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奶牛“两病”净化 引领奶业质量安全
2019-01-07王有木福建省南平绿盛牧业有限公司
文│王有木(福建省南平绿盛牧业有限公司)
2013年以来,福建省南平市绿盛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盛牧业)重点开展了奶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以下简称“两病”)净化创建/示范工作,从源头控制对奶牛危害较大的“两病”,并将净化作为最终目标,在企业内实施清除阳性牛只,采取自繁自养防止疫情输入,严格、有效控制人畜共患病的感染,实现奶牛“两病”净化,为市场提供安全的生鲜奶。
一是疫病净化,成效斐然。绿盛牧业(前身系福建长富乳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九牧场),坐落于福建省闽北的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徐洋村横坑。2013年以来,在省、市、区畜牧兽医技术部门开展规模奶牛场“布鲁氏菌病、结核病净化创建场/示范场”技术推动和指导下,公司十分重视,认真思考,积极响应。积极制定净化方案、完善各项净化工作措施,认真开展监测检测。在省、市、区兽医技术人员到场指导、帮助下,在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现场评估专家的指导下,绿盛牧业于2016年6月和8月,分别通过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疫病净化创建场”和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的“奶牛布鲁氏菌病非免疫净化场”评估验收。2018年10月,通过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奶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场”现场评估验收。实现了布鲁氏菌病、奶牛结核病非免疫净化。
绿盛牧业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创建场/示范场创建工作以来,得到来自国家、省、市的各位领导、专家的悉心指导、帮助,在奶牛“两病”净化、动物疫病防控、奶牛饲养管理等方面受益匪浅、获益良多。
二是提高防控意识,明确净化目标。根据国家、省、市、区《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绿盛牧业开展了奶牛“两病”的净化工作。从购入冻精入手,源头把控对奶牛饲养和公共卫生危害较大的疫病,严格控制病原传入,清除场内传染源,将奶牛“两病”净化作为当前疫病防控最重要、最根本的目标。
绿盛牧业着力开展以奶牛健康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奶牛“两病”净化为核心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绿盛牧业陆续制定了《绿盛牧业主要动物疫病净化方案》《绿盛牧业主要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绿盛牧业动物卫生防疫制度》《绿盛牧业奶牛饲养管理、卫生保健技术规范》《绿盛牧业动物传染病应急预案》等近二十余项制度,并以年度为修订补充周期,综合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将奶牛“两病”净化作为体系建设首要目标任务,抓严抓实。
绿盛牧业根据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农业农村厅的《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场和动物疫病净化创建场评估标准(试行)》,进行逐条对照、整改完善,形成了一套集疫病监测、净化和维持净化的技术指导方案和制度体系。针对奶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非免疫净化过程中抓好四个重点环节:一是坚持自繁自养。除建场时引进460头奶牛生产外,其余全部以购入冻精方式进行扩繁。选购的冻精必须是奶牛“两病”检测阴性的种公牛站或绿盛牧业提供,阻止外部病原输入感染。二是强化生物安全。建立健全场区生物安全制度,限制外来人员、车辆进入场区和生产区,强化外来人员进入场区的门卫消毒、场区通道消毒措施;建立并严格落实场区日常定期消毒、员工通道消毒制度;建立场区内禁止饲养其他动物等生物安全措施,保持对场区内环境卫生和虫媒、鼠害的定期消杀,有效降低虫媒、老鼠传播疫病危害。三是按照奶牛“两病”检疫要求做好定期检疫。每年2~3次,对检出的阳性牛按照规定无害化处理,及时清除场内“定时炸弹”。四是加强奶牛“两病”净化技术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提高企业员工对奶牛“两病”净化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持之以恒强调奶牛“两病”净化关乎企业今后的生存与发展,增强紧迫感和主动作为精神,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发展。
三是加强重点疫病免疫,加大疫病监测力度。重点动物疫病免疫和监测是本场兽医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健康养殖理念的重要内容。随着标准化规模养殖进程的发展以及兽医工作的不断深化,动物疫病监测作用日显突出,加强奶牛口蹄疫免疫和免疫抗体检测,布鲁氏菌病和奶牛结核病检疫、分析和评估,是绿盛牧业现阶段有效防控动物疫病的重要保证和必然要求。绿盛牧业在省、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福建长富乳业有限公司牧业部的指导支持下,完善监测链条,采取企业自检、公司送检、疫控中心监测相结合方式,2013年至2018年间,奶牛布鲁氏菌病检测12次共8068余份血清样品,样品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奶牛结核病检测11次共8314头次,检测结果均为阴性。2014—2018年O型、亚1型和A型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