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唱教学中审美教育与生命教育
2019-01-07周艳琴
【摘要】合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本文笔者通过阐述合唱教学的意义和内涵,着重剖析合唱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和生命教育以及二者的碰撞和融合,通过合唱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在合唱中发现美、表现美。
【关键词】合唱教学;审美教育;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音乐艺术是用有组织的声音构成的听觉意向,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在音乐教学中,既要注重感性的体验,也要加强理性的认识。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说:“音乐始于人自身”。音乐教育主要是研究人的性情、体验、心理等,音乐教育应确定“以音乐为本体,以人为主体”的核心思想。在音乐教育的实施中关键的两大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作为音乐教师,不但要具备系统全面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演唱、演奏等专业基本功,还要关注新社会背景下的学生心理特点、观念、新的思维方式,教师应不断地学习和改进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音乐教学中通过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技术,丰富他们的音乐基础知识,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他们通过自己的音乐实践活动学会如何欣赏音乐、掌握个人表演能力和协作能力。
合唱教学是学生集体演唱多声部作品的教学形式,它是学校艺术教育中较为普遍的、容易实施的教育形式,是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唱作品本身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能给人们以旋律美、和声美等美感的熏陶,并能够直接地表达作品中的情感,激发观众的情感体验,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在排练和演出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合唱教学对学生树立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和精神更是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因此,在学校音乐教育体制建设中或面向整个学校教育的学科建设,合唱教学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艺术学科,在西方教育的发展史上,合唱教学有着非常重要地位和作用。在我国,合唱以及合唱教学的发展相对较晚,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艺术教育得到大力提倡和发展,合唱教学也逐渐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主要对合唱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和生命教育进行论述。
一、合唱教学的意义和内涵
近代西方合唱(chorus)起源于中世纪基督教会唱诗班,经过素歌、清唱等发展为市民世俗音乐合唱,从最初的无伴奏合唱的教会音乐(如弥撒、安魂曲、圣母颂等)开始,到17世纪巴洛克时代,合唱由单声部歌唱加键盘乐器演奏纵向的音程作为伴奏,再到现代合唱艺术,合唱艺术发展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在西方音乐史上,合唱被认为是“音乐与文学的结合,能够深刻表现出文学语汇的意境和富于哲理性的思想内涵。现在意义上的合唱主要指集体演唱多声部的有伴奏或无伴奏的声乐作品的一种艺术,通常带有指挥,合唱要求单一声部音的高度统一,要求聲部之间旋律的和谐,合唱最常见的是四个声部的演唱形式。
合唱教学中需要和别人协同合作,合唱、重唱最能培养人们的群体与合作意识和精神。在音乐实践中,合唱不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实践的基本形式,更是造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群体的民族意识、集体意识和纪律的最好教育方式;合唱或者多声部歌唱是一个民族音乐发展和音乐织体、艺术形式丰富的重要的标志之一;音乐总被称为是一种“凝固的建筑”,而合唱艺术和多声部歌唱形式更加形象地表现出音乐的这种“凝固的建筑”形式;合唱及多声部歌唱或者奏乐的形式能使歌唱或奏乐的各个声部取得彼此之间的平衡和协调,不论在音准、节奏练习和音乐整体的处理上都有很大的作用。
二、合唱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美育的含义与作用
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18世纪中叶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创造的拉丁文形式的新词“美学”。现代我们提到的审美主要包括对艺术、视觉外观、美等方面的理解和感受,它强调作为艺术和美的基础的主体感觉活动,并由此把艺术和美同社会、文化等相区别。1971年,德国教委确认了新的教育目的,他们认为,美育是为了培养具有欣赏、批评和改造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培养感觉改造自身生存环境的生活能力,是为培养观察社会、审美现象的能力并通过塑造感觉来加强自我意识。1993年,我国教育部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美育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情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发挥美育育人的重要作用。综上,无论西方教育界还是我国的教育发展,都十分重视美育的培养和发展。
(二)美育与合唱教学的关联
审美教育具有内在的教育功能,它能够促进感性自我的成长和创造性的发展,促进个性生存和发展的协调平衡;审美教育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审美教育能促进心理与技术文化的协调,促进人和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美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审美发展,音乐教育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并贯穿于音乐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具有高尚情操和良好人格。
