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下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性研究

2019-01-08

福建茶叶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双师双师型专业课

马 宁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300350)

1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必然需求

教育部在2014年提出现代学徒制的育人机制,2015年首先面向156个单位开展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工作,后在2017年确定了203家单位进行第二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根据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现代职业教育应当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中,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打造出具有相关行业实践经验、掌握行业前沿动态、思想过硬、能力出众、有奉献精神的新时代“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就成了当务之急。

1.1 国外研究成果

德国在1969年颁发《职业教育法》,同一时期英国于1964年颁发《产业培训法》,又在2009年出台了《学徒制、技能、儿童与学习法案》,有效推动了现代学徒制的开展。特别是德国的双元制在职业教育体系中获得巨大成功,使现代学徒制在西方国家的改革迅速开展,逐步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有国家标准,职业教育专业教师需要承担起相关职业新入职员工技能评估师的责任。国外现代学徒制中的“双导师”时间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的身份进行了适度的融合,但并没有将两类导师的身份实现二者合一。

1.2 国内对于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1.2.1 现代学徒制。如前所述,现代学徒制起源于西方职业教育,后引入我国。国内将现代学徒制定义为职业院校通过在教学环节中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以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的方式,对具有“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的学生进行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标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1.2.2 “双师型”教师。国内学界对于“双师型”教师并没有给出统一的、明确的定义。根据职业院校一线教师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普遍认知,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应当是指既具有教师职业资格又具有其他专业从业资格证书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

2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进行相关研究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主要了解了京津冀不同城市、不同类别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配备比例、岗位设置和岗位需求。根据所掌握的高职院校符合“双师型”教师标准的大致状况,笔者认为在当前“双师型”教师成为专业课教师发展主流趋势下我国职业教育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还存在如下问题亟待解决:

2.1 部分专业课教师没有忧患意识和专业紧迫感

在实际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满足于只“教书”的舒适现状,认为只要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讲清楚就完成了任务,因此自己是否具备相关专业的实践经验并不重要。与此同时,一线教师迫于教学与职称晋升的压力不得不将更多精力投入于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完成,认为职业技能并不能在竞争中为自己未来职业前景加分。于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自身不重视专业技能的提升,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参与专业实践,更不愿自行投入考取专业资格证书。

2.2 学校忽视专业课教师队伍的长期建设和培养,没有形成良好的激励措施和培养机制

多数高职院校重视课堂教学和对学生进行技能的培养,特别是通过各种职业技能竞赛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甚至不惜重金进行投入以求得短期竞赛成绩的提高。如果要求学校长期投入、花时间培养专业课教师提升职业技能,多数院校会担心见效慢,甚至担心培养成熟的教师会离开教师队伍而寻求个人职业的发展,反而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因此退而求其次地选择在紧急情况下外聘专业人士应对专业特殊需求成为最经济的选择。

2.3 社会整体对于技能型人才的理解存在偏差,唯学历、唯职称仍是评判人才的主要标准

长期以来社会对于劳动者的价值评价依然是将学历和职务、职称作为主要标准。无论是教育领域还是大众普世的价值观,依旧认为脑力劳动高于体力劳动,学历高、职称职务高的人获得的收入就应当更高,技能型的体力劳动者就是不如知识型的脑力劳动者,就算有职业资格证也不如有更高的学历。

3 解决途径

当今中国的职业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向先进国家学习的基础上,我国职业教育在很多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而现代学徒制就是经过了改良、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模式。笔者认为,各高职院校应当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情况进行分析,专业课教师自身如果能够首先具备相应的职业准入资格,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同时“双师型”教师亲自赴企业实践或者是间断性地从事该行业的工作,必然能够更准确地把握该行业的人才需求。

3.1 专业课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

专业课教师应当紧跟时代脉搏,所有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都应当研究现代学徒制,让自己尽快符合“双师型”教师的标准。专业课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将更多精力向企业实践进行倾斜,先让自己成为某一领域的“工匠”,再将自己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指导以达到让学生成为技能型人才的目的。笔者通过研究与亲身实践总结经验,认为只有让更多的专业课教师通过获得第二职业资格来提升教学水平和职业技能,能够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能够适应现代职业环境,才能够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构建起行之有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让职业院校的教师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才是将理论和实操两类导师身份合一的可行之路,也是提高职业教育水平最可行、最快捷的方式。

3.2 各专业应当根据自身建设梳理确认“双师型”教师的需求并积极为教师提高职业技能搭建平台

职业院校应研究如何充分依托企业和现有实训基地等资源,适时调整各学科专业课教师的配比和课程设想,为一线专业课教师创造赴相关行业的企业参观、实践的机会。学校应当主动与知名企业建立联系,让专业课教师亲自接触行业一线的工作流程、了解工作标准,初步搭建起教师赴企业实践的平台,培养专业课教师先成为行业翘楚,才有可能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职业人。如果条件允许,学校应当选派已经具备行业准入资格的专业课教师定期赴企业亲自实践,在半年至一年的实践期间其通过自身在行业中的实际操作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并将相关工作经验总结形成报告,从而进行实践课程计划和大纲的合理调整。

3.3 学校应当建立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培养及考核机制,从制度上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保障

学校应当鼓励专业课教师摸索出专业理论课教学与操作实务实践的适当比例,有针对性的加强实务操作流程的熟练程度和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并尽快与学生实训、学生毕业实习单位共同拟定考核评价体系,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课程的合理比例。学校应当通过资金扶持和每年定期奖励等方式,允许专业课教师为自己量身定制出如何获得“双师”资格和如何真正实现实操的方案,鼓励其多参加技能培训,并积极倡导尚未获得自由资格的专业课教师在三到五年内获取资格证书,进一步督促专业课教师尽快成为相关专业的技术专家。

综上,笔者分析了高职院校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必要性、紧缺性,从而设计出相对合理的培养方案和奖励机制,并结合毕业生就业的职业资格需求,构建“双师型”教师与现代学徒制的合理融合,将一线专业课教师用于研究学术、职业技能和增加实践经验的时间进行合理的配比,以期形成以长期培养为主、引进校外技术专家为辅的师资队伍构建模式。

猜你喜欢

双师双师型专业课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农村小规模学校“双师教学”美术教育模式探究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