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梦稀年
2019-01-07宋雨泓王丽丽
宋雨泓 王丽丽
摘要:剪纸源自于民间,我们所创新的主要内容是从“剪纸”到“爱老”的融合。让剪纸艺术走入敬老院,让老人以剪纸为媒介,感受家乡文化,用剪刀刻画辽宁文化,宣传辽宁文化,陶冶情操,提升养老院的乐趣,丰富老年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让晚年生活丰富多彩。
关键词:剪梦稀年;爱老;剪纸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1 9)30-01 08-01
一、项目的创新
剪纸作为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创新立意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时不忘与社会生活融合,参考中国民间艺人的传统剪纸艺术,通过创新使剪纸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符合现代的审美要求。剪纸艺术在少数民族地区也世代相传,经过悠久的文化历史积淀,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天真粗犷而又有力的民族风格以及无穷的魅力。利用传统剪纸艺术与养老结合,增加同学们对老人的认识与关怀,增加了老人对生活的乐趣,提高交流空间,让老人和青少年再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借鉴,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二、社会需求
目前,我们已经开始呼吁更多的人来为剪纸艺术的传承出一份力。
以荣兴养老院为例,通过调查发现,老年人对于剪纸艺术感兴趣的入口占比高达62%,其中男性占42%,女性占58%。如此高的占比表明,老年人对于剪纸艺术的热爱十分强烈。我们在居委会经过访问,居委会各领导人十分赞扬我们的想法,并且表示可以在小区内部开展活动社,但是我们必须要做到要让更多的人爱上剪纸,参与其中。
因为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剪纸可以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让老年人也有属于自己的游戏。不会让他们过于孤单,在剪纸的过程中还可以互相交流心得,让他们成为好朋友。还可以锻炼眼睛和手的协调性以及大脑的灵活度,可以预防老年脑部疾病。
三、项目安排
前期:调查辽宁民间剪纸艺术,参观辽宁省博物馆,研究家乡文化的发展脉络,从而进一步了解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中期;项目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走访敬老院,了解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老人们一起学习辽宁的家乡风情,用剪纸的方式刻画家乡。同时利用网络进行视频教学和宣传,进一步扩大老年剪纸文化的魅力。将老年人的文艺活动推广的更远。“夕裁千万纸,不负有生年。”后期:装裱作品,在学校进行展出,请师生参观剪纸作品,提高同学们的剪纸热情,促进对乡村剪纸文化的了解,增加学生对老人的认识,让更多的人投入到社会艺术服务来,关爱老人,关爱社会,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下去。带老人外出,让老人在增强身体素质的过程中,一点一滴积累艺术情怀。
四、项目方向
我们会走进更多的敬老院,让更多的老年人知道我们的辽宁乡村剪纸文化,提高老人对剪纸艺术的爱好兴趣,使老年人在晚年依旧对美好事物有着积极的兴趣,让老年群体的生活更加色彩斑斓,使传统剪纸文化更好的传承,让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不朽艺术可以薪火相传,同时,提高辽宁省的知名度,使辽宁的美好风光、山河地貌通过剪纸艺术来美名远扬。
(一)提高老年人对剪纸艺术的学习兴趣
建立良好的剪纸环境,激发老年人的剪纸兴趣。剪紙,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艺术种类。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通过同学们的介绍,让老人们知道剪纸可以锻炼眼晴和手的协调性以及手和大脑的灵活度,也可以练习手腕和手指的诸多关节与小肌肉群的协调能力。经常画画剪剪,可以活动手指关节,舒经活络,有助于保持健康。剪纸中以手指为中心进行活动,可以使大脑皮层得到刺激,保持神经系统的青春活力,对老年痴呆也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二)突出老年教育的多样性
随着老年学员数量的增加,对学习课程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但是针对目前老年教育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来看,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和教学安排固定化,因此很难满足广大老年学员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也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开设剪纸教学可以更好的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可以通过实时和非实时的课程安排,使得广大老年学员具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和自由度。
(三)体现老年教育的关爱度
老年教育应当更多地体现社会的责任,从关爱老年生活真正实现对他们的关爱。目前,老年人与外界往往交流减少,了解信息的渠道趋窄,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降低,往往从生理和心理上感觉缺乏关爱,因此经常会出现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易受欺骗和受打击,所以陪伴才真正体现出对他们的关爱,而老年剪纸教学可以丰富生活,提高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基金项目:本文系大连艺术学院2 019年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 91 3599 0069。
参考文献:
[1]秦石蛟,中国剪纸技法大全[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9.
[2]克罗齐.美学原理[M].朱光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宋雨泓(2000-),女,山东临沂人,大连艺术学院,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美术学;王丽丽,女,硕士毕业,大连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