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伍绮诗的小说《小小小小的火》中的母亲形象
2019-01-07段燕燕
摘要:《小小小小的火》是美国华裔畅销书女作家伍绮诗继《无声告白》后的第二部作品,是2017年美国亚马逊年度小说,拿下了27项年度大奖。该书讲述了一个中规中矩的美国白人中产家庭埃德琳一家与一对追寻自由的美国华裔母女米娅和珀儿在接触碰撞之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大多数研究者都聚焦在小说追寻的主题上,而本文旨在分析其中的母亲形象,得出:母亲不仅仅要给与孩子生命,还要给予孩子精神滋養。没有精神的滋养,只会让孩子与母亲疏离,导致母亲失去做母亲的资格。
关键词:伍绮诗;母亲形象;精神;身体;疏离
中图分类号:1712. 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19) 30-0013-01
一、引言
《小小小小的火》中有两个形象截然不同的母亲:米娅和埃德琳。前者是重视给予孩子精神养分的精神之母,另一个则是虽给予孩子生命,却无视孩子精神世界的母亲。两个不同的母亲对孩子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造成了各自不同的结果。本文意在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两个母亲形象,分析母亲对女儿成长的影响。
二、米娅——精神之母
米娅是一位华裔母亲。作为母亲,她和其他母亲一样,为了女儿努力工作赚钱,即便生活再拮据再颠沛流离,她也要坚持送女儿去所到之处的学校读书。在她认可的范围给予女儿最好的安排。几经流浪之后,她甚至放弃了一直在路上的念头,决定在西克尔定居。因为西克尔是“最完美的居住地”,在这里女儿会有最好的生活环境,和西克尔高地的孩子一样有个稳定良好的朋友圈。作为桀骜不驯的艺术家,她为了女儿居然可以答应在自己不太喜欢的房东埃德琳家做清洁工。一是观察和保护青春期的女儿,二是为了给女儿挣取生活费。这些都源于她对女儿的爱。与普通的母亲相比,米娅又很特别。她是个代孕妈妈,起初对珀尔的到来并非充满期待和爱,只是为了解决她的学费问题。女儿出生后,她产生怜爱,带着她逃跑,为了躲避雇主的追查,四处流浪。她做着一份不稳定且收入不高的摄影工作,开着一辆旧旧的“兔子”小车载着女儿和最少的生活必需品长期在美国各地流浪。她对物质的追求从年轻时期到成为母亲之后,丝毫没有增加。她过着外人看来几乎是禁欲的生活。去捡各种旧家具来用,会把打工饭店的剩饭剩菜打包回来作为一餐。其实,她完全有赚钱的能力,可以通过加印照片得到更多的钱,可她并没有那样做。她给珀儿做榜样,让珀儿也习惯了这种简单自在的生活。她也并没有因为没有给珀尔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而自责。她从未向女儿提起她有钱的生父。物质上她很克制,很满足。珀儿也基本习惯了这种克制极简的生活。
精神上,米娅是一个独立自强的伟大母亲。母亲的独立个性影响了女儿珀尔的个性。珀儿物质上的空缺,米娅用精神食粮填满了。从给女儿取名字起,她就对女儿充满了爱意,珀儿是“珍珠”的意思,华人文化里把珍爱的女儿叫做“掌上明珠”。她自由的生活方式虽然让珀儿有些不安定,可是却保留了珀儿的天性,让她领略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增强了生活能力,进而成长为一个散发自然魅力且独立自强的姑娘。她对艺术的大胆追求默默地影响着珀儿,女儿把她尊为艺术家,而不是一个失败的流浪者。她的精神世界足够丰富强大以至于吸引了埃德琳的两个女儿,她们也把她视为“母亲”。尤其是伊奇,她把米娅看得比自己的亲生母亲埃德琳还亲,由于长期被母亲压抑管束以及不认同,她从第一次见面起就被这个独特的“母亲”米娅吸引。米娅温柔和蔼,总能以朋友的姿态和她来往,是伊奇心中的完美母亲。米娅会去聆听她,安慰她,引导她,而不是约束她,嫌弃她,斥责她。她已经在精神上依赖米娅,所以在米娅离开西克尔高地后,她放火烧了自己的家,义无反顾地去寻找米娅.去寻找想要的母爱与自由。大女儿莱克西虽然受到埃德琳的宠爱,可是母亲在处理事情上的态度让莱克西对她望而却步,不自觉地对她隐藏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在她的心中母亲追求完美,所以在自己意外怀孕做了流产之后,她生怕母亲发现,因为她破坏了秩序,破坏了母亲的完美世界,已经和母亲及一切皆有秩序的西克尔高地不匹配。她疏离了母亲;而米娅对她的理解以及照顾让她感受到了温柔无私,没有规则限制的母爱,她开始和米娅靠近,把米娅当成自己的“母亲”。
