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生态食品产业之“光泽实践”

2019-01-07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单绍骏

中国食品工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光泽食品生态

文|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单绍骏

我们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有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工作,都是十九大做出的新时代重大战略部署。“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需要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方面的建设。就需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县、乡、村的发展,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是跨越关口大背景下的发展战略目标。十九大报告十分清晰的明确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这六大方面任务。从这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丰富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县域经济仍然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时代新使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载体,是新发展的一个主战场。自古以来,郡县治、天下安。新时代的县域经济新发展催人奋进。新时代县域产业经济新使命意义重大。

新时代新任务需要新的落地实践。“顶层设计”只有通过基层实践才能得到实现。县域经济在新时代的新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在新发展观指引下的基层实践,既是对新时代新使命的一种行动回应,也是基层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现实工作。这些基层工作实践中产生的工作经验十分宝贵,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跟上新时代、干好新工作。我们观察光泽发展县域生态食品产业的实践经历,正是基于如何落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些重大战略的认真思考,也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断的实践检验。

一、发展生态食品产业的“光泽实践”

1.基本情况。

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地处闽北与江西交界。光泽位于闽江上游,境内溪流密布,包括闽江最大支流富屯溪在内,有110多条河溪200多处涧泉。光泽境内多山,处于武夷山脉北段,千米以上的山峰达570多座。群山连绵,林木繁茂,自然生态保护十分良好。列入“双世遗”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中,有28万亩核心区和10万亩缓冲区都处在光泽境内。光泽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8.85%,并保持有比欧洲高出7倍的生物多样性,是世界上同纬度线上保护最好的一片绿洲。光泽由此成为福建首批入选“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的县市之一,并成为国家级生态县。全县虽然仅有16万人口,但省级生态村45个,市级生态村39个。市级以上生态村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98.8%。光泽的绿水青山自然生态条件十分优越。

光泽历史文化悠久,考古发现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境内已发现的200多处商周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罐等文物,有8件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而北大考古研究所对一些光泽文物进行碳14仪器测定等研究的最新发现,又将人类在光泽的生存活动提前至7000年前,而且在出土文物中发现了夏未王室的祭祀礼器。在几千年农业文明历史时期中,光泽人文荟萃,不同时代都出现过状元、进士等科举名士和在南方十分著名的书院。农耕文化、宗族文化历史遗存也很多。光泽不仅历史文化悠久,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朱德、陈毅、方志敏等革命前辈战斗过的地方,也是中央红军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中,重要的军事指挥行营所在地和闽北革命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光泽县域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食品工业成了光泽产业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并成为南平市千亿食品产业集群中的龙头。2016年数据显示,全县138家食品及相关企业实现产值140多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91%。光泽连续几年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等多个国家级先进称号,并于2016年获得了“中国生态食品名城”荣誉。食品工业发展极大的带动促进了光泽经济社会发展。在城镇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县财政收入、劳动就业、产业扶贫等多方面,都体现出了食品工业发展的社会贡献。

以建设美丽生态光泽、打造千亿食品产业体系、构筑“中国生态食品城”为目标,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生态化“五化”融合发展为动力,高起点规划,统筹协调各方面建设,充分挖掘整合光泽及周边各种资源。在充分发挥圣农集团龙头带动作用、全面对接服务圣农、加快圣农白羽肉鸡产业链提升扩张的同时,全力扩大粮油、大米源浆酒、矿泉水、食用菌、果蔬、饮料、茶、笋等食品加工产业规模,加快培育和发展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整合资源、扎实推进光泽食品产业的发展。

2.发展挑战。

光泽食品工业发展成就巨大,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挑战。主要问题包括,食品深加工与农产品转化程度不足、规模以上食品企业数量较少。大部分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尚待提高。除了白羽鸡等少数品类之外,缺乏对更多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开发技术,本地十分丰畗的绿色生态食用农产品,除了鲜食供应市场以外,缺乏通过工业化加工实现产业增值。此外,过百亿的食品工业产值,大多是圣农集团白羽鸡及附属产业所产生的。所以,多品类食品加工生产的开发培育十分紧迫。而更重要的问题是,光泽自身发展条件有优有劣,如何扬长避短,放大优势发展要素,需要从总体发展战略进行“顶层设计”,选好战略方向、明确发展路径,在原有“木桶”补短板的同时,整体提升产业高度,并打造不同于已有的、新的产业版块,勾画出光泽产业经济新版图。

