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1-06韩秋莹
韩秋莹
[摘 要] 工匠精神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现代的工匠精神讲究实事求是和爱岗敬业精神。中职教育在我国有一定基础,随着相关企业对工匠精神的看重,中职学校担负着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责任,但是由于理论与制度的缺失导致工匠精神的培养不到位。所以中职学校应更新教学理念,对培育工匠精神提出明确要求。但很多教师对此问题该如何解决感到束手无策。对此,对如何更好地进行中职学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工匠精神;相关建议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0-0236-02
中职学校作为我国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培训机构。他们的教学核心理念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仅仅是专业性人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只有具有相关技能与现代的工匠精神,学生才能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这就要教师不仅要注重技能教育,同时还要重视职业精神的培养。
一、明确工匠精神概念,便于学生理解
工匠精神的缺失在于很多老师没有向学生明确工匠精神的概念。工匠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工作态度。而相应的工匠精神则是指人们在投入相关工作之后,人们可以时刻保持一种专业的、严谨的、认真的爱岗敬业的精神。在如今就业形式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学生如果想要在相关的领域有所发展甚至成为领域中的领头羊,那么相应的工匠精神的培养则是十分重要的。对工匠精神的培养一般面临这样的问题:专业技能的培训到位,但是学生缺乏相应的责任感,从而使得其在工作过程中无法做到尽善尽美。这也是中职学校需要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核心原因。
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首先需要向学生明确相关概念,要体现四个特点:敬业,精业,专注,创新。这是日后学生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基本保障。通过类似讲解便于学生理解工匠精神的概念。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适当转变教学理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依靠网络技术,激发学生对匠人精神的理解兴趣,其次教师还要适当将匠人精神的讲解融入课堂教学中。
匠人精神无法离开企业而独立存在,但匠人精神却是萌芽在日常教育之中,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可以适当将专业课程体系与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度融合,使工匠精神不断深入学生内心。继而教师可以结合相关行业、合作企业以及相关的专业特点,对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相应的工匠精神要素逐一进行分析梳理,将工匠精神与职业规范、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一一融合,并逐步纳入相关课程体系、有关教学内容以及相应的教学评价中,如在课程体系中教师可以加入行管品质与相关质量意识的培养以及学生的技能训练应该遵循电子产品IPC国际标准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采用,双管齐下的模式进行教学。现在的中职教育大多采用企业和学校联合办理的模式。所以双管齐下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理论讲解,而相应的企业组织学生进行实训,进而去帮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企业实践中所需具备的一些技术能力,使他们切实感受工匠精神。从而确保学生在学校既可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同时也可以具有高超的专业技术能力,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较短的课堂学习实践中能够大幅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以及综合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匠人精神。
二、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进行榜样感召
在帮助学生理解了匠人精神概念,并且使他们初步了解了匠人精神后,若想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匠人精神,保持匠人态度,就需要相关老师能够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榜样感召,不断让他们从身边看到活生生的例子,这种情况下既可以培養学生对匠人精神的学习,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自身实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
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校园里,对真正的工作岗位和教师普及的工匠精神也不过是有一个较为笼统地理解,但学生缺少真正的切身体会。所以未解决这一问题便需要教师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自己的人格魅力去言传身教,去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进而对他们进行人格感召,即教师教育学生时想让学生成为怎样的人,教师自己首先就要成为怎样的人。
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我们所说的工匠精神,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养成,这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利用相关的课本中所提到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人物事迹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引导,让他们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工匠精神”的真实价值和含义。榜样离不开身教言传,例如,教师在上《边城》这一课分析人物形象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摆渡老人对职业的坚守深入探究。五十年如一日撑着渡船,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即使是令人神往的端午节赛龙舟的日子,他都寂寞地守着渡船。即使看到孙女翠翠情绪异常,他也会坚持渡完最后一个人才收工。摆渡老人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静静地忠实地在那里活下去,这就是最好的身教。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摆渡老人在职务上毫不儿戏、忠于职守的匠人精神,学生深受鼓舞,感受到了摆渡老人身上蕴含的敬业精神,品出了他尽职尽责坚守的匠心,汲取到了无穷的力量。荀子说:“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由摆渡老人,学生意识到以身作则与敬业的重要,今后无论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能时刻谨记“工匠精神”,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去收获一颗颗硕果,实现人生价值。课堂教学永远是学生在全日制学习环境中最主要的学习方式,而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这短暂的几十分钟内尽可能地向学生传达“工匠精神”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人文内涵和职业道德素质。
