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对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及措施

2019-01-06郭宇宁

福建茶叶 2019年8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传统

郭宇宁

(吉林农业大学,吉林长春130118)

1 传统文化对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在现代教育体系发展过程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发展的重要环节,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对于塑造学生价值取向、提升学生素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都有促进作用。

目前,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形式已经从最初的单一思政必修课发展为涵盖思政课程、讲座报告、参观学习、文化展演、社会实践等多种表达形式在内的教育教学模式。但是,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缺失较为严重,可以利用的资源仍有待进一步挖掘,如何使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内涵更具有时代意义并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相契合等都是未来教育研究的主要着力点。目前,对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传统文化资源发掘工作仍存在做表面文章、缺少实质性成果的现象,来自书本教学的课堂教学仍旧是教育的主要形式,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的阐释有待丰富,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设工作仍有待完善,现存的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尚未形成有效的教育体系,其中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有待加强,课程体系设置仍以通识选修课为主,课程体系建设缺乏有效的统筹安排,思政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存在重复说教和重点缺失。另外,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良莠不齐也造成了不同的效果,“金课”与“水课”对比明显,教育形式载体,教育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以及本科课程教育质量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2 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应用路径

2.1 创新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形式

现代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初步实现了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但教学内容上多以课堂教学中的某一片段体现没有固定的学时和课时设置,形式也多表现为单一枯燥的案例分析或故事分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主动受教育的兴趣,停留在书本上的枯燥讲授影响了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质量。因此,改进教学方式,让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势在必行。一方面,学校可以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教育讲座和宣讲活动,比如中华民族精神主题文化讲座。通过分析典型人物事迹、文学作品表达的内涵,向学生传达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自编自导情景剧的方式,引导学生以传统文化为背景进行话剧排练并组织课堂演出。这种参与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在排练和表演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促进学生多面发展。

2.2 联系生活实际,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

由于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距离,导致思政课和思想政治类教材的吸引力不大,思政教师授课效果不理想。但实际上,由于网络的发达学生也非常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因此,组织学生在课堂进行热点问题讨论,在课堂内部发生碰撞,让教育贴近实际、满足学生需求。例如,近年来出现了倒地老人扶不扶、广场舞占用篮球场、公交车不给老人让座而遭到老人暴打等社会新闻,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这些新闻中存在的矛盾焦点让学生展开辩论,结合辩论效果以评判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引导。

2.3 应用新媒体技术丰富传统文化的教育形式

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其近年来在高校课堂上的应用大大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极大的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形式,为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代表的书本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了契机。因此,教师可以在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将课堂设计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使课堂教学生动起来。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课件生动再现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等孕育发展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形势下要将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必须坚持创新,与时俱进,用现代方式和科技手段表达传统文化。优化完善课程体系,在发挥课程授课的主要作用的同时,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开展第二课堂教育,坚持基础教育与兴趣教育协同发展。

结合院校地方特色,扎实开展大学生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申报以传统文化研究为主题的辅导员精品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广泛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既有利于项目研究又能更好的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的发展。通过先进人物评选、榜样团队建设方式,挖掘学生群体中传承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团体和个人,使先进团队和个人发挥模范作用的同时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推进校园传统文化建设。在传统节日前后举办文化艺术周、文化艺术展演等品牌活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载体发展,加强宣传展示,打造优秀传统文化校园艺术精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内的交流传播。

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实践活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活力。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之中,例如开展以“传承中华文化、继承民族精神”主题社会实践和参观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高校团组织的引领作用,鼓励学生成立“国学社”、“汉服社”等具有传统文化风格的学生社团,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路线开展相关活动。在线上,利用网络媒体,例如:慕课、微课和建立微信公众号的形式,为学生推送教学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在学生课余时间为学生打造学习平台,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 结束语

随着中国近年来,在全球经济、政治、军事及科技等方面优势的增长,中国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不断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所占的比重不断提升。在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在融合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针对这些困难,高校必须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传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