圣农小镇效果图

3.产业选择。

“选择”在一定意义上,往往具有决定性的战略意义。光泽原有传统木竹加工、矿产加工、箱包制造和食品工业四大产业基础。光泽在产业立县上算过环境、经济、优势这三本账。分析后明显看出,前三个传统产业都是资源消耗大、环境欠友好、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工业门类。只有食品工业能紧密的结合本地农业资源,有效发展绿色产业,实现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县域食品工业是个大概念,不仅仅只是食用农副产品加工与食品制造,还有一批关联产业紧密相连,而且食品门类众多、标准不同。光泽面对食品产业发展,在原有的产业资源上几个不同选项可供选择。包括:继续在圣农白羽鸡养殖加工业做大产能;在其他非食品工业产业上招商引资、继续工业立县;守住自然生态资源,不发展工业产业,只在绿色有机鲜食农产品上下功夫。以及以旅游开发为主线,借力武夷山概念做全域旅游等等。但综合考虑这些可选产业的侧重点,都存在不同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例如仅依靠圣农集团依赖于单一品类的“一枝独大”,并不利于对其他农业资源的综合充分利用和绿色生态资源优势的开发。而继续“工业立县”老路,仅仅因为创造工业税收而靠招商引资引入纳税大户,则只是增加财政收入,对生态农业和绿水青山的保护与开发价值不大。此外,放弃工业发展,仅仅在“农”字上做文章,普通农产品的产能过剩和周期性市场波动,抗风险能力差、财政收入少的现实摆在面前。而以旅游为主导,寄望于全域旅游、生态旅游、农村康养等旅游产业新概念,实质上又会将“+旅游”变成“旅游+”,是把配套型产业当成了主业。

在这些情况下,光泽面临着既不应放弃工业立县,因为无工不富,也不会放弃生态立县,决不能为了金山银山而放弃或损害绿水青山。光泽更不会置农业而不顾,而且还要着力于强农兴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统筹兼顾的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既抓工业又强农业。在这个背景下,光泽县委县政府结合光泽的资源禀赋、区位特点、产业基础、自然生态等诸多因素,首先选择了“食品工业立县”的重大决策,果断下马了传统竹木加工、矿产开发加工和箱包制造业,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当期经济代价。随后,又进一步明确了以“生态食品产业”为县域产业经济核心支柱产业。这个选择,就意味发展要素资源的倾斜、发展战略的聚焦,以及对其他工业产业的某种“排他性”。这个选择虽然在理论上十分正确,也十分符合光泽实际,但“生态食品产业”是个新的产业概念。何为“生态食品”“生态食品产业”发展路径是什么,一系列产业理念与实际操作问题摆在面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光泽县发展生态食品产业为支柱产业的战略选择仅仅是好的开始,这个重大战略性产业选择需要经过实践检验。比定战略更重要的还是要看实践过程及其实际成果。

4.发展实践。

几年来,光泽县自上而下为了实现“生态食品产业”发展,进行了大量的落地实践。据了解,“光泽实践”内容很多,下面仅就不久前在光泽实地调研所见所闻列举几例。

改变种植模式。一年种两季稻显然比种一季稻的产量可以高一倍。为了追求产量,光泽农民多年来一直是种两季水稻。但近几年在发展生态食品产业的推动下,光泽农民开始改种一季稻了。而另一季则种一种名叫紫云英的植物。这种植物并无直接的经济价值,但却固氮效果明显。将其作为绿肥使用,可以改良土壤、恢复地力、减少化肥用量,既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等级、又能增产增收,压青后对后茌作物提质增效十分明显。据实际测算,轮种紫云英的地块,后茬水稻每亩增产50-70公斤,农户每亩可增收120-180元。这种耕地轮作休养、改变“化肥农业”的种植模式,每亩地还可以再减少化肥支出20多元。而由于化肥和农药减量控制,使得稻田里的鱼虾更多了。从而使利用稻田养殖的“稻花鱼”,又成了一种高附加值的生态食品,每斤鱼卖到10元钱。而另一方面,由于稻田养了稻花鱼,更加生态有机,所以“稻花鱼米”也因此“水涨船高”,每斤米卖到10元以上,还供不应求。我们在联农专业合作社看到了“稻花鱼节”一票难求的场面。真正感受到了农民“丰收节”的喜悦。而这个合作社在今年试养一百亩稻花鱼大获成功之后,将在明年全面推开轮种模式和种养结合的“生态食品产业”发展。据了解,光泽全县已经超过一万亩耕地采用了紫云英轮种改良土壤的种植新模式。在发展生态食品产业的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中,光泽大地围绕食物“生态化”的探索实践还有很多。