因此,米娅是真正的“精神之母”,虽然从表面上看她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可她却用自己强大的精神世界和无私的母爱为三个女孩开辟了一个温暖的港湾,让她们甘心成为自己的女儿。她才是真正的完美母亲。三个女孩以后则会照着米娅的样子,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
三、埃德琳——生命之母
埃德琳,是两个女孩和两个男孩的母亲。她是成功的西克尔高地母亲代言人:衣食无忧,工作体面,丈夫事业有成,孩子(除了失控的伊奇)优秀懂事。在米娅出现在她的生活之前,她按照自己的价值观选择了丈夫,找了工作,有计划地孕育了孩子(除了伊奇来得有些打破常规),过着秩序井然的生活。和她的好朋友琳达不同,她(除了怀伊奇时费了点周折)是个生育力很强的母亲,而且儿女双全。照顾孩子生活起居方面,她游刃有余。虽然有工作,可是她把两者兼顾得很好。除了伊奇,其他三个孩子都彬彬有礼,懂事优秀。孩子们出生并成长在西克尔高地,被这里良好的坏境熏陶,她以孩子们(除了看不惯伊奇)为傲。对于孩子的朋友,她也是充满了怜爱。所以,连珀尔都被埃德琳表面散发出的母性光环吸引,想成为她的孩子。除了小女儿伊奇,外人都认为她是个完美的母亲。
随着伊奇的出生,埃德琳完美的母亲形象被打破了,在伊奇面前,她不安烦躁,甚至有些抑郁,她的生活变得没有秩序感。而米娅的出现,则暴露了她更多的问题。虽然在生活上她对孩子们照顾得无微不至,但她却很少去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她不知道伊奇为何总是表现得那么叛逆,她不知道原来和珀尔谈恋爱的是他的大儿子,她不知道自己的小儿子暗恋着珀尔,更不知道大女儿莱克西破坏了她的秩序,未婚先孕并且去做了人流。她是西克尔高地的第三代,从小就在井然有序的西克尔高地生活,受父母的教导,秩序感已经深入骨髓。她把秩序等同于生活的全部。为了维护秩序,她掐灭了自已的“小火苗”,牺牲了自己的追求,变成了一个空虚的精神流浪者。然而,她却没意识到自己精神的空虚。为了维护秩序,她已经失去了真正的自我。她把自己父母的价值观完美的继承下来,并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造成了子女们对于秩序的恐惧和反感。他们深知母亲发现他们破坏秩序后的反应,所以表面上维护着秩序,私下却干着打破秩序的事情,精神上早已与母亲产生了隔阂。她最引以为傲的大女儿莱克西在做完人流后,把宽容大度善解人意的米娅当作了自己的母亲。至于伊奇,从懂事起就开始与母亲疏离,最终一把火烧彻底烧断了与母亲的连系,离家出走投向米娅。
虽然埃德琳给予两个女儿生命,是“生命之母”。可她并非一个称职的母亲,为了维护表面上的光彩,她严守着秩序,无视了与孩子的精神连接,让女儿们精神上极度缺乏母爱,最终女儿们与她疏离,她则被剥夺了做母亲的资格。
《小小小小的火》中的米娅和埃德琳的母亲形象很有代表性,虽是小说中的人物,可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少见。母亲对于孩子的成长,尤其对女儿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母亲细致温柔平等无私的爱让女儿度过难熬的成长期,让她日后成长为同样的母亲;而那种只顾为了维护所谓的社会秩序而压制女儿,拒绝与女儿精神交流的母亲只能让女儿轻则从精神上与其疏离,重则与其反目,最终选择和伊奇一样的道路——出逃。即使给了女儿生命,也不能逃脱被女儿剥夺做母亲资格的命运,空留一个母亲的称呼。
参考文献:
[1]Ng, Celeste. Little Fires Everywhere [M]. New York:PenguinPress.2017.
[2]丁雅芬.成年女性母女关系、自我分化和身体意象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
[3]罗婷,女性主义文学与欧美文学研究[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4]伍绮诗,小小小小的火[M].孙璐译,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段燕燕(1983-),女,河南济源人,任职于河南地矿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