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外感风寒的中医治疗
2019-01-06杨秉忠
杨秉忠
(甘肃省武山县滩歌镇动物疫病防控与畜牧技术服务中心,741314)
外感风寒是人及畜牧类生物春夏季多发疾病,作为中医药大国,我国对人类的外感风寒的治疗的效果一直比较显著,其疗法也已移用到畜牧类生物的治疗。一旦畜牧类生物尤其是羊一旦患上外感风寒若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大规模的死亡事件,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收益。因此笔者对羊的外感风寒的中医治疗进行了整理,以期能产生相关的帮助。
1 资料来源
临床观察的26只羊中有公羊20只,母羊16只,均为出现外感风寒症状的羊,其年龄都在6个月-1.2岁之间,主要临床症状为食欲减退、无精打采以及体温升高,同时口色淡白,口腔舌面较为润湿,同时伴有泻肚,稀便颜色为黑色但并无腐臭异味。其中有两只年龄较小的羊情况比较严重,出现卧底不起,并且不进食的特征。
2 治疗方法
经过诊断,两只年龄较小的羊为外感风寒的太阳病,便用清热感冒颗粒15g配上二两生姜进行煎汤,每只一天一次。另外24只羊是寒邪引起的太阳太阴表里并病,对于这种病症的治疗,一定要从根源入手。所以用理中汤加味温里止泻。
对于病症严重的羊在采取口服补水医疗的同时,沸水冲服30g将炙甘草160g、芡实80g、干姜320g、木香80g、茯苓80g以及炒白术160g打粉混合物,其余病症一般的羊仅仅冲服打粉混合物30g即可。
经过两天的治疗,除4只情况较为严重的羊,其他羊均已停止腹泻并正常进食,精神以及食欲都恢复了正常。剩余4只的情况相较之前也出现了十分大的好转,其现在的情况表现为低热,依旧流鼻涕,并且有些许血便。对这些羊转换了治疗方式:白芍 30 g、黄芪 40 g、干姜 40 g、炙甘草30 g、桂枝40 g、炒蒲黄40 g、当归30 g打粉混合,并用沸水对羊进行灌喂。
经过四天的治疗,大部分羊都已经恢复正常精神状态,流鼻涕的症状也基本消失。但还有几只羊存在腹泻、舌头湿润的症状,此时,以干姜30g、五味子 20g、木香 20g、炒蒲黄 20g、香附 20g、炙甘草20g、附子20g、高良姜30g进行打粉混合,其使用方法同前几日相同。经过一周的时间,26只羊中的25只均已完全恢复正常,仅有一只因病情耽搁而不幸死亡。
在这些羊成功康复后,又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观察,这些羊均没有出现外感风寒复发的症状。这说明中医治疗羊外感风寒效果显著。
3 讨论
外感风寒对于羊来说,是一种常发性疾病,尤其是在夏天,这种病的爆发率更是十分巨大。笔者这次采用的中医疗法是中医辨证讨论对羊的不同外感风寒进行了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太阳病发时的症状是流清鼻涕和被毛逆立,其原因是因为风寒入侵肺部从而导致体温升高出现病变。该种病变适合采取清热泻火的治疗方法,因此在用药上面采用干姜温和脾胃,辅以清热颗粒进行医疗。而寒邪是指寒气从三焦到达肠胃,引起气郁津凝,从而导致肠胃痉挛。对于这种症状,不可与太阳病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法,其属于太阳太阴症状,所以在用干姜温和脾胃的同时,要用甘草以及木香等具有温和表里效果的药材,几种药材组合使用,从而达到止泻治疗风寒的效果。此次治疗观察中,除了一只是因为病情耽搁并且灌喂方式出现问题,其余羊全部治愈而且半年内无任何不良反应,说明这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相对理想而且安全系数比较高。能明显的降低养殖户的财务损失,是值得推广的羊外感风寒的治疗方法。
4 小结
中医的发展历史比较久远,其拥有独特而完备的理论体系,在治疗治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显著的成果。如将中医运用要养殖业的疾病防控中,其将大幅度的降低养殖户的财产损失,是值得推广的畜牧业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