林下生态产业。光泽是“中国特色竹乡”,拥有竹林42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8.85%。竹木产业和林下经济开发潜力巨大。但“粗山细田”是光泽传统农耕文化的耕作习惯。加之竹林大多是山高路远,由于经济效益差,青壮年外出打工多,普遍存在长期失管状况。绿水青山常在,但“金山银山”并无,成了农户和干部的心病。让土地流转起来,让竹林树木有人精心照料,不仅会让绿色资源越来越多,而且在发展生态食品产业的政策导向下,会在“生态食品”上发力,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光泽为发展竹产业,县里成立了竹山流转中心,各乡镇建立了竹山流转服务机制。2016年数据显示,全县竹林总面积已由原来的19万亩快速增至42万亩。年采伐竹子1000多万根、竹笋采挖8000多吨。这种大生态产业的资源建设,为进一步大规模开展竹笋等“小生态”食品深加工和竹林多种特色养殖业及其深加工,奠定了深厚的生态产业资源要素基础。这些林竹绿色资源简单采收销售,利润低、资源保护限制大。所以还要在林间、林下做新文章。

因地制宜,利用山区林地种药材,是光泽发展林下经济,多元化培育生态食品产业的又一个尝试。我们在双坑村调研时了解到,这个山区村庄地处偏远高海拔山上,仅有68户人家。其中1/ 3外出打工、1/ 3移居城镇,只有剩下1/3人口留在村里,这些人中还有不少是留守老人,高劳动强度低收入,脱贫致富并不容易。在发展生态食品政策引领下,这个村子利用林下条件种药材,种用耕地种瓜蒌。通过建合作社和土地流转、开垦荒山,充分利用宝贵的无污染天然生态优势资源,种植“七叶一枝花”等稀缺药材,打造成知名药企的原生态优质药材基地,实现了订单农业和稀缺中药品种的种植基地。而由于大量养殖了野小峰,又形成高品质蜂蜜产业。下一步,在大健康产业兴旺发展环境下,在药食同源的中华传统文化回归背景下,双坑村为代表的山区村庄,以生态型食药原料生产为特色,进一步加强市场对接,提升深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乡村经济会有更大发展。观察光泽实践,发现林下经济成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建昌古药邦重生。发展林下经济,是光泽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重要产业方向。但传统的林下经济产业品种少、效益差,农民会算投入产出的经济账。所以改变林下经济产业结构,创新发展高效优质林下经济,种什么、怎么卖是关键。种植精品中药材正是这个问题导向产生的有效成果。为了多元化开发利用好光泽绿色生态资源,把生态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建链补链配齐,光泽在推动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促进产业上下游匹配对接,下大力气引进了重点中药加工制造企业,推动产业基地建设,为全县及周边地区开发中药材种植产业,创造“订单农业”产业对接条件,彻底解决农民面向市场的销售难问题和产业开发主体多元化问题。光泽在推动原生态精品优质中药材产业化过程中,十分巧妙的嫁接了传统产业文化资源并进行开发利用。我国中药材产业历史中形成过知名的“十三大中药邦”,其中“建昌药邦”与本地区有关联,所以光泽将本县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中药材及引进的知名药企承天集团形成的生态型中药产业,总体定位在振兴南方传统“建昌药邦”,打造福建新药邦、传承发展祖国中医药文化和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战略高度。而这个大格局架构下,企业全力以赴对标高标准、开发高层级专业资源,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药科大学等一大批国家级重点机构深度合作,全面推进中药全产业链建设和知名南方药邦的异地传承发展。而这个产业生态条件下,农民的药材种植有了增值和保障,林下经济开发有了农企合作基地建设合作发展的产业模式安排。绿色生态自然条件变现出了可靠的经济收益。既让加工业产品的高附加值产生了高利润空间,又为增加财政收入培育了优质税源。除此之外,药食同源的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在大健康时代背景下,也已经开始了与食品工业的创新结合,一批基于“健康配伍”理念研发出的工业化“药膳食品”和一大批SC食品,正在以0添加的姜茶、桑葚、红枣、玫瑰、当归、黄茋、山药等原料形成的多种食品形态品类,投放消费市场。直接为光泽生态食品产业体系注入新动能,产生新效益。

