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成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9-01-07武志远

甘肃农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成县专业户联合社

武志远

甘肃省成县种子管理站,甘肃 成县 742500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最关键和最基础的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在现阶段,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载体之一,它作为一种由农民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大力倡导,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7年7月1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通过十年的探索实施,2017年7月进行修订并正式实施。该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如何,笔者作为农业基础工作者,通过多次走访该县的种养专业户,并与多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及一些股民进行交谈,了解他们生产发展的相关情况,形成了如下拙见。

一、成县农民专业合作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成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始建于2006年,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较快发展,截至2018年底,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 091多家,当年新增29家,其中国家级示范性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性合作社5家,市级示范性合作社17家;县级示范性合作社43家;有40个合作社的80只产品被认定为国家和省级无公害产品,3个合作社的3种产品被认定为绿色食品。合作社社员数达到6599人,合作社经营利润1701万元,向社员返还盈余1276万元;合作社生产的农副产品,进入市场的交易额达4320万元,带动农户达19399余户,联结基地12万亩。县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通过典型示范、政策引导等多种形式,因地制宜,积极稳步地办起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成县鑫园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

(二)效果和作用

一是合作经济组织形式的群众认可度提高、参与面扩大,如镡河乡石榴村的鑫园中药材合作社、抛沙广化的广华果蔬专业合作社、陈院镇润园养鸡专业合作社等养猪、养鸡、水果蔬菜、花卉的种养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得到很大发展。二是现代农业意识逐渐增强,大棚种植、室内养殖等新的生产方式被广泛接受,农民信息技术交流、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被普遍应用和推广。三是农业品牌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不断加强,不少专业户、农业龙头企业都在注册自己的商标,注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标志。四是新型农民队伍正在逐步形成,涌现了许多养殖业、种植业、食用菌等具有带动性的示范社,一些农业龙头企业使用计算机控制生产流程。以上都反映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高农民素质、扩大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增收渠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成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规模小,服务功能弱。该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普遍较小,注册资金多在50万元之间,社员大都只有几十人,服务仅仅在信息和技术咨询等方面。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不够紧密。三是由于龙头企业牵头精力不够、农民个体自行组织能力不够等原因,有的合作社建而不动,运作不正常等情况也有存在。四是小农意识和传统观念导致合作社规范化程度不高,凝聚力不是很强,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等。

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几点看法

鉴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要使专业合作社稳步健康发展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重视和关注。

(一)思想认识必须进一步深化

在成县虽然工矿企业的发展、城市建设的推进,促使非农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实现了“三有一化”“六个所有”的政策,使农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但农村仍然有近四分之三的农业人口,农业作为一项弱质产业仍然难以得到较大发展。所以“三农”问题在现阶段依然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利益问题,利益问题的核心是政策问题。要深化认识: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要真正了解“三农”的现状,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惠农、扶农、帮农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和支持工业企业投资农业、反哺农业,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农业龙头企业尤其是规模较大的专业龙头企业,更要认识到没有广大农民的支持,就没有大片土地可供承包或租赁发展规模生产,就应有带动和扶持中小专业户发展的意识。三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思维方式同样需要不断更新,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无论在生产方式、经营形式还是组织形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要提高认识、主动融入。四是政府农业相关部门及镇街更需加强宣传,培育和挖掘典型,进行引导、指导、辅导,帮助组织和发展。

(二)政策引导必须进一步加强

种养专业户不是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也不能等同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但是,种养专业户和农业龙头企业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和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建,由农民负责种、养,由专业合作社负责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这是理论上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客观要求,可专业合作社是营利性的经济组织,各专业户的自身利益直接,由谁为成员单位提供无偿的长期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没有资金来源就难以保证合作社的正常运作。例如养猪专业合作社,原有龙头企业专门聘请专业人员负责这项工作,最后终因经费和精力不足难以为继。

因此,必须制定相应政策进一步予以激励:一是完善奖励政策,使追求数量和提高质量相统一。我们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专业合作社申报开业,政府对经验收合格的合作社一般都给予一定奖励,但之后在运行中就没有进一步的政策扶持,巩固难度就比较大,只有追求数量和质量的有机结合,既奖励新建的,更支持规范坚持的,才能不断巩固和提高,培育成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合作社;二是完善考核制度,将部门考核和农户评议结合起来。乡镇与职能部门对专业合作社的考核,不但要考核其种养、销售的实绩,同时应考核其为成员专业户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记录台帐、规范运作的程度,并得到专业户的认可,凡符合要求的每年给予一定奖励作为其服务的补偿;三是完善组织机构,使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行业企业能互动。对现有的农业行业企业,要加强规范指导,拓展业务范围,把对该行业专业合作社的业务指导和技术辅导作为行业农业企业的任务;四是要充分发挥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农经站等机构涉农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每个农业企业都应聘有兼职专业人才,负责该行业的组织服务工作,使行业农业企业逐步承担起上联市场下带基地的责任。

(三)专业合作社的主体范围可以进一步探讨

该县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是合作社加农民专业户,如前文所述其发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由于龙头企业牵头精力不够,专业户自闯市场能力不够,小农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合作社的信任度和凝聚力,所以专业合作社从起步到现在虽已有十年时间,然而真正以市场为导向、管理规范、专业户信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确为数不多。

为此提出建议,一是试办一些以市场贩销大户加种养专业户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社,由返销大户牵头,并根据市场需求为各专业户提供产前(信息和种子)、产中(技术和农资等)、产后(销售)的服务。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要正确定位、发挥作用。首先,应清楚认识联合社不是与行业专业协会属于同一层次的合作经济组织;其次,联合社不属于单一行业的专业合作社的联合体,而应是大农业范畴的联合社;再次,联合社不以营利为目的,是以服务为宗旨、连接政府和农民、专业社和专业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三是鉴于目前该县已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也可考虑各乡镇依托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成立相应联合体与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形成一体,作为县、镇两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办事机构,加强工作力量,保障工作经费,确保履行法律赋予的指导、扶持和服务职能。四是乡镇和农业部门分管领导和对口工作人员,必须充分发挥业务熟悉、与农民联系密切的优势,潜心研究和探讨如何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加强对其的组织、管理、协调工作。促使政府为农、扶农、帮农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使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稳步健康发展。

总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只要思想认识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工作落实到位,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定能越办越好。

猜你喜欢

成县专业户联合社
粗心“专业户”
坑队友专业户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不忘成幼初心 携手梦想前行——奋进中的成县幼儿园
年度增长37%,体量达1.2亿! 这家资深动保专业户是如何“玩转”市场的?
一季小龙虾苗成就百万富翁,2020年虾苗恐激增滞销,育苗专业户到底该不该转型?
电商扶贫 看看成县是如何做的
成县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