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类院校推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究

2019-01-06罗春阳

福建茶叶 2019年8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育人思政

罗春阳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省长春130018)

1 明确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

思政课程是与思想政治相关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总称。课程思政是指通过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格局的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各类课程同向、同步、同行,在教育中遵循立德树人的理念。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关系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核心内涵都是育人。虽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二者又有不同侧重,需要加以区分。

二者联系:任务和目标上的共同性,二者是一个“课程思政共同体”;方向和功能上的一致性,二者都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发挥育人功能。

二者区别:“思政”内容侧重点不同。“课程思政”的“思政”主要侧重点在于思想价值导向方面;而思政课程的“思政”侧重点在于思想政治理论方面;“主渠道”的“思政”定位点不同。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主要对于课程而言,理论课是主渠道;而课程思政的主渠道,主要是对育人环节而言。

习总书记对办好思政课提出的新要求.2019年3月18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为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指明了方向。这就对我们办好思政课提出更高的要求,引领教育系统和广大师生办好讲好学好思政课,实现课程思政化。

2 如何进行建筑类高校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教育要落脚点在于学生是否“动于心,践于行”。“课程思政”贯彻,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掌握看家本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建筑类院校教学课程的专业特征,做好教学设计。

2.1 “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知识传道和价值引导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平台,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型人才是“课程思政”教学最根本目标。

2.2 “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

围绕“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引领学生正确做人和做事,根据建筑院校的各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进行教学设计1.政治导向.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使课堂成为弘扬主旋律。2.专业伦理.明确专业性的职业伦理操守和职业道德教育融为一体。3.学习伦理.基于对类、群的伦理性认识和对学习内涵、价值、内容等方面的伦理反思和构建。

2.3 “课程思政”的教学原则

“课程思政”并不是每一门课都要进行体系化、系统化地德育教学,也不是每一堂课都要机械教条地教授思政教学内容,而是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寻找德育元素,进行非体系化系统化的教育。应坚持如下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2.创新思维原则3.突出重点原则4.注重实效原则。

2.4 “课程思政”的教学要求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不仅应遵循一般社会科学研究的原则,而且也应适合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殊性原则;灌输与渗透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3 影响“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因素

3.1 课程思政资源未得到充分挖掘

由于建筑类院校的专业课程任务重、课时数安排有限,有时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和教学成果,高校教师往往会把很多知识点到为止,以点盖面,更甚者直接略过,因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无故缺失,在碰到可以挖掘的思政资源上,以点概面,一闪而过。对此,需要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构建一套课程思政化的教学模式。

3.2 课程思政化教学方式过于生硬

当今,课程思政化的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部分教师并未把握好核心和方法,在课堂教育教学中,单独剥离出来讲授和课程的学科内容毫无关联,在这几分钟内,由于融合不够,运用生硬,再或者例子不典型导致“好心之举”却变成“无用功”。

3.3 课程思政协同推进工作机制不够完善

建筑类院校的大学生,是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后备力量,将来他们如何去对待自身所从事的行业,这本身就属于思想政治的范畴。但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工作机制的指向性并未完善、教师自身价值感体验不强等原因,造成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脱节的现象,因而出现“孤岛”现象、“两层皮”现象长期存在。

3.4 部分专任教师德育意识与能力与新时代要求有差距

从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到2019年学校思政课教师的座谈会,习总书记始终强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并提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新要求和提出新举措。但长期以来,专任教师还未正确认识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思政教育与专任教师的关系始终弱化,从而在根本上弱化了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4 “课程思政”有效管理和长效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4.1 提炼核心课程,优化“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的贯彻执行要侧重方法,既需遵循课程建设的内在规律和内在逻辑,又要遵循大学生观念思想的变化规律、大学生最关心的话题、国家与社会最亟需解决的问题等进行融合,提炼核心课程,创立其新课程。

推动“课程思政”的建设要进一步优化以“中国话题”为主题的课程系列;要逐步探寻以“社会共享”为主题的“课程思政”系列;要逐步探寻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课程系列,探索和挖掘能够增加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解的课程。

4.2 搭建课程载体,为“课程思政”构建生态圈

“课程思政”是党的政策催生的教育理念,它是指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形式将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最终构建协同效应。然而,在建筑类院校授于原有路径的依赖,单纯通过思政课程、实现课程思政,扭曲其真正理念,使“课程思政”蜕变为“思政课程”,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抑制其效果。其实,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理念的转变,预示了思想政治教育从狭窄的“小思政”转向了宽广的“大思政”,这其实是脱胎换骨式重构,即将传统的学科思政教育模式,转而在“立德树人”的大格局下设计思政教育的教学方式。

4.3 进行多元融合,提升“课程思政”的内在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其症结所在,并指出思政教育要“坚持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调动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教师与学校积极配合,学生与学校积极参与。课程思政相对于思政课程设计来说的往往更加开放,形式灵活化、多样化和多元化。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正契合了大学生批评的特征,继而我们可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

4.4 加强制度创新,为“课程思政”提供根本保障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因此要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各基层单位和各级党组织紧密配合下,协同合作形并成联动机制。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分管思政工作和分管教学工作校领导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小组,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工作。2.加强协同联动工作.建立教务处、党委宣传部、人力资源处、社会科学处、学生工作部(处)、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学院各负其责,相互协同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机制。3.完善激励机制.将思政工作纳入思政研究项目、高教研究项目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项目的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资助,鼓励各学院设立其专项经费,为“课程思政”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