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学会关心
2019-01-06李昌荣
李昌荣
事情缘于一次普通的家访。被家访的这个孩子在学校成绩优异,举止文雅,几乎找不到什么缺点,没想到家访中她的父亲却心情沉重地谈起这样一件事:这孩子什么都好,但就是不知道关心父母。一次自己生病发高烧,几天不能下床,女儿却不闻不问。他想不明白,自从女儿一出世,他就像宝贝似的捧在手心,满以为女儿也像自己爱她一样爱自己,没想到自己生病了,女儿却无动于衷,作为父亲的他很伤心。
我听到之后心里也很震惊:是啊,为什么在爱的蜜罐里泡大的孩子却连自己的亲人都不会关心呢?
在与孩子父亲更深入细致的谈话中,我找到了原因:其实责任在大人,是大人没有教会孩子关心。
我们的许多家长眼睛往往只盯在孩子学习上,只要学习好,其他一概不计较。而且,家长从不启发孩子关心别人,甚至于剥夺了孩子关心别人的权利,有时孩子想关心一下家人,得到的往往是:“把你作业做好,这些事不用你操心。”“你的任务就是学习。”几次碰壁后,孩子还会再去自讨没趣吗?
作为一个教育者,我该怎么做?我反思着。回到学校后,我在班级开展了几次“孝亲”班会活动。
1.通過阅读古今中外“孝亲”故事树立榜样,明白孝亲是一种美德。
2.寻找身边的“孝亲孩子”“孝亲邻居”谈他们的孝亲故事,让孩子知道孝亲就在普通人家,就在身边。
3.开展一次“带着鸡蛋上学”的活动,让孩子们每人用塑料袋装一只生鸡蛋在衣兜里一整天,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它,不让它破损,体会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时,妈妈对自己的呵护。
4.“家人爱我,我怎么去关心他们?”——通过师生间的问答、探讨,催发孩子心里关心别人这颗“爱”的种子的萌芽。
5.开展“今天你做了吗?”“孝亲天天行”活动,让孩子每天记着从小事做起,关爱家人。
6.写以孝亲为主题的作文。如《××,您辛苦了》《难忘您给的爱》《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孩子通过回顾亲情,梳理亲情,更懂得和珍惜亲情,学会感恩,知道要回报。
活动很见成效,我通过家访和阅读学生日记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动情况,我欣喜地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
有个孩子父母在外打工多年,由奶奶一手带大,平时很不听话。开展“孝亲”活动后,他慢慢地变了。一次,他在日记中写道:“天黑了,奶奶还没回来。我知道奶奶还在街上摆地摊卖东西,我就去接奶奶。半路上遇到奶奶推着那辆旧的人力三轮车回来了,我就帮奶奶推着车子往家走……”从这个顽皮的孩子身上,我捕捉到了纯真的情感。
“孝亲”活动后,孩子们在家里抢着做事,减轻父母负担。有个孩子在开展活动前,父母叫他帮忙干一些事,他总是说:“作业好多,我都做不完!”父母听了之后,就自己去做了。现在,他在日记中写道:“放学回家后,我发现妈妈还没有回家,知道她还在田里干活。我就把炉子打开烧开水,又把鸭子从池塘里赶回鸭棚。我看见门口晒着许多花生,心想:妈妈回家一定很累!不如我现在就把花生收好。我就拎出箩筐和簸箕,把花生一簸箕一簸箕收起来倒进箩筐里,一共收了四箩筐,累得我满头大汗,腰酸背疼。收好后,我就坐在门口石墩上气喘吁吁,心想:妈妈天天都这样干,可真辛苦啊!”孩子的话朴实真挚,特别是最后发自肺腑的感叹,令人动情。
最让我欣慰的是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家访时,许多家长都满怀惊喜地向我诉说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和感人的场面。家长说得泪光闪烁,我也听得心潮起伏。我与家长交流了很久,劝他们以后要改变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让温情永驻家中。
是啊,人格的养成主要通过教育,这教育不单单来自学校,也同样来自家庭、社会。特别是家长,千万不可重“智”而忽“德”,教孩子学会关心,是培养孩子健康品格的必要一课。
作者单位:安徽省肥东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