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

2019-01-06

福建茶叶 2019年8期
关键词:思政传统思想

高 狄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广东湛江 524094)

信息技术的深刻变革,教育环境的多元化转变,一方面使得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的目标需求呈现了差异性、个性化的发展特征;另一方面,思政教育的阵地不再局限于课堂,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思政教学模式,成为高校教师创新现代思想引导教学形式的重要方向。

1 当前阶段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实践融合问题

1.1 思政教育形式存在滞后性,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不深刻

思政教育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引导的核心课程,其教育目标在于围绕马克思主义与特色社会发展观念的最新成果,进行系统的道德教育,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的思想理念。但在实际的教学内容中,却缺少传统文化部分,思政教育形式相对滞后,教育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传统文化在思想传承、精神引导与道德教育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之一。但现有的政治教育与思想引导课程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程度却普遍不高,教育形式单一,进一步制约了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进程。

1.2 在建设文化宣传新阵地方面投入不足,对网络平台掌控力度不强

网络平台、移动终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大范围、多维度应用,改变了人们接收、传播信息的形式,大学生接触信息资讯的途径发生了转变。学生利用移动终端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并发表评论,网络平台成为学生进行学习、娱乐活动的新阵地。与此相对应的,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也对学生的思想状态、价值观念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以传统线下教育为主的思政课程也面临着困境,打造以融合载体为基础的新文化宣传阵地成为高校关注的重点。然而,在实践教育过程中,高校往往忽视了对网络平台的控制,在硬件建设与软件引进方面投入不足,使得新媒体平台的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效果达不到预期。

1.3 在实践教育活动中忽视传统文化的思想引领作用

当前阶段,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形式包括课堂教育、文化活动、社团活动、专题演讲以及专家讲座等。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理论重于实践、形式高于内容等方面的问题,在组织实践活动时,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忽视了文化思想教育在社会实践、创业项目、求职就业、个人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引导功效。对学生差异化的利益诉求反应不全面,对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思想观念转变不够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与思政教学缺乏认同感。

2 新时期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路径探究

2.1 打造课堂文化宣传平台,促进二者的教学融合

思政课堂是学生接受思想引导、教育的主要阵地,同时,也属于拓展思政文化教育资源、融合传统精神的关键平台,是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思想教育职能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转变以往灌输式、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将课堂的主导权转移到学生手中,如,可以以选修的形式开设文化通识课程等,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文化教学项目中。此外,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形式的多样性特点,选择图片、视频、PPT等模式向学生展示与思政教育主题相关的传统文化特色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以人文素养、道德素养为代表的核心素养。

2.2 与时俱进,注重传统文化内在精神内核的现代转化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是中华民族漫长发展历史的浓缩与总结,具备独特的民族特色与精神内核,是现代思政教学的重要文化资源。当前阶段,高校普遍存在文化与思政教学融合课题研究不深入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与现代思想理念、价值观念存在差异。为此,在开展思政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现代转化,采用更简单、易懂、契合学生思维方式的形式,宣传、讲授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内容,在新时期的语境下,突出传统文化的内在教育价值,批判性的继承文化内涵。

与此同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传统文化必须进行高校语境转化,推动传统文化教育从理论教育转向日常实践教育,搭建优秀传统文化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立体化多层次平台。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理论课堂教育、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全过程中。深度挖掘传统文化中思想教育相关内容,丰富思政教育资源,如传统文化祭奠、节日庆祝、精神传承等内容,将传统文化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文化传承的魅力。

2.3 将新媒体平台作为思政教育的新阵地,拓展文化宣传途径

现代社会,网络化、信息化的新媒体平台成为高校学生接触信息、传播思想、发表意见的新阵地。为进一步提升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思政教育课程的实效性,应充分开发新媒体宣传阵地,拓展文化宣传的有效途径。具体来讲,高校思政教育主体应重视网络阵地,如微信、微博、QQ、网站贴吧和手机APP等新媒体平台等,准确把握高校大学生网络个性需求,打造集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的校园网络精品活动,增强精品活动的吸引力。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和活动,使大学生能够了解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教师在推进思政教学与传统文化互相交融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核心价值观念作为正确的指引,突出马克思主义在多元化思想浪潮中的主导地位,发挥新时期特色社会主义观念对学生思想的引领作用。

2.4 在思政实践教育活动中融合传统文化

思政教育不仅包含理论方面的内容,更需要通过实践活动践行思政内涵,在实践教育环节全方位的渗透传统文化内容,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化,同时,也是思政理论内容的延伸。具体来讲,高校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纪念馆、博物馆、文化教育基地、建筑遗址等,通过实物参观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文化传承的内涵;其次,可以邀请相关文化专家、历史教授等开展传统文化专题的研讨会、素质教育等活动;第三,引导学生去阅读经典,学校可以开展传统文化社团,组织读书报告会,开展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导读、品读,发动学生撰写读书心得,评选年度读书最多的学生和大学生最爱的十本书。用“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卧薪尝胆”、“厚积薄发”等优秀传统道德以引导学生注重修养、潜心学习,克服浮躁、功利的心理,培养他们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让莘莘学子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进一步坚定他们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理想和信念。除此之外,在开展思政实践教育活动过程中,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文化项目中来,集思广益,丰富活动形式,融入创新因素,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结语:传统文化传承悠久、具备积极的精神内涵,是现代思政课程的重要教育资源,对高校精神文明的整体建设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文化领域全球化、多元化的发展形式,使得学生往往承受着更复杂的文化冲击,面向高校学生全体,采用更具有针对性、目标更明确的思政教育,将传统文化作为思政教育的文化基础,成为思政教师全面发挥精神引领、导向、教育职能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思政传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