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太谷方言“港”音字的语法特征及其发展试探

2019-01-07刘磊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12期
关键词:例句代词方言

【摘要】本文论述了山西太谷方言“港”音字的语法特征,并通过具体语言事实描写,考察了“港”音字与动词、名词、形容词构成的语法结构使用情况。同时,通过与相邻地区相近词使用对比分析,对“港”的语音发展方向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太谷方言;“港”;语法特征

【中图分类号】H61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太谷县位于山西省晋中盆地东北部,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就较为普遍,其方言经过了历史的沉淀,许多语言现象都具有不同于晋语并州片其他地域的特点。其中[k?]”音字就是太谷方言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太谷方言区别于其它晋方言的标识之一,因其本字不可考,本文以最接近其读音的“港”字进行描写分析。笔者通过收集语料和文献资料发现,“港”常常粘缀于动词或指示代词之后,承担一定的语法责任,不能单说,只有与动词或指示代词连用才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港”的用法虽然单纯,但却很灵活。它虽只有与动词或指示代词连用才占据一定的语法地位,但它却可以依附于大多数动词之后,几乎没有例外。山西大学方言研究所乔全生教授在《晋方言语法研究》一书中也提到了晋方言其他方言的类似用法,如第13頁提到的南区临汾、洪洞等方言中的动词后缀“呱[ku?]”、文水方言的“刮[kua?]”以及祁县方言中的“乖[kuai]”。我们承认太谷方言中的“港”音也是同类现象,但它的本字由于历史年代久远已不可考。晋方言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三千年的历时发展中,由于交通不便,人们交流极少,所以,在语音的发展中必然有些古音要保留在当地的语言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方言中保留的古语成分必然产生一种层次性。这种层次性也是形成近代方言的原因之一。[ku?]、[kua?]、[kuai]、[k?]正是这样发展的结果。

二、太谷方言“港”音字的语法特征

“港”的语法特征我们分别用“港1”“港2”“港3”来表示。

1.“港1”:在动词之后,构成“V+港”的形式,属构形词缀。表示动作的短暂或尝试性,相当于普通话动词后表示动量的“一下”或“动一动”。如:

例①,你看港,这样画行不行。

例②,你们先坐港,我去叫他。

例③, 替我看港,不要叫鸡吃了,我就来。

诸如此类的例子是举不尽的。又如:

例④,你给我们做港示范。

例⑤,拍港你身上的土。

例⑥,尝港饺子熟了没有。

其中例①、③、④、⑥表尝试,例②、⑤表短暂。

首先,“V+港”结构,是动词性词组,它只能修饰名词或名词性结构。如例句④、⑤、⑥。也可什么都不带,如例句①、②、③;其次“V+港”结构只能用于祈使句或表祈使语气的其他句式当中。例如,我们把例句④变换为例句⑦“你就不能给我们做港示范?”例句⑤,例句⑥也可有同样的变换;第三,“V+港”结构不能用于已然的事实,后面不能带“着”“了”“过”。

2.“港2”的语法特征与“港1”的语法运用基本一致,用在动词之后,属构形词汇,但笔者认为,“港2”与“港1”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却不相同。我们试比较例句⑤“拍港你身上的土”与例句⑧“――你干什么去?――我去港地了。(我要去田里劳动)”。例⑤与例⑧都符合上述三条语法特征。但从语法意义上来看,例句⑤表示动作的短暂,即“拍一拍”。例句⑧并不表示短暂或尝试,而是表示一定的目的或将要出现的事实。也即“我这是去田里劳作”,不是表短暂,更不是表尝试。太谷方言诸如此类的例子还很多。如:

例⑨“我去看港西瓜的”(我要去照看我的西瓜,防被偷)。

例⑩,“我去耍港麻将的”。

同时,我们发现此类句子有个共性,就是都带有趋向动词“去”,构成“去+V+港+N”结构,其中的“港”并不表示“港1”的语法意义。笔者认为,“港2”只起到衬音的作用,具有较强烈的感情色彩,并无确定的语法意义。

