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中教师导师团队建设探索
2019-01-06陈斯卫王云
陈斯卫 王云
[摘 要] 2014年,教育部提出了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单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很多问题,如“双主体”下谁为主,“双标准”下怎么对接,教师(导师)团队不足等。通过走访调查以及本校这两年的经验,就教师(导师)团队建设问题进行探索。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教师(导师)团队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0-0020-02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学校教师(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传授,从理论和技能等全方面培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高职班和以往的订单班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更强调技能的培养。学徒即徒弟,而徒弟就是指跟著某行业的前辈一起学习东西的新手,所以从这个方面理解,会发现现代学徒制其实更强调企业培养这个主体地位。它的出现有特定的背景和内涵。
一、现代学徒制背景和内涵
中国经济经过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经济是需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的发展。所以国家适时提出了“工匠精神”“制造强国”等战略。要实现这一战略,必须有高质量“工匠型”技能人才的储备才能够实现,所以对高职院校的高质量教育具有迫切需求。
以世界制造强国德国为例,教育实行“双元制”的培养模式,即需要通过职业学校和企业两方面的培训学习,才算是合格的员工,可以上岗。我国现代学徒制也是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并结合我国国情推出来的政策。其本质就是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培养。因为就国内高职院校的教育来说,最大的问题莫过于人才培养同现实需求不匹配,同质化严重,又做不到高质量培养,学生进入社会后需要重新学习技能才能够真正上岗。那么就让供给方学校以及需求方企业共同合作,加深双方的认知理解,两者携手通力合作来有针对性地深度培养。
二、教师(导师)团队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自2015年第一批试点单位开展至今,已有很多批学校有现代学徒制班的培养,但由于“双标准”“双主体”“双身份”等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教师(导师)团队问题。教育之中,教师(导师)的主体地位很重要,有一个稳定水平高的教师(导师)团队,对培养的效果是一个极大的保障。但在现代学徒制培养中,恰恰教师(导师)团队容易出问题。目前主要问题如下。
(一)教师(导师)团队能力不足
教师(导师)团队由学校教师(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组成,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校教师(导师)能力不足。据统计结果,现代学徒制学校教师(导师)优先挑选有企业经验的教师(导师)来担当。虽然大多数教师(导师)都具备“双师”背景,但由于脱离实践太久,教授内容和现实有差距。这样学生就不太容易接纳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企业导师良莠不齐。企业导师普遍存在生产实践技能精湛,而教学业务水平薄弱的情况,使现代学徒制模式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这也是高校教师(导师)在上岗之前必须接受岗前培训,取得教师(导师)资格证的意义所在。虽然两类教师(导师)教授侧重点不同,但教育过程不能割裂开来,教授理论也需要技能,教授技能也需要理论和方法。
(二)企业导师能动性不足
现代学徒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导师带徒弟。中国有句老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企业中没有谁是不能够被替代的,基于这个因素,企业导师在带徒弟过程中就会显得能动性不足,主观意愿不强。同时企业导师是在工作之余带徒弟,前提是要把本职工作做好,而带徒弟毕竟会占用很多时间和精力,导致企业导师不愿意带徒弟。
企业导师承担着对学生(学徒)专业技术技能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职责,担任着学徒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角色。从某种程度讲,学生(学徒)专业技术技能实践能力培养的成败,关键就在企业导师。如果导师不愿意教或者习惯有所保留地教授,现代学徒制也只会流于表面,培养不出真正的高技能人才。
(三)企业导师不稳定
就了解的信息来看,通常学生(学徒)会在企业学习1年到1年半的时间。在此期间,我们发现企业导师流动性很大。现代人工作频繁变动也正常,但在教师(导师)岗位,我们发现变动性都比较小,因为要保证稳定性让教师(导师)安心,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这在企业是做不到的。流动性过大导致学生(学徒)学习没有连贯性,学习效果差。
三、教师(导师)团队建设意见
2018年习近平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现代学徒制就是创新教育模式,培养高质量人才,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样,教育中教师(导师)团队也是第一资源,关系着现代学徒制的试点是否成功。所以要克服一切阻力,培养高质量学生(学徒)前先建立一支高质量稳定的师资队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加强教师(导师)团队培训进修
近年来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知识技能更新迭代很快。一旦脱离实践,之前所掌握的技能就会很快过时,高校教师实际技能以及企业前沿等了解得不够,必须加强培训进修,尤其是实践性强的企业进修学习。本人有幸被学校派去新加坡南阳理工学院培训学习,了解到它们的教师基本上都具备企业背景,每个教师3年内必须至少有半年时间直接脱离教学,到企业去工作,重新学习掌握最新的知识技能,这非常有用。所以教师带领团队在校就可以做真实企业前沿的项目,大量的知识产权不在企业反而在学校萌芽产生出来。所以,高职教师必须保持不断学习的能力,定期参与培训和讲座,学习了解最新行业动态。学校要有相关的政策支持教师去参加,甚至脱离本职工作去企业工作一段时间。
