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平凉市农业现代化路径研究

2019-01-06李瑞鹏

甘肃农业 2019年2期
关键词:农业

李瑞鹏

中共平凉市委党校,甘肃 平凉 744000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期农村事业的发展勾勒出宏伟蓝图,也是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近年来,平凉市提出了“党建统领、‘四化’统筹、交通先行、产业支撑、决战脱贫、决胜小康,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1]的发展思路。平凉市生态良好,气候适宜,自然资源丰富,农产品品种多样,是甘肃省主要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平凉市要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抢抓乡村振兴战略优势,大力发展主导产业,积极探索绿色、开放、创新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一、优化土地要素配置方式,实施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

(一)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

农村“三变”改革是全国各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抓手和重要举措。庄浪县先行先试,积极探索,采取“公司投资建场、合作社组织生产”模式有效对接扶贫政策,新建百头以上标准化肉牛养殖场41处,朱店镇大曹村按照“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方式,坚持纯种化繁育、标准化养殖、公司化经营,吸纳村集体和农户以土地、资金及技术入股,参与到“平凉红牛”养殖产业链当中。“庄浪模式”为全市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操作的实践经验,其他县区可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研究“用哪些资源变资产”“用什么资金变股金”“用哪种机制让农民变股东”,结合“三变”改革解决好集体经济“空壳村”的问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二)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从全市农业生产条件和产业发展现状来看,一家一户的小农户生产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庄浪县探索建立的“国有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为全市解决产业扶贫问题闯出了有效路子。这种模式可以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组织成社会化大生产,能够迅速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也可有效承接国家和省上政策,承接运筹的最佳平台就是国有平台公司——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它通过对接银行和龙头企业,能够把商业金融资本和龙头企业联接起来,把分散的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农业的产业化水平。

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新型农民队伍,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一)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按照“新建一批、引进一批、壮大一批”思路,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主动对接,积极发挥海升现代农业集团示范引领作用,新建引进一批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实施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工程,鼓励大户、能人、产业带头人领办专业合作社,健全完善运行管理制度,引导农户入社联合发展,力争专业合作社在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切实解决单打独斗的现象和“空壳村”问题。积极借鉴灵台县上良镇北张村支书姚军福创办的盛丰农牧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牛入股”新模式,带动普通农户连片种植、规模饲养。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和精准扶贫政策机遇,打造一批机制灵活、规模集中、技术集约、装备集成、效益显著的省级和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引领带动全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培养新型“三农”工作队伍

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各县区根据各自区域产业发展和生产结构状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三农’工作队伍”为方向,利用和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新技术应用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培养品牌意识和抗风险意识。依托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突出“两后生”、返乡农民工、致富能人等重点,扶持培养一批产业带头人、农业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等,培养更多乡土人才,壮大“三农”工作队伍,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坚强的人才保障。

三、加强科技创新,发展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

(一)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建立健全财政对农业科技发展资金的稳定增长投入机制。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健全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加大产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研发、引进和推广力度,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机器设备,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业科技贡献率。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技术服务平台;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和效果,加快高效农田节水、牛羊品种改良、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和设施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配套和转化应用,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的推动作用。

(二)利用“互联网+”发展智慧农业

平凉市作为农业大市要率先在智慧农业上为全市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一是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鼓励和支持电商企业到农村拓展业务,支持旅游观光、生态休闲、农业体验等领域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建立农特产品(平凉牛肉、静宁苹果、庄浪粉条、华亭核桃等)网上促销体系,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和物流体系建设。二是打造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整合涉农信息资源,通过互联网为农民提供政策指导、市场推广、科技咨询、保险办理等服务。三是培育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园。引导发展智能化、自动化、精准化生产方式,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信息进行远程采集、实时监测、预警管理,建立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四是推进智慧农村建设,积极支持和鼓励乡村应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乡村旅游、民俗经济、农家乐、养生休闲等农村经济新业态的发展。[2]

四、健全服务体系,加大保障力度,提高投资社会化服务水平

(一)完善农业专业服务体系

要瞄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基地的需求,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积极实施“大推广、大示范、大培训”行动,构建“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围绕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环节和贮存、运输、服务过程,不断加大产品研发、品牌培育、市场拓展力度,在“平凉红牛”、“平凉金果”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应用、农产品精细加工包装等关键领域实现新突破,构建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积极搭建支农信息平台,建立市、县两级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和重点乡镇信息网络服务站点,并逐步向行政村、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等延伸,实现城乡信息资源共享。

(二)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

积极创新农业融资方式,坚持靠项目融资、靠平台融资、靠企业融资,通过资本化运作破解资金难题,各县区要积极搭建各类农业融资平台,谋划组建一批融资公司,形成覆盖各个行业和产业的融资平台。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放宽准入渠道,破解企业融资难题,通过市场运作、扩大招商引资、激活民间资本增加现代农业投资规模,尽力形成多元化投入的新格局。强化公共财政保障,全面落实土地出让收入政策,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抢抓国家持续加大现代农业投入和惠农政策叠加的机遇,积极谋划、储备和争取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有效扩大农业财政投入。对引进签约的大型项目从税收、土地、融资、人才以及产业配套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和支持,帮助企业“轻装上阵”。

五、发展绿色农业,培育优势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和社会影响力

(一)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新理念统领农业资源保护、生产经营、生态修复、科技研发、市场消费等全过程。[3]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制定完善的产业标准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持续提升平凉市特色农产品口碑和品质,提高农产品“三品一标”占有率。继续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努力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城市。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实施好雨水收集利用配套、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业发展循环利用等工程,构建循环农业发展链条,切实降低废弃物排放,引导农民利用畜禽粪污和秸秆积造有机肥,打通种养循环通道,实现生态良性循环,资源合理利用。培育和形成新的绿色生活观,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城乡生活方式,实现农村山水田林湖草资源的永续利用。

(二)积极培育特色优势品牌

全市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增强品牌意识和竞争意识,打破区域界限,一个产业一个品牌,抱团做大做强,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静宁苹果目前在市场上已经形成绝对竞争优势,全市应该按照静宁苹果的技术标准和生产规程主打“静宁苹果”品牌,形成以“平凉金果”“静宁苹果”为引领,企业自主品牌为补充的果业品牌体系。“平凉红牛”是全国唯一注册的活牛类商标,要集中力量做精做优,加快“平凉红牛”全国驰名商标创建和“关山红牛”商标注册,争取让“平凉红牛”尽快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录。同时,在特色优势产业重点适宜区之外,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庄浪土豆粉条、华亭核桃黑木耳要充分利用地理和自然条件,做大做强,加快商标注册;灵台、泾川、崇信和崆峒区要依托皇甫谧中医养生基地、王母宫——大云寺景区、龙泉寺和千年古槐、崆峒山养生旅游胜地等资源,发展田园生态、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积极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通过新媒体、新技术,多频次、常态化宣传推介优势农产品,积极实施“走出去”营销战略,提高特色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山西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原始农业、古代农业和近代农业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5G+农业”:5G如何为农业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