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内在机理及有效路径
2019-01-06席强伟付慧敏
席强伟 付慧敏
[摘 要] 深化产教融合,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还是企业激发活力的内在要求,更是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抓手。在以往的产教融合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职院校要从顶层设计、制度保障、平台搭建、合作模式等方面入手,系统推进产教融合。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理;困境;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0-0100-02
随着我国社會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新的变革。在产业革命和技术升级的大前提下,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发生了新的变化。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事业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结合时代和社会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分内之事,深化产教融合是优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基于此,探索新时代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新路径,有效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的衔接,以取得更明显的育人成效,成为高职院校及其相关工作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和研究热点。本文从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内在机理出发,深入分析其面临的现实困难,并结合实际,提出路径倡议,以期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更有效的理论参考。
一、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内在机理
产教融合是指人才培养过程中产业与教育的融合,是校企合作的核心内容和具体表现。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不仅事关高职院校自身发展,能够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更是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一)深化产教融合,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的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的重大难题。我国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托高职院校。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重大期望,发布了一系列影响大、涉及面广的政策,特别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只有通过深化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产教融合,促使高职院校与企业一起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企业提高产能、研发技术、实现创新,进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从这一层面而言,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产教融合推进得如何,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能否取得新突破。
(二)深化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新形势下,深化产教融合既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高职院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家利好政策的推动下,高职院校需要紧跟时代要求、响应国家号召、落实文件精神,在产教融合等方面做出新成绩。通过深化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可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通过改革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适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的教学方式,进而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促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携手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势在必行,唯有校企双方深化实质合作,把学校的教育资源与企业的生产环境充分融合在一起,才能良好地完成人才培养任务,进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三)深化产教融合,是企业激发活力的内在要求
现代企业的发展在于创新,主要依靠科技和人才。目前,许多企业在技术的自主创新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短板,其中重要原因在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短缺。随着企业竞争环境的日趋复杂,深化与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在校企深度合作中为企业培养一大批合格的人才,进而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成为众多企业的重要选项。事实上,深化产教融合,企业与高职院校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不仅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更多的实训设备和实践基地,也使这些学生在双方的共同培养下,具备更强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操作技能,进而使高职学生在毕业后能较快适应工作岗位,为企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赢得了更宽广的空间和更大的潜力。
(四)深化产教融合,是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抓手
青年学生到高职院校接受教育,其初衷和最终目的是实现更加优质的就业。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可以使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加具有系统性和前沿性,在与企业的共同培养中,高职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地接触到业界更先进的设备、更实用的技术,体验到更真实的氛围,进而更快地掌握企业的相关岗位知识,在未毕业时就具备了上岗的相关素质和技能,有了比较丰富的岗位经验。在产教融合模式下培养出来的高职学生,往往更具有竞争力。因此,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就业的角度出发,高职院校也要想方设法深化与企业合作,通过深度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高职毕业生的优质就业。
二、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现实困境
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已经迫在眉睫,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教育与经济产业未形成良性互动
从系统论来看,高职教育与经济产业本属两个相互独立的体系,二者虽然进行了一定的合作与互动,但受其本身行业特点影响,二者关注己方利益多于对方利益。加上现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影响,高职教育与经济产业的良性互动格局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产教融合尚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
(二)产教融合的制度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
党和国家虽然对产教融合有重大期望,也陆续出台了一些帮扶政策。但产教融合涉及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等多个主体,在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上还没有完全跟上时代的脚步。这也致使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制度上的缺位,在力度、深度、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高职教育资源与地方产业布局缺乏统筹
受各种因素影响,高职教育资源布局与地方产业的布局存在偏差,致使高职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呈现出“有呼应但不紧密”“有联系但不持续”等现实状况,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的发展需求契合度不够高。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满足地方产业的发展,高职院校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得不到提升。久而久之,高职院校的存在感日渐下降,在推进产教融合的进程中得不到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的支持和回应。
三、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
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深化产教融合于学校、社会乃至國家的重要意义,针对深化产教融合进程中遇到的现实困难,从顶层设计、制度保障、平台搭建、合作模式等方面入手,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敢为人先的责任感,系统推进产教融合。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大局意识,优化顶层设计
产教融合涉及高职院校、企业、行业协会、地方政府等多个主体,牵涉的利益和诉求较多。基于这种情况,高职院校要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院校及企业需求的大局入手,在推进产教融合的进程中,牢固树立大局意识,通盘考虑各方利益,在制度保障、人员构成、资金配套等方案高位推动。要依照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产教融合的总体规划以及各专业的布局等。通过更加宏观的顶层设计,保障产教融合的科学推进。
(二)健全制度体系,力求互利互惠
根据以往的校企合作经验,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是逐利的,因此要多站在企业角度去思考问题、推动合作。也就是说,在推动产教融合的进程中,高职院校要在制度设计上确保企业在合作中的主体地位,强化企业的主体作用,增强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话语权。要通过明确的制度保障,有效消除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顾虑,进而主动参与其中。通过互利互惠的校企合作制度体系,在互利共赢中深化产教融合。
(三)完善合作平台,丰富合作方式
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众多新模式,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在这种大背景下,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有必要完善相关合作平台,不断丰富合作方式。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搭建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的多种合作平台,依托各种合作平台汇聚区域和行业人才供求、项目研发及技术服务等信息,供校企双方决策参考。唯有完善的合作平台、丰富的合作方式,才能使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空间更宽广、影响更深远。
(四)优化合作模式,推进协同育人
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其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培育更多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从这一角度而言,高职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的进程中,要注重优化合作模式,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形成育人方面的校企“双重主体”和学生学徒“双重身份”,从而实现产教协同育人的目的。基于此,提升实践课时在高职学生课程设置的比例显得十分必要。
深化产教融合是一个值得长期探索的研究课题,不可能“喊喊口号”就能实现。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主动作为,针对产教融合中遇到的现实性问题,在观念改善、制度制定、平台完善、模式优化等方面多下功夫,通过系列措施,保障产教融合中校企双方互利互惠,实现产教融合持续深化。
参考文献:
[1]王丹中,赵佩华.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47-49.
[2]孔原.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产教融合模式创新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5(8):62-65.
[3]牛士华,陈福明.新常态下深化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4):25-27.
[4]贺伟,李艳文.市场经济背景下高职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统整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4(8):75-80.
[5]周晶,岳金凤.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24):45-52.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