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种率99%以上, 上海免疫规划这张网有多密

2019-01-06黄祺

新民周刊 2019年50期
关键词:预防接种传染病疫苗

黄祺

2019年初冬,北京一家三甲医院收治的两名内蒙古病人,被确诊为肺鼠疫。消息一经公布,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不小的担忧,很多人并不知道,像鼠疫这样古老的传染病,并非安静地呆在历史书上,而是真实地存在于21世纪的中国。所幸,这一次出现的鼠疫病人迄今只有4人,没有造成密切接触者感染,远远谈不上“暴发”或者“流行”。

传染病对公共安全的威胁,距离我们其实并不远,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大部分区域还存在多种严重的传染病。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消灭传染病行动,最终有效地将多种曾经横扫中国的严重传染病基本消灭,而这个成绩的取得,与国家计划免疫的推行有直接的关系。

在人口密度、人口流动远远超出国内其他城市的上海,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防控,很早就作为政府主导的工作开展,很多措施领先全国。

经过数十年不间断建设,借助信息化手段和领先的免疫规划管理理念,上海交出了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99%以上的高分答卷,并且在乙肝疫苗免费接种、60岁沪籍老年人肺炎疫苗免费接种、水痘疫苗两剂次免费接种以及疫苗接种“五码联动”信息化管理等创新举措上,为全国树立了标杆,为其它省市提供了成熟的经验。

2018年7月上海疫苗储存冷库付晨主任视察疫苗储运情况。

早一步,宽一些,上海居民的疫苗“福利”

小儿麻痹症、白喉、麻疹……1980年以后出生的上海人,不要说见过患者,恐怕连这些传染病的名字,也非常陌生。

30年前,学校里、社区中,很容易看到因为小儿麻痹症而跛足前行的人。小儿麻痹症的正式名称叫脊髓灰质炎,建国初期上海每年均有数千例病例发生,到1957年,脊髓灰质炎发病率达36.23/10万,死亡率2.26/10万。1987年,上海出现最后1例脊髓灰质炎病人,从此以后上海已经连续31年无本市脊灰野病毒病例发生。

疫苗的安全和有效,备受公众关注,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上海如此大的人口规模、如此频繁的人口流动,疫苗预防接种要做到精细化,无疑面临着更加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同样从人们生活中消失的还有白喉,上海市自1978年起没有本市白喉病例报告,至今已有41年。建国初期,麻疹每年导致全市数万儿童发病与死亡,上世纪60年代后期起,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目前上海已连续三年处在麻疹发病历史低水平。

对传染病“陌生”的背后,是上海在疫苗可预防疾病防控上70年从未間断的探索。

拥有2400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型城市,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永远都是一根紧绷的公共卫生之弦。同时,疫苗的安全和有效,备受公众关注,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上海如此大的人口规模、如此频繁的人口流动,疫苗预防接种要做到精细化,无疑面临着更加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去年是中国计划免疫40周年,全国各地举行了纪念活动。1977年,全国卫生厅(局)长会议提出“1985年要基本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到1978年全国已有1 000多个县(市、区)推行计划免疫,克服了以往盲目接种的局面,有效地控制了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1978年8月10~16日,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全国生物制品计划平衡会,进一步研究推行计划免疫工作的意见。同年,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国在3年内普遍实行计划免疫,力争尽快消灭白喉、脊髓灰质炎、麻疹等传染病。

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摄影/ 沈琳

中国计划免疫40年,在消除传染病上取得巨大成绩,而上海居民,则更早享受到更广范围的免费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服务。

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向《新民周刊》介绍,早期全国免疫规划内容被简称为“四苗防六病” ,指的是免费接种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和百白破联合制剂,预防结核、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六种传染病。2000年后,国家逐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种类:2002年将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07年,国家将甲肝疫苗、流脑AC疫苗等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实现“十四苗防十五病”。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上海就实现了“七苗防八病”。孙晓冬介绍,上海比全国多了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又称日本脑炎)的乙脑疫苗,预防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脑多糖疫苗,以及为所有初中三年级学生补种一针白破疫苗,以达到更好的预防效果。前两个疫苗当时全国大多数地方是付费接种的,上海比全国提早十多年实现了乙脑疫苗和A群流脑疫苗的免费接种。

