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合肥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9-01-06丁燕
丁燕
摘要:中小企业是合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保证合肥就业率、改善民生、促进“双创”的重要力量。70年来,合肥市的中小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成长壮大。截至2019年上半年,据合肥市统计局数据统计,规上工业企业中,中小型企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45.3%,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0.3%。当前正是合肥市经济朝高质量发展目标而坚定前行的阶段,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中,如何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是我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本文主要从70年来合肥市中小企业发展的风雨历程为着眼点,浅析当前合肥市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不足,并就此提出促进合肥市中小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合肥市;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困境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面对着国内外风险挑战日益明显增多的复杂形势,当下做好我市的经济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而中小企业作为合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如何进一步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及有效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是确保我市经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制度落实实施的基本保障点。
一、合肥市中小企业70年来的风雨历程
1.回顾70年来的风雨历程
根据合肥市档案局提供的文献资料,我们了解到,在解放初期,合肥的工业总体是“一穷二白”,全市只有20多家小加工厂和手工作坊,年工业产值才80多万元,1952年合肥成为安徽省会,当时全市工业企业也仅有36户。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1954年从上海陆续迁入合肥56家私营和公私合营企业。随着上海企业的内迁带动了合肥经济的发展,不仅是合肥的工业产值得到了迅速增长,同时也有效地解决当时合肥工业技术人员缺乏、资金匮乏、管理经验不足、供销渠道较少等实际难题。终于在1957年合肥工业年产值迎来了“亿元时代”。1978年改革开放,在解放生产力的引领下,合肥市一批特色的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合肥有了第一台万燕牌VCD、第一台美菱冰箱等,如合肥冰箱厂、洗衣机厂、安徽轮胎厂……随着时代的变迁,合肥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劲头越来越强势,截至2019年上半年,据合肥市统计局数据统计,规上工业中,中小型企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45.3%,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0.3%。为合肥市制定的“工业立市”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目前合肥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8年4月统计数据,合肥市224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41.75亿元,实现利润111.75亿元,其中中小型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74.91亿元,同比增长10.9%,占比42.3%;同时主营业务收入高于主营业务成本增速0.5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同比降低0.37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上升0.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54.90亿元,在全市大型企业利润下降16.3%的情况下,中小型企业利润同比净增10.19亿元,增长22.8%,高于全市工业23.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78.13亿元,增长19.7%。一系列数字充分反映出当前合肥市中小型企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不仅如此,自2013年以来,合肥市委、市政府持续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了一大批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经济效益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截至目前,合肥市已培育28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认定404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36户企业登录省“专精特新板”。
二、合肥市中小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中存在的短板
1.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就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提出8点意见,其中第三条就是要求优化营商环境,营造一个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为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心无旁骛地谋发展,合肥市委、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如合政【2018】150號《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的实施办法》、合政办秘【2018】124号《关于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的实施意见》、合政秘【2018】54号《合肥市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放管服”改革措施。其中“多证合一”“证照分离”“一网一门一次”等改革取得重要突破,积极地改善了营商环境,并取得了一定社会成效,同时获评“全国十大不跑腿城市”“2018中国企业营商环境十佳城市”荣誉称号。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与此同时,我们也更清醒地认识到与中小企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课题还需更进一步的完善改进。目前,仍有不少“短板”存在。通过民意问卷调查中发现比较突出的问题:如有些中小企业反映,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在某些行业中仍存在设置“门槛”现象;又如个别地方保护主义政策,以至有些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中存在差别待遇和歧视现象;还有企业反映,政府一站式服务程序仍不够简易等问题。因此要切实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努力为中小企业创造尊重规则、遵守秩序、保护交易、讲究信用的良好市场环境。
2.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仍比较显著
当前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也日益受到各方的关注。对于中小企业尤其在创业期和发展期特别容易出现资金短缺问题,此时对银行的大额贷款资金需求更为迫切。今年7月2日,在大连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如今的影子银行”对话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谈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时说,“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首先要提高利率而非降低利率。如果要降低贷款利率到4%以下,那大多数银行没办法提供贷款,因为它的风险毕竟要高太多了”。显然利率市场化可能会给中小企业贷款带来成本上升。不仅如此,同时还存在着结构性问题,如银行增加的贷款会更多流向大型企业或国企,而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实际取得贷款困难更大,因为银行体系对中小企业贷款主要看历史数据、资产抵押、担保。而这三方面,民营、中小企业做的都尚不完善,因而在利息率设定上,中小企业风险更高,贷款利率也会更高。因此许多中小企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多数被迫选择内源性融资,融资渠道单一,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因此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必须加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
3.高端人才、技能型人才引进较为困难
合肥以“创新之都”命名,而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因此推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是合肥市委、市政府大力扶持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创新发展,人才是关键。根据合肥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人才缺乏”是制约合肥市中小企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据了解,合肥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如今年4月26日,合肥又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人才来肥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优惠政策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人才引进和人才对接。但现实中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存在着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地理位置、发展空间等方面的差距,以至一些高端、技能型人才引进较为困难,流失率很大,无法满足中小企业人才的需求。
三、促进合肥市中小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思路
1.积极培育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合肥市委、市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资金的投入,提高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鼓励传统产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提升自主品牌,提高科技成果对接的精准度,同时深化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合作,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研发平台,推进产学研合作交流,以此有效解决中小企业技术中急需解决的生产技术难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市中小企业只有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提升企业实力和竞争力,发扬工匠精神,将企业培育成长为创新能力强、成本竞争优势明显的“隐形冠军”企业。
2.着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合肥市委、市政府实施了一整套“组合拳”,并已初见成效。首先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开展银企对接,开发个性化金融产品,为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开通融资绿色通道,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应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建设。据了解,目前在合肥市中小企业局备案管理的18家融资担保机构实收注册资本73.82亿元。但这些措施仍无法全面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因此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符合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的融资机制。一方面可以依法采取措施,引导吸纳民间投资。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开展股权、债权融资和上市融资,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困难。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和引进信用担保机构,完善资本金补充和风险补偿机制,拓宽银企合作渠道,推动金融担保机构建立互利合作、风险分担机制。同时切实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建设,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3.强化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大力推广大数据应用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市中小企业应该抓住时机,主动拥抱大数据,为未来的发展搶夺主动权。大数据,就是把海量的数据信息汇集起来,并进行智能分析,从而分析出更好的经营决策。所以说,大数据的有效应用是促进我市中小企业的数字信息资源整合,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合肥市政府不仅要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完善财税支持政策、提升创新发展能力下功夫,还要积极完善大数据应用服务保障工作,为我市中小企业创造更加广阔、便利的信息平台。2018年12月29日,在合肥市创新园,合肥市中小企业服务联盟正式成立,标志着合肥市小微企业“1+13+X”公共服务平台网络核心枢纽平台建设正式启动。但该平台联盟成员单位目前只有38家,远远无法满足我市中小企业的需求。为此需要强化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开发大数据应用,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上云服务,满足中小企业在生产、销售、研发、设计、管理、售后、物流、信息化建设和安全等各个方面软硬件需求及大数据分析。
70年来的风雨历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合肥市中小企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不断提升创新发展意识,增强创新能力,积极发扬工匠精神,努力把企业产品做小做精,以专业水平取胜,将企业逐渐培育成长为“隐形冠军”企业,提高企业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合肥市经济稳增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梁振民.新常态下上海中小企业的发展态势与路径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18(02):64-68.
[2]杨皖苏,张弛.合肥市中小企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0,10(04):36-39.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