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培养对益生菌和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2019-01-07张元长范明坤谢仰杰
张元长,范明坤,谢仰杰,2
(1.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2.农业部东海海水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福建 厦门 361021)
0 引言
小球藻(Chlorella)属于绿藻门绿藻纲绿球藻目小球藻科,是海水鱼类工厂化人工育苗中常用的基础生物饵料,也是池塘水体重要的生物组分[1-2]。小球藻在鱼类育苗、养殖生产中,不但可以吸收水体中的氨氮等有害物质,同时也是轮虫等浮游动物的饵料[3-6]。在环境适宜时,小球藻能快速繁殖,而环境不适宜时,可能导致小球藻密度大幅度下降。小球藻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水质和浮游动物数量的稳定,进而影响鱼苗的存活与生长。因此,采取措施保持育苗水体中小球藻密度的稳定,对于提高育苗成活率起着重要作用。
水产养殖生产上常用一些益生菌来调节水质,常见的有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和乳酸菌(Lactobacillussp.)[7-9]。益生菌的使用,一方面可以降解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分解有机物质,同时也是轮虫等浮游动物的饵料。益生菌的使用必然对水体中单细胞藻类的繁殖产生影响。益生菌与单细胞藻类之间的相互影响如何,尚缺乏深入研究。为此,本研究选择生产上常用的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分别与小球藻混合进行培养,观察小球藻和益生菌的增长情况,分析益生菌与单细胞藻类之间的相互影响,为海产鱼类育苗水体的水质、饵料生物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实验所用的小球藻为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Chick),培养条件为温度(25±1)℃、光照3000 lx、盐度25,采用经消毒的海水,添加营养盐(KNO350 mg/L,KH2PO45 mg/L,柠檬酸铁0.5 mg/L)后进行常规培养。取处于增殖期的藻液,计数后用消毒海水稀释到1.0×107cells/mL后用于实验。实验所用的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简称PSB)购自诺可信(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光合细菌培养基(厦门普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温度(25±1)℃,光照3000 lx条件下进行扩大培养,计数后用消毒海水稀释到1.6×107cells/mL后用于实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 和乳酸菌(Lactobacillussp.)均为广州市微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实验前先将粉状菌用消毒过的海水进行溶解,密封后放在温度25℃的培养箱内培养1天,待菌从休眠期苏醒后取中间的悬液,计数后用消毒海水稀释到1.6×107cells/mL后用于实验。菌藻密度测定均采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的方法。
1.2 方法
1.2.1 菌藻混合培养试验
菌藻混合培养实验设置小球藻+光合细菌(ZG)、小球藻+枯草芽孢杆菌(ZK)、小球藻+乳酸菌(ZR)3个实验组,并设置小球藻(Z)、光合细菌(G)、枯草芽孢杆菌(K)和乳酸菌(R)单独培养4个对照组(见表1)。每个实验组和对照组各设置3个平行,实验结果取其平均值。
表1 菌和小球藻的初始密度
说明:Z—小球藻组,G—光合细菌组,K—枯草芽孢杆菌组,R—乳酸菌组,ZG—小球藻+光合细菌组,ZK—小球藻+枯草芽孢杆菌组,ZR—小球藻+乳酸菌组
Notes:Z—C.pyrenoidosa,G—PSB,K—Bacillussubtilis,R—Lactobacillussp.,ZG—C.pyrenoidosa+PSB,ZK—C.pyrenoidosa+Bacillussubtilis,ZR—C.pyrenoidosa+Lactobacillussp.
