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望相助 建设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

2019-01-08

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2019年10期
关键词:内蒙古民族发展

孙 杰

红色是内蒙古的基因,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内蒙古守望相助的伟大历程,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内蒙古守望相助的历史经验,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谱写“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内蒙古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火中宣告成立,由此诞生了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这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和成功实践,它不仅开辟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也揭开了内蒙古发展的新纪元,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成功范例。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内蒙古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和衷共济、守望相助,创造了牧区民主改革“不斗、不分、不划阶级”“牧工、牧主两利”的“三不两利”政策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稳、长、宽”等适合民族地区的特色经验。为彻底改变内蒙古自治区的贫穷落后面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曾经把国家工业化的许多项目安排在内蒙古,书写了“各族人民建包钢”的佳话。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赞誉内蒙古是“模范自治区”。1959年到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内蒙古在面临巨大困难和压力之下,尽最大努力调出粮食、肉类和其他物资支援国家及兄弟省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内蒙古各项工作和全区各族人民更是关心备至。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强调,希望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在确定十三届全国人大中央提名人选的选举地区时,习近平总书记选择了内蒙古自治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边疆民族地区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内蒙古考察指导工作,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这是内蒙古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自治区各族人民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充分肯定了党的十九大以来自治区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新成绩,对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内蒙古工作具有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指导意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内蒙古各族人民始终牢记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不负众望、牢记嘱托,书写了“最好牧场为航天”“三千孤儿入内蒙”“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守望相助的佳话。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凯歌行进还是艰难曲折,草原儿女心向党的赤胆忠心始终不变。民族团结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深融入内蒙古各族人民的血脉之中。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宝贵经验,为我们继续前行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历史智慧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为守望相助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不偏离,已深深植根于内蒙古各族儿女的血脉中,流淌在血液里。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内蒙古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持与各族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排除各方面干扰,坚定不移地带领各族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内蒙古不断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因。70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蒙古民族和各族人民的解放,就没有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就没有内蒙古今天这样一个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断为守望相助提供正确的思想引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自治区认真总结历届党委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不断加深对区情的再认识,注重把党的一系列重要方针和重大部署同内蒙古的实际紧密结合。全区2500万各族儿女牢记总书记的殷殷重托,从实际出发,努力改变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状况,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努力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70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增强“四个意识”,落实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认识区情,准确把握地区特色、民族特色,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既是我们在过去不断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也是今后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原则。

坚持守护好各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家园,不断为守望相助提供精神动力。加强民族团结,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内蒙古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在这片神奇广袤的土地上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多元的民族文化,即草原文化。草原文化是世代繁衍生息的草原地区的先民、部落和民族在长期积累的生活实践基础上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上的谱系,是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已成为民族文化的精神标识和符号,是少数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民族历史积淀的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守护好各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家园,就要弘扬蒙古马精神,像蒙古马那样,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蒙古马精神孕育于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流融合的历史活动中,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确立于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助力亮丽内蒙古建设的发展进程中,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因此,弘扬蒙古马精神,对于传承和发展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建设好各民族美好精神家园,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和激励各族人民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创业,共同守卫好祖国边疆、共同创造好美好生活,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内蒙古始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从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汲取力量,增强在祖国大家庭团结奋斗的光荣感、自豪感、责任感。全区干部群众始终坚持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形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坚持和完善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为守望相助提供制度保证。我们党历来把解决国内民族问题作为整个中国革命的一部分,在革命斗争中,经过长期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这一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内蒙古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表现了高度的自觉性、坚定性和创造性,始终不渝地为发展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而努力,作出了卓越贡献。加强民族团结,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内蒙古始终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相关法规,在全区广泛深入地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使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起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观念。

坚持社会治理创新,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不断为守望相助固本强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为确保祖国北疆巩固、边境安全,内蒙古不断创新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下决心、花气力消除社会矛盾难点问题。深入实施“北疆先锋”工程,深化“思想筑边、组织固边、富民兴边、帮扶强边、共建稳边”行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提高乡村德治水平,努力形成民主与法治、公平与效率、活力与秩序相统一的良好局面。全面打造平安乡村,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深入推进扫黑除恶等专项斗争,依法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坚决守好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情系草原,立足全局谋划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制定了清晰的行动纲领,使全区各族人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不断为守望相助提供物质支撑。内蒙古地域辽阔、横跨“三北”、地近京畿,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生态地位极端重要。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重大转变,走到了“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历史关头。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立足全国发展大局为我区确立的战略定位,是我们必须自觉担负起的重大责任。践行守望相助理念,就必须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自觉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有机统一起来,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正确发展观、政绩观,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之举,发展必须是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着力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坚决不要污染的GDP,让绿色成为发展最鲜明、最亮丽的底色。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不断为守望相助提供组织保证。守望相助离不开党的自我革命,伟大事业需要伟大工程引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内蒙古始终把从严治党放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来把握,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仅为伟大事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也为守望相助提供了组织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层层压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把管党治党责任扛起来,把“四个意识”树起来,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全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把全面从严治党融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融入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中,确保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同频共振。守望相助离不开对各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而各级干部则是守望相助、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领头雁”。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内蒙古一直十分重视干部的培养选拔和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注重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把少数民族干部作为我们党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各族干部无论是土生土长的还是来自外地的,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在共同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形成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为民族团结、社会进步、边疆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时代,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牢记嘱托,守望相助,为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而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内蒙古民族发展
《自由》
我们的民族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内蒙古教育 2021年征订启事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Courses on National Pakistan culture in Honder 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