落实三变改革。发源于贵州的“三变”经验,在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得到明确的肯定。文件中“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部分指出:“从实际出发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有效途径,鼓励地方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光泽在推进生态食品产业发展中,以寨里镇山头村为代表的“三变”改革实践,不仅做得有声有色,而且结合实际创新应用。这方面光泽实践的主要内容是“政府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为支撑”。具体做法,一是村民个人和村集体两类资源折算成资金再变成股本。二是引进有实力龙头企业与村民和村集体合组生态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三是分两步走,第一步先由县国投公司领投20%、镇企参股10%、两个村集体资产折算入股20%、龙头企业跟投50%。由四方共同投资组建公司。第二步是待清产核资、土地确权、资源评估、身份确认等条件全面完成到位并将公司经营步入正轨后,再修改章程、调整股权结构,让政府背景的资本退出,转由农民入股成为股东。这种有进有退的安排,使项目得以快速起动,产业抓紧发展,农民风险降到最低,但发展权力和产业利益又得到有效保障。除了农民的股权安排分步走之外,在治理结构、经营模式、收益分配等方面,都结合实际做了周密安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等光泽对“三变”的落地实践,抢抓了时间机遇,让企业投资经营放心,让农民资源变股本安心,让生态食品产业的基础又快又好的打牢。为此,福建省财政厅的调研报告对光泽“三变”探索实践,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光泽实践使三变改革的几个关键环节得到有效疏解。一是确员确权确股落实到位。二是财政引导发挥重要作用。三是突出了集体和农民收益。四是紧紧扭住了产业化抓手。五是整合农业高质量发展要素。六是有一支能担当的基层组织。

金融活水助力。金融是产业经济的血液。让生态食品产业充满活力,离不开金融支持。光泽农村信用社联社,针对生态食品产业上游的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开闸放水,将金融活水及时注入产业发展基础群体之中。不仅授信、放贷数千万元给生态农业经营主体,而且还给予利率优惠。结合精准扶贫,发放扶贫小额贷款6000多万,让贫困户应贷尽贷。县财政积极作为,推动融资性担保平台建设,首期为光泽民兴融资担保公司注资800万元资本金,再由这个融资平台与县信用联社、县邮政储蓄银行签订农信贷银担战略合作协议,按资本金1:8比例放大贷款规模,为农民合作社等五大生态食品产业经营主体和优势特色产业等四个领域定向“放水”。有了“活水”浇灌,光泽生态食品产业才能“春色满园”。

搭建产业平台。产业经济发展在新经济条件下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平台型经济就是其中之一。光泽发展生态食品产业实践中,注意到了遵从产业规律,融入市场经济、抓住新经济机遇等问题,通过推动生态食品产业综合平台的搭建,为本地产品走向市场创造有利条件。武夷纯然发展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县级平台公司。这个公司是由光泽县国资公司发起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抓住光泽生态食品产业发展机遇,依托本县及周边地区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通过开办集生态农业、检验检测、分拣包装、冷链物流、可追溯信息系统开发应用、电子商务、实体终端为一体的实体企业,为光泽生态食品产业打造现代农业食品全产业链型服务平台。这个平台企业是国资公司与民营企业合办,实现双方优势互补。政府背景的公信力让参股民营企业放心,国资优势让民企安心。而民营企业的市场化运营管理优势和创新执行能力,又是国资缺乏与渴求的。这个平台成立后,首先从来自武夷山脉的原生态种植蔬菜产销入手,以规范严格的品质控制为亮点,通过与省农科院共同拟定产品验收标准,采用第三方权威机构食品检测,并将每份产品对应的检测报告与溯源信息附加在产品上投入销售,产品一炮打响。在厦门等地供不应求,并很快在上海、深圳、福州等地成为抢手货,也已经开始进入北京。这个平台致力于打造武夷山地区的“生态食品产业链闭环系统”。从农业基地—食品检测—分拣包装—冷链物流—销售体系—信息可追溯系统—再回到农业源头。这个闭环模式并不新鲜,是个传统的理想模式。但真正的重点不是模式,而是对全链条重要节点细节上的高品质高标准,以及全流程的时间响应速度等彻底的执行力上。例如冷链保鲜环节方面,为了将冷链系统做到采摘地头,这个平台与国内著名的上海振华公司合作,开发出适合用于田边地头的移动式冷库房车,使产品保鲜端口前移。而后续环节中,又精选组合快运路线,使上海和深圳等地买家都可以吃到在当日采摘的新鲜纯天然生态农业食品。

在这种全产业链贯通型的企业化平台运营中,对于食用农产品的规范化种养,由于有了全产业链精细化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并配套有重点环节的技术服务,所以“小农经济规范化”管理效果十分明显。这个平台对于智慧农业的推广也十分有力。由于充分运用了IT技术、智能传感、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快速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的跨越式升级。在切实推动生态型农业食品产业对传统种养模式和产品结构调整方面,作用十分明显。例如在推进种植紫云英植物压青做绿肥的模式转变中,大大减少了化肥使用,切实推动了“化学农业”向“生态食品”的实质性转变。这一系列喜人变化的背后,不是行政命令发生作用,而是在政府支持、国资参与之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先进理念和科学技术为支撑、而产生的“新经济”下的实践成果。

食品六厂机械臂

光泽推进生态食品发展的工作实践还包括:

