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

2019-01-07雷鸣鸿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12期

【摘要】古建筑文物有着悠久历史,是古代人民留下的宝贵财富,也是智慧结晶的体现。通过古建筑文物,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古代历史。但是古建筑文物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其影响因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近几年,在国家政策影响下,越来越重视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

【关键词】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智慧结晶

【中图分类号】TU-87 【文献标识码】A

古建筑文物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通过对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能够实现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记录时代发展特点。如古代的手工水平、建筑特点、社会发展现状等,而这些信息的呈现通常比文献更具体、形象。对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能够加强人们对我国文化的了解,使人们认识到文化的深刻内涵。

一、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问题

(一)大众修缮与保护意识较差

就当前情况来讲,大眾对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的意识比较淡薄,对突发性事件的处理相对冷漠。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古建筑文物往往缺乏有效监督、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古建筑文物自然会遭受盗取与损坏,而针对这一情况,大众不仅不会制止,还会参与其中。由于大众保护意识的缺乏,到一些旅游景点时,常常会不自觉破坏景点建筑,将名字或者是一些包含情感的语句写在建筑物上,同时一些经营者、开发商也会不自觉地出现破坏行为[1]。

(二)保护与修缮方法相对落后

就保护古建筑文物这一方面,很多地区在方法上存在滞后性,最终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和社会需要,对于一些受到破坏的古建筑文物,如具体的景观、街道,都需要进行适当保护和修缮。但是当前使用的修缮和保护方法和最初的初衷有所违背,古建筑在修缮时被变了样子,没有将原有特点完整地表现出来,这样的修缮、保护方式并不提倡。

(三)古建筑文物整体性遭受破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很多城市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城市改造,以致于一些古建筑文物在此过程中受到损坏。虽然一部分古建筑文物没有受到影响,但是其周围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其整体性和谐性丧失,这对于古建筑文物来讲也是一大缺失。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城市在建设、改造过程中实施了一些补救措施,但是这些措施的实施并不能弥补环境的改变,因此馆建筑文物保护失去了原有意义。

二、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应遵循的原则

(一)原真性原则

古建筑文物有着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是特定时期文化和历史信息的呈现,是承载信息的载体,因此,在对古建筑文物进行修缮和保护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践行原真性原则,使建筑物的特色得以保持,其样式、布局也能得到相应保留,使其蕴含的历史信息得到充分呈现,同时也使古建筑文物尽最大可能恢复到原有状态。

(二)整体性原则

古建筑文物和周边环境有紧密联系,在修缮与保护过程中,如果对其周边环境有所忽视,只是针对古建筑文物进行修缮与保护,将会影响其历史价值的呈现。因此,在对古建筑文物进行修缮与保护过程中,需要对其周边环境进行详细调查,保护其历史价值,同时也要参考当地风俗习惯[2]。总的来讲,就是要使古建筑文物整体特点得到保存,然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实施针对性修缮与保护。

(三)可逆性原则

古建筑文物所在的区域多数是人口比较密集的地点,在修缮与保护过程中,需要秉承可逆性原则,以保持古建筑文物原有结构为依据对古建筑文物进行修缮与保护,同时将一些当地元素融合进去,对原有空间进行适当调整,并且保证相关调整有一定可逆性。

三、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措施

(一)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质

古建筑文物修缮和保护就业市场比较狭小,很多一些与此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往往不会从事本专业工作,以致于相关工作在专业人才上比较缺乏,因此,国家应该给予相关专业充分重视,注重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使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素质。如可以制定一定优惠政策,激发相关专业学生攻克本专业问题的热情,进而使我国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有更多人员储备。同时,学校也应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较多实践机会,进而使学生在实践中实现理论知识的巩固,增强专业技能。而学生在学习中也要树立责任意识,使我国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工作的实施能够获得长远发展。

