌是梭状芽孢杆菌属成员,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在陈旧培养物中,部分细菌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粗大杆菌,两端钝圆,大小为1~1.5μm×4~8 μm,一般为单个或成双存在,无鞭毛,不能运动。在动物创伤组织中形成荚膜,多数菌株可形成荚膜,一定条件能产生芽孢,可产生多种毒素。繁殖期细菌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常规消毒剂均能杀灭。但其芽孢抵抗力较强,90 ℃经 30 min、100 ℃经5 min才可被杀死,其产生的毒素经70 ℃,30~60 min才被破坏。该菌为厌氧菌,但对厌氧条件要求不高。能在葡萄糖鲜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形成淡灰色、圆形、光滑、隆起的菌落,最适生长温度为37 ℃,能产生双层溶血环,内环透明、完全溶血,外环淡绿、不完全溶血,可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和蔗糖,产酸产气。该菌生长迅速,在适宜条件下8 min能繁殖一代。猪魏氏梭菌病主要由C型引起,少数为A型。该菌的致病性主要与其毒素有关,产生的毒素共有12种,其中有α、β、ε、ι4种主要毒素,不同型的梭菌产生不同的毒素,其中A型产生α毒素,B型产生α、β、ε毒素,C型产生α、β毒素,D型产生α、ε毒素,E型产生α、ι毒素。α毒素最为重要,对细胞膜有破坏作用,可引起溶血,组织坏死等。
2 流行病学
魏氏梭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存在于土壤、饲料、粪便、污水和健康动物的肠道中,当受长途运输、气候骤变、饲料突变等应激因素影响时,引起机体抵抗力降低,从而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导致滞留在肠道内的病菌开始大量繁殖,进而引起发病。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各品种不同日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不同阶段的猪临床表现不同。1周龄内仔猪发病,主要变现为仔猪红痢,保育猪表现为腹泻,成年猪一般表现为猝死。仔猪通常呈暴发性流行,病死率可达到100%,而保育猪以及成年猪通常为散发,该病发病急,病程短,病猪迅速死亡。主要经消化道传播,猪采食了被魏氏梭菌污染的饲料、饮水等引起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昼夜温差大的秋末冬初季节和阴雨潮湿的夏季多发。
3 临床症状
魏氏梭菌可感染1周龄内仔猪,保育猪和成年猪,不同阶段的猪临床表现不同。魏氏梭菌可引起1周龄内仔猪发生仔猪红痢[5],病猪食欲不振,被毛粗乱,消瘦,脱水,走路摇晃,衰弱无力,抽搐死亡。排血便或含有灰色坏死组织碎片的红褐色液体稀便,后驱沾满粪便,口流白沫,腹部肿胀,尖叫,抽搐,多在3 d内死亡,死亡率可高达100%。
保育猪感染魏氏梭菌后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排黄色、灰色或黑色稀粪,有时粪便为水状物,很快进入衰竭状态,病死猪消瘦、脱水严重,眼窝下陷。