1991年11月30日,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正式批准“学校美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成为全国教育科学重点项目。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美育的主要实施途径是艺术教育,艺术是审美最集中、最典型的形态,在学校教育体系中,要有计划、有组织地把审美教育渗透到整个艺术教育。音乐教育和合唱教学与审美教育的教育功能、目的、理念等基本是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的,因此,合唱教学中老师要始终强调和凸显审美教育,把审美教育的理念和思想自然地融入合唱教学实施和发展的各个环节。学生的审美发展是以学生审美经验的积累和艺术实践为基础的,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多样审美活动从而获得更多审美经验,音乐教育和合唱教学的组织应该以欣赏、创作、实践参与及个体评价等审美活动为主题
三、合唱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一)生命教育的定义和内涵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生命教育的“生命”包括自我的生命、他人的生命、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生命教育以个人的生命为点,促进个人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中成全生命,实现生命的和谐发展。
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渗透着生命意义的抽象的教育理念,狭义的生命教育是具体的关注实践和实操的教育。匈牙利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柯达伊认为:“没有音乐就没有完满的人生” 。柯达伊坚信音乐具有塑造、改造人的力量,对人的影响无可替代。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强调音乐教育应注重音乐与人的密切关联。
(二)生命教育与合唱教育的关联
从意识层面来说,音乐是一种心灵的交流,人的音乐活动直接与人的想象、联想、情绪感受等诸多审美情感心理体验以及审美意识活动相连。奥尔夫认为,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音乐教育直接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就音乐教育本身而言,音乐教育中的节奏教学具有开发人的与生俱来的节奏感的作用,节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平衡的发展、培养学生敏锐的反应能力,培养学生自控把握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音乐教育中的即兴创作对培养人的创造性有着重要作用,即兴创作就是创造性的具体体现;而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对培养和发展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时的自我把握、发展与他人合作、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培养情商等多方面都有一定的功能。
合唱教学中应注重融入生命教育的理念,使合唱教学与生命教育的理念融为一体,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对生命的思考。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全面发展。合唱教学中结合科学的发声理念和方法,让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荣辱共存的集体理念,在集体歌唱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四、审美教育与生命教育在合唱教学中的碰撞与融合
合唱教学既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人学。合唱教学是一门丰富、全面、综合的艺术形式。通过合唱教学,可以让学生树立良好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在整个音乐教育的领域中始终强调德育和美育统一的原则,即真善美的原则,合唱教学也要本着真善美的教育理念,脱离了真善美就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合唱教学中既要注重德育与美育的统一,更应该把生命教育的理念充分深入到合唱教学的每个环节。音乐与人的生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音乐能够塑造人的性格、情感和个性,这些都与人的生命发展有关,在合唱教育中应该重视生命教育的理念和传播,让学生充分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合唱教学的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他们在音乐艺术的海洋中。感受生命的伟大与珍贵,用歌唱的方式表达出他们对生命的敬畏,用歌声唱响生命的礼赞。
參考文献:
[1]韩斌.西方合唱音乐纵览[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4).
[2]谢嘉幸,杨燕迪,孙海.德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5):161.
[3]王国维.孔子之美育教育[D].江海学刊,1989(4).
[4]冯建军.中小学生命教育及其课程设计[J].中国德育,2007(12).
[5]张扬.浅析当代大学生的审美价值观[J].平原大学学报,2004(5).
[6]刘伟.聂中明合唱指挥艺术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04.
[7]王刘娟.加强合唱教学渗透审美教育刍探[J].成才之路,2018(17).
作者简介:周艳琴(1975-),女,汉族,山西晋城籍,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晋城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教育方向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