到了90年代中期,上海开始为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是全国最早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的城市之一。2002年,全国统一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

2013年9月14日,所有60岁以上上海户籍老人,都可以免费接种23价肺炎疫苗,用以预防可以威胁老年人生命安全的肺炎球菌性肺炎。

2013年开始,如果集体机构发生水痘疫情,上海为密切接触者免费接种水痘疫苗;从 2018年8月开始,居住在上海的适龄儿童可以免费接种2剂水痘疫苗,上海成为全国省级城市中第一个为儿童免费接种两剂次水痘疫苗的城市。

如今,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的上海,不仅是免疫规划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意愿也非常高,无论是HPV疫苗接种还是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接种,居民需求量都比较大。上海的疾控部门为了满足居民对疫苗接种多元化的需求,调动多方资源,为居民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提供完善的服务。

细一些,严一点,信息化管理确保安全

疫苗安全备受公众关注,特别是近些年部分地区出现疫苗安全事件后,公众对疫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6年“非法经营疫苗案件”之后,国家修订相关法律规章,重点加强了疫苗流通管理,并提出了“疫苗全过程可追溯”要求,在各省市缺少系统建设方案和实施经验的情况下,上海市于2017年率先启动疫苗全程追溯管理系统的建设。

孙晓冬介绍,上海的信息管理系统以“五码联动”为核心。“五码联动”指的是将疫苗追溯码、疫苗产品编码、冷链设备编码、接种儿童代码、接种医生代码进行关联。如果一名幼儿到接种站接种疫苗,只有来自生产、物流、接种站几个环节的核心代码都完全准确匹配,孩子才能成功接种。多级环节的串联跟踪,实现了疫苗从企业出厂、供沪验收、市内储运、门诊保管和接种服务等的全流程管理。

上海市长宁区是疫苗信息化管理试点最早的区,长宁区疾控中心副主任蔡恩茂介绍,长宁区早在2013年就与国药集团合作研发疫苗冷链信息管理系统,长宁区的经验后来推广到了上海全市。2018年,长宁区疫苗管理二期项目启动,实现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在这个平台上,每个疫苗接种点疫苗的使用情况都实现了实时动态管理。

2018年3月开始,“五码联动”已经在上海市470家预防接种门诊部署了信息系统,并为267万受种者提供476万次全程可追溯的预防接种服务,扫码接种率达99%以上。“未来接种医生的代码要与医生的培训上岗资质挂钩,只有拿到资质的医生才能生成代码。以后还要有实现人像比对,确认接种医生一定是有资质的医生。”

“最美接种医生”郭红是上海众多基层免疫规划工作者中的一员。

“五码联动”疫苗全程可追溯管理的普及应用,标志着上海市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能力水平又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疫苗来源安全清晰可靠,社会公众在规范化接种门诊中,可以享受到先进、有序、友好、规范和现代化的疫苗接种服务,增加对预防接种的满意度和信任度。2019年下半年,上海市还拓展了数字化接种门诊质控分析平台、公众服务系统、预防接种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和免疫效果监测系统,使疫苗追溯链向末端的评价和服务应用扩展,进一步增加市民的获得感。

在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同时,疾控系统依然把提高专业人员技能水平和责任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不管技术发展到什么阶段,人的责任心还是最重要的,这个道理亘古不变。”孙晓冬说。

上海市各区疾控中心每年对所有接种医生做全员培训和复训——新入职的和换岗的医生接受业务培训,工作多年的接种医生则接受复训。光有培训还不行,每年,上海市疾控中心负责对各区的培训效果进行抽查评价,抽查区的每个接种点抽一名医生进行现场技能考核。“考试题目是随机抽的,一个一个考。我们会设置一个场景,比如来了一个孩子要打针,打针之前怎么预检,要问哪些问题,能不能打,怎么打,现场还要操作。”

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上海市免疫接种不仅实现了高接种率,也在疫苗接种的安全性、有效性上获得高分。

