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对策研究

2019-01-06陈明秀

福建茶叶 2019年8期
关键词:身心经历课题

陈明秀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长春 130000)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指身体不虚弱或没有疾病,而必须是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保持良好的状态。当代神经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健康不但会影响身体健康,相反,身体健康也会反过来影响心理健康。人的情绪和压力会影响身体,是因为我们的身心从没有分离过,在人的脑垂体和下视丘中有一种细胞叫神经内分泌细胞,它可以把在神经系统里传导的电化学转成荷尔蒙,然后这个荷尔蒙就可以影响全身器官,可以说,这里就是身心的转换器[1],反之,身体的变化也会转换成心理的变化。

1 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1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存在的问题

作为社会性动物,大学生要经历社会发展对人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影响,当代社会发展,最大的特征就是,无论哪个领域都在快速发展,大学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身心都在经受着考验,心理健康必然受到影响。首先,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低,表现在对外在物质的无限度的追求,对金钱、化妆品、美食等享受型物品的关注已经形成了潮流,对自我内在价值的存在缺少认同;其次,大学生人际冲突明显,表现在心理防御变强,面对冲突,往往更习惯于自我防御,进而回避人际关系;再次,大学生合作心理欠缺,表现在无法在群体中表达自己,获取新的信息;最后,大学生心理素质偏低,表现在无法很好的应对变化。

1.2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但是形成这些问题的成因才是最主要的,只有找到成因,才能准确定位心理健康提升未来发展方向。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主观(内在认知和社会能力)和客观(外在环境)。当代大学生的内在认知和社会能力的缺失是产生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成长经历中,家庭、学生和社会忽视了学生们认知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不知道也不会如何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当今社会所在环境的巨大变化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比如手机、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智力的要求更加迫切。

2 青春期青少年心理特征及需求分析

2.1 青春期青少年心理特征及表现

作为社会性动物,大学生不但要经历社会发展对人产生的不可避免影响,而且要同时经历青春期变化的双重影响。青春期,孩子们的身心都在经历着变化,青春期也被理解为叛逆期,青春期能否顺利成长对个人日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青春期指处于13到19周岁的青少年,即英语里的teenagers,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身心都会有明显的变化,快速增长的身体器官,并且开始思考人生、死亡、价值等课题,更加关注自己的想法,希望得到尊重、认可和鼓励,最重要的是对周围的一切开始重新审视。这时,他(她)们的大脑前庭组织正在进行重新扩容,好比把旧房子重新装修一样,这正是青少年身心成长的最关键时期。前庭组织位于大脑的前部,主要负责人的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处理等,青春期的孩子最大的表现是个人情绪开始凸显,在心理学中,这正是因为青春期的孩子们内在边界建立的外在表现,中文语境里理解为叛逆期[1]。

2.2 大学生心理需求

澎湃起伏的青春期,也是心理变化的混乱期,这个时期的人的心理需要主要体现在自我价值的认同、人际关系的处理和自我实现的追求。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在逐步建立,有了更多的心理需求,特别是对人际关系和人生价值的向往。

在《自卑与超越》中阿德勒指出:我们虽然不同,但是平等,观点解答了两个问题:人生的目标和人际关系的本质[2]。

人与人的不同是客观事实,既包括客观条件的不同,也包括主观认知的不同。客观条件的不同体现在每个人的出身、基因、家庭、受教育程度、工作、地位等都是不同的,主观认知的不同体现在每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解读是不同的。人与人的平等指的是每个人的责任是平等的,阿德勒指出人生三大课题:交友课题、工作课题、爱的课题,完成这三个课题,是人生的目标。

人际关系产生的原因是因为要完成三大课题,我们有欲求,要生存,还要有质量的生存,势必要和人产生关系,父子关系、母女关系、师生关系、客户关系、同事关系、夫妻关系等等,处理好这些关系有助于生存和生存质量的提升,相反处理不好,会对我们产生影响。个体对世界的认知程度决定了人际关系和谐程度,个体的认知程度在完成三大课题的过程中扩展,当认知接纳了个体的不同,人与人的平等,个体接纳自己,因此,人际关系本质是我们与自己的关系。

3 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对策

3.1 应对新变化,关注当代大学生心理成长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经历和环境与以往大学生的成长经历和环境有着巨大的变化,特别是物质方面的满足达到了很高的层次,生存已经不是他们首要的学习目标,对发展的渴求和失落伴随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发展需要经历与以往相比更大的挑战,因此大学生心理变化更具挑战,关注当代大学生心理成长是高校必然要面对的责任。

3.2 应对新需求,设立大学生心理教研部

伴随着外在环境的快速变化和物质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大学生心理成长的诉求的迫切需求,高校需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增设公共大学生心理课程,设立大学生心理教研部,通过课程的带领,扩展大学生对自我心理的认知,增加大学生人际冲突管理和人际沟通能力,增强大学生心理社会适应性。

3.3 应对新局面,增加大学生运动时间

运动是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集体运动,更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其次瑜伽、健身等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纳,运动的过程可以刺激体内多巴胺的分泌,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同时能够释放压力。除此之外,合理的饮食、规律的生活方式等同样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3.4 应对新环境,扩展大学生社会阅历

积极组织安排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如社区服务、义工服务等,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会体验到与以往不同的社会经历,而且感受到社会对大学生付出的回馈。在社会活动中,大学生体验到的感受,会增加大学生对自我责任的认知,感受到作为集体的一份子应尽的义务,这一经历会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精神层面的追求。

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说“教育的本质,一定是关于成长和发展的”,作为高校,承担着知识传承和身心教育的双重重任。古语云爱吾老及人之老,爱吾幼及人之幼,高校的责任与担当是中国繁荣富强的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身心经历课题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擦亮初心: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给身心降个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