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儒林外史》中的“茶”

2019-01-06慈云双

福建茶叶 2019年8期
关键词:贡茶银针六安

慈云双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 214000)

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儒林外史》主要描写了中下层人群的日常生活,饮食起居,不仅描述了大量饮食事象,记叙了大量饮食品种,小说中除了饮食描写以外,对饮品的描写也颇多,涉及到的饮品主要是茶、酒。茶、酒是饮品大宗,风靡全国,南北皆盛。在小说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但写到具体的茶、酒名称则不多。《儒林外史》中写到茶酒的文字各有四五百处之多,平常家居,不管贫富,茶都不缺,一般有客人来,也多有酒招待。南北城镇,茶馆、酒楼林立,好友相逢,谈生意,办宴会,甚至吵架和解,都会选在茶馆酒楼里。

1 寺庙僧人清修之茶

第二回,“和尚陪着小心,等他发作过了,拿一把铅壶,撮了一把苦丁茶叶,倒满了水,在火上燎的滚热,送与众位吃。”

苦丁茶又叫大叶茶或大叶冬青,原产地在广西大新县苦丁村,又名富丁茶或登茶,古称皋卢茶,为冬青科冬青属。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述,苦丁茶“叶苦、性平、……止渴、明目、除烦、消痰、利水、通小肠、治淋、止头痛烦热……清止膈、利咽喉。”

这里写到了泡茶的茶具以及冲饮方法。寺庙里和尚的饮食简单,茶具也只是用“铅壶”,这种铅壶应该是铅锡合金制成,可以用在火上烧,但时间久了容易变形、渗漏。冲泡的方式也不考究,茶叶和水一起“燎”,“燎”在皖地方言中就是“煮”的意思。

打坐清修是佛教徒的重要功课,长时间的坐禅会使人产生疲倦,精神不集中,同时吃饱易眠,故必须减食,或不吃晚饭,为此,需要一种既符合佛教戒规,又可以消除坐禅产生的疲劳和作为不吃晚饭的补充物质。于是僧徒便和茶结下不解之缘。《儒林外史》中多处写到寺院里的和尚给来客烹茶,可见明清时期这种饮茶习俗已经广泛流传。

2 茶食茶点一体之茶

2.1 高果子茶

第二十一回,“随后卜家第二个儿子卜信,端了一个箱子,内里盛的是新娘子的针线鞋面;又一个大捧盘,十杯高果子茶,送了过来,以为明早拜堂之用。”

旧时宴客,席上摆放几盘干果子,堆得上尖下圆,称为高果子,放在茶碗里,称为高果子茶。它是婚礼中的一种果食。杯中满贮各色蜜饯或果糖,上插小纸花做装饰。

2.2 干烘茶

第二十三回,“茶馆里送上一壶干烘茶、一碟透糖、一碟梅豆上来。”

张慧剑校注本《儒林外史》中的解释是:梗子和末子搀起来卖的粗茶。字典上的解释是未经揉制而直接烘干的粗茶。可见,它在当时是比较便宜也比较常见的一种茶,多为普通百姓饮用。

2.3 攒茶

第四十九回,“当下主客六人,闲步了一回,从新到西厅上坐下。管家叫茶上点上一巡攒茶。”

攒茶,张慧剑校注本《儒林外史》注为“以细碎的白芹芽、荸荠、胡桃仁、松子仁等物做成的茶汤”。《辞源》释云:“配有攒盒(果盘)的茶。果盘分成不同形状的格子,装各种果品糕点。”综之,大约就是既喝茶又吃点心吧。

2.4 日常茶食茶点

第二十一回,“牛老心里着实不安,请他坐下。忙走到柜里面,一个罐内倒出两块橘饼和些蜜饯天茄,斟了一杯茶,双手递与卜诚。”

橘饼,是橘瓣用蜜糖加工而成的食品,色泽黄红,皮质细紧,果肉结实,甜酸适口,具有宽中下气、化痰止咳功效。《本草纲目拾遗》云:“橘饼,闽中漳、泉者佳,名麦芽橘饼,圆径四、五寸,乃迁大福橘蜜糖酿制而成,干之面上有白霜,故名,肉厚味重。

第二十八回,“杜慎卿自己只吃了一片软香糕和一碗茶,便叫收下去了,再斟上酒来。”

软香糕,是早年间老南京夏令风味小吃。因做的松糯可口,又伴有薄荷凉味,吃起来软而香甜,故名。《随园食单·软香糕》云:“软香糕,以苏州都林桥为第一。其次虎丘糕,西施家为第二。南京南门外报恩寺则第三矣。”

第四十二回,“(汤六老爷)吃过了茶,拿出一袋子槟榔来,放在嘴里乱嚼。”