开展跨区域合作。光泽毗邻江西,两个不同省份在产业政策导向、产业要素资源、发展战略方向、农业食品发展所处阶段等多方面会有差异,有些可形成互补。虽然行政区划分属两省,但村连村的乡情、走亲访友的友情并不疏远。而发展共同产业、开发共同市场的产业致富合作意愿,不会因行政区划不同而受到阻碍。两省相邻的一些村集体联建合作平台,实现跨行政区划的经济合作组织,为市场化经营开发,产业化资源整合,民间化体制突破,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一定意义上也顺应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趋势。

做好水的文章。光泽绿水青山生态资源中,优质原生态水资源十分丰畗。做好“水文章”是培育生态食品产业的题中应有之义。178亿立方米的绿色生态水资源尽快开发,得到了央企的快速反应。中石油集团为发展饮用水业务在多地考察选点后,最终选择光泽落户,最重要原因就是绿色生态环境与天然优质矿泉水资源。这个兼有产业扶贫重点项目背景的生态食品产业项目,不仅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而且实现了当年赢利。一举突破了矿泉水行业一般要五年才能实现赢利的行业规律。并创造了八个月建成现代化先进工厂、正式投产第二年实现产值过亿、两年时间市场遍布28个省区市等多项行业记录。这当中,光泽水好的因素功不可没。采自于300米深的花岗岩裂隙水,是国内少见的低钠、低矿化度、偏硅酸型矿泉水。这就为以“武夷山”命名的光泽矿泉水,与中石油商业平台发生了强强共振,培育出了一匹行业黑马。

开发特色产品。光泽的绿水青山不仅“从无到有”的培育出了国内最大的白羽鸡全产业链企业—圣农集团,也不仅在一定规模的生态农业和生态食品加工业方面有所建树,在毒蛇养殖、鳗鱼养殖等极具产品特色、又极据经济价值的特色食品工业化养殖与深加工方面,下了一番功夫。这一批规模不大价值高,占地小产值大的特殊品类“单品冠军”型中小企业,也为打破土地资源紧张的光泽生态食品产业发展瓶颈制约,走出了一种“亩均产值”高的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并很好地丰富了光泽生态食品产业的品类构成。

发挥带头人作用。乡村振兴与发展生态食品产业的核心问题之一,都是要找到合适的带头人。外出创业成功后返乡的乡贤人群,是“带头人”的重要人选。光泽发展生态食品产业的根基在基层,基层工作有了这些“有资金、有见识、有资源、善经营、会管理”并怀有浓厚乡情的“能人”加盟,发展产业经济“如虎添翼”。光泽乡村中出现了一批这样的返乡带头人。另一方面,促进在外求学的大学生返乡创业,也是一个开发高素质人力资源的重要举措。光泽一些乡镇出台了“回乡大学生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机制”。通过实行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误工工资和奖金的薪酬制度,吸引大学生返乡就业。我们在寨里镇调研时看到,16个建制村里有6个都已经有返乡大学生上班。这些大学生的知识结构适合于协调落实生态食品产业发展,提高了一线基层干部的结构性短板。

一村一特产、多村共品牌。光泽生态食品产业将会成为一个“品牌矩阵”。在未来的光泽县域公共品牌、武夷地域品牌、南平市级品牌的不同层级品牌框架下,首先会自然形成以乡、村、企业或合作组织为主体的市场化“独立”小品牌。这种让各村不同特色形成差异化发展和多品牌出现的局面,有利有弊。不利因素包括品牌培育成本高,且容易形成内耗,也不利于形成产业集群。光泽实践中,注意到了在品牌形成中的“兴利除弊”。一方面鼓励前期各具特色的主打品类发展,形成相互之间差异化互补。同时又注重让这些不同特产适度成为“集群”,引导其共创一个共有品牌,实现携手出海。光泽生态食品建设实践中,在“分”与“合”的适时适度选择中,体现出了既立足实际,又着眼长远的产业智慧。

生态食品产业发展“光泽实践”,还有更多内容、更丰富内涵。因调研深度和掌握情况有限,难免挂一漏万,或引述不准。但从这些直观感受为主的情况介绍中,还是可以看出“光泽实践”的一些基本概况和部分特点。

二、“光泽实践”的几点思考

观察光泽发展生态食品产业的工作实践,主要是想搞清楚几个问题。一是光泽为何要以“生态食品产业”为定位,而不是搞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标准化农产品体系。二是“生态食品产业”是什么定义、概念,有什么自身意义。三是如何推进这个产业体系的落地发展。四是综合分析后,初步判断现阶段推进生态食品产业体系建设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个思考框架下,我们对于“光泽实践”,就可能加热理解,并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

