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化学》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2019-01-08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中药化学实验教学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学校,贵州 都匀 558003

中药化学是一门运用化学理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结合中医药理论和用药经验的学科。学生在前期学习《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中药药理学》等专业基础课后开展的必修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该门课程学习的效果,关系到后期《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分析》等课程的学习以及学生后期的进岗实习与进入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基础。

中药化学的教学由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两部分组成,理论教学主要涉及基本理论、原理等;实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在操作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笔者结合多年从事中药化学教学,总结教学经验,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从导入法、案例法、微课法、顺口溜法、互动法等方法阐述中药化学理论教学改革。从加强实验规范操作、优选实验内容、实验合并、实验考核等内容阐述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学生通过实验强化理论知识,提升学生学习综合能力。

1 理论教学

1.1 导入法教学 一门课程如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课程导入方式很重要,在讲述“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内容时,课程以提问式导入,玄参、地黄为何炮制放置一段时间变黑。讲述“生物碱化合物”内容时,以为什么延胡索炮制后镇痛作用增强导入。导入法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1.2 案例法教学 在讲述“化合物提取分离”内容时,引出“2015年银杏叶提取事件”—商家为了减少成本和时间,将银杏叶提取工艺中的稀醇私自改成盐酸。银杏叶提取物中含有银杏酸,会造成严重过敏反应,基因损伤与突变等[1-2]。因此随意改变提取工艺,会使得银杏酸的含量发生改变,因此在给学生讲授药物的提取分离时,一定要按照相关规定的标准和工艺进行,切勿私自改变工艺。教授学生中药化学基本理论知识时,也教学生如何做人。

1.3 微课法教学 将繁琐的知识碎片化。例如讲述“糖和苷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生物碱”等内容时,将各个知识点击破,分别制成微课、拍摄成微视频,将多媒体教学会网络教学结合,学生通过微课和微视频等现代教学方法,将难懂的,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增强学生理解力。

1.4 顺口溜法教学 在讲述“苷类化合物”时,学生对于酸水解的N苷、S苷、0苷、C苷的顺序总是弄混淆,因此给学生编制一个顺口溜“不要留碳”,学生就容易记住酸水解顺序是NOSC苷。讲述苷与苷元的鉴别内容,使用α萘酚-浓硫酸,学生也容易记混,编制“硫酸解苷出红环”。通过顺口溜方式教学,使学生能将一些难记忆的内容采用简单的方式记住。

1.5 互动法教学 上课时播放变黄的大米图片。并提问学生变黄的大米能吃吗,为什么。提示变黄后的大米含有黄曲霉素[3],为什么含有黄曲霉素不能食用呢,引出香豆素内容。并在课后与学生互动,大米为什么变黄。土豆长芽后还能否食用。如何更好的保存土豆,通过互动式教学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

1.6 讨论法教学 播放“豆腐西施”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是赞美豆腐还是赞美西施,为什么有“豆腐西施”这一说法。通过学生讨论,总结出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衰老的作用。播放红花不同时期颜色图片。早期是淡黄色,中期深黄色,后期呈红色。让学生按照三期颜色分成三组讨论,为什么显示不同颜色。通过学生讨论总结红花之所以不同时期显示出不同颜色,是由于其不同时期所含化学成分不一样导致。通过分组讨论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7 比较法教学 在讲述“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时,以“溶剂提取法”中的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与连续回流法,让学生通过列表综合比较这五种方法从操作要点、适宜的药材、试剂、时间、效率、优缺点等方面比较。增加学生对于每种提取方法的理解与记忆。

2 实验教学

2.1 加强实验规范操作

2.1.1 实验安全管理 中药化学开设的实验课比较多,占课时量的一半左右,通过每一届学生在实验课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带教老师会在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除了将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细读一遍,还需将一些内容强调,比如学生穿戴必须按照规定要求,安全用电,学生在使用硫酸,盐酸等腐蚀性强的液体时,要求学生需在通风橱进行,并戴上手套和口罩。学生使用结束后,需放到要求的位置存放。学生在做黄酮类成分的鉴别时,用到易燃性的镁粉,每组学生均需到带教老师处加入,切不可一次性将镁粉发给学生。

