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学视角下的藏汉族酒文化研究

2019-01-07顾大局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节日民俗

【摘要】随着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俗学经典著作的传播普及,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亟待于继承发扬,从传统文化衍变而出的饮酒惯制就是我国多民族大众在民间生活不可缺少的民俗文化,这种以酒为载体所形成的民俗文化便是酒文化的综合形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如今民俗学在文化发展中的特点,研究藏汉族双方在民间惯俗中的酒文化事象,可促使彼此间在西藏生活文化圈中互相交流交融,方可显得民俗学更具有时代感和民族特色。

【关键词】酒文化;民俗;节日;惯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西藏是由藏、汉、满、回、门巴、珞巴等多民族组成的自治区域,不同民族的风土民情、文化习俗、节日礼仪等构成不同的民俗特性,任何具有民族特色的习俗惯制总是受到社会性质、经济状态、民众心理、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等对其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此基础上,民俗事象又以其独有文化韵味显现出其传播继承特征。如,“除夕辞岁燃炮竹”“年画春联团圆饭”“年货祭灶看春晚”的汉族新年(俗称“过春节”);“古突卡塞制切玛”“煨桑祈福挂经幡”“神龛祭贡听藏戏”的藏历新年(别称“洛萨节”)①,等等节日习俗。家族成员、亲朋好友、长辈晚辈、街坊四邻彼此间都会用酒食歌舞来表达欢祝喜庆、贺吉祝愿、欢乐助兴的心理状态,这些都充分展现出不同文化的民族具有酒文化相似同质的习俗惯制。

一、基于民俗学对酒文化的概述

民俗学作为研究民间生活与文化的学科,既包含了关于民众的物质生活,也包含了民众的精神生活,既研究世世代代传承的民众文化,也研究这些文化在现实中的影响变化……[1],其中,“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地方风俗、“南甜北咸东酸西辣”的饮食习惯,“歌谣、游艺、说唱、神话”的民间俗语,等等,都离不开文化作为媒介传承,而从祭祀饮食中所衍变出的酒水饮品正恰好起到了传播文化的载体性,久而久之,民间习俗悠然形成了以人群聚集、饮酒交流、信息传播为传统民俗的酒文化。由此可知,民俗学视角下的酒文化,不仅包含了酒水在粮食选种、酿酒制造、运输交易过程中的物质基础,还涉及了饮食、习俗、节日、礼仪、祭祀、信仰、婚丧、文学、民乐、歌舞等传统文化的精神表达。故此,我们应该要以辩证思维发展变化的民俗视角看待酒文化的社会系统性。

二、酒文化的外延性解读

在民俗学中,关于酒文化的外延性解读都是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的各抒己见,如文杰等人在《我国酒文化研究进展》中认为,酒是一种富有奇特而富有魅力的饮品,不仅是客观的物质存在,还是与文学、节日、习俗等伴随的一种文化[2];杨柳在《中国少数民族酒文化》中认为,经过多民族的文化交流融合,不仅创造了独特的酿酒工艺,还形成涉及酒礼、酒令、酒风、酒品等风俗的民族酒文化[3];陈于后在《四川酒文化研究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中认为,酒文化是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称[4],等等。这些无疑是从文化民俗的角度来论述酒的内涵与外延,描述出酒文化在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的传统继承性。同时,我国博大精深的酒文化摆脱了作为酒水饮品的物质形态,融入到人们在社会交往习俗中的精神内涵,如“品酒品人生,求道求知己”“人生如酒,亦满亦空”“琴棋书画诗酒花”等都是呈现人在“出世”和“入世”价值层次的文化诉求,这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深奥玄妙的社交酒文化更是成为民俗学在对立统一中的价值延伸。

三、藏汉族酒文化的习俗差异

(一)在社会民俗中的同异对比

著名专家钟敬文教授在《民俗学概论》中强调,社会民俗是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涉及到民众在交往过程中使用且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5]由此可知,若从社会民俗角度探讨酒文化,笔者认为要涉及到家族亲戚、亲朋好友、街坊四邻、同学同事等群体在生活中的飲酒惯制,这些都是以血缘、姻缘、亲缘、友缘、地缘为核心所凝聚的最小社会共同体,可充分反映出广大民众在酒文化中的民俗脉络。

