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肉羊产业发展现状与转型路径探讨

2019-01-07战汪涛杨景晁曲绪仙张桂国张崇玉王建民赵瑞莹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肉羊疫病养殖

战汪涛,杨景晁,曲绪仙,张桂国,张崇玉,王建民,赵瑞莹

(1.山东省畜牧总站,济南 250022;2.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泰安 271018;3.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泰安 271018)

山东省是我国羊业大省,养羊历史悠久,养羊业是山东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羊存栏量和主要产品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多年来,山东省羊产业在优化畜牧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促进三产融合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羊特有的肉品质、食谱结构以及在维系农牧循环中的突出作用,使得肉羊养殖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山东省畜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点。

1 山东省肉羊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在消费市场拉动、政策金融推动、科技创新驱动作用下,山东省肉羊生产取得了迅猛发展,生产水平和效率、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等都取得了较大突破。

1.1 生产供给能力较强

山东省是全国肉羊养殖大省,近些年来,全省肉羊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养殖规模持续扩大,羊肉产量稳居全国前列。据统计,2017 年全省羊存栏2 017.45 万只,其中山羊916.53 万只、绵羊1 100.91 万只;出栏3 413.45万只,其中山羊1 088.38 万只、绵羊2 325.07 万只;羊肉产量39.85 万t,其中山羊肉7.56 万t、绵羊肉32.29万t,养羊规模居全国第三位,是农区养羊第一大省。

1.2 优势区域聚集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全省肉羊产业逐步形成了“一带两区”产业优势聚集区,“一带”是指涵盖济南、淄博、东营、济宁、泰安、德州、聊城、滨州及菏泽9 市的沿黄肉羊产业优势带;“两区”是指涵盖枣庄、日照、莱芜和临沂4 市的鲁中南肉羊产业区及包括青岛、烟台、潍坊和威海4 市的胶东半岛肉羊产业区。其中,“一带”的肉羊存栏规模分别占全省存栏量的75%以上,羊肉产量占全省羊肉产量的比重超过80%。

1.3 饲养品种优势突出

山东省肉羊品种资源优势突出,现有10 个地方品种,均是国家级品种。其中,小尾寒羊、洼地绵羊、鲁北白山羊、济宁青山羊等品种多数属于高产多胎品种,常年发情配种、一胎多羔,是目前国内开展肉羊经济杂交、生产肥羔的理想母本,竞争优势明显。小尾寒羊由于卓越的优势已被推广到全国20 多个省市自治区。崂山奶山羊、文登奶山羊是我国目前4 个奶山羊品种中产奶量最高的两个品种。

1.4 发展模式不断创新

在政策推动和市场拉动作用下,自繁自育模式成为全省肉羊养殖的主流,适度规模的肉羊家庭农场与标准化养殖场增多,产业经营开始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盈利空间不断提升。养羊大户、家庭牧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并引领产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日益提高。龙头企业与养殖场户的利益连接日益密切,形成了“资金共筹、利益共享、积累共有、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种—养—繁—加—销—餐饮”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日益普及,生产经营效益不断提升。

1.5 可持续发展潜力大

从饲料资源看,山东省是粮食、水果及蔬菜等优势产区,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且拥有果蔬下脚料和糟渣等潜在的可利用饲料资源,随着“粮改饲”政策的实施,以青贮专用玉米、苜蓿为代表的优良青粗饲料的生产和供应大幅度增加,为养羊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从消费需求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羊肉消费正突破地域、民族和季节限制,成为全民性、普适性、日常性食品,庞大的消费市场将会拉动养羊业的持续发展。从科技支撑看,肉羊养殖生产关键技术正在逐步突破,在羊遗传繁育、营养饲料、环境控制、生物安全与疫病防控等领域研究进展较大,这将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劲的科技支撑保障。

1.6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随着肉羊产业化推进,涵盖肉羊良种供应、疫病防控、质量监测、技术推广等全方位社会化服务体系得到长足发展。各类投入品供应、技术服务、疫病诊疗、信息咨询、工程设计等服务机构不断增加,社会化服务保障能力逐步提升。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得到加强,以政府、协会、企业、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为产业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山东省肉羊产业存在的问题与短板

虽然山东省肉羊产业发展较快,产业体量大,但大而不强,存在的问题和短板较多,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