槟榔,一名宾门、仁频、洗瘴丹、螺果。历代医学家和文学家,对槟榔的药用价值推崇备至。明代李时珍对槟榔则有详尽的描述:“槟榔子既非常,木亦特异,大者三围,高者九丈……但性不耐霜寒,故不得北植。”清代渔洋山人《调程给事早朝诗》曰:“趋朝问夜未渠央,听鼓应官有底忙。行到前门门未启,轿中端坐吃槟榔。”程为海南人,故有此嗜好。可见,明清时期咀嚼槟榔已相当常见。

《儒林外史》中未写到具体名字的茶有很多处,茶作为普通百姓日常饮品,不可或缺。招待客人时,搭配点心,边吃边喝,这种饮食礼仪一直延续至今。

3 名茶名具讲究之茶

3.1 六安毛尖茶

第二十九回,“杜慎卿叫取点心来,便是猪油饺饵、鸭子肉包的烧卖、鹅油酥、软香糕,每样一盘拿上来。众人吃了,又是雨水煨的六安毛尖茶,每人一碗。”

六安茶有名的是瓜片茶,不以毛尖茶见称,此处当为作者误记。六安的紧邻河南信阳出产毛尖茶。据古籍记载,早在1500多年以前,信阳一带就已生产名茶。唐代时,信阳毛尖已成为供奉朝廷的贡茶。茶圣陆羽在《茶经·之出》中记载:“淮南:以光州上(生光山县黄头港者,与峡州同),义阳郡、舒州次(生义阳县钟山者,与襄州同。舒州,生太湖县潜山者,与荆州同),寿州下(盛唐县生霍山者,与衡山同也),蕲州、黄州又下(蕲州,生黄梅县山谷;黄州,生麻城县山谷,并与金州、梁州同也)。”这里淮南茶区就包括皖西和豫南的几个县,相当于现在的六安、信阳一带。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曾盛赞“淮南茶,信阳第一”。由此看来,《儒林外史》中的六安毛尖茶实为信阳毛尖茶。信阳毛尖,名贵绿茶品种。主要产地在河南信阳县深山区的“四云”(车云山、集云山、云雾山、天云山)和“两潭”(黑龙潭、白龙潭)。其芽叶细嫩,精制后紧细有尖,并有白毫,所以叫毛尖,又因产地在信阳,故名“信阳毛尖”。

毛尖是绿茶中的名贵品种,属不发酵茶类,特点是茶叶绿、茶汤绿。杜慎卿是礼部尚书的孙子,有“才”更有“财”,吃喝讲究,煮茶不是用普通的水,用的是“雨水”,火候是“煨”,即小火慢炖。

3.2 梅片茶

第四十二回,“葛来官叫那大脚三把螃蟹壳同果碟都收了去,揩了桌子,拿出一把紫砂壶,烹了一壶梅片茶。”

葛来官是唱戏的,少不了和一些文人雅士打交道,是有些见识的,当他看了汤由给他送来的一些西南特产“八把点铜壶、两瓶山羊血、四端苗锦、六篓贡茶”后,便“喜逐颜开”,好酒好菜好茶招待。泡的茶是“梅片茶”,用的壶是“紫砂壶”。紫砂壶以宜兴紫砂最为出名,学术界和收藏界关于宜兴紫砂壶的出现年代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起始于宋代;另一种观点认为起始于元代。以元代民间紫砂艺人供春制作的壶最为出名,此后,供春壶成为紫砂壶的象征。紫砂是制壶的优质材料,它冷热急变适应性比较强,具有耐高温、透气性好、收缩率小的特点。明清时期,宜兴紫砂壶名声大震,加上金石字画的点缀,成为文人雅士饮茶品茗、把玩欣赏最受欢迎的收藏品。

梅片茶属于六安茶。六安瓜片茶的加工技艺精细。采摘回的茶叶要经“扳片”(即将芽、叶、茎拆散),然后分别炒制,以使产品叶质均一,烘焙均匀。杀青要经过“头锅”、“二锅”两次完成,但不经“揉捻”。烘制、挑拣后即可趁热密封包装。这种茶的顶芽制品叫“银针”;第一叶制品称“瓜片”;第二、三叶制品称“梅片”;嫩茎制品叫“针把”,是副品茶。可见,梅片茶就是六安瓜片茶中的一种。

3.3 贡茶

第四十二回,“次日,大爷备了八把点铜壶、两瓶山羊血、四端苗锦、六篓贡茶,叫人挑着,一直来到葛来官家。”

汤奏是贵州镇远府镇台,汤家有苗锦,则其贡茶也必出自镇远,镇远有天印贡茶。天印贡茶出产于都坪镇天印村大溪一带,陆羽《茶经·之出》记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大致包括了镇远,至今在大溪杨柳塘还生长着8棵千年古茶树。清代初年吴三桂曾在这里“以茶易马”扩充兵力,此时就以“贡茶”著称。都坪天印还流传着一首礼赞天印贡茶的歌谣:“龙江河畔金鼎山,形似印章欲盖天。三桂在此茶易马,贡茶美名世代传。

