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下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探究
2019-01-07王健敏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不断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政治与经济沟通逐渐加深,国家对高校人才的跨文化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跨文化教学研究发展概况,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英语跨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内容、交际体验和评价体系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19) 30-0178-02
一、引言
2013年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人根据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优势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思想。“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以发展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政治互信及文化共融为宗旨,它将积极推动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这一倡议的提出,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欢迎和赞同,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我国高校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国内外跨文化教学研究发展概述
跨文化教学起源于美国,发展于西方,到现在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Holliday提出,个人经历和轨迹可以超越文化阻隔,在不同文化碰撞、交际中寻找文化共性的理论。学者Knapp提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期待交流中存在差异、期待不确定性和期待交流中误解的跨文化意识,是适应国际英语发展整体趋势的跨文化教学理念。学者Risager在回顾欧洲外语教学的发展历程后,归纳出四类跨文化教学实践模式,即:外国文化模式、跨文化模式、多文化模式和超文化模式。
20世纪80年代跨文化教学引入中国。著名语言学者胡文仲在《试论跨文化交际》-文中归纳出六个不同的领域:
(1)词汇研究:词汇中包含的文化内涵;
(2)语用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在交际中出现的文化问题;
(3)非语言研究:不同文化的体态语、表情等差异;
(4)交往习俗研究:称呼语、问候语的文化差异;
(5)社会心理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中的心理差异;
(6)价值观研究: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来的不同文化价值取向。
文秋芳认为,跨文化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两部分构成,其中前者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后者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其他国内学者在跨文化教学研究中也都各有自己的观点,但一直以来,国内的跨文化教学研究仍主要以西方文化尤其是英语国家的文化为主,如美国、英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很少或根本没有涉及如印度、泰国、新加波、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等,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跨文化教学研究应赋予新的內容。
三、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大学公共课程,多年来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的英语人才。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发生变化。1999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强调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进入21世纪,随着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及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真正进入了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就是跨国界的经济活动。为了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各国之间通过外交、经济、文化的频繁往来去了解其他国家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在内的国情,还要相互了解彼此迥异的思维方式、人文背景、文化传统等,这就要求我们的外语人才要具备跨文化工作能力以应对新形势。
2016年,教育部最新颁布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跨文化教学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高校要立足于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紧跟时代,科学规划,探索出一条培养高素质的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有效路径。
四、“一带一路”视域下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带一路”建设对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培养实用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新时代的社会需求。而目前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难以适应“一带一路”的战略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缺乏,无法适应跨文化教学全球化视野
随着“一带一路”构想的深入,以英语为主体的跨文化交际需求旺盛,但目前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仍然以英语国家的文化为主,内容与教材知识结构单一,不足以应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一带一路”沿线经过非洲、孟加拉、印度、埃及、土耳其等六十多个国家或地区,他们虽然使用英语,但文化却不是欧美文化,大学生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缺乏了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
(二)教学方法传统,无法满足跨文化知识增长需求
教学方法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成份,它取决于教育理念、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师业务能力等诸多因素。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采用阅读、讲授、展示、讨论和观看视频等方法,授课内容主要围绕英美文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传授英语词汇量、语法和句式等语言知识为教学重点,对学生实际语言交际能力和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不够重视,无法满足“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知识的增长需求。
(三)教学评价单一,无法实现跨文化教学多元目标
教学效果如何离不开科学的教学评价。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省内一些高校英语教学的实际调研,发现目前许多高校教学评价还不够科学。例如,在学生评价方面,多数高校基本都是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而期末考试常常采用的是闭卷书面考试的形式,这种方式只是能够对学生的听力、阅读和写作做出评价,很难能够对学生们的口语能力和交際能力做出客观评价,不能达到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多元目标。
五、“一带一路”视域下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改革策略
(一)充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跨文化教学内容
首先,要打破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以欧美国家文化为主导的限制,创建多元文化环境,尤其要增加与我国贸易往来频繁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内容,如东南亚文化、南亚文化、西亚文化和非洲文化等,让学生接触到相关地理、历史、政治、民俗等知识,增加对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的了解。
其次,在输入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输出本民族文化。在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内容中适当增加母语文化内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深入理解母语文化,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与互动伙伴进行跨文化交流。
(二)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跨文化交际体验
在许多发达国家的跨文化教学中,体验文化差异是学生的必修内容,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尝试改变过去以英美文化为主的做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进行有效渗透。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活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文化对比、翻转课堂、任务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承载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体验式学习。对于课程内容,如词汇、语义、语篇等,教师要挖掘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因素、风俗习惯、价值观、语言演变等文化内涵,逐渐培养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视角。
(三)创立“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考核,不能单纯采用书面的形式,因为这样很难评价出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也不利于激发他们练习口语的热情。无论日常考核还是期末考核,都应该将学生的听力能力考核和口语能力考核纳入到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在考核内容方面,侧重对学生跨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考核。
此外,还应该增加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可以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平时评价和期末评价、随机评价和定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以此激励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结语
“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和实施,对外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将有助于提升国内高校师生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全球化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中外交流的深化,为实现国家发展与世界对接、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文化战略添砖加瓦,为新时代国家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具有文化自信的国际化人材。
基金项目:沈阳市社会科学研究立项课题<“一带一路”视域下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探究》,项目编号:SYSK2 019-14-03。
参考文献:
[1]陈艺,“一带一路视域下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改革策略[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01).
[2]李翔,“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03).
[3]沈骑,SHENQi.“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家外语能力建设的战略转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05).
[4]王灵玲.“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高校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 (05).
作者简介:王健敏(1964-),女,辽宁沈阳人,大学本科,英语专业,鲁迅美术学院基础部,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