(二)提升古建筑文物保护意识

为了使我国当前古建筑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就需要在具体保护中运用多种形式,使人们在此过程中形成相应保护意识。如在互联网平台中,推出和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的相关节目,使其价值得到广泛普及,开展呼吁工作,使人们积极参与到保护环节。或者是在一些领域对古建筑文物保护理念进行宣传,深化人们对古建筑文物的保护意识。同时,也可以建立和古建筑文物保护相关的公众号,使人们在公众号中了解更多与此相关的内容。

(三)增加资金投入

在进行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为了使工作得以有效进展,需要保证资金的充足性[3]。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增加对相关资金的投入。在对古建筑文物进行修缮与保护时,需要采购较多材料,并且需要投入相应专业设备与工艺。这也使古建筑文物的修缮和一般建筑相比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因此,政府可以针对此问题设置专项资金,对古建筑文物进行修缮和保护。

(四)注重对砖瓦、石块的保护

对于古建筑文物来讲,一般经历的时间比较长,砖瓦、石块的风化会越来越明显。在砖瓦、石块保护方面,我国虽然已经实施多年,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在具体措施上仍然有较大争议,以致于相关保护工作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在申遗活动广泛开展背景下,人们对文化遗产有着越来越强的保护意识。就当前情况来讲,对砖瓦、石块的保护主要是以化学材料为主,而化学材料中,应该比较广泛的是机硅类材料,使用这种材料的主要原因是其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防水性,通过使用这种材料,能够使建筑免受雨水侵蚀,同时也能降低风力腐蚀力度。这种材料的寿命通常在十年左右,十年之后便会自然脱落,并且不会对古建筑文物造成影响。但是这种材料的使用也有一定缺点,即在涂上这种材料之后,会使建筑物出现变色问题,颜色和之前相比较深,在这种情况下,古建筑文物的欣赏就会受到影响,并且这种保护方式操作难度比较大,如果涂抹次数较多,就会使古建筑文物风化。因此,在对古建筑文物进行修缮过程中,不应将材料全部涂抹在建筑物上,而是应该在一些破坏比较严重的区域涂抹。除此之外,在具体施工时,需要邀请专家一同讨论,明确施工中的每一个具体步骤,尽可能降低对文物的损坏程度。

(五)运用科学修缮方法

在对古建筑文物进行修缮与保护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科学性的体现,进而增加其实际保存年限。在具体修缮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记录古建筑文物损坏情况,在实际修复过程中,根据当地自然因素对修缮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实施相应修缮方式。如果古建筑文物遭受到较大损坏难以将其还原,则需要根据当地特色对其进行修复,进而使其特色和历史价值得到保存;其次,根据古建筑文物受损情况,聘请专业团队对其进行修补,保证其实际修缮效果;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和历史文化背景进行修复,选择合理修缮方案,进而使其特色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

(六)贯彻落实相关保护政策

古建筑文物的历史价值明显,能够体现出历史文化和历史信息。每年我国都会出台一些和古建筑文物相关的政策,以便于促进古建筑文物管理和修缮工作的实施,有效保护我国古建筑文物。同时,也对古建筑文物的实际修缮情况进行了分类与汇总,促进相关政策的制定更科学、合理,降低古建筑文物在修缮和保护中遇到的阻力,加强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而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保证其贯彻落实,进而使其作用得到发挥。

四、结束语

总之,古建筑文物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修缮与保护能够促进文化传承,实现文化长远发展,而在古文物建筑进行修缮与保护时,需要遵循原真性、整体性及可逆性原则,加强对修缮与保护的重视程度,使人们逐渐形成相应意识。而相关部门需要注重宣传工作的开展,增加资金投入,贯彻落实保护政策,提升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的质量,推进我国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罡.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研究[J].装饰装修天地,2018(24):56.

[2]何岩,何海蛟.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J].居业,2017(1):121,123.

[3]田宁.浅析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J].装饰装修天地,2018(15):101.

作者简介:雷鸣鸿(1964-),男,江西高安,汉族,大学,馆员,文博,研究方向:文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