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分析野生中蜂种群萎缩问题

2019-01-07张河勇

中国蜂业 2019年12期
关键词:胡蜂中空中蜂

张河勇│文

浙江义乌市后宅街道下金村,322008

笔者走访了许多名山大川及养殖中蜂的同仁,做了认真细致的分析,认为引起中蜂濒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意蜂盗杀外,还有以下诸种因素所致。

一、野生中蜂群营巢场所缺失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经济落后,荒山野岭的自然村落的山民们住房较为原始简陋,中空的砖木结构居多,这些中空的墙面,因年久失修,常有筷子般粗细的裂缝和小孔,这对于家养而外逃或分飞的中蜂群和原本野生的新分群来说,提供了极佳的营巢场所,冬暖夏凉,捕猎者也难以捕获,一则房主不会同意,二则破墙很难收捕。而裂缝细小,砖石坚固,对胡蜂、啄木鸟、蜜獾等既攻击不进,也摧毁不破,只能望蜂兴叹,对野生中蜂种群长期安居极为有利。

山区有终年不断的零星蜜粉源,有利于野生中蜂群的繁衍。几十年前,常可见到一户人家的墙面上就栖息着三、五群,甚至更多群中蜂,而这些野生种群就可成为方圆几十里内的原始固定“母本群”。它们每年可向外分出十几个新分群,扩大繁衍,几年之内“鸡生蛋,蛋孵鸡”即已“桃李遍天下”。更何况,像这类“母本群”在每个大山区和丘陵地带可谓是星罗其布,这就不难理解,几十年前,在分蜂季节,常有“不速之客”,结团于丘陵、盆地甚至平原地区的寻常百姓家的房前屋后,或家具、陶器之内了。

然而,今非昔比,近些年来,很多山区村落整体陆续下山,村庄夷为平地,未搬迁的也因条件好了,住房改建为漂亮的楼房,或办了民宿农家乐。墙体光洁,结构紧凑,中蜂已无孔可入了。

还有墓穴的不断减少,以前坟墓穴也是野生中蜂群最为安稳的营巢之址,因坟穴内容积较大,土层又厚,冬暖夏凉,利于蜂群发展成强群,常见有特大的分飞群飞出,一年就可分四、五次之多。又因是筑巢于墓内,坟主子孙们认为是因风水好才招蜂营巢,会严加呵护,不会让人破坟猎蜂,养蜂人也嫌晦气,见有新分群从坟场飞出,也不会去收捕。这些分出群,结团时间一久,无人收养后,就远走高飞去山野繁衍生息了。

由于以上种种营巢优势逐渐消失,而可供中蜂筑巢的中空树洞、岩窟极为有限,很多中蜂群不得已,只能将就营巢于稍有枝叶、杂草或藤蔓遮挡的岩石凹䧟处或枝丫交叉间,常遭敌害的袭击,难以长久安居,逐渐导致全群灭亡。

二、中蜂饲养模式的改变

以前中蜂大多为桶养,对中蜂管理极为不便,尤其在分蜂季节,尽管蜂友们全天候蹲守在蜂场,还是会有很多分蜂群远走高飞,这些外逃蜂群,大多潜入深山老林安家。还有秋季遭胡蜂、巢虫、病害或缺蜜的不利因素困扰后,残余弱群会迁逃至利于躲避灾难的山区,这又增加了野生种源。

可是近几十年来,很多蜂友为了便于管理,陆续改为活框箱饲养,由于便于管理,一旦发现有外逃、分蜂迹象,就给予人为阻止和人工分蜂,大大减少了逃群率。许多蜂友还给蜂王剪翅,或加设防逃片,“软禁”蜂王,剥夺了蜂王外逃权利,这又极大地锐减了野生种源。

三、山区交通的改变

以前通往山区的只有一、二条羊肠小道,别说是骑车进山,就连步行也十分不便,更别说驱车进山了。诱捕野生中蜂者,很难进入山区纵深腹地,去猎捕洞窟中的中蜂群。养意蜂的也根本进不了山区,去利用零星蜜源搞秋繁。而如今深山腹地都已通公路,驾车进山如履平地,放眼望去,悬崖下,隆坡边,树荫里,诱捕蜂桶比比皆是。也常见几十群规模的意蜂群在秋繁,对野生中蜂构成了极大危害。此情此景不禁让人起了怜悯之心,可怜的中蜂不但在遭受胡蜂的杀戮,还要防范猎蜂人的诱捕,忍受着意蜂的盗杀。可谓四面楚歌,难以招架。

综上所述,野生中蜂种群危在旦夕,保护中蜂刻不容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猜你喜欢

胡蜂中空中蜂
保护和发展中蜂维护生态平衡
铁氧化物改性聚丙烯腈中空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的去除性能
巧治胡蜂两法
碳与陶瓷复合中空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处理含碘废水性能的研究
意蜂蜂蜜和中蜂蜂蜜的区别
重庆石柱:中蜂住“别墅”
关于胡蜂防治技巧的探讨
岫岩中蜂业发展前景
因小失大的胡蜂
一种滑翔伞用手柄及其成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