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腹泻的诊断及防治
2019-01-07芦静
芦静
(甘肃省靖远县畜牧兽医局,730699)
犊牛腹泻病是犊牛的一种常发病,多发生于7~60日龄的犊牛,是由于肠内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或是营养性因素、环境因素致使犊牛免疫力低下而表现出的一种以严重腹泻为征兆的疾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本文结合临床病例的诊疗进行了论述,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
1 病例介绍
2018年3月22日,靖远县三滩镇某养殖户牛场饲养的3 头母牛和2 头45日龄左右的小黄牛。其中1 头45日龄左右的小黄牛比另一头犊牛提前发病2 天左右,因牛舍四周是用白色的塑料布盖着,消毒以及保健工作做的不到位,导致犊牛在发病时出现强烈腹泻,最后消瘦而死亡。发病迟的患病犊牛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反刍减少,体温39.8℃,瘤胃空虚,蠕动音弱,弓腰塌背,卧立不安,耳鼻发凉,泄粪稀软,粪味腥臭,粪便中混有黏液,被毛逆立,口色红。因此前来兽医门诊部急救并剖检了前一天死亡的犊牛。主诉:该犊牛已腹泻2d,曾用庆大霉素等药治疗,未见好转。
根据症状和流行病学情况,初步诊断为犊牛腹泻病,后采集患牛粪便进行实验室血清学检查,确诊为犊牛腹泻病。
2 临床症状
犊牛的粪便含水量比正常小牛高出5~10倍,粪便有异味,颜色异样(黄色、白色或因腹泻类型不同,粪便中还可含黏膜和血液。随着疾病的发展,小牛厌食(食欲差);粪便稀薄,呈水样;脱水(眼睛塌陷,毛发粗糙,皮肤无弹性);怕冷(低温);起立迟缓并有困难;不能站立(瘫痪)。严重者腹泻,粪便由浅黄色粥样变成淡灰色水样,并混有凝血块、血丝和气泡,恶臭,病初排粪用力,后变为自由流出,污染后躯,最后高度衰弱,卧地不起,急性在24~96 小时死亡,死亡率高达80%~100%。肠毒血型的表现是病程短促,一般最急性2~6 小时死亡。10日龄内的犊牛多发生肠炎型腹泻,排白色至黄色的带血便,后躯和尾巴沾满粪便,恶臭,消瘦虚弱,3~5 天脱水死亡。
3 治疗方法
3.1 中药治疗 葛根芩连汤和乌梅散加减:葛根、黄连、黄芩各15g,乌梅、诃子、姜黄各10g,地锦草、车前草各30g,甘草5g。水煎服。泻下带血者加银花炭、白头翁、马齿苋、地榆炭,腹痛者加白芍,热邪、内闭且高热、神昏、抽搐者用牛黄清心丸并配合补液 (或茯苓30g、川黄连20g、紫花地丁30g、灶心土60g、白术30g、藕节30g、泽漆30g)。每天1 次,3d 为一个疗程。
3.2 西医治疗 方法一 土霉素50~100 万国际单位,东莨菪碱0.4~0.6g 内服3 次/天,连用3 天;“ 泻痢停”(磺胺间甲氧嘧啶)口服2 次/ 天,连用2~3 天;“三七二”止泻灵(主要成分为穿心莲)肌肉注射2 次/ 天,l0ml/ 次,连用2~3 天。已超过月龄的犊牛,瘤胃已开始活动,在奶中给药防止药物“过瘤胃”以防瘤胃内菌群紊乱和二重感染。
方法二 10%葡萄糖水500ml、5%糖盐水1000ml、四环素100 万单位、碳酸氢钠溶液50ml、维生素C 溶液20ml,氢化可的松溶液10ml,10%安钠咖注射液10ml 混合1 次静脉注射。
4 预防措施
4.1 加强母牛的管理和营养:饲料配比适当,给予足够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饲料,勿使其饥饿或过饱,确保母牛有良好的营养水平,使其产后能分泌充足的乳汁,以满足新生犊牛的生理需要。在母牛分娩前应保证60d 的干奶期,以利于母牛乳腺的休息和再生,满足胎儿发育需要和恢复母牛体力。干奶期要限制饲喂过量青贮饲料和能量饲料,由少到多地适当增加精料,精料营养配方要科学全面。
4.2 环境控制和乳房卫生: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和充足的阳光,产前1 周对产房消毒,消毒液可用2%~4%火碱或10%~20%漂白粉。保持乳头卫生,检出患有乳房炎的奶牛要及时治疗,防止犊牛吃患有乳房炎的母牛所分泌的奶而引起腹泻。
4.3 保持饲喂的规范操作:保持乳具、料盆的干净,不给犊牛喂变质的乳汁和霉变的草料,不饮污染的水。饲喂要做到定时、定量、定温、定人,因为不规律的饲喂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
4.4 及时让犊牛吃上初乳:最好在犊牛出生后的1h 内使其吃上初乳,因为犊牛在出生后6~12h吸收初乳中免疫球蛋白能力最强12~24h 后迅速下降。
4.5 用于犊牛的免疫制剂:可尝试使用用于预防和治疗犊牛大肠杆菌病的抗体制剂。
4.6 其他措施:有传染病史的牛场,可选用特异性疫苗作预防注射。临产牛进入未养过牛的圈前,应加强各项消毒措施。将病犊与健康犊牛隔离,单独配备饲养用具和饲养人员。另外,要尽早使犊牛学会吃饲料,促进犊牛瘤胃功能的完善;保证犊牛的运动量和光照时间,从而保证犊牛的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