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鱼+螺”复合生态种养技术与效益

2019-01-06马微微梁玉刚

作物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田螺种养鱼类

袁 娇,陈 灿,黄 璜,马微微,梁玉刚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28)

田螺(Viviparidae),泛指田螺科软体动物,喜栖息于底泥富含腐殖质水域环境,具有杂食性、生长快、繁殖力强、疾病少、适应性和生命力强等特点[1]。田螺肉鲜味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优质水产品及部分杂食性水生动物最佳的饵料。

“稻+鱼+螺”的复合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充分利用稻田水体立体空间,结合养殖业和种植业共同生产,在不影响水稻生长的前提下,养殖以田螺为主的水产动物,既高效利用稻田湿地资源,又通过水产动物的活动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投入,提高水田产出产值,属于高效生态绿色健康的水田生态种养模式。

近年来,“稻+鱼+螺”的综合种养模式在南方稻区大规模兴起,种养种类和模式越来越丰富,相关技术也日臻成熟。目前“稻+鱼+螺”的生态模式以种稻和养殖鱼类(主要以鱼、泥鳅、鳖、虾、蟹等)水产动物为主,兼养田螺;除生产水稻外,田间放养的鱼类为主打产品,而田螺作为杂食性、肉食性鱼类提供主要的动物蛋白质来源。“稻+鱼+螺”科学套样,互利共生,能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1 稻田环境的改造

1.1 稻田的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周边无污染源、保水保肥能力较好的田地。

1.2 田间工程设计

种植水稻前,对稻田进行翻耕除草,加高、加固田埂,要求田埂高50 cm,宽50 cm,在田埂内测开挖环形围沟,围沟深100 cm,宽80~100 cm,确保田埂及围沟良好的保水性,受力不塌陷,满水不崩塌不外溢,夏季高温时,围沟内至少能保持30~60 cm的蓄水深度,最好对田埂、围沟进行水泥硬化处理。小型田块需开挖一个占田块总面积5%左右的鱼凼,鱼凼一般深1.5 m,根据田块形状设立在田中或四周,中型水田需适当增加鱼凼个数[2]。田块对角设进出水口,进出水口设置较密的尼龙防护网,防止野生天敌的入侵及养殖鱼类的逃逸。根据稻田大小,在田中开挖“十”“井”字型田沟或一到两条横沟,田沟深宽各50 cm,田沟与围沟之间相连。田螺投入前10 d,按每公顷约1125 kg的用量全田泼洒生石灰,以清除野杂鱼和杂螺。已消毒和施基肥的稻田,秧苗返青后可直接放螺。保持围沟边生长有天然的马唐、狗牙根、牛筋草、空心草等杂草,或人为栽种一些匍匐性杂草,以利田螺的栖息、生长和繁殖。稻田四周的田埂需用尼龙网或塑料网安装高出田埂0.5 m的防逃网,以防暴雨季节田螺的逃逸。

1.3 水稻种植

田间工程改造完后,先用生石灰对稻田进行消毒处理,以750~1125 kg/hm2的用量化水后全田泼洒。适宜“稻+鱼+螺”生态种养模式的栽培方式有双季稻、单季中稻和再生稻栽培,根据当地光温条件及养殖鱼类的生长周期来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及栽培方式。水稻品种应具备高产、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强、农艺性状及米质好等特性。可软盘育秧移栽(抛秧),或浸种催芽后直播,播种或移栽秧苗前要对种子和秧苗进行杀菌及喷药,以防水稻早期病虫害感染。

2 水稻的栽培管理

2.1 水分管理

水稻生长前期进行浅灌,有效提高地温,促进水稻幼苗根系的快速发育,同时控制无效分蘖,减少水稻幼苗大量倒伏。由于此时鱼种刚刚放入田间,个体较小,浅灌对其生长影响较小,只需要注意在鱼沟鱼溜中保有充足水深即可。在水稻种植中后期,逐渐加深田水,尤其是在水稻扬花抽穗时,应做好灌溉措施,保障水稻用水需求和鱼类生长环境的需求。此外,应跟踪天气变化状况,及时做好稻田的排水防洪工作。稻田排灌应保持鱼沟中一定水位,烤田时间和程度不能过长、过重。水稻收获后,假如鱼类存量较大,需要继续灌足深水,使鱼能够继续生长。同时,注意结合田螺的生长,尤其在田螺的繁殖期(第1次3~4月,第2次7~8月),加强对田水管理,将进排水口打开,保持田水流动。