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肉鸡加工二厂分割车间内景

1.为何要抓生态食品产业。

有五方面因素可能是光泽选择生态食品产业为主导产业的主要原因。

一是无工不富。工业立县,是大多数县域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效果十分明显。工业效益高于农业效益,工业税收与农业对地方财政贡献相比,更是有天壤之别。所以县域经济发展中,选择符合本地实际、又不破坏生态环境、还具有各类综合价值的工业产业优先发展,仍然具有合理性与现实意义。大多数县域经济中,传统农业尚无法简单替代工业化进程。

二是食品工业对食用农产品的加工转换功能巨大。在全部十二大类农产品加工行业中,食品加工与制造产业占比50%以上。而剔除非食用类农产品的加工部分后,食用农产品加工中,食品工业更是一枝独大。食品工业是食用农产品深加工的不二之选,而且还是通过全产业链延伸、基地建设等产业经济辐射,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和三次产业融合拉动,具有独特的产业龙头拉动作用。

三是绿色生态资源保值增值与变现。绿水青山的自然生态资源,一要保护、二要增值、三要尽量产生经济价值。“绿水青山”生态资源变成“金山银山”生态经济成果,需要一定的产业转换机制。通过生态型产业转化,可以产生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成果体现。而“生态型农业食品种养殖产业”与对这些生态食品原料进行加工、增值并推向市场的“生态型食品工业产业”相融合,就会比鲜食农产品有大幅增值。所以,深加工食用农产品比鲜食农产品具有多方面无可替代的产业和商业优势。由此,加大食用农产品深加工,推动食用农产品工业化进程,势在必行。

四是培育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光泽的自然生态条件以及这个条件下生态农业资源,是很多地方无法复制的独特资源。但这只是基础性竞争力的一个方面,还并不等同于核心竞争力。如果为这些基础条件进一步赋能,使之产生“质”的飞跃,则可以将普通竞争力提升为核心竞争力。发展生态食品产业,正是对光泽绿色自然生态资源的“赋能”,也是对光译“生态农业”的“赋能”。从而使一般性竞争力,变成核心竞争力。

五是现有农业标准对标问题。一方面,光泽是要将光泽生态型农业食品融入到生态食品产业经济范畴。不是在做传统食用农产品。所以,与现有农产品标准对标并不准确。另一方面,即便是单独在农业生产环节对标,也存在一些标准超前或滞后问题。对标有机食品标准有些超前。而对标无公害和绿色标准又会存在滞后。所以选择“生态食品产业”有利于务实推进。

从这些角度看光泽选择生态食品产业为主导性支柱产业,是有内在原因和思考的。从实际出发,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尽量适应产业发展观律,充分注意到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市场为导向和依据,这些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就使光泽发展“生态型食品产业”成为附和逻辑的必然之选。

2.生态食品产业是何概念。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快速发展、不断变化的产业转型时代。在新经济冲击下,产业经济不断发生着变化。相对应的标准架构、产业定义等都在环境变化中发生着自身的改变。生态食品及其产业也是这个背景下的新提法、新概念。对于生态食品产业是否可以有下面一些解读。

一是生态食品及其产业并无正式的标准、定义,也尚未形成社会广泛共识。在国外,有将生态有机食品当作统称,也有一些概念定义。但仍然比较含混。而国内则基本以农业部门的分类标准为主,并没有关于生态食品标准答案。

二是“休闲食品”为代表的新品类概念不断出现。国家统计局及其他机构关于食品产业的大小分类中并没有休闲食品这个品类。但随着食品消费的变化,以功能性、甚至是消费场景等非理化性状特征或原料材质而定义的“新品类名称”在不断出现。休闲食品就是这种新概念的代表。而休闲食品与生态食品产业都是新功能、新文化、新消费之下的新概念。前者以食品文化功能与消费场景为依据,整合了糖果、烘焙、干果炒货、水产制品等很多传统食品不同品类而形成。生态食品同样是不同传统食用农产品品类的自然良好生态条件下生产出的鲜食农产品或工业化深加工食品。同样具有表达一种消费文化,并表明生产加工外部条件的“新概念”产品。

三是生态农业已经形成一定的社会共识。而生态农业中的“食用性产品”用“生态食品”予以表达,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且“生态食品产业”本身就是包括生态农业在内的,是打破传统三次产业分工边界、实现跨产业融合发展的“复合型全产业链产业系统”。所以生态食品产业本身具有某些生态农业升级版的特征与内涵。