2.1 良种良法配套弱,生产水平待提高

自主培育的肉羊专用品种少,地方品种选育改良进展滞后、性能退化严重,杂种优势利用面小,生产力水平低,小尾寒羊、洼地绵羊等优势品种没有做大做强。饲养管理粗放,规模化饲养比例小;生长速度慢,出栏周期长;先进技术普及面窄,优质牧草种植利用技术普及率低,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2.2 资源环境约束强,发展空间受挤压

山东省人多地少,养殖用地形势日益紧张,近年来畜牧养殖环保治理力度加大,进一步增加了养羊业的用地难度。小反刍兽疫、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羊肉生产受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共同冲击,进口日益增多,国内外市场价格倒挂,产业发展空间受到挤压。

2.3 产业化程度较低,精深加工短板明显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多数生产主体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低端环节,技术含量低、产品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产品附加值低;精深加工是短板,品种单一,低端产品多、中高档产品少;品牌发展滞后,从业者缺乏品牌意识,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的企业寥寥无几,缺乏有影响力的肉羊品牌和品牌企业。

2.4 硬件设施配置差,转型升级受阻滞

羊舍和养羊设备等基础设施落后、陈旧,喂料、清粪等生产环节基本靠人工,几乎没有配备喂料车等设备,仅仅少部分规模羊场采用了刮粪板清粪设施;许多羊场规划设计不尽合理,净道、污道区分不明,缺乏消毒防疫和无害化处理设施,生物安全隐患较大;养殖废弃物收集、储存设施更是短板。硬件设施配置差,不利于先进技术模式的应用,制约着产业转型升级。

2.5 规模养殖发展慢,组织化程度较低

全省年出栏50 只及以上的养羊场户仅占全省养羊场户总数的20%左右,其出栏量占全省肉羊出栏总量的55%左右;年出栏100 只及以上的养羊场户更少,仅占2%左右,出栏量仅占全省肉羊出栏总量的30%左右;年出栏500 只及以上的养羊场户屈指可数,出栏量占全省肉羊出栏总量不过10%。同时肉羊经营组织化程度也相对较低,养殖、加工和销售环节独立、脱节,相互间缺乏应有的合作与协调。

2.6 政策扶持力度小,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国家、省对肉羊发展的扶持力度与生猪、奶牛相比明显偏小。比如近几年国家连续出台了“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补贴”和“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16项针对生猪产业的扶持政策,但针对养羊业的扶持政策却很少。由于比较效益低,投资肉羊生产占用资金较多、周期较长,加之用地、环保等因素影响,从业者生产再发展的积极性较低,产业发展后劲乏力。

3 山东省肉羊产业转型路径思考

基于山东省肉羊业发展基础和外部环境,当前应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的思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为路径,坚持“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保增收”监管的发展定位,多措并举、多方推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3.1 聚焦饲养品种结构优化,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加强纯种繁育和杂交改良,培育一批生长速度快、产肉(育肥)性能高的肉羊新品种,增强自主育种水平。根据各优势区域品种和资源特点以纯种繁育为基础、杂交改良为主要手段,加快良种扩繁,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新建和扩建一批地方品种省级原种场、二级扩繁繁育场和专门化肉羊良种繁育场,建设一批肉羊人工授精站(点),逐步建成现代肉羊繁育改良体系,广泛开展杂交优势利用,筛选推广相对稳定优良的杂交组合。加大对省内保种场、工程技术中心的扶持,完善设施设备,提高保种能力和生产能力。加快推进良种推广步伐,提高良种覆盖率,实施优良种公羊更新补贴。

3.2 聚焦从业主体结构优化,加快标准化集约化养殖

积极推广应用畜牧科技,推进肉羊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进程,以标准化示范创建为抓手,加快建立适应不同区域特点的集营养、饲料、畜舍设计、养殖设施设备、模式化饲养管理于一体的肉羊标准化技术生产体系和技术规程。积极推进肉羊鲜精配种等先进实用技术,在规范异地育肥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自繁自育的规模化饲养,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通过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变生产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和产业素质,增强竞争力,形成优势产业突出、区域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打造一批肉羊良种繁育、母畜养殖、规模化育肥等亮点企业,实现产业的快速升级和效益的不断增长。加大对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企业扶持力度,具体执行中可采用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进行扶持。