2.2 施肥

稻田以施有机肥料(占施肥总量60%以上)为主,化肥为辅。施基肥应在放养鱼苗前一周进行,要重施基肥(占施肥总量50%以上)、轻施追肥,提倡化肥基施,追肥少量多次和根外追肥。肥料优先采用绿肥、人畜粪肥以及生物菌肥等有机肥料,必要时辅助一些化学肥料。农家肥、有机肥必须发酵充分,避免在稻田中继续发酵产生甲烷或硫化氢等气体对鱼类、田螺生长造成不利影响。追施化学肥料时,应注意保护鱼类和田螺,先排浅田水,将鱼类驱赶进鱼沟内,然后撒施肥料。田螺对化肥极为敏感,如使用化肥,肥料采用在水稻植株基部“点施”的方式更佳。

2.3 病虫害防治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以农业生态综合防治为主。解决的方法是优先采用绿色植保技术,即非化学防治技术,通过使用除化学农药以外的方法措施,预防和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包括农业、物理、生物、生态和生物农药等防治方法。此外,采用化学农药防治时,应选用高效、高活性和高含量,低毒、低残留和低污染的“三高三低农药”及其减量使用技术。总的来说,稻田中不得施用含有NY5071中禁用鱼药化学组成的农药,农药施用应符合GB/T8321.2的要求,鱼用药物施用应符合NY5071的要求。

3 螺、鱼的投放管理

3.1 放养品种的选择

较为常见且经济价值较高的田螺品种主要有:中国圆田螺和中华圆田螺。其中,中国圆田螺主要适应我国南方地区养殖,一年四季生长繁殖,具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的特点,备受养殖者青睐[3],因此,南方地区田螺养殖以选择中国圆田螺为主。在“稻+鱼+螺”的稻田生态模式中,螺既是产品又是饵料,所以在选择田螺时,宜选择个体大小适中、壳体完整无破损、螺体受惊时能迅速缩回、螺体无异味的鲜活螺,作为种螺进行投放。最佳投放时期是在春秋两季螺的繁殖季节之前,对种螺进行收集及投放。种螺的来源可以是野外收集,如在稻田、水渠、池塘等地随处可见的无蚂蟥寄生的本地螺,或市场购买,投放前需用3%~5%的食盐溶液浸泡3 min,然后试水,测试水中药性是否已消失,安全后再放螺。

鱼类的选择需根据目标产品来决定,根据与螺的关系可分为两类。一类如青鱼、鲤鱼、罗飞鱼、鲫鱼、小龙虾、蟹、甲鱼等杂食性水产动物。田螺与此类水产混养时,主要作为天然的动物饵料蛋白与水体净化器,为鱼类提供良好的水体环境和绿色健康鲜活的食物,其主打品种是除螺之外的其他水产,尤其与虾蟹鳖的混养,具有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另一类则是像泥鳅、鲢鱼、鳙鱼、草鱼、青虾等和田螺食性相近或植食性的鱼类。与此类鱼混养,螺以鱼的食物残渣、粪便、腐殖质为食,同时,螺的进食活动为鱼提供清洁干净的水体环境,例如,只喂青草时草鱼和田螺的混养,得到的清水鱼和清水螺滋味良好且清洁干净。

3.2 放养密度及放养时间

目前综合效益较高的几个“稻+鱼+螺”模式是“水稻+田螺+鱼+蟹”“水稻+田螺+泥鳅+甲鱼[8]”“水稻+田螺+鱼+蟹+青虾”“水稻+螺+泥鳅+甲鱼+青虾”。养殖户可根据实际情况组合不同配置。

根据放养模式的不同,放养密度有所差别,以“稻+鱼+螺”几个上述综合效益较高的模式为例。在稻+鱼+螺的模式下,种螺的放养宜在3月上旬一次性放足,一般放养规格5~10 g左右的螺,每公顷投放105 000只,共重约750 kg左右,中稻则在5月中旬投放螺种,投放规格同上。鱼类的投放,如鲫鱼、鲢鱼、鳙鱼、草鱼,一般每公顷放养60~100尾/kg的鱼种15~30 kg,可多种鱼类混养。主打产品为对环境要求较高,且养殖成本较高的甲鱼、蟹时,在选择合适的密度时更需谨慎。此类模式下,螺的投放规格为5~10 g左右的螺,每公顷投放30 000~45 000只左右,在有甲鱼的模式中,螺的放养时间同上,幼甲鱼以100~200 g的大小每公顷放养1500只,泥鳅的投放规格为5~7 cm的鳅种10.5~15万尾/公顷,青虾苗每公顷放养4500尾,放养时间相近。在有蟹的模式中,蟹种投放以15 g,22 500~30 000只/公顷为宜,放养时间为5月上中旬到6月中旬,田螺放养规格如上模式,鱼的放养同“稻+鱼+螺”的模式相同,青虾的放养选择1~2 cm长的幼虾放养0.5~1.2 kg左右,螺、虾、鱼的放养时间均在蟹种放养后。放养要求为每种鱼类种苗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害体,下田前进行消毒。

