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仰的“浴火重生”

2019-01-07王慧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谍战人物悬念

王慧

摘要:随着观众的审美水平提高,一味追求画面的时代将渐渐远去,那些内容中有“内容”的才是我们应该真正借鉴的电影。《秋喜》用背后的信仰给予我们新生的希望,那是浴火重生中的光亮。

关键词:谍战;符号;悬念;人物;《秋喜》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19) 30-01 02-01

一、细节背后的符号学

《秋喜》开头用了一段历史资料,是新中国成立之时,解放全国的步伐正在快速行进中。《秋喜》截取的是1949年10月1日到10月14日广州解放时可以称为黎明前的黑暗这一段史实。开篇收音机中传出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的宣言和片尾海珠桥的爆炸成为两个清晰可辨的历史时间节点,其实这也就是这座城市走进一个新时代的最后一步。

《秋喜》的细节符号意义从它的片名就已经展现出来了一一“秋喜”,片中夏惠民对它的解释是“秋天的喜事”,十月,建国的喜事,广州解放的喜事,这些发生在秋天的喜事成为了影片内容的背景因素。影片中有身份为妓女的秋喜,有晏海清家里的仆人秋喜,船上的很多姐妹也叫秋喜,这时的秋喜早已不再是代表一个人,而是当时社会环境的符号,在妓院中的妓女也是以秋喜来命名的,导演在这里是把秋喜作为在国民党昏聩统治下这座被损害和玷污的城市的象征来刻画的。影片中仆人秋喜要求改名字,晏海清对她说“不是名字不好,而是世道不好”一语点破内涵,在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社会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而这个身为仆人的秋喜,正是纯洁新生的代表,以秋喜为代表的,万千广州普通的女性们,已经从骨子里面,彻底解放了思想。而思想是行为的源动力,这也就彰显着,解放的胜利只是迟早问题,也正在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信仰在浴火重生中。

影片中另一个出现多次的镜头是晏海清要求秋喜穿鞋走路。这个看似平常的细节实际上是导演刻意而为之的,笔者认为,一来不穿鞋是因为秋喜原本是广东地道的“蛋家女”,由于影片的过度剪辑,影片并没有完整的交待出秋喜的背景,事实上,她光脚的习惯,源于她早期和父亲的水上生活。二来她光着脚还跟我国封建的历史背景有着一定的关联,早期我国妇女的地位低贱,而光着脚则是身份地位低下的表现,身为仆人的秋喜光着脚符合身份低下的封建思想,但是这也刚好同影片新生和开放的思想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把影片的深层含义更凸显出来。

二、悬念的运用

谍战题材的影片都不可避免地涉及“悬念”的运用,如何设置悬念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希区柯克与悬念》一书,通过大量的镜头元素,分析悬念的构成。即观众知道,但剧中人物不知道,比如一个装有定时炸弹的盒子,观众可以看到倒计时镜头,但剧中人物还蒙在鼓里,这就是悬念。

《秋喜》中,我们明知道晏海清就是共产党,我们会跟着他遇到的重重困难一起揪心,我们会担心他在偷看资料时被发现,会头疼要抓老陶应怎样解决,会痛心拿着手枪的他应该怎样扣动扳机,这都是恰到好处地运用悬念。比如说多次出现的晏海清总是透过夏惠民半遮半掩的门来窥探他的行动,就好像是希区柯克《后窗》中的“窥视”感,是在另一个角度中产生悬念的隐秘性,增加戏剧性。

三、人物刻画

人物是反映电影思想的灵魂依托,对于人物的塑造不能为了情节而情节,人物并不是被动地服务于剧情的,而是灵魂的中心。《秋喜》中的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真实面目,是在为了心中的信仰活着。

相比西方谍战片中“个人英雄主义”的宣扬,《秋喜》让英雄真正的“活着”了。晏海清是个特工,但是他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会难过,会迟疑矛盾,会表现脆弱和无助,他有时需要用大烟来麻痹自己,但是他更有坚定的信仰。夏惠民是国民党弃守广州之前执行大规模破坏活动的实施者.而他对晏海清身份的怀疑和求证是贯穿影片始终的一条主要线索,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孙淳,狡黠、凶残、神经质。按照主旋律电影通常的人物功能设计来说,反方的行为和性格特征是用来反衬正方的高大的,应该说夏惠民张扬跋扈的性格特征也很称职地完成了这种烘托功能,但导演有意识地对这一反面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挖掘,从而不至于让他与晏海清的人性高度对比中处于失衡的状态,甚至晏海清身上的一些特质还是通过夏惠民之口反讽性地表露出来的,比如那句“我也曾经纯洁过”。

秋喜有她的纯洁和信仰,她的命运有些可悲,她对晏海清的爱有些无可奈何,但是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她心中的崇高。尽管天空依然灰暗,周遭依然動乱,解放战争依然没有取得胜利,但是,人民的思想已经解放了。秋喜死了,但是她的爱活着,她预示新生到来了。

猜你喜欢

谍战人物悬念
AI谍变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沈安娜:按住蒋介石脉搏的谍战玫瑰
DECODING A SPY SAVANT
DECODING A SPY SAVANT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起伏跌宕 曲径通幽——“悬念”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