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仲勋长葛调研对当前农村扶贫脱贫工作的启示

2019-01-08朱西周林松涛

农村.农业.农民 2019年18期
关键词:习仲勋攻坚群众

朱西周 林松涛

一、引言

农村扶贫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2012年12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考察扶贫工作时强调说:“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以伟大政治家的历史担当深刻阐明了农村脱贫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大意义。做好当前农村扶贫脱贫工作,充分的调查研究是科学制定政策、科学推进实施的核心和前提。1961年习仲勋同志在河南长葛农村调研时心系群众、立足实情为民解忧,深入群众、改进作风助力脱贫,依靠群众、凝神聚力共谋发展的宝贵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二、心系群众 立足实情为民解忧

1961年4月初至8月底,习仲勋带领中央工作组深入河南长葛开展调查研究。习仲勋在5月2日下午的长葛县委扩大会议上语重心长地告诫各级领导干部:“任何党员在任何时候,考虑问题都要从群众利益出发,关心群众的疾苦。”[2]每到一处,习仲勋都深入田间地头和社员农民进行深入交流,走村串户下沉摸底,力求获取第一手调查资料。在大量的走访调查研究后,习仲勋对当时长葛县实际存在的问题有了较为系统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习仲勋理解和支持人民群众停办公共食堂的呼声,反对从抽象的阶级斗争的观点出发看待群众不赞成办公共食堂的问题。习仲勋心系人民力求掌握实际情况,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面对大范围缺少粮食而出现的人民群众身体浮肿问题,他力排众议向周总理和邓小平同志请示,提出动用国家战略储备粮。“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习仲勋亲民爱民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在当前繁重的农村扶贫脱贫工作中,应该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将人民放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把脉定向,找准当前困扰农村扶贫脱贫的制约因素,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以群众的安危冷暖为出发点,以实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落脚点,传递好“心系群众”这根接力棒。

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是我们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农村发展不平衡作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制约着我国现代化进程,打好农村扶贫脱贫攻坚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将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当前,农村扶贫脱贫工作进入爬坡过坎最吃紧时期,越是关键期越要做到真干实干,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科学谋划扶贫工作,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关心的痛点难点问题。真扶贫、扶真贫,把扶贫攻坚工作进一步做实做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是实现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办好中国事情的前提和基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路上开展扶贫工作,既不能脱离实际想当然,也不能头脑发热乱作为,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区分重点、把握节点、解决难点。针对贫困群众要详细掌握致贫原因,既要统筹考虑,又要分类施策,因人制宜科学合理予以帮扶。“山有高低,水有深浅”,贫困地区的资源分布、致贫原因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实施扶贫开发自然不能东施效颦,不能千篇一律,只有结合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找准贫困地区的优势和特色,才不会白白耗费人财物等各种稀缺扶贫资源,真正打赢脱贫攻坚战。很多地区自然禀赋不同,群众生活习惯千差万别,想要把扶贫脱贫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心系群众,弄清弄懂贫困群众不同的致贫原因、不同的帮扶需求。因此,在开展扶贫工作中,一定要根据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分类指导、分类扶贫,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掌握实际情况,及时排解当前困扰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难题,确保党的扶贫措施在农村更好深入人心。同时,在农村扶贫脱贫工作中,必须要清楚贫困群众的发展愿望和需求究竟是什么?当前影响脱贫致富的最大制约因素是什么?只有做到心中常思人民疾苦,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措施。如果脱离了村情民意,再好的扶贫开发措施也只能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在工作中,要能够放下架子贴近群众,给农民群众讲话要深入浅出,让群众更好理解接受党的政策。对于影响群众生产生活急需解决的问题要善于谋划、敢于作为,在政策范围内尽可能予以解决,这样才能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好政策,也将更好地推动农村扶贫脱贫工作进一步发展。