暖一些,新一点,提升居民幸福感

“基层疫苗接種工作人员真的非常辛苦,希望市民更多地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孙晓冬告诉记者,一线疫苗接种工作人员是免疫规划事业的基石,但过去民众对他们的工作了解不多。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一个上午的接种量可以高达三四百剂次,家长带着孩子接种,意味着接种门诊的医生一天要面对上千人。接种医生必须确保为每一位受种者按照规范安全地接种,工作量和工作压力都非常大。

当一名基层预防接种医生是什么感受?上海市宝山区大场镇第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医生郭红,2016年在全国“寻找最美接种医生”公益活动中被评为最美接种医生,她讲述的几个小故事,让人真切地看到接种医生的不易。

郭红2009年大学毕业后到宝山工作,至今已经为一万多名孩子接种。她工作服务的区域是城乡接合部,外来人口集聚。白天接种工作完成后,傍晚郭红还要到社区去“摸漏”——通知和动员未接种疫苗的家庭及时接种疫苗。

“他们拖家带口租住在辖区的弄堂、待拆迁的旧屋内。白天他们在周边务工,傍晚才拖着疲惫的步伐回到家中。如果看到外面悬挂有孩子衣物的家庭,我们就去敲门了解接种情况。”郭红记得有一次敲开一扇门,冲出来一名男子,手中拿着酒瓶,大声叫嚷:“敲什么敲,真以为穿着白大褂就不是骗子了!”郭红慌了神,“我……我……”了半天没说出一句话,直到协管员赶到才得以解围。后来,郭红和协管员经常去劝说 ,终于打动了这位家长,主动带着孩子去接种疫苗,这位家长后来还主动在社区里做起了疫苗接种宣传员。

除了日常工作,免疫规划每年也都有一些紧急任务,2010年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郭红带领小组成员每天奋战至深夜,10天完成8000多名儿童的接种。一次遇上麻疹疫情,当时怀有身孕的郭红,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开展流调和应急接种工作。

接种医生每天面对的都是健康儿童,家长对孩子疫苗接种后的反应非常关注,接种医生必须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化解家长的疑虑。更温暖、更耐心、更细致——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上海的基层疫苗接种医生为全社会提供的服务,受到市民的肯定。

上海市长宁区是疫苗信息化管理试点最早的区。长宁区疾控中心副主任蔡恩茂在基层接种点工作。

优质医疗资源丰富的上海,在疫苗接种领域做了更多开创性的工作。2017年,上海开出全国第一家儿童“疫苗接种评估门诊”——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开设的疫苗接种评估门诊,门诊专家团队由传染科、免疫科、特需诊疗中心的10名高级职称专家组成。过去,由于缺乏专业的儿科医师进行评估和指导,特殊儿童往往不敢接种疫苗,使得一些本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发生,甚至威胁生命。有了评估门诊,相关专家团队可以为他们制定疫苗接种的方案,这样,很多过去不敢接种疫苗的特殊儿童,也可以接种疫苗获得保护。

作为国际化的超大型城市,上海还要考虑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国家居民的多元需求。孙晓冬回忆,90年代他刚刚毕业工作时,上海本地居民的疫苗接种意愿比较高,外来人口则需要接种医生上门动员。但现在,无论是非沪籍居民还是沪籍居民,都非常重视预防接种,特别是在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上,往往非沪籍居民的热情更高。

近些年秋冬季还未到,很多上海居民就开始咨询流感疫苗的接种;家中添了宝宝,父母就开始预约肺炎疫苗的接种;宫颈癌疫苗上市,预约热线也曾被打爆。从过去满足基本需求,到现在满足更多疫苗品种接种的需求,免疫接种部门的工作量不断增加。

上海还有数十万常住外籍居民,欧美国家的疫苗接种程序与中国不同,他们同样需要疫苗接种服务。孙晓冬说,要更好地服务非沪籍居民、外籍居民,上海的预防接种工作还有很多空间可以探索,免疫接种服务可以变得更加人性化,更暖一些。

猜你喜欢

预防接种传染病疫苗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HPV疫苗,打不打,怎么打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