3.“港3”是位置更加固定的词缀,它只能附着于指示代词之后,诸如“这港”“兀港”“哪港”等,所表示的意义就是“这里”“那里”“哪里”。“港3”是非常单纯的词缀,不与任何其他词类组合,只同指示代词组合。“港3”的语法运用完全不同于“港1”“港2”。如果说“港1”和“港2”还有点联系的话,那么“港3”则只在语音上与“港1”“港2”相同。我认为“港3”只是有表音的意义,与“港2”一样,只起衬音的作用。如:

例11 ,“这港有个大坑”(这里有个大坑)。

例1,“——哪港有水了?——兀港有了”(哪有水?那有)。

例13,“兀港就是我的归舍”(那就是我家)。

以上对太谷方言中的“港”进行了语法语义的事实描写,至今存在于太谷人民日常用语中。“港”在太谷方言中所具有的以上三类语言现象,并非太谷方言的特有现象,祁县方言的“呱”也有同样的语法现象。但却没有研究者对它进行细致的分类研究。乔全生教授的《洪洞方言研究》虽然将后缀“呱”单独列为一节进行讨论,也只是比较笼统的描写,并未对其进行细致的分类、作进一步的讨论。山西方言同属一片方言,一定有其共性的地方,本文提到的[ku?][kua?][kuai][k?]等字音是否有共性或个性的地方,仍然需要继续研究。

三、“港”的语音发展方向浅析

“港”在太谷方言中是[k]声[?]韵,在与之地理位置相对较近的祁县方言“乖”是[k]声[ai]韵。在太谷方言里有一组很有意思的读音,“看港外”“做港外”“想港外”。它的语义是“V一下那(东西或事情)”。其中V是动词,“港”表“港1”“外[vai]”是指示代词,相当于“那”。它们的语法特点与祁县方言“乖[kuai]”相似。更有意思的是:太谷方言“港”“外”相切,正好是祁县方言“乖”的字音。加之祁太两县相距不足十公里,同属晋中平原,人们交往自然频繁,我想祁县方言“乖”与太谷方言“港外”应当有密切的关系。“乖”当是“港外”的合音,它们有着同样的来源。“乖”是受太谷方言“港外”的影响而形成,其形成的历史时期当滞后于太谷方言“港外”。“港”本是附着于动词之后的,所以我们不讨论“外”。只讨论“港”。我们知道,北京话“甭”,实际就是“不”和“用”的合音,[e?]可以认为[io?]的变体,因为[i]是不圆唇的[u],[e]是不圆唇的[o],只是变为不圆唇而复杂化了。这样,我们分析认为,方言中韵尾[?]与[ai]的发展趋势就是[e]化。理论上,太谷方言[k?]音的发展趋势也当是[e]化,在语言事实中也确实如此,例如“这港”[tse][k?],在人们的口语中已经读为[tse][ker],只不过是将[e]儿化而已(儿化是太谷方言常见的语言现象,但用在此处不可省略)。目前已形成[k?]与[ker]共存的局面。笔者认为,[k?]最终会为[ker]所取代。

四、结语

从上面对太谷方言“港”的语言事实描述和分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港”在太谷方言中有区别于其它山西方言的重要特征,也是在语言实际运用中识别太谷方言的主要标识之一。“港”在本文中只表音、不表义,其本字已不可考,还需进一步探讨“港”音字之源流。由于相关文献资料有限,笔者依靠其语言存在事实、描述得出了“港”在太谷方言中有三种存在状态,并从语音发展的规律上,对“港”音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粗浅看法。其中语法分析以语言事实为依据,而语音部分有自己主观分析的成分,还存在许多局限和不足,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1]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乔全生.晋方言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沈慧云.北京话中原“不表义入声音节”构成的词语研究[J].语文研究,1997(3).

[4]温端政.论晋语的特点和归属[J].语文研究,1997(2).

[5]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作者简介:刘磊(1981-),男,汉族,山西太谷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汉语史。

猜你喜欢

例句代词方言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英语代词用法练习
好词好句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