四是结合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推出以生态命名的食品大类,如同社会上开始提出健康食品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消费导向,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关于生态食品及生态食品产业的概念,是个十分专业的学术问题,也是新兴产业的研究课题。上面所做的一些分析,不仅不专业,也不严谨。只是一个抛砖引玉式的尝试性个人表达,需要专家学者们进行专业研究与论证。

3.如何搞好生态食品产业。

“光泽实践”对于县域生态食品产业发展的战略、路径、方法等方面都有所涉及。通过对“光泽实践”初步观察,其中一些做法或经验可能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一是思想解放。传统农业县从工业立县转型生态产业立县,从生态农业跨界发展生态食品产业体系,是一种产业发展进步。这种升级进步过程中,打破僵化思维,充分解放思想,解除自我束缚,是创新发展的重要前提。“光泽实践”的很多案例中,贯穿了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思想解放、先行先试精神。新时代、新经济、新产业、新问题,都需要新思想引领。

二是政府作为。县域经济中,政府的资源整合、政策扶持、要素配置等产业发展重要作用不可替代。但现实中,政府与市场两个力量如何平衡发力,往往对产业发展影响甚大。光泽实践中,政府主导下的国资公司该出手时就出手,在重要的平台建设中,投资入股。乡镇政府同样是主动作为,为生态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建设创造条件。政府机构用合规方式参与项目推进,客观上是为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经营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公信力“背书”。坚定了企业的信心和农民的安心。政府有作为、善作为、但又不乱作为十分重要。

三是创新突破。培育一项“农业食品商贸全产业链融合新型产业经济”模式,从战略定位、模式框架、机制安排、路径选择、政策扶持、风险防控、到落地推动等各方面,都必须全面借助创新推动。从将“生态农业”转为“生态食品产业”的战略定位转变,到农民利益连接机制的多种形式探索;从平台型企业主体搭建,到冷链物流与食品检测前移地头;从改变种养殖方式,到恢复振兴传统药邦,以及精选物流路线、开放金融活水、招才引智汇聚人才等等,创新活动无处不在,创新引领事事可见。没有创新就不会成就一项新型产业。

四是文化贯穿。生态食品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这个新型产业发展绝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或传统的产业组织搭建,它是一种政治、文化与经济三者良性互动、三者融合共生的复合型经济社会专项活动。其中,文化作用巨大。包括地域耕读文化、乡贤治理文化和优秀农耕文化、农业智慧文化、乡邻协作文化、中华医药文化等一大批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应用。同时还要引入生态文明文化、互联网新经济文化、现代健康营养与质量安全文化、新型市场传播与营销推广文化等各类文化创新,并将二者有机融合,形成重要的产业软实力。

五是尊重规律。经济发展有其内在规律。新型产业经济发展虽然具有创新特征,有些地方也缺乏经验、摸不到规律。但从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延续性来看,发展生态食品产业并不是无中生有,凭空想象。而是有迹可循,有规律存在。其中,市场经济规律、生态自然规律、文化认同规律、投入产出规律等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方面自身发展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光泽实践”中,很多尊重客观规律、顺势而为、因势利导的工作实践,是产业推进效果明显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他“光泽实践”的成功做法或经验,有待更多人的关注与解读。

4.现阶段发展生态食品产业有何意义与价值。

发展生态食品产业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只是一个“过程”。产业经济发展也不是孤立的,而是经济社会发展系统工程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在宏观视角上看待生态食品产业发展,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做出多样化的解读。

一是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看。生态文明是人类自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文明进化进程中刚刚出现的一个新型人类文明。生态文明的提出,正是对工业文明固有问题的一个划时代的回答。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生态文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理论建设和应用实践等多个领域。生态文明建设有其阶段性特征。目前仅仅是处于提出和初步实践阶段。而现阶段又立足于环境保护、消除污染等最紧迫的现实问题解决之中,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为主的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自然资源转变成经济成果的实践,也同样是处于探索实践过程中。光泽旗帜鲜明的提出“建设中国生态食品产业名城”的战略构想,正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伟大构想的一个“县域实践”响应,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来看,打造“自然生态资源变成生态型经济成果”的转换路径与转换机制,是十分重要的问题短板。有效的补短板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所以,“光泽实践”是在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层实践。

二是从县域经济转型方面看。“无工不富”是无法回避的大多数行政县面临的具体问题。而“工业立县”也已经不再是一好百好,环境污染、土地资源短暂等多方面问题制约,也必须调整产业结构、重塑产业格局。而另一方面,农业提质增效、改土改水,以及大宗农产品产能过剩、靠天吃饭、低效农业、农田撂荒等现实问题,也成为县域发展困扰。此时,推动以“生态农业”为源头,以“生态食品加工业”为龙头,以“生态食品产业”为全产业链体系的、三次产业融合一体的新型产业经济,有利于有效解决县域经济发展“痛点”,协同推进本地“农工商”三大资源的培育与整合。从县域经济发展角度看,“生态食品产业”可能是淘汰污染产业、去除落后产能之后的最佳替代产业。