魏氏梭菌可引起成年猪的猝死症,发病急、死亡快,病死猪一般膘情良好,通常无先期症状,体温正常,采食正常,突然表现不安,拒食、猪腹部像吹气球一样慢慢胀大,最后腹部浑圆似鼓,猪表现为腹痛难忍[6],呼吸急促,嘴巴空嚼,磨牙,呕吐,全身苍白或紫绀,耳尖鼻唇及蹄部发白,卧地不起,有的病猪肛门松弛、突出,病猪排黄色稀薄粪便,内含未消化完全的伺料,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死亡猪尸体僵硬,口腔和鼻孔有白色或带血的泡沫,有时头天吃料等一切正常,第2天一早发现死于圈内。也有部分猪发病前有便秘现象,猪腹痛难忍而起卧不安,摇头、摆尾,趴开后肢作排粪尿姿势,但未排出粪尿,呼吸急促,口吐白沫。
4 病理变化
仔猪红痢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小肠尤其是空肠黏膜红肿,出血,坏死,空肠外观呈暗红色,肠鼓气明显,肠内含血液和坏死组织片[7];肠系膜淋巴结出血、肿大;肾脏有出血点;膀胱黏膜出血。
保育猪病猪病理变化主要为:胸腹腔干枯,胃充血淤血膨胀,胃内充满食物,肠道尤其是空肠外观呈红色,大部分死亡猪肠内有乳汁状内容物。
猪猝死症病理变化表现为病死猪腹部隆起,剖检可见肠浆膜呈红色,以空肠最为严重,肠道内充满气体,肠壁变薄,透明,内有稀粪;肠系膜淋巴结出血、肿大,呈紫红色;大肠内有干硬圆形粪球,呈算盘珠状,病变不明显;胃臌胀,充满气体和粥状物,胃黏膜脱落[8],胃壁变薄,胃黏膜出血潮红。肝脏有坏死灶,有的肝脏切开后呈蜂窝状;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肿大2~3倍,有的脾脏有大量气泡孔;肾有针尖状出血点,部分有白斑;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出血;心肌变软变薄,心肌表面有树枝状充血,心包积液,心耳充血;扁桃体坏死。
5 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及特征性病变可做出初步诊断,需要和一些猪腹泻及猝死疾病做鉴别诊断,如猪大肠杆菌病、猪肉毒梭菌中毒症、猪增生性肠炎、猪炭疽病等。猪大肠杆菌病:猪大肠杆菌病引起的保育猪腹泻有时与魏氏梭菌引起的腹泻类似,剖检肠道尤其是空肠的鼓气和出血变化不太明显;肝脏触片镜检大肠杆菌病有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的杆菌。猪肉毒梭菌中毒症:症状与猪魏氏梭菌引起的猝死类似,发病急,死亡快,膘情好的猪易发,但该病发病前,部分猪往往采食过腐败的下脚料,猪腹围的膨胀相对魏氏梭菌病不太明显。猪增生性肠炎:长白、大白等白色品种杂交猪易感性强,断奶仔猪和成年猪均可发病,病猪食欲下降,生长缓慢,皮肤苍白,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腹泻,剖检病死猪回肠肠壁增粗,变硬,像一条橡胶管,肠黏膜呈脑回样增生[9]。猪炭疽病:炭疽病也是腹胀明显,呈急性过程。但是炭疽病常有天然孔流出暗红色黏稠煤焦油样血液,血凝不良[10];皮下有黄色或红色胶冻样浸润,肝脏触片镜检有革兰氏阳性“竹节状”大杆菌。在普通培养基上,菌落呈典型的“卷发状”;如需确诊,可进行实验室检测,常用的方法有病原染色镜检、毒素鉴定,病原分离、PCR检测。
疑似魏氏梭菌,镜检时采取病猪或死猪的空肠、回肠内容物或肝脏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有革兰氏阳性大肠杆菌,呈单个或成双。梭菌毒素检测:取大肠内容物用生理盐水做1:3稀释 4 000 r/min 离心 10 min,上清经过滤除菌,取滤液腹腔注射体重16 g的小鼠4只,剂量0.2 mL/只,如在24 h内小鼠全部死亡,则可进一步判定为魏氏梭菌引起的猪死亡。细菌分离培养:无菌操作将病死猪肝脏接种在肉汤中进行增菌培养,37 ℃厌氧培养48 h,取增菌液接种于血液琼脂培养基中,37 ℃厌氧培养 24 h[7],观察可见灰白色、圆形、隆起、边缘锯齿状、不透明的菌落,周围有溶血环。挑取单菌落,染色,镜检可见单个或成双排列,革兰氏阳性粗大的杆菌。也可以采用PCR方法对细菌进行快速检测,可以选取新鲜的粪便、肝脏等作为样品进行PCR检测。
