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研究

2019-01-08

福建茶叶 2019年11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环节专业

高 搏

(吉林动画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应用型管理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逐渐成为各高校人才培养范式转型的重要选择。其中,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灵活的办学特色,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创新应用方法,但由于管理类学科理论性强、实践性较弱的专业特点,民办高校管理类专业也体现出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建设现状,发掘适宜民办高校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多方面的建设意义。

1 民办高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立足于管理类专业学科特点,放眼全球笔者发现,国外高等院校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民办高校,而在管理类专业发展实践教学建设的历史已长达一个多世纪。由于其中发达国家进入工业化的时间比较早,因此在学科专业建设过程中更加重视培养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而对比国内高校来看,长期以来,国内管理类专业长期贯彻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式,有关实践教学方面的践行在改革开放中期才开始实行,后期随着沙盘模拟、案例分析、商业路演等实践内容的加入,实践教学模式逐渐丰富。

但通过调查统计发现,目前国内开设管理类专业的民办高等院校理论课程的比重仍远大于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较为单一,虽开设了如企业沙盘经营模拟、市场营销调研实训模拟等专业实训课程,但仍主要集中在课堂上进行虚拟案例的演示操作。而有关实训室的建设,引进了经管类实训软件辅助学生的基础理论教学环节,除此之外实训室的整体利用率较低。总体而言,目前国内民办高校已普遍具有强化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建设的发展理念,但具体实践形式趋于常规且市场转化效果较差,亟待发掘具有良性运行机制的实践教学体系机制。

2 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实践平台定位不清

根据调研发现,目前诸多民办高校管理类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均对实践教学内容有所涉及,但设计的形式和环节各有不同,整体看来并未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进行深度结合,并且仅是将职业导向与实践内容进行浅层融合。如组织学生对相关部门、企业、活动现场进行参观学习,或在寒暑假期间让学生完成相关企业见习等等,虽能够达到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职业认知的目的,但这些实践环节内在逻辑联系薄弱,并没有与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契合,实践效果并不理想。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实践形式,综合反映出专业发展实践平台建设思路不清晰、实践平台定位不明确的问题。

2.2 教学体系改革不明确

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归根到底要与专业整体课程建设做结合,这便涉及到管理类专业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结构做全面调整,教学体系要进行深化改革。而目前根据研究发现,当前民办高校中部分管理类专业对于实践教学设计仅作为课程体系的一个部分,与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并列作为实训环节,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属于割裂状态。理论教学内容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践教学采用不同的操作形式,实践教学的比重远低于理论内容,且实践形式过于单一,上机操作、外出调研、实地参观等等形式的设计,实践时间短、可动手操作环节少、专业技能提升弱,实践教学并未深入课程建设之中,并未发挥实际效用。

2.3 实践教学手段落后

为更好地实现民办高校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能力,各校也开始建设专门的校内实训室或校内工作室,但由于民办高校缺乏国家经费支持,经费投入压力大,因此,校方所能够投入实践环境建设的经费有限。教学软硬件教学设备的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环节和内容的设计,弱化教学资源的转化效果。另外,目前国内大量缺乏实践教材,许多实践环节的设计缺少专业教材的指导,授课教师仅能通过个人教学经验进行内容设计,缺乏规范的教学辅导资料,教学形式和教学成果的呈现具有不确定性,极大地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展现。

2.4 实践环节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国内民办高校管理类专业的教师资源大多为博士或硕士应届毕业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进行教学工作,缺乏行业工作经验,对于行业、市场发展需要了解甚少,更多对于学生的指导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而在实践教学重,需要教师脱离原有授课方式,以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为核心教学目标,对于课程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设计更为灵活,而具备此种能够针对性实践指导能力的教师极为缺乏。

3 民办高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构想

3.1 构建模块化的“理论+实践”课程体系

虽然前文一直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过程中,实践教学本质更多是理论知识的现实应用,缺乏理论教学内容的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环节缺失。因此,合理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应将生涩的理论内容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通过基于人才培养的职业导向为参照依据,对高年级已经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年课程进行模块化拆解,即围绕核心人才培养目标或培养能力的差异,设定模块化课程,模块化课程体系中应包含职业所必须的理论课程,匹配相应的实践课程,加大模块化课程中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并对学生实践环节进行多种考评,作为综合成绩的一个指标。通过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实现“理论+实际”、“基础+延伸”的课程结构建设,既夯实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同时真正通过实践带动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2 建立“学产结合”的实践模式

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不能仅靠学校的各项教学条件,更应引入行业相关资源,搭建“学产结合”的教学模式,形成“学校-企业”间的良性合作机制,具体的合作机制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差异化设计。其中一种方式是建立企业工作室,通过企业项目的真实介入,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相关负责教师共同完成项目的实施和监管,通过真实项目的参与,学生能够真实体会职场工作内容和工作成果呈现方式,如果企业方允许,亦可使学生完成的项目成果参与市场检验,经过此种方式的践行,真正做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另一种方式是企业根据项目需求差异选取部分项目与学校进行合作,学生通过完成项目内容,学习真实商业项目的整体运作流程和能力要求,这种方式更多为项目的合作,企业的核心作用弱于前者,且项目类型和内容选择尤为重要。

3.3 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基础建设

为充分实现实践教学效果,软硬件教学设备的建设同样重要。目前国内民办高校管理类专业建设专业实验室或实训中心的设计较多,但许多院校的实验室或实训中心更多仅有场地提供,相应的软硬件建设较为缺乏。实践平台建设可以对整个教学环境进行调整,突出“企业”的实践环境,另外最为重要的是相应教学软件和教学模拟系统的引进,能够实现对学生实践过程的监督和实践成果的管理。不仅如此,还需要组织专业教师根据实践教学的相关经验,梳理总结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教辅参考资料,为日后实践教学提供规范指导。

3.4 制定稳定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

再好的项目选择,如果没有优秀指导教师的统筹管理,依然发挥不出实践平台的真正实力。因此,建议民办高校一方面建立指导教师进入企业见习进修机制,提高自有专任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另一方面,引入稳定的兼职机制,鼓励企业相关管理人员或执行人员进入实践平台中参与项目指导。第三,建立校企合作科研团队,形成“学校+企业”共同研究实践的良性合作模式。第四,完善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并能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配合完善理论教学内容。

4 结语

民办高校管理类专业在进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过程中,除了以上需要注意的问题之外,还有诸多细节工作需要进行研讨和设定,如项目内容和形式的筛选、实践环节的过程监督、实践内容成果的评定方式、学分的设定等等。总之,教学模式理论搭建容易,具体执行需要学校、企业、专业、教师等多方力量的共同配合,民办高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还需要经历不断的调整和磨合,方能找到适宜的发展路径。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环节专业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