三、深入群众 改进作风助力脱贫

只有深入群众,才能真正听民声、知民意,掌握第一手真实的资料。习仲勋作风朴实,所到之处都是轻车简从,尽量做到不扰民不搞特殊化。在往返距离长葛县委机关几公里调研蹲点的和尚桥公社王庄和宗寨两个村庄,习仲勋带领工作组坚持步行。当地群众干部看在眼里,对习仲勋及工作组的务实亲民作风给予高度赞赏,这也拉近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同时,习仲勋语重心长地告诫中央工作组的同志:“群众把你当成领导、当成当官的,那你就什么也了解不到了。”[3],正是工作组这种平易近人、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信赖,也使习仲勋和工作组深入群众,真实了解了农村基层群众的实际情况。汇集民意才能更好为民发声,习仲勋亲笔撰写《关于河南省长葛县第一次调查报告》和《关于河南省长葛县第二次调查报告》向中央汇报地方贯彻中央“十二条”以及根除共产风的情况,为从根本上纠正1958年以来党内流行的“五风”提供客观依据,减缓了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压力。当前农村扶贫脱贫进入爬坡过坎期,扶贫帮扶队伍更要深入群众,不能蜻蜓点水点到为止,要俯下身子真真正正把自己摆进去,以钉钉子精神把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实实在在予以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出水才见两腿泥”。当前农村扶贫脱贫面临的困难挑战依然巨大,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依然不少,形势任务依然严峻。越是关键时期,越要俯下身子改进作风,杜绝搞花拳绣腿,禁止摆花架子。扶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以人民的满意度和认可度作为扶贫脱贫工作的重要衡量标准,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当前,我国农村扶贫队伍主要是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以及包户帮扶人,这些人直接负责我国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因此,帮扶队伍作用是否可以发挥出来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如期完成。帮扶队伍必须深入群众,掌握实情及时有效落实中央扶贫政策精神,跟进政策实施过程,对于政策与实际不相符、执行情况有偏差等问题及时有效梳理反馈。帮扶队伍的作用发挥与否的关键就在于其能否满足扶贫对象的发展需求。当前,扶贫帮扶队伍中存在的一些帮扶问题也影响我国脱贫扶贫的成色和效率。帮扶乏力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帮扶人,比如驻村第一书记和包户帮扶人并没有把贫困户脱贫当成工作重点,工作中不尽心,蜻蜓点水下沉不够,对帮扶对象的发展需求了解不深,导致帮扶政策与发展需求对接有偏差,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是由于帮扶人自身的政治素质和能力素质欠缺,从而使其在精准扶贫实践中表现出不能有效满足帮扶对象的发展需求、帮扶乏力的问题。比如部分村干部由于缺乏政治素质,在扶贫过程中优亲厚友,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人为地忽略一些帮扶对象的发展需求。而有的帮扶干部则是能力素质不足,既不能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帮扶贫困村又不能有效执行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这些素质的欠缺就直接会使一些帮扶资源被浪费、帮扶措施失效,最终影响整个农村的精准扶贫实践。农村扶贫脱贫已到了关键冲击期,越是关键期越要深入基层摸查实情,及时听取贫困群众的呼声和需求,及时准确反映民情民意,更好地将党的政策措施与贫困群众的所需所盼统筹结合起来。

四、依靠群众 凝神聚力共谋发展

发展为了人民群众,发展依靠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伟大胜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仲勋在长葛县委扩大会议上说:“任何工作,都要走群众路线,向群众宣传,让群众讨论。”[4]依靠群众就是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如果只是领导干部拍脑袋做决定,不仅会影响整个事情的发展,甚至会造成失败的局面。同时,依靠群众也是爱惜民力,习仲勋就指示长葛县干部要尽量缩短群众会议时间,最长不超过一个小时,干部讲话要事前准备,不能占用群众过多时间,要注重效率。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干事创业的中坚力量和决定性因素,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才能将党的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历史性工程。历史表明,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一定能够创造伟大的历史业绩。当前农村扶贫脱贫进入攻坚期,工作难度增大,这就需要我们党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惠民生聚民意,不断激发人民群众内生动力。

发动群众,做到攻坚克难靠大家。党的群众路线告诉我们,只有深入群众,得到群众的认可,才能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脱贫攻坚也是一样的,脱离群众的脱贫攻坚,是形式主义,没有让实惠落到实处。只有发动群众,团结能团结的力量,才能打赢脱贫攻坚的硬仗。同时,也要杜绝群众的等靠要思想,加强正面引导、教育、警示。目前,仍有部分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过于被动,存在等靠要思想,过度依赖于外力的帮扶,这一现状极不利于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应该使群众充分认识到脱贫的意义:不是为了眼前一小点“看得见”的利益和好处,而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群众是最直接的受益者,贫困群众不仅是扶贫脱贫的工作对象,更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但是,现在一些贫困群众出现严重的等靠要思想,一些地方出现“干部干、群众看”,甚至出现“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等现象。出现这种现象,说明了一些地方干部工作中依旧是守着老思想走着老路子,传统的简单给钱给物工作方法急需改进,需要在扶贫脱贫工作中发动群众思想、加强宣传教育、密切情感沟通,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要坚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不仅要追求腰包鼓,更要做到脑袋鼓。存在等靠要思想也有群众方面的原因,作为扶贫脱贫的参与者、受益者,存在主体意识不强,改变贫困面貌致富奔小康的干劲和动力不足,缺乏自力更生精神。面对当前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必须动员教育群众摒弃等人送小康的心理,树立通过自己辛勤劳动实现脱贫摘帽的正确观念,以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撸起袖子加油干。同时,要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实施精准扶贫,走内生式的发展道路。抓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才能确保脱贫攻坚路上不落下一个群众。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5]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实现共同富裕要进一步补齐农村发展短板,推动新时代经济社会整体健康发展。美好都是奋斗出来的,幸福不会从天而降,13亿多人民的美好生活最终要靠人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去创造。当前农村扶贫脱贫工作进入攻坚克难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有心系群众安危冷暖的深厚情感,更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以钉钉子精神,凝神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实现全部脱贫的宏伟目标顺利实现。

猜你喜欢

习仲勋攻坚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习仲勋受命主政中国“南大门”
习仲勋 政治生涯的“艰苦岁月”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习仲勋:统战工作的典范
周恩来保护身处逆境的习仲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