3.4 真天都

第四十六回,“坐定,家人捧上茶来。揭开来,似白水一般,香气芬馥,银针都浮在水面,吃过,又换了一巡真‘天都’,虽是隔年陈的,那香气尤烈。”

庄徵君、庄濯江叔侄做东的登高会,邀请的是虞博士、杜少卿、汤镇台、萧云仙、迟衡山、武正字等,“各位老先生当今山斗,今日惠顾茅斋,想五百里内贤人聚矣”,文人雅士聚会,饮酒、喝茶、看戏。为尽地主之谊,主人款待用的茶叶非常讲究,“天都”当是以产地名茶。天都峰位于黄山东南,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为黄山三大主峰之一。山间云雾弥漫,所产茶称云雾茶,其芽叶细嫩,茸毛披露,而有峰芒,亦称毛峰茶,品极奇贵。天都云雾,黄山毛峰,号称仙品。《徽州府志》记载:“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佑,兴于明之隆庆”。《黄山志》称:“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多清香冷韵,袭人断腭,谓之黄山云雾茶”。

3.5 银针茶

第五十三回,“房中间放着一个大铜火盆,烧着通红的炭,顿着铜铫,煨着雨水。聘娘用纤手在锡瓶内撮出银针茶来,安放在宜兴壶里,冲了水递与四老爷,和他并肩而坐。”

银针茶有两种,银针白毫茶和君山银针茶之分,而银针白毫茶属于白茶,君山银针茶则属于黄茶。

君山银针茶产于湖南省岳阳县洞庭湖的君山,君山茶始于唐代,始贡于五代。香气清高,味醇甘爽,汤黄澄亮,芽壮多毫,条真匀齐,着淡黄色茸毛。

银针白毫茶简称银针,又叫白毫,产于福建省福鼎、政和两县。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福鼎用菜茶(有性群体)的壮芽为原料,创制银针白毫。芽头肥壮,遍披白毫,挺直如针,色白似银。福鼎所产茶芽茸毛厚,色白富光泽,汤色浅杏黄,味清鲜爽口。政和所产,汤味醇厚,香气清芬。银针白毫泡饮方法与绿茶基本相同,但因其未经揉捻,茶汁不易浸出,冲泡时间宜较长。

另外,六安瓜片茶的顶芽制品也叫“银针”。此回所写地点是南京,所以这里的银针茶当为六安瓜片茶或君山银针茶。

茶叶储藏在“锡瓶”内,密封不透气,便于储存。茶具“宜兴壶”,小火慢炖雨水,烧水的壶是“铜铫”,“铜铫”一般是煎药或烧水用的小壶,按材质分为紫铜壶、黄铜壶和白铜壶,紫铜壶铜的含量高、纯,三者中属于最好的一种。相较于铝、铁,铜的密度较高,分解量更小、更稳定,耐腐蚀性强,偶尔使用铜壶煮水喝,对人体健康有利。

自古以来,文人与茶就有不解之缘,透过茶文化,我们了解到《儒林外史》中各个阶层、身份、地位的文人生活习性以及地方民俗的差异。寺庙僧人饮茶,更多的是清修提神之用;普通百姓饮茶招待客人,喜欢用茶食茶点,吃喝兼顾;稍有身份地位的文人知识分子,饮食和饮品都讲究排场和档次,就饮茶而言,六安毛尖茶、梅片茶、贡茶、真天都、银针茶等珍贵名品,是他们相互酬和、助兴的必备品,与之相配套的煮茶用的壶和水以及茶具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吴敬梓是安徽全椒人,明清时期,全椒隶属滁州府,位于长江淮河之间,邻近江苏,吴敬梓一生也主要在皖苏等地度过,通过对小说中茶文化的分析,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吴敬梓本人以及他生活过的皖苏等地的乡风民俗,《儒林外史》主要描写了中下层知识分子的生活以及生存状态,普通百姓日常饮食活动,平常无奇,粗茶淡饭,饮和食无非是满足生存的基本需要。饮茶活动描写,生动地再现了明清时期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为后人提供了明清时期较为丰富的茶文化资料,而且反映了深刻的饮食思想。

猜你喜欢

贡茶银针六安
心驭银针彩线,手下万千风华
安徽六安:乡村直播 “云端”致富
雨(一)
安徽六安:致力打好产业扶贫“特色牌”
送茶五吨
送茶五吨
运动场上夺金牌
六安茶香也袭人
耒阳江头贡茶生态观光茶园景观茶文化形象设计
吴月娘爱的,贾母不待见的,都是这杯六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