3.3 饲养管理

①水质调控。养殖螺及其他鱼类水产品时,选用生石灰及有机肥来调节水质、维持水体适宜pH(6.5~7.5)。生石灰具有杀菌消毒及补充螺及虾蟹鳖等甲壳动物钙质的作用,宜定期少量用生石灰泼洒全田。有机肥富含丰富的微生物、腐殖质及可溶性养分,每隔30~40 d进行一次追肥,具有培肥水体的作用[4]。在条件满足时,春秋季节10 d左右换一次水,高温季节,注意每天测量水温,水温较高时,保持微流水以控制水温,并在水体投放适量浮萍、水浮莲等水草,起到一定遮阴作用。

②饲料投喂。饲料由蔬果、菜叶、米糠、麦麸、玉米面、豆粉(饼)等组成,加水成团投喂。喂养甲鱼、蟹、小龙虾等水产还需适量加入鱼粉、血粉等动物类蛋白[5]。一般情况下,稻田生态系统内的食物链可自行运行,不需要额外人力投放饲料,有机肥的施入和少量浮萍即可满足螺及鱼类进食需要[6]。鱼类生长旺季时期,根据鱼类生长情况,以每2~3 d投放一次,一次投放鱼类重量的3%~5%的量投放饲料,实际投食时需根据鱼类摄食情况及天气灵活调整[7],一次投食不可太多,以免残渣污染水体。

③敌害生物防控。螺的敌害生物有鸟、蚂蟥、水蜈蚣、纤毛虫、红虫蛇、蛇、鼠等等,其中部分生物也是其他鱼类的天敌。对于这些为数众多且较为常见的鱼类敌害生物的防治,采取“全面预防,积极治疗,防重于治”的原则,坚持巡田,加强田间管理,对于病虫草害,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如对鸟蛇鼠虫类的预防,通过巡田发现后可立马驱赶或采取措施抓捕,鸟类的预防可通过安插光带解决,水稻的虫害用杀虫灯、黄板可解决大部分,对另外一些不好解决的病虫害,可以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购买生物农药时需注意要对鱼类无害。

4 效益分析

4.1 生态效益

“稻+鱼+螺”的生态种养模式中,稻田除水稻外,增加了螺、鱼、虾、鳖、蟹、泥鳅等生物的活动,延伸了稻田生态系统内的食物链,使田内如分散在浮游生物淤泥里的能量得到利用,水、空间等资源的利用率也得到提升。同时,这些生物的进食和排泄活动有效减少了影响水稻生长的病虫草害,增添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减少农药化肥的投入后,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减低,土地的负担也会日益减轻,对粮食生产的质量和安全保障是极有益的。

4.2 经济效益

“稻+鱼+螺”的经济效益表现在“一地多收”“少投多出”上。例如,在水稻免耕综合种养的情况下,与相对简单的“稻+1”模式类型相比,“稻鳖鱼螺”复合模式的经济效益比稻鸭、稻鳖、稻鱼三种模式分别能增收41 260、35 890、35 250元/hm2,具有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7]。稻田复合种养在有限的土地上得到了更多的收获,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结合得到的并不仅仅是1+1=2的效果,种植户在种植水稻的基础上养殖水产,并不需要投入过多的成本及劳动,就能得到更多的收益。此类标志着生态绿色的产品进军市场后,与相同产品的竞争对市场经济即是压力也是活力。

4.3 社会效益

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的综合种养模式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农业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的促进作用也非常明显。人们对于生态绿色食品的追求和对农业生态保护的思想无形中积极地推进着农业的持续发展。由此可见,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是顺应现代农业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趋势的,必将取得无限生机。

猜你喜欢

田螺种养鱼类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鱼类运动会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摸田螺
我学会了摸田螺
奇妙的古代动物 泥盆纪的鱼类
田螺
吃田螺