3.3 聚焦营养供给结构优化,创新饲草饲料资源利用

推广青贮、氨化、微贮等处理技术,鼓励发展专业性青贮生产经营企业和大户,提高现有秸秆饲用量和饲用效率。加大粮食、果蔬和经济作物及加工副产品等非粮饲草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支持饼粕、糟渣、玉米酒精糟等粮油食品加工副产物和薯类等饲料原料优质化处理和规范化利用,丰富饲料来源。积极发展饲用玉米、青贮玉米等,发展苜蓿等优质牧草种植,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拓展优质牧草发展空间,合理利用“四荒地”、退耕地、草山草坡和冬闲田,种植优质牧草,挖掘饲草料生产潜力。加强饲料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生态环保饲料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提高饲草料的科学利用水平。

3.4 聚焦生产组织结构优化,推进肉羊业产业化经营

支持引导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开展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开发特色羊肉产品加工,利用羊血、内脏、皮张和骨制品进行深加工和提高附加值。鼓励龙头企业通过饲养母羊,进行经济杂交或纯繁,繁育羔羊,生产育肥肉羊,形成高效的“自繁自育”经营模式。引导肉羊屠宰加工企业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通过订单收购、返还利润、参股入股等多种形式,与养殖场户或专业合作组织结成稳定的购销关系。依托标准化、规模化屠宰厂,从牧场或农户收购架子羊进行强度育肥,或者是建有屠宰厂的龙头企业利用冻精生产和人工授精技术改良农户饲养的肉羊,然后通过收购羔羊开展集中育肥,出栏后再由龙头企业统一屠宰、加工和销售,实现“异地育肥”经营模式。率先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肉羊屠宰加工企业,以产业化带动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率先培育一批肉羊专业合作社,以提高肉羊生产组织水平。

3.5 聚焦发展要素结构优化,不断提升行业科技水平

当前肉羊业发展由依靠物质要素投入驱动向依靠科技要素驱动转变的趋势日益加快。要依托国家和省产业技术体系、科研院所、技术推广机构等单位,建立肉羊产业发展工程技术中心。整合科研、教学、生产、加工、推广等多方面人力和科研资源,针对肉羊产业链各环节需求,在场区建设、良种繁育、饲料供应、疫病防控、质量安全、信息预警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加快应用推广步伐。组织各方面技术力量,加快肉羊现代科技成果的转化,完善“总结提炼—配套组装—一线推广”的工作机制。通过加强养殖环节的技术指导服务,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提高羊生产水平。加强技术培训,分层次、分批次开展基层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工作人员培训,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3.6 聚焦安全生产环境优化,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加强疫病防控,实施羊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以及布鲁氏菌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治计划。加强舍饲肉羊主要疫病防疫和检测,开展免疫抑制与免疫失败控制技术、多病原混合感染与协同致病控制技术研究,建立有效的舍饲肉羊传染病免疫程序。加大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力度,完善免疫、扑杀、无害化处理机制。建立健全动物引进、输出检疫检验制度和隔离观察制度。根据各地养殖规模,规划建设规模适当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所,对辖区内病死畜统一进行集中处理。开展疫病监测净化工作,指导加强种羊场防疫设施和制度建设,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实施外来动物疫病风险防范策略,加强外来动物疫病监测,强化相关防控技术研究,防止外来动物疫病传入。

3.7 聚焦产业发展环境优化,不断完善配套保障措施

3.7.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积极支持肉羊疫病预防、扑灭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等工作的开展;完善和调整财政扶持政策,完善肉羊生产能力保护和地方优良畜禽品种保护开发补贴制度;积极争取国家肉羊产业发展扶持项目,在资金安排上优先向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倾斜。

3.7.2 协调落实养殖用地 将畜牧养殖场(小区)用地纳入县、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落实畜牧业用地数量和规模,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和集约化,鼓励合理利用荒山、荒地、滩涂等未利用土地。

3.7.3 加强金融支持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农业力度,鼓励金融机构采取抵押贷款、联合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等形式为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稳步推进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协助从业主体争取落实贷款资金;探索肉羊政策性保险,鼓励保险公司发展多险种保险业务,增强产业抵御风险能力;鼓励龙头企业成立商业性担保公司,探索推广活体抵押、保单质押等担保模式,解决从业者融资难的问题。

3.7.4 强化公共服务 依法依规强化对饲养管理、生产运营、粪污处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行为的监督规范;积极培育壮大社会化服务组织,搞好对养殖户的饲养管理、疫病诊疗、技术推广、市场销售等服务;加强生产、销售、需求和价格监测预警,及时收集、分析市场、政策、技术等信息,保障全省肉羊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肉羊疫病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肉羊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