2.1.2 实验分组 为培养实验过程中同学的团队精神,笔者通过多年实验教学分组中,1人一组,2人一组,3人一组分组方法统计得出,2人一组实验能够更好锻炼学生操作动手、协作能力,提高实验效率[4]。

2.1.3 预实验 由于药材存放一定时间,或者每年进的药材的产地,生产年限,采收时间有差别,因此在开展学生实验之前,带教教师需进行预实验,包括药材用量的确定,薄层色谱鉴别中展开剂与显色剂量的确定与配置。教师每次进行预实验,才能保证学生实验的顺利开展。

2.1.4 实验示范操作 中药化学多数实验例如:“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鉴定”,“丹皮中丹皮酚的提取分离鉴定”等用到回流装置与蒸馏装置,在学生开始实验时,带教老师需先进行示范性操作,学生在搭建相关装置时,要求学生做到“横平竖直”。并强调回流装置中圆底烧瓶的容量,加热温度等注意事项。蒸馏装置要求学生注意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安全管的放置,循环水水流大小等环节。

2.1.5 实验记录 学生在开展实验之前,需准备一个专门记录本记录实验方面内容,包括,预习实验,预习实验过程中不明白问题,记录实验结束的原始数据。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要完成实验报告撰写,主要是实验结果的分析及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2.2 优选实验内容 中药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较强学科。开展实验固然重要,但实验内容的选取更为重要。在开展实验时,教学团队通过与兄弟院校交流,通过到相关企业调研,集中讨论,设置以下实验内容:①薄层板制备,学生后期实验提取物的鉴定多数用到薄层板,开展本实验可以学生考察学生在溶解CMC-Na过程中,对澄清透明的理解与判断,硅胶加入量及在铺板过程中颠板操作,薄层板制备实验看似简单,但是如果学生对于一些细节不注意,就会造成板的均匀性,厚度等不符合要求。②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鉴定,通过该实验可以考察学生煎煮法,回流装置操作。将碱提酸沉法,苷的酸水解法,重结晶法,黄酮类成分的理化与薄层鉴别,糖的检识等内容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提高学生对相应内容的理解。③牡丹皮中丹皮酚的提取分离鉴定,通过该实验可以考察学生对共水蒸馏,水上蒸馏两种方法提取挥发油时两种蒸馏装置的搭建与区别,挥发油的成分的升华性知识的掌握。④黄连中生物碱的提取分离鉴定,通过考察学生对渗漉装置的搭建,渗漉法操作要点,盐析法应用的掌握。⑤柱色谱的应用,柱色谱在中药化学中的应用是除了薄层色谱之外应用较多的一种分离纯化方法,该实验的开展可以让学生比较干法装柱与湿法装柱的区别,如何利用该色谱来进行化合物的分离。中药化学开设的实验内容较多,在此就不再一一阐述。

2.3 实验优化 中药化学的提取、分离纯化、鉴定实验比较耗费时间,在有限时间内开展更多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这就需要将实验内容进行合理的合并。薄层板的制备将CMC-Na溶解过夜后,并不需要单独学时进行铺板,后面实验药材提取比较花费时间,学生在搭建好装置后利用药材提取空挡进行铺板。药材提取分离纯化之后的鉴定一样不需要单独时间进行,可以利用下一次实验的药材的提取进行,这样讲实验内容进行有效合并,可以节省更多时间开展更多实验。

2.4 实验考核 为考察学生平时实验操作动手能力,打破传统期末一考定终身模式。考核内容有回流,蒸馏,渗漉,索氏提取,称量,重结晶,化合物的各种理化、色谱检识等操作考核。根据学生的操作按照评分细则打分,并一一指出操作中的问题,通过此方法可以综合考察学生一学期对于开展的实验的掌握程度。

通过上述理论教学方法改革,学生理论考试及格率由原来80%上升为90%以上,学生参加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部分得分率也明显上升。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学生实验操作具备规范性,实验考核成绩也明显提高,进入相关岗位工作也得到了相关部门好评。

中药化学是一门中药、中药制药及相关关系必修专业课,授课学向学生强调它是结合中医药理论和用药经验的学科,教师需多关注中医药现在发展趋势,不断提示自我,因材施教,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