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外向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双语模式的探讨
2019-01-06陈华娜
陈华娜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为更好地培养外向型会计人才,高职高专需要开设双语课程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结合高职的特点,对当前阶段外向型会计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双语模式进行探讨,以推动双语教学在会计人才培养中的发展,提升双语教学的效果。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会计;双语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0-0168-02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在人才选拔方面除了要求相应的专业技能以外,还对从业者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近些年来,很多高职高专都开设了涉外会计专业,希望通过专业的训练来提升人才的竞争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涉外会计的培养过程中,双语教学是课程设计的重点,是将学生培养成外向型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会计双语教学概述
(一)高职院校会计双语教学的定位
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中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通常是使用母语和英语或其他语言,通过这种模式来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不同语言的转换和表达,使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具备较强专业功底的基础上,还有一定的外语能力,从而使高职院校完成外向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工作。
(二)高职院校会计双语教学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在全球市场中地位也发生了变化,这对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经济环境下,很多企业都在扩大经营规模,不断增加国际贸易额,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抢占国际市场份额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发展的目标。除此之外,外资企业在华数量的快速增长,使企业对涉外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就应该以培养熟悉国际会计惯例又具备较高外语水平的人才为培养目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课程设计中开展双语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外语能力,提升其业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发展的需要。
(三)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工作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外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听读能力急需提高。因此,只有通过开展双语教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双语课程,通过双语授课的模式,来提高学生在外语环境下的知识转化能力和工作能力,突出高职教学中实用性强的特点,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工作中的障碍
(一)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双语教学开展的基础就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而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双语教学时比较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希望教师通过英文授课来讲解会计专业知识,也会在上课过程中做好笔记,方便课后复习。而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则希望教师能够将教材进行翻译,将英语教学完全转化成中文教学,降低学习的难度。但是即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材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依然很难保证教学的效果,因为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很少会花时间来进行预习。这种两级分化的现象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双语教师资源匮乏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开展首先需要强大的教师资源作支撑,而当前阶段高职院校中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师资源比较匮乏,因为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师,双语教学的模式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还应该具备较强的英语能力,能够达到会计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的要求,与此同时还要熟悉国际会计惯例及外国文化。而当前的高职院校中,符合这一要求的教师数量极少。究其主要原因还是高职院校实力有限,很多高职院校都是近年来由中专院校发展而来,在人才引进、师资建设方面起步较晚,很多年龄较大的教师基本上不具备双语教学的能力,而年轻教师因为工作经验较少,也很难将会计专业知识与英语教学进行融合。除此之外,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本科院校也有比较大的差距,高职院校的工资待遇相对较差,很难吸引高水平的教师,出国学习、交流培训的机会也比较少,无法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从而导致教师资源的极度匮乏。
(三)课程设置与教材选择不合理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也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當前阶段,很多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会计专业的双语教学课程,但是课程的设置没有体现高职院校的特点,培养目标模糊,没有针对性。大多数学生在接触双语教学课程之前,很少在外语学习上投入过多的精力,而在双语学习开始后,突然使用全英教材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后期的学习。因此,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推进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发展,但是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划,使双语课程的开展更像是一种形式上的模仿,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案。
除了需要重视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之外,教材的选择也是高职院校开展双语课程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都是直接使用原版教材,原版教材大多是以欧美国家为背景进行编写的,更多地运用到西方的会计理论与思维,并不适合高校院校的会计人才培养,原版教材的直接使用,很容易在教学上造成误区,使教师更注重专业名词的英语表达,而忽视了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理解。
三、高职院校会计双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一)提高课程的兼容性
针对高职院校中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应该采用中英结合的授课方式,然后通过英语来进行复习,以强化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中英结合的授课方式能最大程度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会计课程中的重难点,教师可在不同内容的讲解上调整授课语言的比例打破语言的局限,以课程效果为主要出发点。除此之外,在课堂上的互动环节,就可以鼓励学生多用英语提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实现外向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工作,与此同时,每节课还可以为学生预留一段时间,让学生对课上所讲的内容进行复习消化,这一阶段也应使学生运用英语来复习会计理论与知识。借助这种方式既可以保证学生的听课效果,避免因为外语水平的原因而影响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二)加强双语教师团队的建设
教师资源的匮乏是一个制度性的问题,需要提高工资待遇来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岗位的吸引力,以吸引更多具备双语教学资格的教师留校任教。除此之外,针对一些高职院系资金紧张、人才引进预算不足的情况,不同院校之间教师资源的共享也是解决教师资源匮乏的办法,与此同时,还可以与一些会计培训机构合作,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聘请一些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业内人士担任兼职教师,并定期组织学校教师与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交流,使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英语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从而提高会计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外向型会计人才。
(三)采用合理的方式与教材
为了更好地开展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双语教学工作,学校一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很多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双语教学模式时,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课程的强度,因此,为了实现双语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课程安排上一定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传统课程设置中完全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模式,将主动权交回到学生手中,从而实现外向型人才培养。
选择合适的教材是高职院校开展会计双语教学的前提,当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所采用的原版教材,其实并不适合国内教学工作的开展,根据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可以对原版教材进行适合的改编,实现内容的本土化,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长时间的探索与总结,自编教材,以更好地贴合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特点,提高教材的实用性,使会计人才的培养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同时,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也加深了教师对学科的理解。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外向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不仅是一项新的尝试与挑战,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双语教学的开展,能从根本上提升会计人才的业务能力,使其满足快速发展的经济的需要。虽然,我国高职院校以会计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双语教学模式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随着教学的模式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双语教学模式一定会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就业前景。
参考文献:
[1]侯正施,高延良,杨崇美.论双语教学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的应用与创新[J].现代交际,2017(2).
[2]陈鹃.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
[3]王琼.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初探: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商业会计,2016(8).
[4]徐佳.高职院校涉外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5]夏莹.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
[6]梁旭雯,林灵.会计学本科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成效探析:以宁波工程学院为例[J].商业会计,2015(14).
◎編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