从古至今,酒文化渗透至中国人情社会的各个领域,无论是藏汉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同胞在该领域中所继承的酒文化习俗,一般都是以家世、家风、家教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习俗惯制,如,二三十多口的汉族大户人家讲究儒家仪礼,在家族亲戚节日相聚时,男女老小要分席而坐,以辈分而饮酒聚聊,表达出“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传统文化思想,老一辈男长者惯以“啜”为酒式追忆人生往事,中壮男青年者惯以“饮”为酒式调侃社会现状,普通女子惯以“酌”为酒式闲聊生活杂事,这种以聊天、笑谈、敬酒为方式的酒文化所寄托的是亲缘情感的交流交融;若是亲朋好友、街坊四邻、同学同事相聚饮酒,这里的酒文化则是另外一番场景了,无论男子女子都要由浅入深的饮酒交流,都会随着言谈交流、话语共鸣、好感增热的情感深入,则通过敬酒、划拳、酒令、游戏等助兴,自然而然就增加彼此间的信任好感之情。

而藏族民众在隆重节日中以饮酒歌舞表达出兴奋欢乐的喜悦情感,如藏历新年中,家族亲戚、好友客人不分男女老幼围绕藏桌相聚而坐,桌上摆着卡塞、古突、坚果、干肉、熟食、酒水等,一般家庭主人先向亲友客人斟满一碗酒,亲友客人要以双手端接酒碗,然后一手用四指托住酒碗底、大拇指轻扣住酒碗上沿,另一手无名指轻蘸酒碗内的酒水,接着手掌向上、无名指与大拇指合并相触并朝天空分别弹三下,寓意着对天、地、神敬奉和对佛、法、僧三宝的祈祝,最后亲友客人要以“三口一杯”②的酒礼方式饮酒,同时将酒水喝干方显示出真心实意,若有长辈老者在中间过程口中念出祝福语:“扎西德勒”,则亲友客人作为晚辈必须回敬祝语:“扎西德勒彭松措”③。 另外,在亲朋好友、街坊四邻、同事同学聚会饮酒时,必要唱歌载舞、互为赞赏、彼此敬酒,达到酣畅尽兴方休的感觉,还有会分别以“角羌”“过羌”“勒羌”④礼仪游戏酣畅助兴,若双方酣畅至深、情谊至浓时就极大可能行贴面礼,来表达酒兴意浓的情谊。

(二)在经济民俗中的同异对比

马克思主义在关于民俗理论中强调物质基础的作用,即“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及精神生活……是决定社会民俗构造极其发展的力量”[6],这足以说明民俗事象若脱离社会物质基础则无法探究其习俗产生的根源。故此,笔者将对酒文化从自然生态、物质生产、交易消费等经济民俗中描述其社会文化现象的发展规律。

从汉族历史关于酒的起源中看,酒是从稷谷、黍米、荞麦、豆类、稻米等自然植物食用中所衍变出来的饮品,古人农业生产到一定阶段后产生了剩余粮食,经过不断摸索实践逐渐掌握了酿酒的制作技术,由此产生了“仪狄造酒”“杜康酿酒”“谷物造酒”等民间故事,这些文学典故都是源自于生产力解放的物质根源。如在古典书籍中记载了“发酵法”和“蒸馏法”的制酒技术,“清盎之美,始于耒耜”⑥等诗歌文学描述等,正是反映出社会民俗关于土地生产、酿酒生产、诗歌文学的文化共同体。在此基础之上,古人制造黏土陶瓷的酒器使得交易消费酒水饮品得到盛具基础,随之发展而来的卣、觥、角、尊、壶、杯、瓶等酒水器皿使得材质、造型、色彩、外包更具有艺术特色,如酒皿造型神韵、酒瓶观赏艺术、酒水窖藏价值等,这些都证实了酒文化在民俗经济中的源远流长。