例如,在拓展阅读《核舟记》这一课时,教师便可以通过文中对手艺人在核桃上所雕刻成品的精致性进行着重地强调,在小巧的核桃上雕刻出游船的人,这种栩栩如生的雕刻艺术所体现出的精神正是所谓的“工匠精神”。从这篇文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文中手艺人对作品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教导学生今后无论走向任何一个工作岗位,都应该秉承“工匠精神”,不仅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岗位负责,更要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不断地进行优化和完善。像文中雕刻核桃的手艺人一样,追求极致,高度认真地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所言传的“工匠精神”可以潜移默化地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他们在求学过程中养成的良好习惯,会在他们做事时得到体现,可谓受益终生。
三、结合相关教学情景,激发匠人精神
情境教学的方式被非常广泛地应用在现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并且也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并且现在还有要继续发展的趋势,在中职课堂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通过合理地结合情境,进行教学,通过这种方式来向学生传达工匠精神与敬业精神。在确保学生对课程内容能够有比较清楚的理解的前提下开展相应的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在和学生共同赏析余秋雨的散文《都江堰》时,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与文章创作背景相关的情境环境,让学生在感受都江堰相关美丽景色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到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布局上的精巧以及李冰父子在建设这项水利工程的过程中所洒下的辛勤汗水,在这其中同时更包含他们对这项水利工程建设的工作热情,同时也向后人从细节上诠释了较为抽象的工匠精神,從而便于学生理解。同时这是中华文化,这也是民族精神的体现,通过讲述相关历史,我们同时也看到了前人对工作的态度,正是由于这些工匠在背后默默奉献及工匠精神的传承,才使我们如今的时代这么的光辉灿烂。所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习并且思考工匠精神真正的含义,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手段为学生展示相关工程的现状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其他工程。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进一步使学生领会工匠精神的相关含义。
四、加强工匠践行意识,提升工匠品质
在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实践和实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在时间和实训中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工匠精神”,通过在实践场景中进行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匠精神”的实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例如,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实际项目和任务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展现“工匠精神”,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专业竞赛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和考核的手段,所以教师也可以利用专业竞赛方式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让学生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逐渐对“工匠精神”形成自己的认知,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在这个前提下,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利用专业竞赛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自身专业中的相关专业人士的事迹,为学生起到引导和榜样的作用。同时学校还可以加强与企业的交流或者也可以与其他院校进行教学交流或者举办相关的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市场的需求和相关理念,从而进一步改变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态度。
同时,教学评价应该和其他评测模式相结合,可以采用学校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将工匠精神进一步融入教学的核心内容,重点考核学生的操作信息化机械设备的相关技能,对相关技术人才进行合理的评价。学校的评价应该紧密的结合相关学习项目,通过日常教学、相关实践和相应的素养,确定学生技能等级。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首先,教师向学生阐述工匠精神的概念,方便学生理解工匠精神;其次,教师还应该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提升自己的势力和道德素养,用自己的行为去感召学生;再次,还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教学情境,适当进行课外拓展,激发学生的匠人精神;最后,需要教师加强学生工匠践行意识,提升新时代工匠品质。
参考文献:
[1]陈磊.中职学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及其途径分析[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27(3):59-62.
[2]李美菊.中职学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9(16):151-152.
[3]徐擎.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和措施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8,5(29):343-344,352.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