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2019-01-06袁媛
袁媛
[摘 要] 基于药用植物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强化师生“理实一体化”意识,凸显课程教学“过程性”,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助培“一师多能”团队等方面的意义,并剖析药用植物学存在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衔接时机不当、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载体缺失等突出问题,将理论教学因地制宜地穿插于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因需制宜地反刍理论教学,通过岗位实践,无缝对接理实一体教学,构建高效的课程教学模式。
[关 鍵 词] 药用植物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0-0144-02
药用植物学课程是中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学生学习中药资源学、中药栽培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也是提升学生技能的基本保障。”目前药用植物学课程存在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脱离的现象,制约了学生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同步发展。本文基于现状,剖析药用植物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意义,最后提出构建药用植物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药用植物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意义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合一,改变当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让课程教学“动起来”,使课程教学不仅表现出职业性,而且也体现出实践性和开放性,具有积极意义。
(一)强化“理实一体化”意识
目前,教师普遍存在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现象。药用植物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将有助于强化教师“理实一体化”意识,并且在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有机渗透“理实一体”的教学思想,根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需要,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凸显课程教学“过程性”
药用植物学课程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要强化教学过程,凸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药用植物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将为学生搭建自主建构的平台,创造自主建构的机会,基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的视角,让课程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走向自主建构,在实践过程中将课程教学不断推向深处。
(三)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药用植物学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将有助于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衔接,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理论学习,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
(四)助培“一师多能”团队
当前药用植物学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教师都是独立的,这不仅造成教师资源浪费,也不利于教师素质提升。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将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不仅需要教师具有精湛的专业素养,而且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技能,从而助力教师发展,培养出一支“一师多能”的教师团队。
二、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药用植物学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存在衔接不紧密的现象,突出地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衔接时机不当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不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简单叠加,而是需要寻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的时机。但是在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缺乏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设计意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衔接存在随意性现象,没有根据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体系,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按照课程教学的需要灵活衔接,衔接的模式程式化,难以达到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的预期目标。
(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载体缺失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设计还需要选择合适的载体,但是在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实际中,不少教师忽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载体,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高度融合,或者融合的载体过于简单,主要通过实习环节的校企合作平台进行,除了岗位实训之外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融合较为缺乏,这就导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过于偏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
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不少教师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地位认识存在偏差。不少教师过于偏重理论教学,一味地进行理论教学,在课时比重分配上,理论教学往往占据绝对优势,这不仅削弱了学生药用植物学课程学习兴趣,也直接导致实践教学弱化。实践教学由于课时不足,学生实践体验缺乏,从而造成理论脱离实践的结果,不少学生感觉理论学习没有价值,理论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时分配存在的问题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课程教学思想,确立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思维。
三、药用植物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思考
药用植物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建构具有系统性,需要我们基于课程教学生态体系统筹规划。
(一)理论教学,“因地制宜”穿插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不是两者简单叠加,需要我们根据理论教学内容,做到因地制宜地穿插实践教学。”这是由药用植物学课程的特点所决定的。课程中涉及的药用植物比较多,对于学生而言,很多是陌生的,如果单纯地借助教材文字表述,或者是教材图片,学生很难把握药用植物的生物特性和“药性”。
我们可以在教学这部分理论时,因地制宜地穿插实践教学,引领学生走向中药种植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结合相关的理论,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消化,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一些具有特殊地域性的药用植物,如果种植基地没有的,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或者运用模拟软件,提高学生对药用植物的了解,从而使学生未来走向工作岗位,能够较快地胜任岗位需求。
(二)实践教学,“因需制宜”反刍理论教学
目前,不少院校实践教学是在校内中药种植基地开展的,这种实践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场感,它不仅比理论教学更有效,而且也成为实验教学的有机延伸。学校可以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参与植物养护,通过学生实践,引领学生对理论教学进行“反刍”,从而使学生对药用植物的外形、生长习性、药用部位、药用功效等,进行进一步深入了解,并提高学生对药用植物的辨识水平。
不仅如此,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触”“比较”“辨别”等手段,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快速地消化吸收理论知识,并指导学生的实践学习,感受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三)优化比重,确保理实课时的“科学性”
药用植物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设计,需要从课时上得到充分的保障。教师要根据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目标,将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进一步细化和分解,从而根据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教学课时。教学课时的分配要充分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实际,并深入学生进行调查,制定相对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课时比例。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时的“科学性”,不仅要根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需要,还要根据学生所在专业,差异化地优化不同专业药用植物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重。理论教学不能盲目求多、求深,要与实践教学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要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应用技能,从而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达到较好的课时占比。
(四)岗位实践,“无缝对接”理实一体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否有成效,需要学生进行岗位实践,这就需要我们借助院校传统、有效的岗位实践,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走进合作企业,深入岗位。
例如,不少药用植物用药部位与制成药品后的“饮片”在外在形态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少学生走向岗位后出现无法辨认的现象,这对提高学生未来岗位工作实践能力无疑是一大障碍。这就需要学生走向岗位进行实践,将药用植物的相关理论与药用饮片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无缝对接。在岗位实践中,我们可以引入比赛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比赛,以赛促练,并激发学生课程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融合。
总之,药用植物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对当前课程教学的一种突破,也是一种积极探索。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效能,还需要有待学生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后,进一步检验其后续效果。只要我们坚持理实一体化教学思想,必将寻找出药用植物学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高度融合的路径,全面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不断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薛金涛,刘宇飞,李春燕.基于PBL教学模式的药用植物学教学实践与探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4):23-24.
[2]张德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市场论坛,2012(8):78-79.
[3]毛斌斌,俞浩,刘汉珍.中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4(2):88-90.
[4]田建平,胡远艳,张俊清.思维能力训练在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中医教育,2012(8):67-69.
[5]杨先国,肖海英,褚思思.校外实践基地植物资源库的构建在高职高专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8(3):90-92.
[6]周学刚,孙世芹,魏东华.一体化教学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性模式探讨[J].世界临床医學,2015(11):90-93.
[7]程铭恩,彭华胜,彭代银.探索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提升中药学专业“识药”能力[J].中医教育,2017(6):34-36.
[8]刘海红.高职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4(8):23-25.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