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
2019-01-06王金娣
王金娣
【文题亮相】
“醒”是清醒,是醒悟,更是觉醒。人需要清醒且勇敢地活着,不为俗世所困,自得一份睥睨万物的傲气。苏格拉底说:“世上有两种生物,一种糊涂且快乐的猪,一种清醒且痛苦的人,而我,要成为那个清醒且痛苦的人。”
是的,我们若是要清醒明白地活着,势必要面对一种可能,一种被现实刺痛、伤害的可能。可是,那又怎样,清醒且苦痛地活着,可使我们由愚昧走向聪慧,由幼稚走向成熟。
阅读上面的文字,请以“醒来”为题,写一篇作文。(1)角度自选,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做到文从字顺;(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佳作展示】
醒 来
◎刘卓辉
那一瞬,我仰头长嘶,泪流满面。
——题记
窗外,微风吹过,银白色的月光透过浓密的树叶,洒在台阶上,若隐若现。
静夜,我坐在床上翻看着不知看了多少遍的《三国演义》,忽然,眼前一黑,失去了知觉……
当我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竟变成了一匹马,一匹全身如鲜血般鲜艳的赤色战马。我的主人手持一柄方天画戟,正与一赤面长须、身约九尺、手持大刀的大将进行着激烈的打斗,那刀上的青龙,隐隐地散发出寒光。
激斗正酣,忽来一黑面大将和他一起对我主人夹攻起来。只见他挥舞长矛,矛上有长蛇之样,似有嘤嘤之声,没有丝毫畏惧。我的主人也英勇万分,久战而不下。此时,又来了一白面汉子,双耳垂肩、双手过膝,他手持雌雄双剑,一起围攻我主人。主人却精神倍增,久战而不能分胜负。我佩服主人的勇猛,眾军见此情景,只好鸣金收兵。
就在我为主人的英勇而感到自豪时,却听到有人说他为了金钱而杀死丁原,为美色而杀死董卓,心中甚恶,于是开始鄙视其人,不愿奉其为主。
后值兵败,先前赤面长须者成了我的主人。自那以后,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释曹操,直至水淹七军。随主人十余年,未尝一败。后曹操来取荆州,我主人奋力战之,而不期吕蒙白衣渡江,两面夹攻,主人大败,荆州各城皆降。我主并其子后攻下麦城,欲趁晚去西川求救,不期吕蒙布下埋伏,我主奋力相斗,潘璋、马忠等来围攻。我主虽英勇,但终得失败。我主因忠义而不降,被斩。
我闻此消息,不觉落泪。先前主人,虽勇而素无忠义;后者勇而有忠义,竟因此丢了性命。相随十余年,情已深,遂口中吐血,三日后而死。
伤心之际,我猛然醒来,却发现自己仍趴在桌子上,眼前放着一本《三国演义》,不禁长叹:勇而无忠义者,必不能成大事;勇而有忠义者,方能有一番作为!
(河南沁阳市实验中学)
【众说纷纭】
卫哲:读完刘卓辉的这篇习作,我受益匪浅。真没想到,“醒来”这个题目还可以这样构思。
王老师:是啊!相信很多同学和卫哲一样,都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吧!在众多选材泛泛、没有新意、构思平淡的作文中,这篇习作简直就是沙粒中的珍珠,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表达效果呢?下面,是自由讨论时间——
姜琪珅:老师,我感觉这篇习作的构思很巧妙,尤其是选材,既贴近生活,又富有新意,通过梦境的形式将自己的阅读积累化为素材,真是太棒了。唉,我怎么就没有想到用这种方法呢?
王老师:的确,刘卓辉同学的构思十分精妙。通篇来看,这篇习作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从睡梦中醒来,二是作为一匹马,在惊心动魄的经历中明白自己该效忠怎样的主人。小作者在行文中双线并行,融合得十分自然;而《三国演义》中的历史底蕴,又让作文的主题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呈现。
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刘卓辉同学的思维之所以有如此广度,主要得益于什么呢?
赵家滨:老师,我想谈谈自己的感受。其实可能很多同学和我一样,对“积累”这个词的理解都出现了偏差。我们经常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所以选材时总会围绕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进行,却恰恰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我们读过的书何尝不是珍贵的积累呢?
王老师:对啊!写作文就是写生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其中自然也包括读书所获得的感悟。我们思维的广度、见识的丰富,其实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书籍。
【经验总结】
在构思这一环节中,很多同学不能在文题和阅读积累间架起相通的桥梁,这就失去了很多呈现主题的机会。那么,我们该怎样读书,才能把素材运用的得心应手呢?
精读。很多同学在阅读时,往往只停留在泛读的层面,只求速度,不求质量。这样的阅读方式对写作而言,帮助不大。所以,必须做到精读,细细品味作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其中的遣词造句、揣摩结构的方式,等等。
思考。书读多了,才能博古通今,写起作文来才胸有成竹、得心应手。但经验告诉我们,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在读书的基础上,还要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当然,这一步做好了,同学们还要对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进行分析,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思考,真正弄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经常这样分析,你的构思能力定会大幅度提升,且其中的阅读感悟或观点还可能触发自己的灵感。
记忆。在阅读过程中,只读不记可谓大忌讳。因为没有记忆,运用便无从谈起。所以阅读时绝不能偷工减料。但凡作品中经典的语言、精辟的观点、灵动的修辞、细腻的描写,只要是对自己有用的,都应该进行及时的记忆。唯有这样,才能将阅读所得真正转变为自己的积累,也才能在写作中合理运用。
模仿。模仿只是借鉴的一种形式,并非简单地照搬,应当是创造性的借鉴。模仿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又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如果自己的写作水平不高,就可以在平日的写作中模仿或借鉴范文的技法、语言,逐步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不过,模仿只是提高写作能力的第一步。大家绝不能一味地模仿,入门后,必须脱离仿写,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写作道路。
小编插话
作文是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但大家的作文水平却参差不齐。仔细分析一下,不难发现:作文水平高的同学都是爱读书的同学。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可有些同学却反映,上了初中后,留给自己的时间远不如之前,更别提看课外书了。其实,他们这是忽略了身边的宝藏——课本。
大家也许不知道,一套语文课本就是写作材料的一座宝库,那里有着丰厚的人文积淀,有很多名家名篇、名言警句,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写作素材,切不可“身在宝山不识宝”。
同学们只有在平时努力积累,考场上灵活运用,才能真正做到“拈来好词显底蕴,觅得佳句写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