三是从乡村振兴方面看。乡村娠兴战略是十九大提出的一个最新的、颇具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战略。三农问题始终是重中之重的发展问题。这个战略的实施推进,也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和方向。然而,乡村振兴核心是人,留住人、引来人都需要首先解决人的生产生活问题。由此,找到适合本地农民和返乡创业者参与的经济产业至关重要。而农业产业环节的“生态农业”与全产业链型的“生态食品产业”相比,显然后者价值链更长,产业容积更大,经济效益更可观。所以,发展生态食品产业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有效的产业支撑。

五是从可操作层面看。事物的发展过程具有阶段性。农业食品从无公害、绿色到有机,是一个发展趋势,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经过较长的发展过程。特别是有机食品的生产条件要求高、难度大、认证流程长,投入大。而且由于消费观念中对优质优价的认识有待提高,市场上以次充好的“假有机”产品又时有曝光,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消费者的判断和消费信心。而处于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中间的“生态食品”的推出,客观上降低了从绿色到有机的升级难度,但又有力地推进了绿色食品向有机食品的过渡性发展,为化学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型提供了新动力。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务实效果。不久前,由福建、广西、新疆、四川、江西、杭州、深圳等七个省区市有机产业协会联合发起,在国家认证认监委技术研究所指导下,制订发布了我国首个生态产品的团体标准。这正是给更多暂时达不到有机标准,但又以生态种植为标准的企业和产品提供一个过渡,帮助他们以有机农业生产加工标准为努力方向,是培养一批有机农业 “预备队”的务实性行业行动。这个标准的发布,为绿色食品升级、生态食品发展、有机食品的扩大,都开了个好头。

推动生态食品产业发展的意义与价值不止这些,还有待更多地深入探究和总结。

四是从消费升级方面看。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人们食品消费观念发生着显著变化。更加注重质量安全、更加关心营养健康,也更加在意生态有机。食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提升食品品质等级,为消费者提供品类更多的、又消费得起、生态友好型、自然生态生长型的天然生态食品。所以,发展生态食品产业有助于食品消费升级,改善食品供给结构,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食品消费新需求。

三、面向未来的“光泽实践”

观察后发现,“生态食品产业发展——光泽实践”确实取得了一些初期成果。但这个县域产业经济创新发展的工作实践还将继续下去。面向未来的“光泽实践”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可能包括:

1.未来的方向。

希望光泽在未来的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生态食品产业”当作光泽“生态产业立县”战略的重要产业方向,把“武夷生态农业食品”当作核心资源,以“生态食物全产业链”建链补链为目标,以培育产业生态、搭建产业经济平台为路径,改写生态农业食品产业地图、抢占生态产业制高点。

2.重点问题突破。

战略定位是首要问题。建议光泽将“培育生态食品产业发展生态”当作重中之重。进一步明确从做“产品”经济到做“产业”经济。新时期发展产业经济就必须全力以赴培育产业生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好的产业生态才能成长出产业巨人。其次,放大视野格局。光泽生态食品不仅是“武夷生态食品”和“福建生态食品”,还是“中国生态食品”。从卖本地到销全国、从国内到国际,同时布局,择机推进。有了国际视野就会对标国际规则。反过来再用“同品同标”投入国内市场,有助于品牌影响力与公信力放大。而着力定标准、树品牌、注商标、树商誉等等工作,都值得逐项细化落实。

3.理论升华与实践升级。

“光泽实践”不仅是光泽县自己的事,也是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支持光泽实践,为行业转型发展、创新进步培育发展模式的行业大事。“光泽实践”是“新时代县域新型农业食品产业经济创新发展”的一个工作探索。这个实践探索过程,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不断从实践到理论、再用新认识指导新实践的升华过程。建议光泽方面重视这方面工作,争取在未来光泽成功实践基础上,产生出“光泽模式”,为国家和行业的新型产业经济发展贡献智慧与经验。

相信发展生态食品产业的“光泽实践”,会帮助光泽县域经济实现成功转型。期待光泽成为全国县域产业经济创新发展排头兵。希望“光泽实践”为我国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创造出可复制推广、有实用价值的好经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光泽正在用行动践行这个划时代的论断。“光泽实践”,还将会用新的实践成果,丰富生态文明建设的百花园。

猜你喜欢

光泽食品生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the revision of subjunctive mood 》教学设计
丝柔尽现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蓝莓的光泽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光泽or油光?向夏日“大油田”say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