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亚腐败”的行为逻辑
——基于“差序格局”的分析

2019-01-08张良平

法制博览 2019年31期
关键词:差序圈子格局

张良平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8

受传统小农经济以及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际关系结构的影响,我国的社会关系呈现出了“差序格局”的基本结构。从现实观察来看,我国的社会结构以利益核心,呈现出一种复杂多元的立体结构,用“差序格局”的理论来分析当前高校辅导员“亚腐败”的逻辑,在向外拓展的格局当中高校辅导员以个人的利益为核心构建并用各种方式维系自己纵向和横向交织的网络关系,对于当下高校辅导员“亚腐败”的预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差序格局”与“亚腐败”之间的逻辑阐释

(一)“差序格局”的基本内涵及特点

“差序格局”这一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是由费孝通先生中提出的,在《乡土中国》中指出“差序格局”的结构就“如同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之后,在水面上方所浮现出来的一圈圈波纹,在这过程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一个一个的利益圈子,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离同心圆近的人更容易被接纳。反之,离同心圆远的人,更容易被排斥,形成弱关系。在差序格局的不平等性,主要体现在各个层次地位的不平等。在《乡土中国》的原始文本中,费孝通对于“差序格局”的理论的作用空间仅仅限定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后来随着市场经济利的发展,这种理论的作用空间逐渐走向了经济领域,此时利益成为维系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重要因素。

(二)“亚腐败”的内涵及基本特点

“亚腐败”又称“隐性腐败”、“非典型性的腐败”是腐败不断拓展其生存空间、规避风险而衍生出新型的腐败方式。在中国,“亚腐败”现象更多得被视为一种思想作风的问题,是一种钻政策的空子,打“擦边球”行为。相比较于腐败行为而言,“亚腐败”具有以下基本特性:边界的模糊性,外显内储的多样性社会认同的广泛性以及负面影响的延伸性等基本的特点。

(三)“差序格局”与高校辅导员的“亚腐败”之间的逻辑分析

无论何种类型的腐败都与行为主体对腐败行为的认知有关,而腐败行为主体的认知又是由其所在的本土文化进行赋予和定义的。让我们回到中国本土社会和文化来来讨论两者之间的逻辑,人一生下来就生活在各种关系之中,例如朋友关系、亲属关系以师生关系,即是种种伦理。在种种伦理之间,按照费孝通先生的理解,一般都配有不同的道德规范,恰恰是这些道德规范定义着人们对于各种腐败认知。

二、高校辅导员“亚腐败”的具体体现

虽然高校辅导员中很少出现腐败问题,但是在他们之间所呈现出的这种类似于腐败的现象—“亚腐败”也是不容忽视的,从现实观察中来看,这种现象具体体现如下:

(一)利用职务之便为个人谋取利益

从当前高校辅导员负责的具体事务来看,全部都是涉及到学生们的一些琐碎的事务,这些事务主要包括:安排学生的住宿、奖惩处分、学生党团发展情况以及学生会的相关活动等,承担着传递信息的角色,这样以来就为其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来谋取私利提供了可趁之机。有的学生家长会趁着开学季或者重大节假日的时候变相向老师送东西,这时候有的辅导员就会根据家长送礼多少来为他们的自己安排各种职务。还有辅导员通过所要好处来免除来对违反校规的学生的管教或者处罚。

(二)道德规范便通执行

近几年随着高校辅导员职业的日趋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对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要求更加明晰,出台了一些明确的禁行规定,例如:不得变相地接受来自学生家长的请吃请喝甚至一些贵重的礼品。但是从现实中发现,个别辅导员暗示要求学生”表示一下,甚至还有的辅导员利用学生家长为自己办私事,例如在他们自己开办的公司为自己的亲疏安排工作。

(三)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做校外兼职

在社会上一些商家为了快速地发财致富,把目光投了在校的高校辅导员,他们主要想利用学生们对高校辅导员的信任,所以想尽各种办法让辅导员为他们代理。一些辅导员也禁止不住商家的“糖衣炮弹”便做起了代理,甚至成为一些商铺和网店的兼职推销人员,一些企业的兼职招聘经理等,有的辅导员甚至在学生家长的公司里面兼职。

三、“差序格局”下高校辅导员“亚腐败”的逻辑分析

在我国的“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当中,“差”和“序”具体内涵是不同的,其中“差”主要指的是横向层次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疏;但是与“差”相反的是,“序”则是从纵向层次上对人的社会地位的一种再现。现实生活中,恰恰因为“差”和“序”之间的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今天社会关系结构的错综复杂性。

(一)公共权力“私人化“

在差序格局的社会关系中每个人更加关注的是自身的利益,作为高校的辅导员虽然并不享有像公务员那样那么多的权力,但是在涉及学生的日常管理中也享有一定的处理权,这些权力是国家给予辅导员,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承担起作为一个辅导员应该具有的责任。然而当他们自身的利益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迫使他们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去做出一些行为选择。

(二)法律规范“人情化“

从本质上来说,“差序格局”更加强调的是“关系”“面子”等一些传统社会因素。所以在人们的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是如何去找“人”攀“关系”去解决问题,从现实来看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人们处理事情的一种常态,在这个过程中处于位置中心的人而言碍于情面不好拒绝。其中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入党方面表现的最为突出,违规安排亲戚、同窗好友,战友的孩子甚至亲属入党,对法律规范的公平公正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利益关系“圈子化”

从当前我国的社会结构来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拓展自己的“利益圈子”,对于“圈子外”的人而言,他们为了获取自己的一己之力,通过“讲关系和谈交情”等方式去努力地加入到能够达成自己心愿实现自己利益的圈子中去,而这时对于圈子“中心位置”的人来说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愿意这部分人加入。受这种”圈子文化“的影响,有些高校的辅导员甚至忘却了自己角色责任,将”圈子利益“置于公共利益至上,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不断地去维护圈子的利益。

四、“差序格局”下高校辅导员“亚腐败”治理的路径分析

(一)规范权力运行,加强日常监督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因此必须要完善监督网络体系。大力推进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透明化和信息化,对此学校可以专门开通24小时投诉举报的信箱,同时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同时对于高校辅导员评价体系中加大学生的评价权重,对于确实不适合的应该调出学生的管理工作行列。

(二)强化道德规范,抵制人情变异

从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的招聘工作来看,主要以笔试成绩为主,虽然也有政审的环节,但是大部分都只是流于一定的形式,这样以来对于他们的政治观和责任心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考核,所以今后要加大对招聘中的政审环节加大考察力度。对于已经在任的高校辅导员也要重视他们的伦理自主性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大对他们工作的考核力度,坚持奖罚分明的原则。

(三)实现公平待遇,促进职业发展

对于高校的辅导员之所以愿意融入到“利益圈子”中除了受自身的责任意识淡薄,伦理性不足的因素之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经济因素。相比较专业教师,辅导员的工资普遍较低,但是他们在时间和精力等方面付出很多,当他们的付出与获得不对等的时候,道德防线也很容易被攻破。因此要想从源头上减少他们“亚腐败”的行为还要从工资待遇入手,适当去提高一下工资和福利待遇,同时提供一定的晋升空间,让他们工作得更有动力一些。

猜你喜欢

差序圈子格局
善恶人格的特质差序*
高职院校“技术差序”育人体系研究
从“差序格局”到“差序治理”
——概念跨学科移用现象的分析与反思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乡村慈善的“差序格局”
传说中的“圈子”
道同为谋,玩转谁的生活
实行“一包两进” 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