从藏族历史关于酒的起源看,无论是“天神赐予说”“神猴造酒说”,还是“偶然发现说”等神话传说,酒都是从青稞、小麦、果实等日常粮食中演变而来的饮品,反映着藏族民众逐渐从禾谷种植、果实采集、狩猎牧养等自然生态中释放出富足的生产力。同时,青藏高原具有高寒温低、气候严峻、人烟稀少的复杂特殊性,饮酒既能帮藏族民众祛除生理病害,还能慰藉彼此间交往的喜悦情感,故此,酒水又从简单劳作止渴饮品向婚丧嫁娶、祭祀巫术、药物医疗、求愿祈福、节日欢聚等传统习俗衍变,极大地刺激了酒水饮品在多样经济需求中的富裕生产。如,《格萨尔王传》将藏族酿酒方式分为“年酒”“月酒”“日酒”;《四部医典》记载不同原料的酒配合成不同的附属药材;《茶酒仙女》描述出酒水作为理想饮品对人的精神作用[6],等等,以上这些都凝聚着藏族民众在经济民俗中的劳动智慧。

四、结束语

在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下,我们亟需要认知到民俗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性,不能将民俗学简单指向为边缘学科,但由于民俗学与民族学、人类学、文艺学等学科交叉涉猎,致使大众对民俗学界限仍存有模糊不清的理解,而人民大众对待传统文化事象的态度不一,又使得民间社会习俗中的优秀成分也被否定。传统酒文化既有糟粕的一面也有其精华的一面,可大众只着眼于社会不良的错觉而忽略了其文化事象的根源,故此,笔者尝试描述酒文化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的精粹意义,尽可能从经济民俗和社会民俗两个角度中解读藏汉族酒文化的习俗惯制,使其藏汉族同胞彼此认知双方饮酒的文化根源,旨在展示出民俗学独特存在的学科魅力。

注释:

①古突:是用面疙瘩、牛羊肉、人生果等做成的稀饭;卡塞:是用面粉、酥油制作而成的油炸点心;切玛:是一个绘有藏式彩色花纹的五谷斗,其中盛放着炒麦粒和酥油拌成的糌粑,上面插着塑制的青稞穗和彩花等物品;煨桑:是用松柏枝焚起的烟雾;神龛:是藏传佛教供奉神灵的小阁。

②三口一杯:先喝三小口、主人斟滿酒后再一口喝干的藏式喝酒礼仪。③在西北民族学院藏文教研组编印的《藏汉词典》中,藏汉词语指出:扎西德勒,即吉祥如意;扎西德勒彭松措,即,即吉祥如意、功德圆满。④在《中国粮食经济》[J/OL].2007.53-“天南地北”板块-《藏族饮食礼仪与禁忌》一文中显示:“角羌”指敬酒者尚未唱完酒歌前,受酒者提前将杯中酒饮干……;“过羌”指敬酒者唱完酒歌后,受酒者尚未饮完杯中酒,则必受罚酒……;“勒羌”指敬酒者唱酒歌极其出色,受酒者反而要向敬酒者献酒等等。

⑤清盎之美,始于耒耜:出自汉代刘安《淮南子·说林训》,大意是“美味酒水的制造,是从种地翻土的农具耒耜就开始了”,还指当农耕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剩余粮食后,就开始酿酒了。

参考文献:

[1][6]乌丙安.中国民俗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9):4-5,7-8,42-43.

[2]文杰,黄良伟,周发明.我国酒文化研究进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107-109.

[3]杨柳.中国少数民族酒文化[J].酿酒,2011(68).

[4]陈于后.四川酒文化研究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0-12.

[5]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12).

[6]旦增卓嘎.试论藏族酒文化[D].西藏:西藏大学文学院,2013.

作者简介:顾大局(1991-),男,汉族,籍贯:山东菏泽人,职称:经济师,学历:在读研究生;单位: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节日民俗
寻梦江南春 热闹的民俗节日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浅谈幼儿园体验式教学
浅谈白马人民俗风情
传统文化是报纸的营养
原版动画片在体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