对企业导师来说,学校应当承担起提高其教学技能的责任,积极地开展以现代职业教育技术为核心内容的教学能力培训。并搭建一些“双师”平台,形成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同交流的机制,让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
(二)建立企业导师激励制度
从学校角度来讲,高职院校应该认识到企业导师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建立并健全学校内部激励机制,鼓励其参与人才培养、项目研发等工作。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健全企业导师绩效考核机制,用制度引导并规范企业导师行为。
从企业角度来讲,也应该建立健全企业导师管理制度,包括企业导师标准建立、行为鉴定、日常考核、奖惩等。要解决企业导师担心被徒弟取代等的后顾之忧,激励大家用心地带徒弟,这样既能够到达教育的良好效果,也可以保证企业人才源源不断供给。
所以学校要和企业一起打造出一批符合现代学徒制要求的企业导师队伍,以保障人才培养的效果。
(三)打造稳定的企业导师队伍
调查发现,企业导师队伍多数都是由基层作业或者管理者担任。由于企业流动性较大,所以在教授学生(徒弟)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个培养周期内频繁更换企业导师情况,所以要加强企业导师的稳定性。但基层人员变动这种现象是难以去改变的,放在哪个行业都是如此,只能通过优化调整企业导师队伍来加强稳定性。
比如在企业中,基层是容易频繁更替的,但中层乃至高层是相对稳定的,但其具体实践技能可能会不足,因为中高层更重要的能力在于管理。那么可以通过构建多层次的企业导师队伍。比如将高层、中层以及基层管理者纳入企业导师团队中来,小团队分工合作带徒弟,这样的一支队伍相对稳定,且教授的技能知识更有宽度,利于学生(学徒)后期的成长。
四、目前所在学校已经制定的相关制度
(一)《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现代学徒制“双师型”导师聘用标准》
该标准明确了专业教师选拔标准及工作职责以及企业导师选拔标准及工作职责。如,专业教师必须是骨干教师,必须由中级及以上“双师素质”教师担任;企业导师必须在工作岗位工作满5年以上,技能水平需达到高级工及以上水平。专业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深化专业理论学习之外,还要协助企业导师(师傅)做好学生技能训练的指导和各技术环节的示范,使学生尽快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企业导师除了认真做好对学生员工技能训练的指导和各技术环节的示范,使学生尽快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严格要求学生,并经常进行提问、讲解与指导之外,还要认真听取学校专业教师的意见,采取措施及时解决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质量。
(二)《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现代学徒制企业导师培训管理办法》
该办法要求在学校导师指导下,企业导师要按照教师岗位职责要求,认真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的培养,熟悉教学过程及其各个教学环节并且参加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及实验室管理等工作任务。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企业导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全面负责。培训期满后各教学单位根据培养方案对指导教师任务完成情况和企业导师教师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分别给出考核结果。教务处、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确认。
(三)《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现代学徒制教师行业企业实践(挂职)锻炼管理办法》
该办法明确了专业教师根据教学工作安排和实践锻炼工作单位商定,脱产实践锻炼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最长不超过两个学期。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实践(挂职)锻炼采取学校推荐安排和个人联系单位相结合,可以按以下三种形式进行:(1)挂职式。教师在行业企業里安排一个职位,进行独立工作。(2)跟班式。教师在行业企业里不独立工作或只充当助手,跟随行业企业里某职位的工作人员一起工作,熟悉日常工作与安排、工作流程、所需知识与技能,并做好笔记,整理归纳出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在教学中做出增补或删减。(3)带队实习式。教师在学生实习的行业企业里参与学生管理,并有一份具体工作,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工作内容和所需业务能力,学习行业企业里的技术,接受行业企业的新观念。该办法还规定了实践(挂职)锻炼任务、实践(挂职)锻炼待遇、实践(挂职)锻炼管理与考核等。
专业的教学任务必须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共同承担,因此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学院和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研发和联合建设专业的力度。学校专业教师团队需加强与合作企业的紧密联系,与合作企业共同研究解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过程管理,加强学生实习监管和评价,加强学生动手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打造工匠精神,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确保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俊.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双师队伍建设的思路[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8-10.
[2]申利民,邵玫.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建设探索[J].交通职业教育,2017(3):44-45,63.
[3]朱爱文,赵旭庭,周春宝.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19):119-121.
[4]朱永坤.工匠精神:提出动因、构成要素及培育策略[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6(2).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