参照养殖生产中的使用情况,设置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小球藻的初始密度为5.0×106cells/mL,菌的初始密度为8.0×106cells/mL(见表1)。采用小球藻原液、各菌原液和消毒海水进行配制,配制后添加营养盐(KNO350 mg/L,KH2PO45 mg/L,柠檬酸铁0.5 mg/L)。每组取100 mL溶液装入100 mL锥形瓶,置于光照培养箱培养,培养温度为(25±1)℃、光照为3000 lx,光暗比为12 h∶12 h。每天定时摇瓶2次,并随机调换位置。实验为期7 d。自接种起每日定时采样,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以测定菌、藻的密度。
藻细胞和菌的日增长率(k)按公式k=(lnN2-lnN1)/(t2-t1)×100%计算,其中:k为增长率;t1、t2为培养时间(d);N1、N2为培养t1、t2时的生物个数(cells/mL) 。
1.2.2 数据处理
实验结果用SPSS 20.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性水平。
2 结果
2.1 三种菌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各混合培养实验组和小球藻单一培养组的小球藻密度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Z组(小球藻单一培养)的生长曲线呈缓慢递增趋势,在培养第7天时小球藻密度最高,为1.806×107cells/mL,平均日增长率为18.3%。ZY组(小球藻+枯草芽孢杆菌)和ZR组(小球藻+乳酸菌)分别在第4天和第5天时藻密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703×107cells/mL和1.689×107cells/mL,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在实验第1~5 天,ZY组和ZR组与小球藻单独培养的Z组间无显著差异,但在实验第6天和第7天,ZR组和ZY组的小球藻密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小球藻密度均显著低于Z组。ZG组(小球藻+光合细菌)从第1天开始小球藻的增殖速度都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见图1),在第7天藻密度达到最大(4.134×107cells/mL),平均日增长率为30.2%。
2.2 小球藻对芽孢杆菌增殖的影响
由图2可知,Y组和ZY组芽孢杆菌的生长曲线呈递增趋势,两组在培养第7天时芽孢杆菌的细胞密度分别为3.397×107cells/mL和3.667×107cells/mL,日增长率分别为20.7%和21.8%。两组增长趋势大致相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见图2)。
2.3 小球藻对光合细菌生长的影响
由图3可知,G组和ZG组光合细菌的生长曲线呈递增趋势,两组在培养第7天时光合细菌的细胞密度分别为2.522×107cells/mL和3.002×107cells/mL,平均日增长率分别为16.4%和18.9%。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见图3)。
2.4 小球藻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
由图4可知,R组和ZR组乳酸细菌的生长曲线呈递增趋势,两组在培养第7天时乳酸菌的细胞密度分别为4.008×107cells/mL和4.593×107cells/mL,日增长率为23%和25%。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见图4)。
3 讨论
本实验结果说明,小球藻的初始密度为5.0×106cells/mL,菌的初始密度为8.0×106cells/mL,在温度(25±1)℃,光照3000 lx,光暗比12 h∶12 h的条件下,小球藻与光合细菌混合培养(ZG组)时小球藻的增殖速度最好,培养到第7天时藻密度达到4.134×107cells/mL,平均日增长率为30.2%(见图1),显著高于小球藻单独培养的Z组,说明光合细菌能有效促进小球藻的生长,而与光合细菌单独培养的(G组)相比,光合细菌的密度变化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光合细菌的繁殖受小球藻的影响不显著。李小霞等[10]认为,光合细菌与小球藻混合形成了菌藻共生系统,该系统利用两者的协同作用达到两者自身生长的目的。光合细菌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为自身代谢提供能量,也可以为小球藻提供无机盐。小球藻不仅吸收培养基的营养盐,还能将细菌代谢分解的物质吸收同化成自身物质,并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进而为光合细菌提供充足的溶氧,以使其维持正常的生命代谢活动。光合细菌不仅能分解培养基中的有机物,还具有脱氮、固氮、产氢和同化一定浓度的硫化氢的作用,能净化水质,为小球藻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11]。陈小晨等[12]的研究表明,在营养浓度低时,小球藻与光合细菌混合会表现出促进生长的效果。
本实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在前5天对小球藻的生长不产生显著影响,但在后期小球藻密度均出现下降趋势(见图1)。观察发现,Y组和ZY组在后期培养液变得混浊,底部有沉淀。这可能是由于后期溶氧不足,水质出现败坏,导致芽孢杆菌沉淀和藻类死亡。王月霞等[13]的研究表明,随着芽孢杆菌的大量繁殖,加快了水体的溶氧量的消耗,使小球藻产生的氧气不足以维持芽孢杆菌的有氧呼吸,大量的芽孢杆菌沉淀和小球藻死亡分解进而产生有害物质,破坏水质。此外,程新等[14]的研究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溶藻活性物质对小球藻的叶绿素a及藻体蛋白合成具有抑制效果。两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枯草芽孢杆菌与小球藻混合培养时,小球藻的增殖受到抑制。乳酸菌和小球藻混合培养的后期,观察到培养液变得透明,藻颜色减弱,pH偏酸性,这应该是因为乳酸菌分泌的乳酸降低了溶液的pH值[15],抑制了小球藻的增殖,甚至导致小球藻死亡。
本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有益菌都有增长增殖,但是增殖速度较缓。这可能是因为本研究重点考察益生菌对小球藻的影响,在实验所用的培养基中并未专门添加针对益生菌的营养液。在配制各组培养液时,必然会有益生菌所需的营养物质随着原液带入,使得益生菌能够继续增长,但由于营养成分含量的限制导致增殖速度慢。
小球藻是海水池塘育苗期间最重要的单细胞藻类,小球藻的稳定是取得较高育苗成活率的基础。从以上结果可知,光合细菌对于小球藻的繁殖具有促进作用,一旦池塘小球藻密度下降,在养殖管理中可以适当添加光合细菌来促进小球藻的生长。同时光合细菌也是轮虫的优质饵料。如果小球藻密度偏大,则可以使用芽孢杆菌和乳酸菌,这样可以适当抑制小球藻的繁殖,但在使用时,需要采取增氧措施以确保溶氧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