6 防控措施
6.1 加强饲养管理,严格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猪舍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加强通风,减少猪群应激,定期打扫猪舍卫生,清理粪便,粪便运出堆积发酵。食槽和水槽每次饲喂前清理,保持猪舍清洁,定期对全场用5%二氯异氰尿酸钠、3%过氧乙酸、3%NaOH或2%戊二醛消毒,减少细菌的存活或传播。饲喂优质全价配合饲料,不饲喂发霉变质饲料,不在饲料中添加劣质鱼粉,适量减少高能量、高蛋白的精料,更换饲料要逐步进行,饲喂做到定时定量。一批猪出场后,对猪舍彻底清扫消毒,空闲1周,完全干燥后再进下一批猪。
6.2 加强生物安全防范。
猪场内要做好灭蚊蝇、灭鼠工作,避免这些动物造成的疾病传播。坚持自繁自养,如需引种,把好引种关,必须到阴性场引进种,引进的种猪要隔离30 d以上。在隔离期内日粮中添加敏感的抗生素1周,以减少引进病原体的几率。猪养殖区入口设消毒池和消毒更衣室,进入人员一律要经过更衣、换鞋消毒。
6.3 发病后的处理措施
猪场一旦发病,病死猪应焚烧或深埋处理,可疑猪、发病猪隔离观察治疗,肌肉注射头孢噻呋钠或恩诺沙星,一般来说猪群发病后治愈率很低。对未发病的猪只紧急接种仔猪产气荚膜梭菌病A、C型二价灭活疫苗,皮下注射2 mL/只,15 d后以同样剂量再重复注射1次。同时在饲料中添加林可霉素、杆菌肽、恩拉霉素、恩诺沙星进行预防,并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以增强猪群的抗病力。对金属笼具用火焰喷灯彻底逐一消毒,水槽、料槽等用0.1%新洁尔灭浸泡、刷洗,猪舍和周围环境用3%的NaOH彻底消毒。
6.4 猪魏氏梭菌病的预防措施
猪魏氏梭菌病主要是毒素起作用,一旦发生,一般病情发展迅速,容易猝死,很难治愈,因此,针对该病主要以预防为主,除了饲养管理与生物安全方面,应定期接种猪魏氏梭菌灭活苗,通常在母猪产前1个月或者是15 d要进行仔猪产气荚膜梭菌病A、C型二价灭活疫苗2 mL的注射。同时,对其乳头要严格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洗干净,避免仔猪通过哺乳被传播。疫苗一般在2~8 ℃条件下保存和运输,使用前一定要恢复室温,并充分摇匀,猪疫苗注射的部位一般为颈背部皮下,抓猪时动作要轻柔,不能太粗暴,注射部位用3%碘酊消毒,并用75%酒精棉球脱碘,酒精挥发后方可注射疫苗。尽可能做到一猪一针头,最差也要保证一窝猪一针头,按先强后弱的顺序免疫。用过的疫苗瓶、器具等应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
7 小结
猪腹泻病比较普遍,病因也较为复杂,有营养性腹泻、细菌性腹泻和寄生虫等。其中魏氏梭菌是引起猪腹泻的重要病原,也是引起成年猪猝死的主要病原。魏氏梭菌属于环境常在菌,为条件致病菌,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当受应激因素影响时易发病。一旦发病,病情发展迅速,治疗效果较差,导致猪大量死亡,因此,一般应以疫苗接种预防为主,可用仔猪产气荚膜梭菌病A、C型二价灭活疫苗在怀孕母猪产前接种2次。注射疫苗时操作要规范,防止发病,一旦发病及时诊断,一定要进行药敏试验,采取高敏药物治疗。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保持清洁、干燥、通风,做好消毒工作,注意灭鼠、灭蝇。注意饲料合理搭配,特别是粗纤维一定不可缺少。同时按照正确的方式,接种高质量的疫苗,全面做好该病的防控工作,减少该病对猪场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